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彦不管是和谁合作,只要能够运来马匹就行。对于公孙瓒的下场,张彦根本不关心,反正公孙瓒会被袁绍围困致死。



  他感兴趣的是马匹,所以,张彦便对李财说道:“我现在就正式任命你为我的外贸使者,与乌桓人进行贸易一事,就由你全权负责,需要多少钱,多少随行的人,你只管说出来便是了!只要能满足你的,我一定会满足你的!”



  &禀大人,我不要钱,只要人,而且,越多越好,还必须得水性好。除此之外,我还需要三十艘大船,越大越好。”李财道。



  &有这些吗?”张彦问道。



  李财笑道:“当然,还需要精盐、钢剑、钢甲这些东西做为商品。大人,你需要多少匹战马?”



  &多越好!”



  李财道:“那装载的物资越多,我运回的马匹就越多,这次就请大人看我李财的吧!”



  张彦喜笑颜开,基本上,都满足了李财的条件,给了他三十艘“大船”。



  &这船也太小了吧?有没有更大一点的?”李财见到张彦给提供的三十艘船后,便汗颜道,“这些船平时渡江、渡河还行,到了大海中,简直不值得一提,万余遇到飓风天气,一个巨浪过来,这些船就得全部沉入海底。所以,我需要更大的船,专门在海上行驶的海船!”



  于是,张彦便给糜竺下达了命令,让糜竺从海边购进三十条海船,以朐县为出海港口,将打造完成的战甲、兵器全部运送到朐县,并从当地采购一批精制的食盐,都如数装载到海船上。



  除此之外,张彦更是派遣太史慈带领两千名水性俱佳的士兵,前去护送李财,完成此项任务。



  张彦此时此刻,仿佛已经看到了源源不断的战马涌入徐州的壮观场面……(未完待续。。)
180五千匹马
  张彦的命令下达之后,糜竺很快便完成了准备工作,一千副精钢打造而成的战甲,一千柄精钢锻造而成的锋利宝剑,再加上一万石精盐,全部在三天之内装载到了货船上。



  为此,张彦还亲自跑到朐县,为李财、太史慈等人送行,三十条海船,于腊月十四正式出海,预计五天后抵达辽西,半个月后重新返回朐县海港,届时,刚好赶上过年,也算是双喜临门。



  自从李财、太史慈等人走后,张彦每天都在为此担忧,但是海上不比陆地,陆地上还能设置斥候去打探消息,海上只能静等。



  糜竺深知张彦的担心,便安慰的说道:“放心吧主公,李财很有经商的头脑,而且贩卖马匹多年,那些乌桓人早就跟他混的熟络了,此行一定会带回大量马匹的。”



  张彦听了糜竺的劝慰,也稍微的安心了许多,于是便暂时回到彭城,等待消息,并嘱咐糜竺,一旦有消息了,就一定第一时间通知他。



  回到彭城后,张彦的那颗悬着的心,始终没有掉落下来,毕竟与李财进行贸易的是乌桓人,乌桓人是胡人,最不讲信用了,而且反复无常,他真担心乌桓人会跟李财、太史慈他们翻脸,一旦到了那个时候,太史慈他们肯定会吃亏的。



  自徐州展开一系列抵抗张彦所颁布的各项法令被镇压后,张彦所管辖的其余地方境内都死一般的沉静。



  青州、兖州都和徐州一样,也是四战之地,从黄巾起义。一直到现在。境内一直是征战不休。连年的征战,给青州、兖州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世家大族大部分能迁徙他处的就迁徙到别的地方去了,青壮的男丁,也大多被征入军队,死的死,伤的伤,可以说。兖州、青州境内,已经被战争搞的疲惫了,大家都厌烦战争,希望得到一个太平的天下。



  正因为如此,青州、兖州才没有反抗,反正统治者是谁都不重要,能够让他们平安、宁静的过上好日子,这才是最重要的。何况,张彦所颁布的各项法令,都是针对广大的穷苦大众的。多多少少有抑制世族门阀的作用。



  张彦虽然还是那个张彦,但张彦的思想早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他熟知历史,知道历史的发展进城,东汉末年分三国,西晋统一后,便是五胡乱华,然后是南北朝,直到隋朝,才再次统一起来。



  在这长达数百年的分裂过程中,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世族门阀不断的发展、壮大,最后到能够左右整个国家,这种发展是恐怖的。随着九品中正制的诞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越来越严重。久而久之,官吏的选拔权就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到了隋代,随著门阀制度的衰落,此制终被废除。



  而开创九品中正制的人,正是张彦现在的左膀右臂之一,陈群。



  鉴于这一制度的影响深远,张彦才会想出许多抑制世家大族发展的办法,通过法令,来约束世家大族的行为,规范他们的行动准则,从而答道抑制他们发展的原因。从根本上,解除这一制度的发生。



  自曹操被张彦赶到黄河以北,沛王、梁王、陈王都前来依附之后,中原大地上恢复了难有的平静。



  但是,张彦深深的知道,此时不是放松警惕的时候,因为,淮南的袁术,河北的袁绍,都在用一双双恶毒的眼睛窥探着自己。



  关于袁术、袁绍两军的动向,张彦也一直在默默的关注,因为,二袁是他现在最强劲的敌人。



  曹操被击败后,转而投到了袁绍的军中,袁绍对于这位旧友,还算足够厚待,不仅让曹操继续带领着他的旧部,还对其委以重任,无论军政上的大小事务,都要询问一遍曹操的建议。就在抵御公孙瓒入侵的时候,袁绍更是公然以曹操为军师,完全是按照曹操的战略方针击败了公孙瓒。



  虽然说袁绍很是重用曹操,但在曹操心里,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十分别扭,他感觉自己被牢牢的控制住了,光复兖州,报仇雪恨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



  但袁绍似乎很明白曹操的心思一样,常常对曹操说什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又拿卧薪藏胆的勾践来进行比较。并且承诺曹操,只要曹操帮助他统一北方,他就会率众南下,攻灭张彦,替曹操报仇。



  起初,曹操也是很用心的帮助袁绍,他真的希望借助袁绍的力量来消灭张彦。



  但是,随着袁绍如此重用的曹操,袁绍手下的原班人马都非常的嫉妒。审配、许攸、郭图、逄纪、辛评都纷纷前来向袁绍进献谗言,说曹操并非久居人下之人,应该防备着,而且不能给其兵权。



  袁绍对曹操信任有加,根本不听规劝,无奈之下,袁绍帐下谋士只能是一阵长吁短叹。



  而另一方面,袁术自从得到孙策质押的玉玺之后,便整天思索着怎么当皇帝,对于征战之事,也没有了想法。孙策从江东败归之后,袁术非但没有责罚孙策损兵折将,还特意派人前去安抚,说什么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并劝孙策再次去攻取庐江。扬言孙策能攻下庐江,便让孙策做庐江太守。



  正在失意之时的孙策同意了袁术的提议,带着雷薄和一万兵马,以及自己的旧部,前去攻取庐江。



  临行时,周瑜苦劝孙策,让孙策最好不要去攻庐江,说袁术反复无常,可能会说话不算话。孙策不听,结果,在攻击庐江时,太守陆康的声名太大,许多壮丁都自发组织起来,与陆康一起保卫庐江城,孙策虽然骁勇,却不能在短时间攻克。



  结果连攻了数月。都不能将其攻下。但又不甘心。只能在庐江与陆康这样干耗着。



  袁术、袁绍方面的消息不断的传了过来,张彦见双方都没有对他有征战之意,这才安心下来。



  但是,一封来自关中的密信,却再次让张彦平静的心湖起了一丝涟漪。



  这封密信没有落款,也不知道是谁发过来的。这封密信,是斥候在死去的徐州斥候身上发现的。这封密信记载了长安城内的详细事情,信中说李傕经常在自己家设酒宴请郭汜。有时留郭汜在自己家住宿。



  郭汜的妻子害怕李傕送婢妾给郭汜而夺己之爱,就想挑拨他们的关系。



  一次李傕送酒菜给郭汜,郭汜妻子把菜中的豆豉说成是毒药,郭汜食用前郭妻把豆豉挑出来给郭汜看,并说了李傕很多坏话,使郭汜起了疑心。过几天李傕再宴请郭汜,把郭汜灌得大醉,郭汜怀疑李傕想毒害他,赶紧喝粪汁催吐解酒。



  信中还说,李傕、郭汜二人如此下去。最终肯定会决裂,到那时。便是兵戎相见的时刻了。



  届时,便是天子乘乱东归之时,希望张彦能够早做好准备,随时接应。



  看完这封密信后,虽然没有署名,而且字迹也故意写的很潦草,估计是担心被人发现,被人认出来。而且信中所提及的事情,对李傕、郭汜的事情又非常的了解,想必肯定是李傕、郭汜亲近之人,至于是谁,张彦却想不出来。



  但张彦可以猜测到,写这封信的人,一定不是当今的天子,更不是董承,但这个人,不仅对李傕、郭汜的事情了如指掌,更对天子给他诏书的事情也知之甚详。不然的话,为什么这封信,会出现在他派出去的斥候身上,而不是别人的斥候?



  斥候死了,密信却还依旧保留着,根据发现此信的斥候提及,还是在接头的地点发现的,这就证明此人非但知道徐州斥候的传递信息的方式,还想通过这个死去的斥候来给张彦警示。



  根据张彦的推断,这个斥候,很可能是这个送密信的人所杀。



  根据斥候回忆,当时的接头地点,没有打斗的痕迹,只是在死者的背后发现了伤口,可以说,是凶手从背后刺进去的。而且,现场也有两个人的足迹,这也就是说,送密信的人至少是认识斥候的,否则的话,也不会背后捅刀子。然后,送信的人为了灭口,又把斥候杀了,也就是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



  至于杀人凶手的送信人,和写信的人,是不是一个人,就不能猜测了。



  但是,张彦做梦都没有想打,谁会在长安城里暗中帮助自己?而且这个人,似乎隐藏的也够深得。



  既能得到李傕、郭汜的信任,又能得到当今天子的信任,这个人,究竟是谁?



  张彦猜不出来,也不想猜了,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既然有人给自己送出这么重要的消息,那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就可以见到这个人的。



  随后的几天时间,同样的密信,以同样的方式传了过来,信中所写的,都是长安城里的细微变化,足可以帮助张彦弄清长安城里的一举一动。



  在张彦看来,这个人,就像是天眼一样,长安城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那么,这个人是谁?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张彦一改不得而知。



  日子一天天的过着,很快,便到了年关,张彦一早就赶到了朐县,静静的等候在海港上,期盼着一艘艘载满马匹的海船向他这里驶来。



  早上有雾,海面上看不太清,到了中午的时候,雾气才慢慢散去。可是张彦望眼欲穿,海平面上却没有看见一个风帆。



  比及到暮色四合之际,张彦已经不报什么希望了,忽然一艘艘张开风帆的海船,以极为轻快的速度向着岸边驶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