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消除了。那六岁的小女孩在她母亲的怀抱里正睡得香甜。海拔的一路下降也使红的心情好了许多,她又和向导刘换回了位子,为的是好远远的感受唐古拉山。一路下降的海拔四周就是青藏线上相对比较平缓的三江源地区。此时我到觉得面对前面高耸入天的唐古拉山来说,有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事物是没有无缘无故的变化的,只是变则通的程度不同而已。当一件事情来临时它总会有这样和那样的原由的;就象这一路在降低的海拔是为了更高的海拔的来临在准备。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我的西藏 07
我们现在的方向还是向南。离雁石坪大约20公里左右的地方,是一处大峡谷,因为东边的峡谷比西边的峡谷高出许多,此时也就中午12点,所以峡谷内显得特别的幽暗。每每见到这样的峡谷都会让我想起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那支和它一样齐名的曲子。穿过峡谷,连续上了20公里的山坡就到了雁石坪,海拔一下子升到了4750米。雁石坪是一个高原小镇距格尔木近600公里。小镇虽然处于青海省,但是已经可以看到很多那曲地区的藏族牧民。这些牧民就与在青海湖周围看到的不一样,他们是清一色纯粹的牧民,而且穿着打扮用色大胆,形式感很强,面色中高原日光留下的痕迹更重。在这个小镇还有很多各地藏区去拉萨朝拜的团体,他们也是很有特色。总之到了这里,那种西藏的味道就很浓厚了。在雁石坪镇的右方200公里左右,还有著名的山峰各拉丹东,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各拉丹东雪山海拔为6621米,是一片南北长50多公里、东西宽30公里的冰川群,共有50多条巨大的冰川。他是长江的发源地,也属于唐古拉山脉。其冰塔林观赏价值极高。雁石坪的建筑依然是清一色的矮墙矮屋的结构,土灰色,看不出有什么生气,要不是来来往往的车辆和那些高原的建设者们在这穿梭,那非得让人觉得这是一个被废弃的小镇。与沿路来的小镇不同的地方就是过刚才上面说的纯粹的牧民要多了很多,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西域的浓郁气息。人们常说到了雁石坪就开始触摸西藏了。这一点也不假。因为海拔高度一下升了近千米,红又开始有点感觉有了反应 。作短暂休整后我们向唐古拉山奔去。
出小镇后路口也竖着一个路标:唐古拉山100公里。
一路顺着尔曲河沿在行走,道路或平或缓,算是好走。山谷四周都有河流,草原,畜群,帐篷等等。最醒目的是帐篷外那些斜拉的绳上挂着的五颜六色的三角型小旗子。在风中猎猎作响。一步一步逼进的唐古拉山巨大的轮廓就象天幕拉在我们前方,这座人人视之为青藏路上畏途的大山虽然是我选择这次驾车前来的理由之一,但我还是深感不安,不安的是怕给红带来更大的不舒适和痛苦。从天上来过西藏,也从地上来过西藏的一个朋友说过,走天上和走地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受。天上是感受不到去对大山那种征服过程的*的。这点我深信不疑。我玩山也与别人有不同之处。我喜欢把我的思想和大山融为一体。这里也是我释放我的思想的一个好的去处。我是来和这山交流的。
这段路的车辆明显的多了起来,还能看见为数不少的各地的班车,这些班车的顶上都被旅人的行李堆得满满的,悄然耸立。向导刘说,青藏铁路就要建成了,所以这段来西藏的人特别多,除了旅行者外,可能更多的是准备来这边做生意的先行者。这的次序有点混乱,大货司机不停的按着喇叭很霸道的占着路中央,明明可以让小车先走的时候他们也不让道。被堵塞了的小车就在大车后面也不停的按着喇叭。显然是大杀了这的美丽与神圣。高原反应和车外的嘈杂声鸹噪得红褶着眉头,我打开CD选择了一支朱哲琴的歌并且把声音开得大大的,我知道红喜欢在车里听CD时把声音开得大大的,说是这样就如进了无人世界了,也就忘却了世俗的纷扰。车流停了下来,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几分钟后彪子在步话机里叫着老大你来前面一下,我与SUV一直相隔着30………40米的距离,刚才车多时才看不见淹没在车流里的彪子他们了。我把车交给向导刘,步行到了彪子那,原来是后面的一辆车撞到了彪子车的车尾上,那大货司机也是五大三粗的正和彪子理论着,这是一辆西宁的车。我简单看了看情况,责任全在大货车的司机。可他还牛气十足的说是彪子刹车太急,全无歉意。见我过来,拿眼盯了我一眼什么也不顾的坐到他自己的车上去了。彪子看了看我说:想打架吗?我说:演戏。彪子会心一笑,我们走到那车边,彪子打开那车的门,一把拽下那司机。我同时按着步话机的大声叫道:哥几个抄家伙到前面来吧。彪子拽那司机下车时那车上另外的两个人也虎势狼奔的来到我们身边的汉子嘎的停住了脚步。大货司机态度180度急转。表示愿意赔钱。事情解决得很顺利。彪子对那大货司机说,把你车挪边上,让我老大的车上前来。彼时心里其实很虚,开车上前,和彪子一路急奔,没有了后面车流的影子才又正襟危坐的给自己找了一个慢点开的理由。红问发生了什么事,我这般那般的给说了过去。我们不能让一个女人为我们担心吧?我觉得车现在就是走在山顶上了,可是当峰回路转,前面刚豁然开然的时候,一座大山峰又立在了前面,如此连环不断。景观越来越美,白得耀眼的云层几乎贴着大地,碧蓝的天穹反复伸手就能触摸,如玉石般雕琢的层峦叠障的雪山。我不知道硬汉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假如他来这后还会写出乞力马扎罗的雪吗?我想不会了,他如见这般景象再去面对乞力马扎罗定会成为一个思维枯竭的老头了。谁能与这样厚重的大山相提并论呢?乞力马扎罗?阿尔卑斯山?高加索山?安第斯山?还是小日本的富士山?
我问红一路过来有没有审美疲劳呢?红笑笑说,直想留在这雪域里。我笑她就这身体素质还想留雪域里。红说:留心哟。好一个留心。我和红之间连接的纽带是在很多相似的东西中完成的,她一向喜欢彼此间的完美…也就是要好就好得没有一丝的缝隙。我知道这个好字里包含的东西是一个人或者是一双人一生都要面对的太多的事物。如意时或不如意时大家都要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观去面对呢?这当然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人都得有完善自我外围性格的思想,也得有完善自我内心世界的原则。这本来在自身来说就是矛盾的统一体,更不说有多个这样的统一体在遇到一起的前提下会达到怎样的默契呢?人的柔情和冷漠往往就会在把持这默契的准确与不准确时候产生。而这些默契又是什么呢?难道不就是生活中的琐碎吗?一个人的主观对一个人客观时世界就是柔情的,一个人的主观对一个人的主观时世界就是冷漠的。人的感情是需要载体的,这个载体不是人为的修饰出来的,而是自然而默契的。如果没有一个载体能承接一个人的感情时,那么就真的是如歌里唱的那样了: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那将是悲哀的人生。人生短暂,我只想和红好好的走这一段。
下午三点我们到了温泉镇。
这里离唐古拉山口还有37公里了。我们找到一间商店进去补充物资。扶红坐下,在店老板那花2元钱买了一杯热气腾腾的水给了红,拿出一把药片,全是治疗高山反应的,一种一种数着看红喝下去。红褶着眉头喝着,以为是药片难咽。红却说水难喝。接过一尝,果然就是,原来一路喝着矿泉水并没有喝这高原的水。海拔越高水的沸点就越低,象这样海拔4000多的水的沸点大约就是60………70度,这水能好喝吗?红坚持着喝完了一把药片,我们又买了几个氧气带,还给那对母女一人准备了一个。红拉着那小女孩在店里四处走了走,回来时那小女孩手里多了一些零食。那母亲只是静静的站在墙的一隅默然不出声。想是在心里难受着,难受自己没有能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存的空间?难受着她这一生的遭遇?还是心里感激着这群人在帮助着她娘俩呢?在店里大约踯躅半小时,给俩车加完油的彪子回来说外面下雪了,我们出到门外,果然雪花飞舞,下得正紧呢。刚才都是阳光普照的。好兆头,没有雪花相伴算什么过唐古拉山?没有雪花相伴我的红怎样才能越过这鹰飞不过去的地方?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我的西藏 08
上到车上出发。云层更低了,好象就要压到我们的车顶上似的。或许是温度在零上的缘故,也许是太多的车来车往的缘故,雪花落下就遁入地中无影了。雪花往往就是孤独而傲气的,它不会与俗人为伍的。所以人之所能涉足的地方就不会有雪花的停留。红真是对雪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欢喜,此时的红没有一点高原反应的症状,只是在最朴实的感受着心中的绿洲。她对雪花的这种凝望就象一个人在凝望一个女神一样的虔诚。我没有打扰她,小心翼翼的开着车。雪花中好象还伴有冰雹,车被敲得乒乒响。沿途有些藏民白色的帐篷,有的帐篷外还停着几辆摩托车,五色经幡在风雪中飘扬着,显示着一种人类的生气和不驯的精神。雪花并不是那种诗人笔下燕山的雪花,但是真的有鹅毛般大小。阳光并没有完全被遮挡,无数缕顽强的阳光还是穿过了即将触地的云层射到了不同的山体上,这就形成了这高原上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观:白云乌云相互缠绕,天地山相互触摸,晶莹的雪花飘扬着,冷冷的阳光也照射着,黑的地方黝黑黝黑,亮的地方亮得耀眼。不知道擅长捕捉强烈的光与影的列克德克是否也能象他捕捉他的“狂风中的橡树”那样准确的捕捉到这些否?
此时唐古拉山巨大的山体要开始仰头观看了。我知道这是到了山脚下。我所追求的对山的征服和对山的崇拜在这大山面前怎么就一下子觉得很渺小很无力了呢?是因为山的雄壮还是因为山的狰狞呢?山是神,神是有魂的,你怎么能够用你凡人的力量去征服?所以人们永远都只会是这里匆匆的过客。念天地之悠悠呀!连续的上坡也没盘山而行,可想这山的脉是多么的长远而厚重。这座孕育了两条大河的山脉即是藏民族心目中最敬仰圣洁的神山,也是人生此行所要追求的最高点。
雪一直在下,雪很湿,路边迎风面的物体完全被糊住了。越来越多的虔诚的藏族佛教徒在风雪中用五体投地的长头磕拜着,他们旁若无人的千万次的重复着,在雪泥中已经看不清楚他们衣服的颜色了。沧桑与虔诚都写在他们的脸上和身上,令人感动。没有人打搅他们的祈祷。只为他们离开纷扰的世界来到这能有一份安宁。能为他们的祈祷有一个善果,这样也许他们和他们的亲人就再不会受到疾病,贫穷,灾害的侵蚀,去完成他们的苦乐人生去。公路边的嘛呢堆和经幡显然比山下多多了,还不时有几张帐篷出现在视野里。嘛呢堆是指在石板或经加工而成的椭圆形石上刻有藏文经文、";六字真言";或刻有动物图纹、神灵图像图纹等的石板或石头垒起来的石堆。这被藏族人视为今生来世路标的嘛呢堆,是藏民们以山石来寄居灵魂重要的寄居物。我在九寨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