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每一次行走都感觉良好-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镇远:一个人的远方之镇
1.一个人的旅行

  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我最迷恋于乘坐火车去旅行。从起点到终点,有多少个车站,就有多少个目的地。也许,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于我,但有一两个,已足够。就像人生得一两个知己,足矣。

  背着行囊,等列车呼啸而来,又目送它呼啸而去,看着上上下下的旅客从身边经过,擦身而去,有时会有目光的交错。心里都明了,彼此皆是对方的过客。特别是在晚上等车,长长的站台上,昏黄的路灯下,会把一个人的心情拨弄得忽左忽右。我特爱这种状态。

  这次,清明小长假的短暂之旅,早早做了计划。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耍清明假,欣喜万般。从今年始,还有端午假、中秋假,在这些个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传统节日放假,无疑是中国社会文明的进步。但愿今后这些鲜明的假日越来越多,比如元宵节假、父亲节假、母亲节假。

  在一个人的旅行中,几乎缺少像朋友那样的交流。这时,一本书,便可以百分之百地挽救旅途中的寂寞。

  对于这些已知的寂寞,我通常知道怎样去化解。除了一本书,有时是MP3里的一段音乐,有时是车窗外不断移动的风景。也可以写旅行笔记,或者给至爱亲朋打个电话。甚至,大脑复杂的构思。如此,再多再长的寂寞,也会被时间和空间一一溶掉。

  以前旅行,总是一大帮人,或五、六个人,至少也是两个人。今天,一个人,独自旅行,前行的路中,充满着太多的未知。我喜欢这种探寻。

  一个人旅行的例子,太多太多。我佩服他(她)们的胆识和勇气。毕竟,独自行走很远的地方,忍受孤寂,让嘴巴生霉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要面对生疏的环境和错综的关系。吃住行,一点一滴全凭自个儿打理。一个人出门在外,难啊。

  尽管很难,那些旅者,一边行走,一边把经历化为文字。使我尤为感慨。我读过重庆女子七七的一个人的《行走阿坝》,读过重庆女驴友伍娟一个人的野外旅行记《生死墨脱》,读过中国留学女生佳璐的《20天独自游欧洲》,读过张金鹏一个人在印度行游的《莲花之上》。

  读到上面的文字,各位看官或许又要说我很感性了。的确,我是个感性的人,而且文如其人。你们的判断名符其实。谢谢。

  前几天,读《偶尔上路》,是一本游记,作者一路走,一路流露出来的情绪,其感性程度与我有一拼。

  2007年4月3日,20:09分,1027次,一趟普快列车,重庆到杭州,我的目的地在中途的某个站镇远。买票时,特地挑了一张硬卧上铺。离灯光近,且不易被别人干扰,最大可能的给自己制造一方阅读空间。

  《一个人的落基山》,是关于作者一个人在美国西部游历的集子。厚厚的一本,有大篇幅的震憾的图片。粗粗的翻阅,讨人喜爱,便买下,便在这次出行时塞进了背包。

  夜不太深,躺在床上,开始就着手中的书,等待深夜,等待瞌睡虫降临顺其自然地睡去,等待又一个明天。

  2.铁溪:计划之外,时间之内

  行前做的功课里,并无铁溪,结果在镇远旅游咨询中心一打听,说铁溪很不错,像四川的九寨沟。忽然心动,说走就走。这样的决然,便是自助行,特别是一个人行走的好处我的行程我做主。

  瞥见青年旅馆里有一辆单车,便凑上去问正在使用电脑的老板,可不可以租?她说,这车,是自己儿子代步的,他外出工作,便闲置在家了。你要用,拿去好了,租金你看着给吧!老板姓曾,50来岁的阿姨,说话言简意赅,很精明,又特别和蔼。我发现她的电脑上,赫然弹出QQ的对话框。意识到,一把年纪的她还赶着时尚呢。

  镇远县城距离铁溪4公里,碰到好的风景,便迫不及待地用相机去定格。路上车辆很少,前半程路修修补补的,骑行也是磕磕碰碰的,遇到上坡,蹬不动时,便下来推。只要是下坡,就不管不顾地放马下去,耳畔有呼呼的风刮过。

  看见路人,就格外亲地迎上去,拼命地问,铁溪,还有多远?问过一位在马路旁的溪边钓鱼的中年男,问过一对骑摩托的男女,问过一群在马路上玩耍的孩子,问过一个听不懂我说话的坐在马拉车上的老者。

  但这些答案,最终弄得我啼笑皆非。第一次问路时,说还有3公里,又走了很长一段,再问第二人,也说还有3公里,又继续不知所措地骑,问第三人,竟说远呢,还有3公里吧。也难怪,解答者都是凭各自的经验,不能苛求什么的。笑笑之余,我深知,努力地骑吧,前方的前方,才是我的目的地。

  清明时节,该是莺飞草长,万木葱茏。被这贵州山水滋养的田间地头,已是等不及了,早把春的画卷浓墨重彩。是的,一路上,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野花紫,菜花黄,还有高山青,溪水绿。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春的潮湿的气味,那满眼缤纷的春之色彩,不分轻重劈头盖脸般扑将而来。有那么几瞬,让人窒息,透不过气来。

  从起点到景区门口,80分钟过去了。铁溪,这个计划之外的行程,除了用单车,此时我开始用脚去丈量了。

  景区蜿蜒的石板路,基本上是沿溪谷平行或缓慢上升,那种忽高忽低的路不太多,所以,徒步并不累。淙淙的溪水,像音乐一样,自始至终绕于耳间。空气好得不用说。游人不多,偶尔碰到的也是三三两两,惟我没有伴,独自一人如仙一样游荡在这山里。很长时间碰不到“同类”,不免心悸,于是亮开嗓子吼几声,为自己壮壮胆。如此中规中矩像模像样的景区,这时候,如入无人之地,竟有些探险的意味。

  这山中,有枯藤老树,我没看到昏鸦。有小桥流水,我没看到人家。那木制的小桥挺有意思。三根圆木,被数颗诺大的铁钉抓牢拼凑在一起,权当桥使。印象中,我经过三座这样的桥。桥离水面不高,水流也缓,走在上面,倒有几分乐逍遥。

  以“三步并作两步”的速度,赶到了龙潭。1个多小时的奔走,到了这里,一潭水才让我歇下来。天啊!我只想说,这么翡翠蓝的水,难道是来自天宫的瑶池?潭不大,被山体和植物围合,潭里有绿色的水草。

  龙潭,又称龙池。名字太大众化,在中国大地上,与之重名的,数不胜数吧。传说,这深不可测的潭,不能往里吐口水,否则,触怒了潭里的龙王爷,山雨立刻就会像刀子一样飞下来。是真是假,不得而知,更不会去验证。心里面倒希望传说真实可靠,让那些故意用口水玷污潭水的游人受点教育。

  龙潭是个中点,整个铁溪还剩一半的路。因为天色向晚,不得不停住脚步,原路返回。旅行中的遗憾往往就是这样产生的。有时恨不得把时间魔术似地拉长,把一分钟变成两分钟,甚或N分钟。

  虽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描写铁溪很美很神奇,不过,在我看来,铁溪除了龙潭,其他景致并无特别高尚之处。说它很“九寨”,言过其实,主观了些。不过,也可以理解旅游咨询中心那位工作人员的心情,在每个人眼里,自己家乡的风景似乎总是最好的!只有当游客亲历亲为,体验过了,才有发言权。

  晚上,在一餐馆,朴素的店老板为我推荐了一款当地特色菜:豆腐笋。一道菜,却是满满两盘。一盘是鲜绿的配菜平常吃的那种生菜;一盘是缤纷的主菜由暗红的腊肉、雪白的豆腐、嫩绿的豌豆、靛青的芹菜茎等组成,均是颗粒状,混合爆炒而成。用生菜裹主菜而食。第一口下去,一股春天的味道,就猝不及防地占据了口腔。

  好吧,把春的气息含在嘴里,过过瘾,然后,吞进肚里,最后贮存在肺里,久久的。

  3.清明夜,忆外婆

  4月4日,清明。今天,以旅行的方式,我一个人在镇远。

  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清明节,是春秋战国时晋国公子重耳为纪念舍身相救的介子推而设立的纪念日,几经演变,成为今天全球华人慎终追远、寄托哀思的日子。

  夜里,翻来覆去,不能入睡,最是深刻的忆起远在天堂的外婆

  那时,读初一,跟外婆一起住。她每天一大早起床,在厨房锅碗瓢盆地忙碌一阵后,就走到床边叫我:仔仔,快起来,上学要迟到了。贪睡的我“哦”一声,又睡过去。几分钟后,外婆便掀开我的被子,拉我起床。一脸睡意朦胧的我,开始穿衣,洗脸,漱口,吃饭。然后打着满足的饱嗝,一路小跑去学校。遇节假日,外婆不再早早叫我,便将做好的早餐,保温在锅里,一直等我睡醒了再吃。

  外婆做的早餐总是变着花样,美不可言:或者是红油浮动的面条,碗里还卧着一块煎鸡蛋;或者是菜香弥漫的大米粥,外加两只糯米做的白糕,一碟花生米;或者是四个鲜肉小笼包,旁边伴一杯热气腾腾的豆浆;或者是六个香甜可口的大汤圆,皮是上好江米做的,馅里有花生仁、芝麻、白糖,猪油,居然还有玫瑰的香。那是外婆细心收集的玫瑰花瓣,加糖腌制再拌入馅里面的。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外婆打过我,而且那一耳光拍得不轻。当时,以及后来好长一段时间,都在心里面责怪外婆下手好狠。当我慢慢长大,渐渐懂事,当我充分理解了外婆的心情之后,便将她那一响亮的耳光称之为“刻入记忆的耳光”。

  那是夏天的一个晚上,我躲在房间里翻衣柜里的小抽屉,我知道那是妈妈搁零钞的地方。我一边翻找,脑海里一边浮想起次日大口大口吃冰棍和棉花糖的情形。这时,虚掩的门开了,是外婆。她问我鬼鬼祟祟在干嘛?我结结巴巴地说,没……没有干嘛啊。转身想跑,被外婆顺手拽住。她掰开我的手,有5张1元的钱和一些角票。外婆似乎明白了,拉过我,不由分说,“啪”地掴了我一巴掌,说,偷摸是可耻的,从小不学好,长大了可怎么办?我摸着烙上几根手指印的脸,即刻向外婆认错。那一年我10岁。

  外婆永远地离开我们,是一个清晨。七点。窗外有雾,浓得散不开。我收拾好行李,准备出远门。外婆病情忽然加重,靠在床上瑟瑟发抖,呼吸混乱。两只瞳孔陷在眼窝里,忽明忽暗。蜡黄的脸,瘦得只剩一张皮。面对死亡,亲人在挣扎。我站旁边,心痛,焦急,却无能为力。妈妈扶住外婆的身体,对我们说,这次恐怕是真的不行了。

  “仔仔”外婆喘着粗气,叫我。声音微弱,一声不如一声。

  “外婆,我在。”我赶紧蹲在床边,握住外婆青筋暴涨的手。眼泪像决堤的湖,刷刷地顺着我的鼻颊而下,热得发烫。

  弥留之际,外婆不停地唤着我的小名。我握住她干枯的手,轻轻答应,直至一点一点散尽余温。外婆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她一脸平静,安祥,宛若深夜里进入了梦乡。

  可能外婆估计自己的病体拖不到我回来的那一天,便用最悲痛的方式留住了我。我与外婆见上了最后一面。人真是有灵犀的。

  多年过去,关于外婆,一句话,一个细节,一起偶然,都会勾起我对她老人家的追忆。这个清明夜,我也照例想起了好像从未离开过我的外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