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规划的基础上,尽快地赶上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毛泽东在讲话中大力倡导破除迷信,强调不要把搞工业化看得很神秘,认为七年超过英国、15年赶上或超过美国是可以办到的。李富春在会上作了书面发言,对重新制定的二五计划作说明。除了具体指标外,这个说明还谈到有可能在1962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在钢铁和其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在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赶上美国。会议通过了重新修订的1958年计划和二五计划指标。八大二次会议之后,大跃进在全国范围各个领域全面展开。当时许多人盲目地认为,只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万众一心地共同努力,就没有什么不能做到的事情。在这种群情振奋的情况下,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提高和修改指标的势头愈来愈猛。由于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已经将赶超英国和美国的时间分别缩短至7年和8-10年,因此会议刚一结束,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将1958年钢产量指标提高到800至850万吨。6月上旬,冶金部拟订的规划中,将1957年11月第六次全国计划会议上规定的1958年产钢610万吨的指标提高为:预计1958年产钢820万吨,1960年产钢3600万吨;到1962年产钢6000万吨,这个指标比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二五期末的指标又提高了一倍。
为了适应大跃进的形势,1958年6月初,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成立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七个协作区,接着又决定下放中央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和技术力量。向地方下放管理权限,这对于改变过分集中的管理体制是有积极意义酌,但也滋长了分散主义的倾向。从1956年开始,中央就在研究这个问题,1957年中共八届三中全会还通过了有关改进工业、商业、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但是从1958年开始,放权的工作被纳入了大跃进的轨道,放权过急、过多,造成交接工作粗糙甚至出现混乱。
放权与两本账的办法相结合,使高指标风愈刮愈烈。各大区分别召开计划会议,竞相提出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各省、市、自治区也是盲目上项目、上投资。华东协作区成立后,负责华东协作区工作的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主持华东协作区会议,提出1959年华东区(不包括山东省)产钢800万吨。华东这个计划对毛泽东颇有影响。既然像华东(除山东省外)这样煤铁资源很少的地区都能在1959年使钢产量达到800万吨,那么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当然能够生产更多的钢。6月中旬,毛泽东提议,将年钢产量指标索性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1957年钢产量535万吨)。高指标风带来了高估产。这年夏季,首先从农业领域开始竞相放出高产卫星,工业和其他领域也很快争放高产卫星,一时便在不少人中造成这些高产仿佛真能做到的虚幻假象。
6月中旬,李富春连续召集国家计委,国家经委主任联席会议,汇总各地区、各部门的指标。经中央财经小组讨论后,李富春向中央提出新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
《要点》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以1962年生产6000万吨钢为中心来安排,以钢和机械为纲,带动其他指标,到1967年生产钢1亿吨;第二个五年工业生产年均增长45%左右,农业生产年均增长21%左右;初步计算,五年经济建设总投资约3000亿元左右。《要点》预计,以钢铁为主的几种工业产品的产量有可能不用三年赶上和超过英国,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有可能三年基本实现毛泽东看了这个《要点》后批示说,彳艮好的一个文件,值得认真一读,可以大开眼界并指示印发当时正在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
1958年8月1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戴河举行(简称为北戴河会议)。北戴河会议号召全党全国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还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会议把1958年钢产量的指标翻了一番,年初定的是500多万吨,此时1958年时间已过去了半年之多,指标却翻了一番。会议期间,《人民日报》发表了配合宣传会议精神的文章,其中有中共中央办公厅刘思瑞写的一封信,题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会议讨论了并且批准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经济委员会两个党组提出的1959年计划草案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意见书,同时,对于1959年计划草案的若干指标作了调整。会议于1958年8月28日作出《中其中央关于1959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问题的决定》。这是对二五计划草案的全面修正。《中共中央关于1959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问题的决定》指出:经过1958年、1959年、1960年这三年的苦战,再加上此后两年的继续努力,即到1962年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我们就完全可能使粮食产量达到15万亿斤或者更多一些,钢产量达到8000万吨至1亿吨,并且提前五年实现十二年科学规划,在主要的科学技术部门赶上世界的先进水平。这就是说,在1958年到1962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将提前建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创造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全国建立强大的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同时,各协作区都应当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不同水平和各有特点的工业体系,各省、市、自治区也都应当建立起一定程度的工业基础。全国和各地方在建设工业体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合理地分布工业生产力,按照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在目前多建中小型企业的方针,使企业的布置适当分散,以适应国防安全,特别是适应逐步第二个五年计划问题的意见》中的第一方案提出的。
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全国走向平衡发展的共产主义要求。
按照《决定》所规定的主要指标推算,1962年的工业总产值约为5700亿元,将比1957年增长74倍左右,平均每年增长53%左右(比1958年预计数增长43倍左右,平均每年增长51%左右)。1962年农业总产值约为2400亿元左右,将比1957年增长25到28倍,平均每年增长20%左右(比1958年预计数增长12倍左右,平均每年增长17%左右)。在1962年工农业的总产值中,工业的比重将达到70%左右。
为了实现上述指标,第二个五年必须进行巨大规模的建设。初步估算,第二个五年合计的基本建设投资约需3850亿元,比第一个五年增长68倍左右。由于项目投资定额比第一个五年大大降低,一般是一个钱顶两个钱用,办两个钱的甚至更多的事,因此实际的建设规模比投资表现的要大得多。第二个五年工业方面的重大建设项目,初步安排了1000个以上,这里面还没有全部包括为第三个五年的建设所必需的、要在年年底以前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因此,重大建设项目实际上将会更多一些。至于中小型的建设项目,将由各省、市、自治区在编制计划的时候,根据需要和可能的祭件具体安排。
粗略计算,第二个五年内需要增加职工2800万人左右,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约万人左右。如果要在1962年争取钢的产量达到1亿盹,那么,各项有关的指标都还要相应提高,各项有关的工作也要相应地加以部署,特别是机械工业的制造能力在年以后还应有所增长。
《决定》认为,通过抓紧前三年的工作,完全可能在1962年生产1亿吨钢,将在上述以8000万吨钢为纲所安排的各项主要指标的基础上,对此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安排,争取一亿吨钢的方案实现。上述生产指标和建设任务实现之后,我国社会经济面貌将要发生根本的变化:第一,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在工业上做到独立自主。1962年前后,可以每年提供年产2000万吨到2500万吨钢的冶金设备和3000万千瓦左右的全套发电设备,可以提供像12000吨以至更大的水压机、30万千瓦的水力发电机组、直径1150公厘的大型轧钢机等各种重型设备,以及大型坐标镗床、光学仪器、各种精密仪器等。第二,基本上实现农业现代化。到1962年,可以保证全国有65%左右的耕地采用机器耕作。90%以上的耕地实现水利化,全国每亩耕地平均施用化学肥料60斤以上,从而大大增强农业战线上征胍自然的力量。第三,科学技术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年以前,可以掌握原子能、喷气、无线电电子学等尖端的科学技术,在工业科学技术方面赶上世界上先进的国家。同时,农业和医学将完成中国特有的丰富经验的总结工作,而居于世界上最先进的地位。第四,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到1962年每人平均的消费量可以达到:粮食550到600斤,肉类100斤,食用植物油25斤,食糖23斤,各种布100尺。城市职工和乡村农民消费水平之间的距离将大大缩小。同时,由于大力普及教育,教育和劳动相结合,干部参加体力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将显着地提高,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将日益缩小。第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和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空前提高,新的共产主义的社会关系必将得到迅速发展,人民公社必将成为我国社会基层的主要形式。上述这些变化说明: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努力,我们将建成社会主义,并且为第三个和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准备物质的和思想的某些条件。
国家计委对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的上述部署,提出的具体实施意见为:
第一,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三个并举方针的条件下,首先必须苦战三年,突破重点,主要抓三个元帅和两个先行。
在1960年,粮食产量要达到每人2000斤,使我国的建设事业能够在生活资料充分供应的条件下顺利进行;钢产量要达到5000万吨,并且在品种方面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冶金设备、发电设备和重型机床的制造能力要增长上去,做到自力更生。同时,铜和铝,电力、煤炭和石油,水泥和木材,化学工业特别是基本化学工业,都应当有相应的增长。运输有面也必须有适当的安排。在集中主要力量抓重点的时候,又应当注意其他经济部门的相应发展,以便为后两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全面跃进,为人民生活的更大改善,创造顺利的条件。总之,应当全面安排,重点突破,有步骤地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时地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第二,把保证速度和合理布局这两个方面正确地结合起来。为了保证速度,某些原来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在工业上进行适当的扩建改建是需要的,但是为了促进全国经济比较均衡的发展,必须积极地建设经济落后地区的工业。经济发达地区应当积极支援经济落后地区,沿海工业基地应当积极支援内地。所有地区的经济发展,除了考虑国家规定的外调任务和协作任务以外,应当根据本区的需要来合理安排。为了适应国防安全的要求,特别是适应逐步消灭城乡界限、全国经济走向均衡发展的共产主义要求,企业的布置应当适当分散,并且利用现有的中小城市和集镇;先从事生产再逐步进行城市建设;企业的规模除必要的骨干项目以外,应当多采取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