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高考报告-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装本,枯黄色封面,左下角微有破损。里面七十页正文纸张洁白细腻,薄如蝉翼。书长六点五厘米,宽四点五厘米,厚五厘米,其版面仅为普通古版线装书的十四分之一。书虽小,内容却包括《大学》、《中庸》、《论语》三部书的全部内容和宋代大儒的详尽注释。书中每页千余个老仿宋体字,虽然字字如蚂蚁头,然而一笔一划清晰无比,绝无模糊不清的文字,其印刷技术之高着实令人拍案叫绝。”(见《江南贡院》第七十六页)此书一发现,立即引起国内外新闻和印刷界的广泛关注。吉尼斯世界记录调查后,也确认此为中国现存的十万余种古版书籍中版面面积最小、文字最小和至今惟一发现的清代石印科考作弊奇书。乾隆甲子科年(1744年),有人传言到皇宫内,说肴这种奇书流入科举考场之中,朝廷大怒,皇帝下令来搜,结果那年的乡试中第一场就搜出二十一人怀挟纸片等作弊之物,第二场又查出二十一人,另外两千多人因怕搜查而临场逃之天天了。乾隆听说后更是大怒,下令以后考试者必须脱下衣服,一件件“浸水”搜查,笔具之类的东西,也要在水里浸过三日才能允许带入考场。但仍然有高手照样作弊。

考试作弊是历朝历代考场上最激烈、动魄的一景。

现时的高考也同样,从来没有哪一年听说过没有出现作弊大案的。有考试就有作弊者,这几乎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定律。比起科举考试来,现在的高考作弊恐怕远远超过其水平,首先是现在不可能采用乾隆下令的脱衣搜身那样的检查,那会侵犯考生人权,谁也不答应,谁也不敢这么干。这就使得“挟带”有了可乘之机。但这是最原始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作弊手段了,可监考的老师告诉我,每年的考场上总能抓住几个采用这类低级手段的作弊者。当然即使同为原始的“挟带”,今天与过去相比也先进了许多。有监考老师发现,某学生的“挟条”是用复印机特殊处理的,他事先把公式和语文试卷可能要出的古文,全都用复印机缩小在巴掌大的纸片上,字虽小,可看起来十分清晰。几十个数理化公式一微缩,也就手指大小。“亡命者”敢于为此冒风险,“难办的是一些女生”。当了十来年监考的某校王老师说,他在1988年就遇到这样一件事:在监考时,他发现有个女生老掀裙子,这个动作是很容易被联想到作弊的,当时现场监考的共三个人,两男一女。那女考生很有心计,女老师在的时候她不掀裙角,一等女老师出门解手什么的时候,就猛掀裙子。王老师和另一个男老师想上前阻止,可一到女考生坐位前,他们就觉得无从下手,因为一旦人家反咬你一口便够受的。他们赶紧请回那女老师,后来女老师就上前把那女学生“请”出来,让她自己掀开裙子。

“掀就掀!”女考生一点也不紧张地有意当着其他男老师的面把裙子掀得特别的高,连里面的小三角花裤都能看得到,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现。这个机智的女考生其实打了个时间差。

老师们尴尬地相互看看,不知如何收场。而就在这时,那女学生捂住脸大哭大闹起来,边哭边骂监考老师“欺负”她,说什么也不进考场了。这一闹惊动了整个考场,也把考场外的包括那位女考生的家长招来了。好家伙,校长和门口的保安人员一齐上阵维持秩序。因为家长们都向着那考生,说你们这些监考的,不能没有凭证就冤枉人呀!王老师他们有苦说不出,只好忍下这口气,结果是学校校长出面向那考生和考生家长赔了不是,才算平息了此事。“你说我冤不冤?事后学校还把我们几个批评了一通。从那年起,我尽量不跟女考生较劲。不过,有时实在看不下去,所以就得罪人。弄不好还会丢小命哩!”王老师说,他们学校就有个监考老师,不知是得罪了哪个作弊的考生,有一次她下班回家,半道上走着走着,被人用车“哐当”猛地撞倒在马路边上,当场晕了过去,整整住了三个月医院,她的胳膊才痊愈。这位女老师在倒下时,听到有人狠狠地朝她说了这么一句,“看你在考场上神气!”王老师说,他们学校地处小县城,相互之间都很熟悉。那些记恨的考生认为,是你监考老师跟他过不去才使他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却不从自己方面找原因,这使得很多老师宁愿不要几百元的监考补助,也不想因为一次监考造成个人和家庭的意外伤害,故尽量把监考的担子推掉。“但再推也总得有人去干,所以我们进了考场心里也发毛。见了作弊者不揭穿,对其他考生是很不公平的,可要揭穿一起作弊,你自己就得增加一份心理负担。作弊其实是最叫人痛恨的事!”王老师说。

考场作弊是历年高考中的顽症,而且现在的形式与方法之多,远远超过了监考老师的能力与经验。先不说老师与考生之间的相互勾结着的作弊,也不说某些地方官员为了追求本地的升学率而进行的集体犯罪性作弊,单说考生自已的个人行为,现今的作弊技术和手段之高之先进,也已令人叹为观止了。

BP机刚在大陆出现时,有人就用场外的电话给场内的考生BP机上传达信息或答案。后来有了手机,有人就用内外两部手机进行直接“对话”,其准确率远高于BP机。再后来听说有人用遥控装置,把一种微型无绳接收器放在耳孔内、衣袖口进行内外“考答”。这样的考试极其轻松,考生只要轻轻对着藏在隐秘处的小话筒读题,无绳传感器便将考题传到场外的接应者那儿,场外的人迅速通过翻书或查电脑把考题答案告诉场内,这个过程之快捷和它比电扇声音还要小得多的传感效果,可以在监考老师的眼皮底下做得天衣无缝,一丝不露。当然,上面的这几种利用先进的高新技术作弊,后来都被发现了,但没有发现的又有多少呢?天知道。

有一次我到某大学采访,几位“过来人”给我讲起了他们的“高招儿”,我在现场目击后,简直目瞪口呆。

张和李现在同一所大学里读书,他们给我“演示”了两套作弊招术:

一是利用手势。张和李从小是好朋友,彼此间一抬足,一举手,尽在不言之中就能相互间明明白白。他们表现了如某题错与对的手势:张在为难时,他便详装思考,将一只小手指竖起。一边的李便知道张需要他“通报”。下一步便是张把某题有难告诉对方,用的依然是手势。李一看张的手势便知道其困在何处,于是就能准确无误地发出信号:错为手指在空中一个打×,对便是用手势做一个勾的动作。他们俩人在做这些动作时只须用零点几秒的速度就能完成。张李说,这套“手势”他们用过很多年了,几乎可以打遍“校考”、“市考”、“省考”、“国考”等各种考试。

另一套作弊方法是以桌面上的四个螺丝钉为代号进行“操作”。一般课桌上都有左右上下四个螺丝帽,张李早先就以这四个螺丝帽编好了一套完整的文理“密码”。比如现在计算机统计题分中文理科都有不少是选择题,张、李他们对付这类题是最拿手的:第一道若是对,便在右上方那颗螺丝帽上点一下,假如是错,就做一个划“横线”的动作。当然根据题的难易程度,左右上下螺丝帽合理搭配运用也就是了。

“你们俩人当时高考是不是在一个考场?”我问他俩。

张、李笑了:“我们运气好,总在一起。”

“那你们运用过上面的战术?”

张、李狡猾地一笑:“谁知道!”

我跟着他们笑了。又问:“听说现在大学里作弊现象也特多。你们的合作仍在继续?”

“必要时有可能。”说完,他们又大笑起来。“喂,大作家,我们可什么都没给你说过呀!特别是我们绝不出卖专利,你可千万不要将我们的专利传出去啊!”他们在我临走时不放心地叮咛道。

我也诡秘地朝他们笑笑,心想,你们的把戏应该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样至少可以防止再有人敢仿效。其实我也知道张、李的手段仅仅是无数作弊“技术”中的一两种而已,还有很多很多没有被发现的。

每年高考现场,监考老师都能在考场中捉住一些作弊新招,而同样,也有不少是老师发现不了的。被发现和目击到的,永远是有限的部分。

●目击之六:焚书坑包

对学生来说,什么事最解恨?十有八九会说考完一次大考后最解恨。自然,像决定一生命运的高考,对多数学生来说,那无疑是最解恨的时刻。在高考现场,当三天的大考最后一声铃声响起时,当考生们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在跨出考场后,那种久积而又从未释放的情绪与情感,会如埋在堤煦深处的岩浆突然爆发一般涌出来。

我观察了1999年高考结束时的北京某一考场实景:有人开怀大笑地喊着:“别了死亡,我活过来啦!”有人搂住迎过来的母亲或父亲,失声痛哭起来:“我好苦,现在总算出头了!”有人则低着头,沉默不语地悄然躲开喧哗的人群,独自擦着溢出的泪;也有人又蹦又跳地将手中的笔和纸抛向天空……最让我惊诧的是,我看到有人抢过父亲手中的打火机,发狠地将几本《高考复习题要》连同书包,当场点燃并使之化为烟云,然后又发狠地用双脚踩了数下。有趣的是,站在一旁的父亲微笑着也走过去,协助儿子将半只未燃尽的书包重新挑起来,点上火,再痛快地燃烧了一把。最后,父子俩在熊熊燃烧的烟火中拥抱在一起,他们用这种特殊方式庆贺自己的胜利——儿子的胜利是赢得了考试的顺利过关,老子的胜利是宣告了精神上的彻底解脱。

许多学生和老师都曾目睹过高考结束时一次次庄严而欢悲的焚书仪式、坑包葬礼。

有个农村中学的老师说,他们学校每年在高考结束时,在学校操场上都有学生自发组织起的焚书仪式,而这种特殊仪式校方也阻上下了。“那焚书的场面极为壮观,几十个甚至数百个同学,每人将宿舍和教室里自己的全部课本和复习资料、考卷统统搬出来,堆放在一起,真的像山一样高。然后同学们把它点着,一样样地烧掉,火焰越燃越大,越燃越高,从白天一直能烧到天黑。有的同学在火堆旁跪着默默地祈求,也有人四足直挺挺地躺在火堆旁一任高温炙烤,也有人在那里相互搂抱在一起痛哭……开始围着的仅是毕业班的同学们,后来其它年级的同学也来了,再后来老师们也围到了火堆前,大家一起默默地流泪,高声地欢呼,那种场面太叫人联想,太叫人想哭,太叫人歇斯底里了。不管是高考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都有一种要告别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要告别一段难以忘怀的情结,要告别一段梦想与屈辱的努力……”这位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向我描述了他所目击的焚书场景及考生们面对焚书的心境。我从他的描述里感受到的东西很多,广大考生和老师在向这种必需又无奈的高等制度,发泄着自己心头那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情绪,同时也在为自己付出的巨大代价作最后的葬礼,或者说是祭奠。

书烧了,情了了。高考和为高考付出的每一天,每一题,每页纸,每滴汗,需要有一个碑、一片林来作证。

“来吧,我们每人献出高考前用过的最后一个书包,作为这片土地的肥料与养分,再栽上象征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