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熏蒸于面而成;或因青春之体,血气方刚,阳热上升,与风寒相搏,郁阻肌肤所致。我刚才询问过这位病人,她很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所以多半是阳热上升引起,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上火引起。《内经》有言‘热者寒之’,只要开些清热解毒的方子,疤疮可治。”
袁志宏这番话说得洋洋洒洒,有理有据,听得等人连连点头,就连卢益存也暗暗点头,心想这袁志宏还是有点真本事。不过张卫东听了后,却摇了摇头道:“真要像袁主任说得这般简单,这位姑娘也就不用受七、八年的疤疮之苦了。”
袁志宏闻言不禁脸色微微一变,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你认为我诊断有误。”
张卫东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然后看着年轻女子道:“你这病是不是从初中就开始了,然后吃了不少药,均无什么效果?”
年轻女子闻言两眼不禁微微一亮道:“是啊,我从初中开始脸上就长疽疮。中西药多吃过,但效果都不大。”说到这里,年轻女子偷偷看了袁志宏一眼,犹豫了下,然后小心翼翼地对张卫东道:“张专家,我想问下,是不是清热解毒的方子都差不多的?如果真这样,我想也没必要再开了,以前我也看了不少中医,开的好像都是清热解毒的。”
听到这话袁志宏老脸不禁微微一红,清热解毒看子固然有多种,但归根结底功效却依旧是清热解毒,若真如病人所言,以前吃过不少清热解毒的药方都无效,他这个方子确实没必要再开。
“我自然不会给你开清热解毒的方子,你的病不是阳热上升所致,恰恰相反是阴威阳衰所致,所以应该开温阳解毒的方子。”张卫东朝年轻女子露出一个温和亲切的笑容道。
年轻女子毕竟不是医生,刚才袁志宏说什么上火,清热解毒,她还听懂一些,如今张卫东说什么阴威阳衰,温阳解毒,她就听得满头雾水了。但袁志宏等人却听懂了,不由得露出满脸的不信。尤其见自己的老师刚才被病人一句话给说得丢了面子,现在张卫东又摆出这么一副成竹于胸,小人得志的样子,忍不住冷哼一声讥讽道:“明明是阳热上升,非要说什么阴威阳衰,真不知过。”。
张卫东闻言抬眼看向,后面的话立马就吞了回去,她发现张卫东的目光锐利如剑,竟让她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丝寒意。
张卫东见闭上嘴上,这才重新看向年轻女子,温声道:“你是不是手脚湿冷,尤其冬天手脚更是如此?”
第一百八十六章 真材实料
袁志宏见张卫东这样说,脸上不禁微现惊凝之色,定睛看着年轻女子,而白洁等人则露出一脸不信的表情。
“对,对,张专家您说的对极了。我女儿随我,手脚湿冷,尤其到了冬天,双脚冰冷冰冷的,要在被窝里捂许久才会变得暖和起采。不过,这跟缠疮有关系吗?我年轻的时候没得过缠疮啊!”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张卫东的话音才落下,病人的母亲已经亟不可待地抢着回答道,脸上露出惊喜、佩服和期待交融在一起的表情。'搜索最新更新尽在shuhaige。'
病人母亲的话一出口,袁志宏身子不禁微微一震,随即露出沉思之色,而白洁等人则全都微微张开嘴巴,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看年轻女子又看看张卫东。要说刚才张卫东随口说出女子已经得缠疮有七、八年之久,属于瞎猫碰到死老鼠,但现在他一没问二没把脉什么的,却能一言中的地判断出病人手脚湿冷,这就不可能是瞎猫碰到死老鼠那么简单了。
张卫东淡淡一笑道:“你和你女儿都是属于偏寒性体质,但这和体质跟得痤疮是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的。如果我才猜的没持……”说着张卫东拿起病历本看了眼,发现上面写着陶小慧的名字,于是继续道:“陶小慧你平时应该比较喜欢喝冷饮,尤其夏天更喜冰冷之物对吧?”
女人天生爱美,陶小慧却从初中开始脸上就长满了缠疮,中医西医看了七八年都没看好,这让陶小慧不堪其扰,平时都不大愿意出门与同学一起玩耍,性格也渐渐变得自卑起来。本来她都已经绝望了,但这次发得特别厉害,无奈才来省人民医院中医科看看,其实心里是没抱多大希望的,只是死马当活马医而已,当袁志宏说出什么清热解毒时,陶小慧心里基本上已经完全失望了。没想到张卫东这位跟她似乎年纪相仿的专家,不闻不问却是料事如神,把她的情况说得分毫不差,说的治疗方法也跟以前的中医不同,现在更是夸张,竟连她好冷饮这件事也知道。
陶小慧眼里不禁燃起浓浓的希望,一脸惊喜期待地连连点头道:“医生你说的很对,我确实很喜欢喝冷饮。”
“何止喜欢,这丫头有时候连大冬天的也要喝冷饮。到了夏天更是不得了,天天要喝冰的果汁、可口可乐,还有吃冰激凌、棒冰的。”母亲插话道。
白洁等人这回闻言眼珠子都差点掉了下来,心想若这对母女不是医托,那么眼前这位年轻专家确实有些真材实料了。
张卫东却没去关注白洁等人的反应,再次淡淡一笑道:“这就对了。你本身就是偏寒体质,又好冷饮,这就容易形成防威阳衰之证,尤其是夏季,外面阳热,虚阳外越,两阳相见,化毒生疮。”
说到这里,张卫东见陶小慧母女一脸佩服又一脸疑惑不解的样子,不由得笑笑道:“说得通俗一点吧,你这是虚火不是真的上火。”
陶小慧母女这回算是听懂了,陶小慧年轻口快,明白过来后忍不住脱口道:“怪不得以前的药都没用,最近更是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原来以前的药全都用反了。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陶小慧这话浏不是专门指着袁志宏所言,但袁志宏听了却感觉很是刺耳,一张老脸都有些发红,但却又不好反驳,因为这个病症通过张卫东这么一番诊断解释,他发现自己确实诊断错了。
卢益存见袁志宏吃瘪出糗,心里不禁暗爽,心想你这个老顽固,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这么傲,现在终于栽跟头了吧!
张卫东倒没有落井下石,闻言转了话题道:“我这里给你开个温阳解热的方子,你坚持服用二十天,一般情况下,你的病情就能痊愈了。当然你自己也要注意生活规律,尽量不喝冷饮,还要注意休息,不要熬夜。要不然,就算这次治好了,下次还是会再犯的。”
见张卫东这位年轻专家不仅把自己的病症解释得清清楚楚,还这么温馨地提醒叮嘱,陶小慧母女都倍感温暖,连连表示感谢,心里在想,若所有的医生态度都跟眼前这位年轻专家一样那就好了。
张卫东跟陶小慧母女客气了两句,然后写了张药方给她们。陶小慧母女拿着药方自然又是一阵感谢,然后才欢天喜地地出了门诊室。
陶小慧母女出去后,门诊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虽然张卫东已经用事实证明他是有点真材实料的专家,但仅仅凭一个病例就让袁志宏这样一位老中医老顽固弯下腰向张卫东服输并道歉,却还是有些难。况且刚才袁志宏还诊断错了,这就未免让他感觉不服气的同时还感到很是尴尬……
就在气氛沉默中带着丝尴尬时,又有一位患者走了进来。患者是位年纪在六十岁左右的女子,有些不自然地弯着腰,似乎是腰部受了伤。陪同她一起来的是一位中年男子,估计是她的儿子。
两人咋一看到门诊室里这么多人,都不禁吓了一跳,还以为走错了地方。
这时袁志宏已经站了起来,朝女子招招手道:“这边坐。
那女子定睛看袁志宏胸前的拉牌,见上面写着袁志宏主任医生,不由得暗暗松了一口气,然后依言坐到就诊椅上。
袁志宏见女子坐下,便开口问道:“你是不是腰不舒服?”
“是啊袁主任,我最近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地腰背疼痛起来,做了q、磁共振成像、彩超等检查都没发现什么异常。”女子说着扭头看向站在她身后的男子。
男子急忙把一些检查图像和结论单都拿出来放在办公桌上,道:“这都是我妈最近做的检查,袁主任你帮忙看看。”
袁志宏看着桌上的图像和结论单,心里不由得暗暗苦笑不已。这年头,很多人生了病第一想到的就是去看西医,等西医素手无策了才会想到来看中医。所以可以想象,很多时候来看中医的基本上都是疑难杂症。既然是疑难杂症自然是不管西医还是中医,都是很难诊断医治的。可病人很多时候并不这么想,他眼巴巴地把希望寄托到中医上面,可是结果中医也是素手无策。原本心中就认为中医没落无用的病人,自然而然就越发认定中医没用。久而久之,中医就越发被人忽视,真到了来看中医,很多时候都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就像刚才那位得了顽固性缠疮的陶小慧其实就是这样,现在这位女子拿出一大堆的检验报告,显然也同样如此。
但袁志宏毕竟只是老中医,不是什么神医。有些疑难杂症是他拿手的,他确实能看,但像眼前这位患者,袁志宏一看那一堆的检查报告就感到一阵头疼,心里是一点底都没有。但医生就算心里没底,有时候表面上的工作还是要做的,所以袁志宏先是问了患者,又帮她把了脉,然后又对着她的腰背东压压西压压,但最终还是得不出结论。因为报告就摆在他桌上,患者腰背一切正常啊!可偏生,她又说腰背痛,这又明显不是一个腰背正常的人所该有的症状。
若是换成平时,在这和情况下,袁志宏可能会直接开些通筋活络的方子让患者服用,然后建议她再观察看看。但今天张卫东就坐在边上,他若这样做,就难免有些心虚,尤其刚才张卫东露了一手之后,袁志宏嘴巴上虽然没说,但心里其实早已经高看张卫东一眼了。
拿着笔,袁志宏半点抉择不下,最终还是腆着张老脸转向张卫东道:“张专家,你有什么看法?”
患者母子,一进来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看到张卫东坐在袁志宏边上,但以为他是袁志宏带的学生或者实习医生,所以前没去注意他。现在听袁志宏竟然称呼张卫东为专家,而且口气中似乎还有请教的意思,不由得一脸惊讶地看向张卫东。这一看,才发现张卫东这位看起来才二十出头的小年轻,工作牌上竟然写着主任医生,不由得两眼都发直了,一脸的震惊。
张卫东已经慢慢习惯了别人对他年纪的看法,闻言朝袁志宏微微颔首,然后拿过病历本看了眼上面的名字,见患者姓姜,便冲患者露出一丝淡淡温和的微笑,道:“姜阿姨你好。”
张卫东这么一叫,姜阿姨这才回过神来,心中虽还是忍不住质疑张卫东,但既然袁志宏主任都叫他专家,也只好勉强露出一丝笑容道:“麻烦您了张专家。”
“姜阿姨您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你的情况刚才袁主任帮你诊断时,我也注意到了。你的病情不要紧,我开个方子给你,只要服用六剂,我保证你不会再感到腰背疼痛。”张卫东淡淡道。
张卫东这话,患者母子自然不信,只觉得这张专家真是年轻气狂,心想自己看了那么多的医生都没能见效,他一个小年轻竟然敢说六剂包治病痛。但在中国,嫌少是有人敢当面质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