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摺
杨氏见丈夫如此,心里宽松了许多,喘嘘地说:“老爷,您也累了,回房安歇去吧。”
次日早晨,武尚书添女的消息在六部同僚中传开,同僚和下属没太大兴趣,大家只是敷衍的称贺一番。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唐室的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上去了,这就是唐高祖嫡出的几个龙头子嗣勾心斗角,对朝中官员来说,绝非李朝家事,而关系到每位官员的命运大事。风雨欲来,相关者是很敏感的,谁会有心思记挂武家生子生女的事呢。如果大家能预知这个女婴的未来,怎么能那么等闲以对呢。
杨氏对二女的降生不那么高兴,武士彟爱惜自己的骨肉,但心里的盼望也毕竟未得实现。奶妈看出了这个事实,为安慰女孩的父母,总是说:“生儿生女都是上天注定的,两个女孩并不算多,你们夫妻都还强健,上天总会赐给你们儿子的。”这个女孩出生后起的是什么名字,史书记述是很混乱的,而且也多是猜度,很不能令人相信的。当然,这是个小问题,对研究武则天无关紧要,旧社会,一个女孩子,若不是她后来做了皇帝,从小起的是什么名字,若干年后就无人知晓了,因为女孩一嫁人,便随夫称个什么氏就算她的名字了,谁还管她小时叫啥名字呢?
武则天幼时的名字,有说叫媚娘,是父亲给取的,有说是入宫后太宗赐的,有说生后不久李渊给取的。有说叫媚,是家给给起的,即称武媚。有说根本就未起名,大女叫“大囡”、顺着大女称“二囡”。其实这几个名都不大可信,囡,这是个地方性特别强的字,吴语称小防为“阿囡”;该字又同于“囝”,闽语给儿子叫囝;又同于“仔”或“崽”,粤语对小孩的通称。这个名字,北方是不会称呼的。娘字在旧时确是女子的称呼,但给自己的女儿起名“娘”,在北方也无此习俗,也是南方为多,而且是书上用语,不在口头上称女儿为娘。如姑娘,是年轻女子;大娘、二娘,是已婚女子;娘子、小娘子,也是已婚女子;娘子军,是书面女子军的统称。北方人称母亲为娘,更不会为自己的女儿起名娘。所以,媚、媚娘是戏说武则天时作者起的名,或说她漂亮,也有轻浮、取悦男性之贬意,骆宾王就骂她“狐媚偏能惑主”。
另有一名为“曌”,读音为“照”,是“日月悬空,普照大地”之意义。这不是她小时的名,而是她做女皇后自己起的名字,骆兵王声讨她的檄文就是“讨武曌檄”。
她死后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和“则天大圣皇后”,史家习惯称尊号,所以武则天成了她最为通行的名字。如康熙、雍正等人,世人皆知康熙、雍正等名,知道他们真正名字的就不多,知道他们儿时名字的简直是无人的。不要说千多年前的武则天,就说死去仅100年的慈禧太后,入宫以后咸丰曾封她“兰贵人”,人们就说她幼称“兰儿”,这个名字的根据也是不够充分的。所以,无论武则天、慈禧、康熙等,究竟幼儿时叫何名,都不是大问题,我这里也是顺便一提,没有要考证她的意思。
武则天出生仅几个月,武士彟就被调到扬州任职,杨氏母女则留居长安,住在平康坊府邸。武则天在长安随母亲长到4岁,才又隋父亲到四川利州。
原来,扬州曾被农民起义军辅公祏、杜伏威等占据。武德七年,唐室赵郡王、高祖的侄子李孝恭李靖等将领打败扬州的农民起义军,在扬州一带置大都督府,治所在今天的南京,以李孝恭为大都督,李靖为都督府长史。不久,突厥入侵,李靖受调抚击突厥,以武士彟接任长史一职,从长安调到扬州(时称广陵,都督府治所也南京迁到扬州。那是武德八年(625年)的事,因夫人新产,小女襁褓,他独身赴任。
武士彟调往扬州不久,长安城便发生了“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等兄弟,李渊被迫立秦王为太子,并禅让皇帝位,改元贞观,贞观元年为公元627年。唐太宗即位后,立即把外住的高祖旧臣召回长安,是考察他们对自己发动政变的态度,防止不赞成者在外地制造祸乱。扬州都督李孝恭和长史武士彟均在被召之列。所以,武士彟在扬州任职仅一年。
武士彟回长安后大抵因为对政变的态度明朗,并无差错,于贞观二年(628年)被外放到蜀中任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县一带)都督,兼理数州军事和利州政务。武士彟的这次外放,不仅官高职实,也说明在政变发生的非常时期,他得到新皇帝李世民的信任。
原来,在武士彟调往利州之前,已有两个利州都督被捕杀。原任利州都督李寿,因不满太宗的政变行动,而被太宗捕杀,是贞观元年之初的事。新任都督李孝常,至元年十二月,被太宗召到长安“朝觐”(即现在说的述职),同监门将军长孙安私下议论李世民,发泄不满,为太宗侦知,以“谋以宿卫兵作乱”的谋叛大罪被太宗诛杀'《资治通鉴》,卷193,唐纪八。'。李寿和李孝常都是李氏的同宗兄弟,一年之中皆在利州都督住内被杀。随后任武士彟为利州都督,可见太宗对他的信任。
唐初,都督实为封疆得寄。当时的地方机构,道为第一级,全国人分十道,道辖诸州,设行台进行管理,不久撤行台,派黜陟使或观风俗使分巡各道。但道并非行政区划,巡行官也非常任之官,只由朝中大臣临时充任。州是第二级,州设剌使,而在重要的州则设都督一职,辖数州的军事和本州政事,不仅是常任的实职官,而且地位较剌使高'罗辉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隋唐地方行政制度”,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武士彟任利州都督4年,颇有政声。武则天随父母在利州度过她4岁到7岁稚幼童年。因武则天后来做了前无古人的女皇帝,后人根据民间传说编撰了一些笔记、杂记等,谣传这位女皇帝童年时期的天命征兆和预示,纯属深信符命、巫术的古人的编造和揣度。然而,这些谣传,甚至让我们史学家也会产生一些错误。
利州有一座大山名叫黑龙山,山下有一个黑龙潭。幽深的苍山、浩淼的深潭,本就给人十分神秘的感觉,这里又生活过一位中国女皇帝。好神者就把武则天的出生地移到了有“龙”字的山水之所,连后来的大史学家郭沫若居然也相信起来。
首先是好以天命论人事的谣说者在民间私传:武则天之母杨氏夜梦龙头入室,与之交接而生武则天。这种传说并不新奇,中国古代神话中此说多所存在,几乎为王为霸者多与龙、凤、麟、蛇等有渊源。武则天当了皇帝,这一传说便已产生,晚唐大诗人李商隐在一百多年后写下《利州江潭作》'《李义山诗集》,《利州江潭作》。'一诗,在诗歌题注中有“感孕金轮所”之说。因武则天曾自我册封为“金轮圣神帝”,李商隐便认作武则天因龙“感孕”而生的。南宋冯倓也写过一首《登乌龙山》,有“黑龙之精钟女武,祸胎于周易唐王”一联。由此看来,武则天因梦龙出生的传说是很有社会文化背景的。
这样,就给郭沫若误解,他以为武则天是生在四川利州。他说:“武后的父亲曾在利州做过都督,武后即生于广元县。今广元县犹有武后生处,曰则天乡,有寺曰皇泽持,寺内有武后石刻像。”'郭沫若:《武则天》剧本文解。'
“文革”前,对武则天的研究较少,关于武则天出生地尚未搞清。如吴晗先生曾著文论此问题,先生不同意郭老的说法,根据是武则天生于武德七年(624年),而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是贞观五年的事,“这时武则天已经八岁了。在此之前,贞观六年任利州都督的是李寿和李孝常。如此说来,武则天不可能生在利州。”'吴晗:《关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新建设》第1期。'吴晗先生的认证是严肃认真的,“不可能生在利州”的观点是很对的。但是,武则天到底出生在哪里,即使是吴晗先生这位著名史学家,十分严肃认真的学家泰斗,也没给出个结论,只是不像郭沫若那般张冠李戴罢了。
关于武则天在利州的传说,最为惊人的还是《大唐新语》的记述。那里记述的是唐初名满天下的术士袁天纲'袁天纲:或为袁天纲、袁天昰,此据《旧唐书》,卷191,《袁天纲传》。'为武士彟一家看相算命的故事,说的活灵活现,预示武则天是皇帝的相。
中国封建时代漫长,这漫长的历史是充斥迷信色彩的历史,其影响深远,至今不泯。封建皇帝几乎没有一个不信天命符咒,都把自己神化为“君权神授”、“奉天承运”。皇帝如此说教,必然影响文化思想界,传播于社会各层面。一般的不说,汉唐几位有影响的皇帝,都把天命术谶推到高峰。
汉武帝“独尊儒术”,是把“儒术”由董仲舒改成了“神述”而尊之,先秦儒家明言不信天命鬼神,西汉的“儒术”,说的中心是“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义”、“顺命”、“同类相动”各篇。'。西汉的儒林睢孟、京房、翼奉、李寻、谷永、刘向、夏侯胜等等,皆善言天命、阴阳、鬼神。汉武帝一生诚信天命,追求长生不老,致死方休,那是少有历史知识者尽人皆知的。
东汉刘秀始,更把儒学发展为“谶纬之学”。该学说伪托神灵预言,预告吉凶祸福。光武帝刘秀把施政、用人、兴废等一任于谶语,确定谶纬神学的统治地位'《后汉书?光武帝纪》。'。班固根据汉章帝王主持的白虎观群儒会议的议论,整理成《白虎通》一书,更进一步把谶纬学说经典化'《白虎通?三纲六纪》。'。后来道教兴起,符水、首过、炼丹、学道等,在统治阶级中极为盛行。
唐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在打天下时都没读几句书,靠着关陇门阀的显赫出身和天命论行事。李渊热衷于迷信,据传他起兵反隋,号白眉禅师,智隔以谶语说服他;武士彟也曾告诉李渊:他梦见李渊乘龙在天际飞腾,劝他起兵反隋,这就是《旧唐书?武士彟传》中说的“士彟尝阴劝高祖举兵,自进兵书及符瑞”。李渊虽告诫他“勿多言”,怕过早泄露而惹祸,但是武士彟“飞龙”的说法却飞传开去,不失为起兵的舆论之一,如长安万年县法曹武城孙在武德元年表奏“隋以恶闻其过亡天下,陛下龙飞晋阳,远近响应,未期年而登帝位”'《资治通鉴》,卷185,“唐纪一”。'。
太宗皇帝一代明君,同样崇信谶术,虽在口头上宣称“朕对佛道,无意尊奉”,实际上却一直养着方士,文具盒了们炼制“金石”之药而服用'《唐会要?医术》,卷第1522页。'。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一个天竺方士,自称年已200岁,是吐蕃向太宗献的俘虏。太宗让他练制长生不老丹药,服用后得了痢疾,止不住下泻,一个多月就泻死了(二十三年三月服药患痢疾,五月死去)'郑英德:《唐太宗本传》、“服丹暴亡”。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贞观初年,袁天纲、李淳风是极为有名的星相家,上起帝王,下至百官,无不希望得二位看相观命,直把二人视为神仙。《旧唐书》有袁天纲传,列举大量事例,盛赞他看相不应验,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