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拒绝,到你这已经是第五家了,没想到姑娘你这样爽快。我不是为了存钱,就是来试探一下这个
活动搞的到底怎样。
郑女士稍停顿了一下,接下来又讲道,碰到这样的事情我们柜员都会这样做的。事情凑巧,这位老爷子回到家中,对他在香港报纸当记者的儿子讲了,他儿子便写了篇报道在香港报纸上发了,结果引起海外媒体一番报道,说大陆发起了一场改善服务的运动。巧中之巧的是被央视注意到了,央视搞了个专访。这时吴为的脑海中闪现出他在
电视上看到的专访节目,记得接受采访的行长说的让人感到印象很深的那句话,谁砸我a行的饭碗我就砸谁的饭碗。
李涛插话道,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当时记者看到泉城a行的报道感觉缺少辛辣味,根据他的建议采访对象用上了砸饭碗的说法。事情原本也就这样过去了,巧中之巧的是,那天晚间的节目偏巧被主管新闻的领导看到了,第二天早上便通知媒体负责人开会,定下宣传调门,
下半年要集中宣传泉城a行。结果是几十家媒体记者大举南下采访泉城a行,权威报纸前所未有地连续两天在头版头条报道同一个地方的新闻事件。
郑女士又很客气地说道,其实我们不过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一些
事情,没想到会引起这样的反响。
吴为说道,许多事情过后看来很简单,当时那位老者走了好几家银行却都遭到拒绝,到了你这能够热情办理就说明不简单了。李涛又领着吴为他们到了南新支行,吴为听那里的李文行长介绍,原来文明用语的发源地在此,李文很感慨地说,讲客户是上帝,可在我们许多中国心目中没有上帝这个概念,客户来了在我们的柜员心目中就是产生不了亲近感。我们提出客户就是解放军,客户就是亲人。这样一说,我们的员工都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了,根据市里倡导的文明用语活动,我们又抽调专人专门研究银行的文明用语,归纳整理出来90句用语让员工熟记并运用到服务活动中。文明用语效应出来了,也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有的兄弟行来学习考察回去整理出360句文明用语,说
成是他们总结归纳出来的。咳,不说了。
吴为接过话题说,那个报道我也看到了,当时我就说360句谁能记得住啊。中午行里安排吃饭,酒桌上又有新的发现,一桌人除了吴为和关景涛两人以外都是转业军人。吴为很有感慨地说,银行的人很排斥转业军人,以为人家是外行,不懂业务,歧视人家,你们这里发
生这么大影响的事情却完全是由军人做出来的。
李涛说,市行主管的行长也是军人。吴为说,军人的文化悟性好,我想研究一下这个军人效应,写点东西。李涛等人忙不迭地阻拦道,你可别写这类东西,写出来人家会说,你们这种人也只能搞这一套。
吴为道,我作为民兵提杯酒,敬各位军人一杯酒,祝贺你们取得的辉煌成就!说完杯中一大半酒全干了,大家也都非常爽快地干了,又赞赏吴为不是军人胜似军人。回到宾馆,吴为兴奋起来,提笔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对泉城a行文明用语现象的理性思考,给关景涛看了,他感觉写的非常好。吴为说,明天咱们两个再去行里跟他们谈谈。第二天,两个人又到了行里宣传部,把文章给李涛等人看了,他们看了感觉写的也非常好,来了那么多的考察团队,还真没有人从这
个高度总结思考的。于是他们建议吴为与他们主管行长谈谈,吴为自然同意。李涛便去请他们主管行长来,谈了谈,行长也感到很受启发。
半年以后,李涛给吴为打来电话,说行里举办小型高级研讨会,他把吴为曾经来行调研的情况对领导说了,同意特约吴为参加,吴为因有事脱离不开,把写好的文章寄去。金融报的记者在查阅参会文章
作者时发现了非常熟悉的吴为名字,经过对征集文章反复的筛选权衡,又与泉城a行的人士交换意见,从吴为提交的文章中摘录两大段,分别以有关专家提出和专家认为的提法编入综述之中。
现将综述中原文照录如下,有关专家提出,a行泉城分行的经验具有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他们认为在前期银行改革方案的设计理论中,只赋予银行以经济主体属性,缺少包含文化主体的健全主体内涵。随着银行改革与发展的深化,要求银行实现由单纯经济主体内涵向既包含经济主体又包含文化主体的健全主体转变,以提高文化理性的自觉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对经营实践的驾驭能力。在a行泉城分行的文化创举中,通过系列性文化创新行为引发的一系列没想到,促使理论界修改银行主体设计理论,对银行主体的内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作出新的概括,探讨和揭示银行主体的经济性和文化性各自的内涵,以促进主体的充分展现和实现。专家认为,对于不少的银行家来说,如何开展银行文化建设,还是一个知之甚少的领域,在这个方面,泉城分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建设实践,就是从语言文明入手,带动整体建设,这就赋予了语言文明建设以银行文化建设突破口、切入点的意义,通过明确规定服务语言形式,能够产生一种倒逼作用,使员工形成内在的人文价值取向,由外在强制转化为理性自觉,促使语言文明与人文价值的高度统一。
熟悉吴为的为道和为人思路的人,看到记者从吴为文章中摘录的那两段话,很容易就能看出那简直就是吴为双为经验的另一种翻版,对管理领域中存在的只认指标不认人的倾向也是一种提醒和警示。
&;lt;a&;gt;手机用户请到阅读。&;lt;/a&;gt;
第五十一章 自得其乐
省行研究所的勇智利用学校暑期约他出去搞调研。晚上两个人闲唠,他问吴为,小吴,你跟我说实话,过去写东西的许多人现在都不写了,你为什么还在写?吴为一时怔住,他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想了想道,要对得起领导的信任,提高专业水平能力,勇智对他只是边笑着边对他的各种说法摇头,一副不相信的样子,吴为也显得有些无奈了,便顺口而出道,自得其乐。不想却一语中的,勇智这回非常欣慰的点头又微笑道,这个我信。
勇智很有感慨地对他说道,这个年头象你这样干的人太少了,我回去后也要向领导反映和呼吁你的问题。
吴为说,我看到我的那些同行在外边讲课赚钱不为所动,搞学术要讲目的纯正性,学术就是学术,不能把学术当成敲门砖,不是为了赚钱,不能掺杂别的什么目的,我不像有些人嘴里说不愿意总往领导那跑,一心一意想讲好课,可是遇到机会象猫见荤腥一样往领导身上贴,那个亲乎劲让人看了简直肉麻。两个人进一步深谈很投机。
勇智对佛教很有研究,他对吴为说,你的悟性这么好,要研究佛学会有很大成就的。两个人越谈兴致越高到了后半夜3点才休息。勇智说,调研报告还是你来执笔。吴为说,还是让他们来搞吧。勇智说,我担心他们搞出来的东西不行。吴为说,那我就试试。吴为回到自己的房间睡不着觉,便简单构思提笔写满了几大张十六开大白纸。第二天早上便交给了勇智,勇智一浏览感到十分惊喜道,昨天晚上我们两个唠到那么晚了还没有思路呢,怎么回房间后就写出来了?说完便给其他几个人传阅,看了也都赞不绝口。
勇智回到行里不久,给吴为打来电话,说他听省行领导议论,要提拔吴为。不几天,周开去省行见到邹行长,邹行长与周开主动提到吴为,也明确说了要提拔吴为的意思,周开回来后马上找到吴为,高兴地对他说,你这几年干的好,简直出现了飞跃,是连跑带颠,上边领导都看重你了,一个讲课的老师能够被上边看重,太不容易了,点
名要提拔你。周开对吴为的评价还是很恰当,吴为当上系的副主任半年后提拔为系主任,翻过年,上边派人就吴为的问题来与学校正式打招呼,朴校长说,还是放一放吧。因为朴校长一直还是副校长主持工作没有扶正,另外,听到议论朴校长有提拔别人的意图。
吴为积极向学校推荐自己的部下。1995年赶上秋季开学,他所在的系一下子提拔了5个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别的系领导自然感到压
力,面子不好过。有位主任问下边老师,金融系提了那么多,你们怎么看?没想到有嘴快的王为妻子黎萍反而抢白了他一句,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那位主任没料到碰了个钉子,很尴尬地转身离去。
常思对吴为的命运很关切,也喜欢经常与他谈论一些问题。这天,常思来到吴为家里,两个人唠起来,常思对吴为道,我看你学术做的挺好,经常发表文章,发表的刊物档次也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做人做的也挺好,事情做了工作干了还不像许多人那样又争又抢,既伤面子又伤感情,你这样做,遇到好事大家反而都愿意投你的票,有提拔的机会领导先想着你,用了你大家意见还少,没有给领导带来什
么麻烦,用了你工作上去了,领导也放心坐的也安稳。
吴为说,我也是吃到很多苦头才注意到的,还有许多方面没有做
好。
常思说,这已经很不错了,许多人吃了苦头跌了跟头还不知怎么回事,你善于总结会越来越高明的。国家都提出要两条腿走路,我看你就是学术和工作两条腿走路,走的又快又稳,可以很好地互补,不像许多人,搞学术从不了政当不了官,当了官学术专业就荒废了,你看学校有些人原来是任课老师,一当了官课也讲不了。你这样走,发展空间非常大,当官遇到问题阻力不好干了,不会像那些只能当官的太在意官场上的得失,想不开,矛盾容易激化,你可以去发展你的学术,在这个位置上发展学术也有很多方便条件,学术发展提高困难了,
再考虑当官。
吴为听了笑道,照你这么说,我不成了机会主义分子?
常思道,我可不是说你投机,是说你非常聪明,很有智慧,别人
要想象你这么干,还干不了呢。
吴为说,你说的有道理,有的领导就对我说过,提拔了也不要把学术扔了,要继续搞,保持住这个优势,上边为什么要提拔你,就是
考虑班子里缺少能讲课搞科研的。
常思又问,你最近又思考一些什么问题?
吴为说,我读了克鲁泡特金写的互助论,联想起达尔文优胜劣汰的竞争论,这两个理论都很重要,我结合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思考自我调适机制,这个自我调适与竞争、互助是不是同等重要还不好说,但我感觉非常重要。吴为停顿了一下,好像是给常思思考的时间,接着道,人既是改革主体又是改革客体,改来改去改到自己头上,成了被改革的对象,成了既得利益者,作为既得利益者要受到冲击损害怎么办。如果一味抵触阻止有可能什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