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泌才高八斗,被称为“秘书五善”之一,为人颇是冷漠,此刻也没有兴趣悲天悯人。只想尽快回到京兆去。
“明日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反正这次有一个月,时间充裕得很。”陈文裕这样说道,同样对社稷山河没什么兴趣,悠闲悠闲地抄书录歌是很好吗?
葛洪仍是笑眯眯地点点头,觉得齐泌和陈文裕的话也很有道理。他性情随和,和得一手好稀泥,最适合带着秘书省官员采风。
他此前带着官员外出过很多次,采风的任务、环节、布置等等,他都很清楚,待秘书省众官员都安顿好之后,采风便有条不紊地开始了。
接下来数天,顾重安便带着几个校书郎、正字在晋州西侧。开始收录有价值的诗书歌辞,同时记录当地的风土人情,以被考查。
大定朝的采风并不像前朝那样。专是收集地方民歌民谣,而是收录与文道有关的一切。这样的活动,更像记录一地一时的民风民情,以为史官修史提供最原始的资料。所以秘书省十分重视采风,官员们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采风过去半个月的时候,顾重庭看着几个校书郎递上来的记录。心情不太好。这一次在晋州西侧,并没有收录太多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说晋州西面的文道不兴,百姓的日子过得并不好。这是顾重安从记录中得出来的结论。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些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试问一个地方连藏书、歌谣等都不多,又怎能让当地的百姓知礼明理呢?说到底,战火对晋州的损害,还是太大了。
顾重安想着这些,心情便有些沉重,他对着几个校书郎说道:“我出去走一走。”
倒也不用特意跟他们交代,他只是想着万一长官葛洪找他,这些校书郎还不至于太为难。
六月的晋州,也和京兆一样,酷热非常。此时正是傍晚,晒了一天的热像是从地下钻出来一样,走在晋州街道上的顾重安感到尤其闷热,只有走到巷口时,才会有一丝风漏出来,闷热才得到一点点纾解。
顾重安漫无目的地走着,走到哪里便算哪里。在经过一个普通巷口时,他突然停了下来,看着巷子中间一幕出神,他慢慢地走了过去。
“今日便讲到这里,明日你们再来,我再说下一句。”顾重安甫走近那里,便听到那个老人家这样说道,手上还摇着蒲扇散热。
他的话一说完,原本围坐在他身边的几个小孩子便站了起来,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纸张放在竹椅上,恭恭敬敬地弯下了腰,异口同声地说道;“谢谢孔爷爷,我们明天一定会来的,!”
这几个孩子,大概**岁的样子,身上穿着粗布衣裳,有的甚至还打了补丁,可见这些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但是令顾重安奇怪的是,这几个穷苦孩子,似乎和他之前见到的穷孩子不一样。
他们恭恭敬敬地给老人家弯腰行礼,还将小竹椅仔细摆好,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脸上并没有卑微愁苦,反而有一种勃勃朝气。
见到他们,就好像有一种太阳刚刚升起的感觉。
“请问老先生,请问您是这几个孩子的老师吗?”待几个孩子离开之后,顾重安朝这个老人家作揖,这样问道。
看样子,这个老人家是在为这几个小孩子授课解惑,当是先生无疑了。只是,怎么会在巷子中间授课呢?是因为这些小孩子贫困吗?
听了顾重安的问话,老人家拈着长须,哈哈一笑道:“我不是他们的老师,我哪里够资格做他们的老师,我只是识得几个字,正好在战乱中捡了几本书,才为他们说道说道而已。”
他打量着顾重安,心里有些讶异。这个中年男人一身儒气,看着是个读书人,举手投足之间却又有些不一样,并没有读书人的倨傲,反而十分谦恭,让人心生好感。
“这位先生,请坐。”老人家伸手邀请道,他不知道顾重安是什么人,便用了“先生”两个字来称呼。
“多谢老丈,那么晚辈就却之不恭了。”顾重安又再对老人家做了个揖,然后坐了下来。
坐下来之后,顾重安和老人家略略寒暄了几句后,将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老人家,你们怎么会在巷子这里读书呢?晋州这里应该有州学、县学才对,怎么这些小孩子不在那里读书?”
顾重安这么一问,老人家便知道他是外地人,便知道这个人家境必定殷实,所以才会问这么不接地气的问题。
这些穿着补丁衣服的穷苦小孩,连三餐都只是勉勉强强,又怎么能上得起县学、州学?那都是有权有势有钱的子弟才能去的,普通人家哪里会有这样的机会?
于是,老人家便详细地为顾重安解说道:“先生想必是外地来的,所以不熟悉晋州这里的情况。自二王之乱后,县学、州学是越来越少了,非一般人家可以就读……”
这个老人家因着读了几本书,又一直在晋州这里生活,所以很熟悉晋州这里的情况,平生又最好说话,便将晋州州学、县学的情况一一说了出来。
如果有人从这里经过,便会看到这样一副情景:在一户人家前面,摆放着几张竹椅子,其中有一个老人家在缓缓说着话,而他对面的中年人则细细聆听着,只是这个中年男人的脸色慢慢变了,从一开始的舒然到中间的审慎,最后紧抿的唇角便带着怒意。
“老人家,你所说的这些情况都属实?是整个晋州如此,还是部分县如此?我竟不知这些地方的县学、官学是这样的!”顾重安沉沉地说道。
从老人家的描述中,他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幕幕情景:县学、州学先生的迂腐与贪婪,有钱有势的学生进入县学、州学之后,并没有熟习圣贤书,而是玩鸟斗蟋;穷苦人家的孩子眼巴巴地看着县学、州学的门墙,却根本没有进去的资格……
难怪,难怪晋州这些地方的藏书如此微薄,民歌民谣如此稀少,原来不仅仅是因为战火,最重要的原因,是这里的吏治教化!
因为县学、州学所订的束脩太高,所设的标准太苛刻,所以绝大多数的百姓子弟根本就没能进入县学、州学,以致县学、州学只沦为有权有势子弟的囊中物,普通百姓根本就没有机会知礼明理。
一县学、州学如此,那么一县、一州将来的命运也就如此。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逻辑,但有多少人会发现?
顾重安是权贵子弟,此前他从来不知道,在各级官学以外,是这样一种情况。
可是顾重安来不及想到更多,就听到老人家继续说道:“听说朝廷官员会来晋州这里采风,我想他们肯定收集不了多少东西。如果他们不知道晋州文道衰微的根源,就算抄了晋州的书籍、记录了晋州的民风民情,又有什么用?采风如若不能有益于百姓,只作为一个记录封存在秘书省中,又有什么用?”
最后,老人家还“呵呵”的笑了出声,眼神有些嘲弄的意味。
顾重安听了这些话,脸色不由得涨红了起来。
(章外:今日意志极为消沉,明明已经写到最后五百字,仍是傻傻看着电脑,动都不想动,所以发迟了。请大家原谅!顺便求抚摸求安慰~~)(小说《权贵娇》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ps:三更!
082章 密谋(85粉红+)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权贵娇》更多支持!顾重庭离开金乌巷的时候,心情满是烦闷,先前的旖旎髓味都没心思细想。
他在朝中为官那么久,又惯会揣度别人心思,自然知道孙绮罗是什么意思。她让顾重庭给她一个名分,而不是做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外室。
而且,她是让顾重庭让自己选择,并不求。任何事情,一旦求了,就落了下乘,情意一事尤其如此。
顾重庭很明白她的想法。她是儒者之女,家境不殷却也不差,琴棋书画无所不会,就算后来命运多舛,也是一家之妇。这样的她,肯定不甘于当外室。
就是因为明白,顾重庭才感到为难。
他是五品京官,又有顾霑代为打点,前程正一片光明;他的妻出自勋贵,乃忠勇伯之女。不管是他自己还是他妻子,都是被京兆官员人家称赞羡慕的。
就连他的两个妾,都是外地小官之女,是清清白白的良家子。但是孙绮罗,是一个和离妇人,而且父母兄弟都死绝了,甚是不祥。若是纳她为妾,顾霑那里应该如何开口?旁人会怎么看?殿中省那些同僚,会不会嘲笑他?
可是他又不舍得孙绮罗,他已经负了她一次了,又怎能再一次伤她的心?
这个两难的选择让顾重庭眉头皱了起来。他不住地想着,有没有两全办法,可以留下孙绮罗又不会让人知道?
一连几天。顾重庭都在想着这个问题,当值的时候都神不守舍。这一日下朝后,就连有人来到他身边也不知道,直到来人对他说话,他才懵然地抬头看着他。
“顾大人,最近在忙什么呢?都没怎么能见到你了。”来人这样说道,他面带微笑。眼里却没有笑意,而且这语气很明显就听出不满。
来人是李楚。成国公府世子秦绩的幕僚。显然,他是特意来找顾重庭的。
顾重庭听到他这么说,讪讪笑了一下,才正色问道:“不知道李大人所来是为何事呢?”
李楚虽然没有官职。但他是秦绩的幕僚,权势犹胜京兆很多官员,有时候他的说法代表着秦绩的想法,顾重庭对他不敢怠慢。
“世子要见你。”李楚没有再笑,传达了秦绩的意思。本来唤人这样的小事,是不用李楚亲自来的,但他在赏花宴事出了大差错,秦绩便时不时磨他一下。
听到秦绩要见自己,顾重庭心中有些讶异。却聪明地什么都没有问,隐秘地跟着李楚的马车,去到了成国公府。
自妖孽事后。顾重庭就没有见过秦绩,那次他说了顾琰是能知未来能判吉凶的妖孽后,原以为秦绩为了遮挡丑事,多少会有些心动,却不料秦绩一直没有动作。
这次,他唤自己来是为了什么事?顾重庭这样想道。当他听到秦绩的问话时,还真是感到意外。他没有想到秦绩还记得这个事情。
“当时空翠山的伏杀并没有杀了顾重安,如今他去了太原省晋州采风,你还想对付他吗?”秦绩靠在雕花椅背上,这样问着顾重庭,眼里却有一股幽沉。
秦绩的脸色并不好,说这话的话的时候眉头有皱,可见心情并不好。
为着南风堂被株除的事情,秦绩的心情就没有好过,一想到经营了几十年的势力就这么被端掉,秦绩就觉得心里淌血。
然而崇德帝下了死令,就算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