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临天龙-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深知此举对自己无甚好处,仍然无法阻挡。原因说起来也没有多么玄妙,不过是关系到大宋与大理之间的官贸。

    在这个时代中,大宋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中心,若能获得与大宋国通商贸易的权利,对大理国这些部族而言好处无疑是莫大的。虽然双方民间也有私下里的贸易往来,但是没有获得官方认可保护,实在很难扩大规模。虽然只是小股的商贩往来,但也足以令这些部族食髓知味,对于与大宋通商心思更加热切。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量,整个大理国几乎无人反对这项建议。无论这些文武官员政治立场如何,他们身后总有自己的亲族至交。

    此事既然获得了通过,那么也就即刻摆上了日程。大宋使臣们内部之间协调路线还有行程任务,原本蔡京等人是打算安排赵佶前往大理国东的善阐府,善阐府也就是昆明,是大理国东京,在后世更有“春城”之称,算是最优越一条路线。

    不过赵佶自有意图,大度的将这条路线让给了其他人,自己则选择了往南去的永昌府。这一路山水险恶,道路崎岖,迂回转折,使团中其他人听大理本地人讲述一番便觉心里发憷。蔡京等人还要再劝,不过赵佶心意已决,众人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只是不免赞叹几声端王爷委实高风亮节得很。

    得知赵佶竟然选择前往永昌府,段正淳也微感意外,永昌府还要在大理城往南,除了道路崎岖之外,民风也彪悍得很,不乏盘踞山林的强梁盗匪。哪怕段正淳久居大理,也很少前往。他将这当中的详情仔细跟赵佶解释一番,不过赵佶只笑道总要有人去。劝告无果,段正淳便想亲自保护赵佶一行。不过赵佶还是极力拒绝了,只说自己身边有乔峰并汴梁城带来的这些侍卫保护,安全无虞,实在不必劳烦段王爷奔波一场。

    被赵佶劝告一番,加上段正淳委实也有要事在身,便没有再继续坚持,不过还是将王府四大护卫都分配保护赵佶,并且让自己的儿子段誉随行。赵佶推辞不过,只能答应下来。

    过了两天,一行人终于动身离开大理城往南去。

    这其中最高兴的莫过于钟灵,她的家便在大理国南方的澜沧江畔,离家日久,也有些想念娘亲,加上自己这个赵大哥果然没有骗她,真的要送她回家,因此从上路开始,钟灵的兴致便一直很高昂,跟在赵佶身边,不断跟他描述澜沧江附近的风土人情。

    第二高兴的便是段誉了,他一直渴望出门游玩,可是从小都被圈养在家里,这次终于有了机会名正言顺出门,一路上看什么都感觉新奇无比。

    至于赵佶,终于踏上了前往无量山寻找北冥神功的路途,原本应该很高兴,可是因为队伍中被强塞了一个段誉,却让他的好心情有些败坏。他这次南行,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抢夺段誉的机缘,可是段誉却一直就在自己眼前晃悠,着实让人有些不舒服,颇有几分做贼心虚的感觉。不过也仅仅只是有些不舒服而已,北冥神功他志在必得,况且那秘籍上也没写着段誉的名字。

    这一路南行并非轻车简从,而是摆开了仪仗队伍,需要沿路探访各地方府县和部落。比较让大理国随行人员感到尴尬的是,赵佶这位大宋来客竟然要比段誉这个镇南王世子还要受欢迎一些。大理国并不像大宋一般州县治所划分分明,遍设流官,地方上的管理机构比较混乱,有的地方根本没有朝廷派驻的官员而是本地部族自行管理。有的时候,随行的镇南王府那几大护卫抬出镇南王府的招牌,本地人甚至拒绝接待。可是当大宋的侍卫们出面交涉的时候,那些部族长老们便皆笑脸相迎,热情得很。此种现象,屡有发生,也算一奇。

    当然这也并不能说明这些部族不服大理国朝廷管束反而心向大宋,多半还是想从大宋使者这里得些好处,但这也反映出大理国对地方的统御力道并不甚强。虽然赵佶也不清楚这些现象有没有用,还是命人周详的记载下来。

    过了楚威郡后,大理国朝廷的管束力道越发薄弱,几乎几天的路程里都看不到一座城池类的建筑存在。山民们散居在山岭沟谷之间的村寨里,几乎很少与外界进行交流,更有甚者还有些年迈山民竟以为这一队官军乃是南诏国催缴粮税的税官。消息之闭塞,可见一斑。

    这时候,队伍前行已经没有什么道路可言了,无论身份贵贱都需要手脚并用攀山越岭,随行携带的车驾也都一早就留在了楚威郡里。大宋这些走不惯崎岖山路的侍卫们自是叫苦不迭,而镇南王府派出的这些武官们神色也都不甚轻松,显然很少到这些地方来。

    一行人当中,精神尚算好的除了乔峰等身怀武功之人,就是小姑娘钟灵了。她自幼便在山野中长大,崎岖的山路上也能如履平地,而且越往南走离她的家越近,因此精力越发旺盛。

    至于赵佶和段誉,一个因为距离无量山越来越近,一个因为第一次出门见什么都新奇,精神虽然都还不错,但体力却实在跟不上了。赵佶有乔峰帮忙运功舒活气血,还能勉强支持着。至于段誉,大理国这些随行之人却没有乔峰那样精深的内功,看着世子累得双腿颤摆不止,心中不忍,便轮流将段誉背起来继续赶路。

    看到段誉死狗一般吐着舌头趴在大理武官们背上,赵佶禁不住有些好奇,在另一个时空里,这小子是怎么熬着翻过这片山岭一路溜达到普洱去的?

    山岭之间不乏危险,除了跌宕起伏的地势之外,偶尔还会遇到强横的山民部落。这些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跟他们讲大理又或大宋都是枉然,而且各自土话又模糊难辨,就算大理国在楚威郡安排了山民向导,仍然频频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一旦双方彼此沟通出现障碍,就会出现动用武力的情况。

    不过往往这时候,小姑娘钟灵就派上了用场。这些繁杂的当地土话,几乎每翻过一道山梁都会出现不同的方言,小姑娘竟然能够巴拉巴拉跟这些人讲上许久。这份本领,就连大理国这些人都感到瞠目结舌。段誉更是对小姑娘佩服得五体投地,偶尔会纠缠着钟灵要学一学,不过钟灵对段誉却缺好感,只让他先学会自己走路再说其他吧。

    这不免让段誉自尊心大受伤害,强硬的要求要自己走路。镇南王府几名武官拗不过他的坚持,只能将他放下来。不过因为一时脚滑,险些跌落悬崖下,亏得乔峰眼疾手快,以擒龙功将他抓回来。这番段誉死里逃生,众人都被吓得不轻,再也不敢让他自己走。

    崎岖的山路上上下下,路程延长了数倍,一直走了将近三天,众人才渐渐在山峰之间看到平原坝子。可是在将要离开这片山岭的时候,却有一群彪悍山民拦住了众人的去路,竟然连招呼都不打,直接就冲杀上来。猝不及防下,数名侍卫被山民土制的枪矛吹箭给伤到。待反应过来后,又是一场激烈混战。

    在这样崎岖的山路上,习惯了军阵冲击的侍卫们未免束手束脚,可是像乔峰这种武功高手却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兔起鹞落之间便放倒数名山民。一个人便冲进山民当中,拳脚翻飞,被击中之人无不哀号倒地。片刻时间,便有将近三十多名山民丧失了战斗力。虽然乔峰出手极有分寸,被放倒的人只是暂时被封了血脉穴道丧失活动能力,不过剩下的山民也都被惊得僵立原地,不敢再放肆。

    战斗尘埃落地,钟灵负责上前喊话询问缘由,片刻后红着脸转回来说道:“这些人是附近几个部落的人,他们部落最近许多女儿家被人掳走……给害了,所以看到咱们就误以为是咱们做的。”

    这些大理本地的事情,赵佶自然不会越俎代庖去过问,便交给镇南王府的人去处理。因为此事耽搁了几个时辰,走出山岭的时候,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众人又加快赶路步伐,终于在入夜时分赶到了永昌府治所。

    接连过了几天的野人生活,饶是那些行伍之中的壮汉都耐不住疲累,吃喝完毕后倒头便睡。

    赵佶却了无睡意,洗过澡后便在驿馆房间窗下静坐,借着月色眺望远处黑洞洞的山峰阴影。那里,就是无量山了!

    ————————————————————

    十几万字,终于写到这里了。。。不过还是要多嘴说一句,我的主题其实早就进了,并且铺线了。。。家国天下,江湖朝堂,虽然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语调和情节,但也算是娓娓道来吧。如果一定要把这些看作是废话,那么说实话,这篇文注定通篇几乎都是废话。。。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055 善人渡
    在永昌府驿馆里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天还未亮时,此地大理朝廷派驻的官员才赶来拜会。与那些目无王法的山民部落接触久了,镇南王府这些人终于在此地官员的逢迎中找回些许存在感。可是这官员面色却不甚好,一副憔悴模样,似乎几天几夜都没有睡过了。

    镇南王府的侍卫们不免好奇,一问之下才知此地近来屡有女子失踪之事,当地官府追查之下迟迟没有结果,因此许多部落的人集合起来冲击了几次官府,责怪官府追查不力。这位官员生恐此事若再继续下去激起严重民变,这段时间来一直带人在外追查,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回府衙合眼休息了。

    且不说镇南王府的人帮忙追查女子失踪之事,大宋使者来到永昌府的消息已经透露出去,很快便有许多部落闻讯而至。此地虽然距离大宋疆土遥远,但对大宋的了解却不浅,有许多本地茶商经常往来滇南与中土,不乏沟通有无。

    经过一路来的接触,赵佶也渐渐察觉到这些当地民众对于自己身份是否大宋王爷并不在意,反正只要是大宋使者,他们就欢迎备至。也因此,赵佶没有再浪费时间接见这些土著民众,索性全都推给了随行的使团人员,自己则抽身出来,陪着钟灵在府城里逛上一逛。分别在即,老实说对于这位性格天真可爱的小姑娘还有些舍不得。

    大概是因为分别在即,钟灵的情绪也不是很高,一路游逛都无精打采的,尤其旁边还跟了一个喋喋不休的段誉。段誉对钟灵通晓滇南多地土语的本领很是好奇,一直追问想要打听钟灵是怎么学到的。哪怕钟灵不厌其烦出了门,也穷追不舍跟了出来,颇有几分狗皮膏药的风采。

    永昌府繁荣不及大理城,但是在这周遭左近也算是第一等的繁华都会了,人来人往很有生机,而且有诸多民族的人混居,甚至不乏汉人。

    街上游逛了良久,几人一起进了路旁一家茶馆里休息片刻。刚刚坐定,斜对面两名年轻人的对话却引起了赵佶的注意。

    这两人其中一个大概在二十岁许,另一个则大约三十多岁,看他们的服饰打扮都非当地土人,而且交谈所用的也是汉话。那年纪小一些的说道:“师兄,咱们好不容易下山一次,怎样也得在山下多玩几天,为什么要急着回山?整天待在无量山上,每天只是练剑,闷也闷死了。”

    那年长些的笑道:“明年开春,便又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