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正继承人。这个问题之难以解决,就像是那3枚戒指一样,实在叫人无从做出正确判断。陛下您说对吗?”
国王面对聪明机灵的麦启士德,一时无言以对……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要懂得含蓄和回避矛盾。知道什么问题最好不回答,也是一种智慧。
………………………………
砖头大小的黄金值多少钱
………………………………
售货员费尔南多在礼拜五黄昏经过一个小镇。由于身无分文,他无法食宿,只好到犹太教会堂找执事,请他推荐一个提供安息食宿的家庭。
执事查了一下记事本说:“本礼拜五,路经本镇的穷人很多,每家都住满了客人,唯有一家开金银店的西梅尔家例外,不过他从来不接纳客人。”
“他肯定会接纳我的。”费尔南多很自信地说。之后,他就去了西梅尔家。等敲开门后,他神秘兮兮地把西梅尔拉到一旁,从大衣兜里取了一个砖头大小的沉甸甸的小包,小声说:
“请问您一下,砖头大小的黄金值多少钱?”
金银店老板眼睛一亮,可是这时已到了安息日,不能继续谈生意了。为了能做成这笔生意,他便连忙挽留费尔南多在自家住宿,到明天日落后再谈。
按照犹太教规,每周五日落至周六日落,这24小时为安息日,这期间不得从事任何工作。另外,孤身在外的旅客在这期间有权利在路经的犹太人家里获得食宿方面的照顾,因为这一天,即使旅人也不出门。
于是,在整个安息日,费尔南多都受到热情款待。当周六晚上可以做生意时,西梅尔满面笑容地催促费尔南多把“货”拿出来看看。
费尔南多故作惊讶地说:“我哪有什么金子,只不过是想问一下砖头大小的黄金值多少钱而已。”
在这则故事中,那个售货员“暗示”对手上当的技巧可谓高明。他在一个不谈生意的时候,问了一个似乎是生意上的问题,而且表情神秘兮兮,拿着一个砖头大小的小包,这就使对方产生了“想象”,感觉是有客户来了,加之对方又求财心切,结果只能上当受骗,一厢情愿地把别人的“随便问问”当作客户。
《塔木德》上说:“尽量不要说谎;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说实话。”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聪明人却能很好地把握住分寸。
………………………………
把大钱包同小钱包埋在一个地方
………………………………
《塔木德》上说:“你没有破绽,就不会上当;骗人的人身上,也一定有漏洞。”
聪明的犹太人知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管是在战争中还是在生活中,充分了解对手,找到并利用他的弱点,就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
古时候,有个犹太商人来到一个市镇跑买卖。他打听到几天之后有特别便宜的商品出售,就留在那里等大削价的日子到来。可是,他身边带了不少金币,当时又没有银行,走到哪带到哪又重又不方便,还很不安全。
于是,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一个僻静之处,瞧瞧四周无人,就在地里挖了一个洞,把钱埋藏起来。可是,等第二天他回到原地一看,却大吃一惊:钱不见了。他呆呆地站在那里,再三再四地回忆,昨天确实没有人看到自己埋藏金币,为什么会不见了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这时,他无意中一抬头,发现远处有一间房子,房子的墙上有个洞,对着他埋钱的地方。他突然想到,会不会是住在这房子里的人,正好从墙洞里看见自己埋钱,然后才挖走的呢?如果事情确实如此,怎样才能把钱要回来呢?
这个商人打定主意,来到屋前,见了住在里面的一个男人,客气地问道:“你住在城市里,头脑一定灵活。现在我有一件事要请教,不知行不行?”
那人一口答应道:“请尽管说。”
商人接着问道:“我是外乡人,特地到这里来办货,身上带两个钱包,一个放了500个金币,另一个放了800个金币。我已把小钱包悄悄埋在没人知道的地方。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大钱包是埋起来比较安全呢,还是交给能够信任的人保管比较安全?”
房子的主人回答说:“要是我处在你的位置的话,什么人我都不信任。也许我会把大钱包同小钱包埋在一个地方。”
等商人一走,这个贪心不足的人马上拿出挖来的钱包,又去埋在原来的地方。可他抬脚刚走,守候在不远处的商人马上回来,挖起钱包,500个金币一个不少地回到了他手里。
这个商人确实手段高明。他知道,偷儿之所以偷窃别人的东西,就是因为有一种贪得之心,而贪得之心自然是可得之物价值越大,心也越大的。所以,尽可以借其贪得之心,让他自己吐出已获得之物,也算给他个教训。妙就妙在还请他自己出主意,自己交出来。这种摸透对手的心思,迷惑对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手段可谓出奇制胜。
在为人处世的时候不要贪婪,因为贪婪会给别人造成可乘之机;面对贪婪的人也不要害怕,只要你肯动脑筋,善于寻找对方的“软肋”,是能够战胜他的。
………………………………
以攻为守的攻心战术
………………………………
犹太商人在商业场上见识多了,少不了也碰上类似的麻烦,怎么解决,还是智取为上。有一则故事是这么说的:
梅西克是个服装商,向布商克罗扬批发了1200马克的布料,却一直没付钱。克罗扬叫伙计去收了几次账,梅西克每次都溜掉,避而不见;给他寄催款单,梅西克又不理不睬。为此,克罗扬束手无策,连声叹气。
这时,一个新来的店员对他说:
“我有一个讨债的秘方。您不妨先写一封催款信给梅西克,叫他尽快归还1800马克的债,瞧瞧他有什么反应,再作打算。”
克罗扬采纳了这位店员的办法,给梅西克去了一封信。果然,才2天,梅西克回信来了,信中说:
“克罗扬,你怎么讹我1800马克?随信附上1200马克,以后再也不来你这儿批货了——要打官司吗?你准输。”
克罗扬还有必要同他打官司吗?
店员的这个讨债秘方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巧妙的以攻为守的攻心战术。本来克罗扬确实处于纯粹的守势,主动权一点不在他手上,梅西克只要避而不见,克罗扬就拿他毫无办法。总不能为1200马克去打官司。
但反过来,从梅西克避而不见上可以看出,他对这笔债务倒还是承认的,只是想拖着不还,而不是彻底赖账。这就使店员的以讹诈之计有了心理基础:拖欠1200马克不还的梅西克,可以高枕无忧,尽让克罗扬一个人着急,要打官司也可以先让他忙乎,大不了到时候还给他,并没有额外的损失。而现在1200马克突然变成了1800马克,这就由不得梅西克不出来辩解了,因为仍然像对待催单那样置之不理,就意味着默认了克罗扬开出的催单,次数多了,日后真打起官司来,再要证明只拖欠1200马克就麻烦了,何况就是拖欠1200马克也好做不好说。原先是想占别人的便宜,哪能让别人把便宜占了去。占了理的梅西克不能不说个清楚,可这样一来,原先主动的梅西克变成了纯粹的被动,他不能再避而不见了。只要他一露面,1200马克也就露面了。因为犹太商人一般很少有空口白舌说谎的习惯。
对付一个正常的客户要诚实守信;对待不讲信用的人,方式也可以灵活些。《塔木德》上说:“不能空口白舌说谎——当你面对一个无赖的时候,可以破例。”
………………………………
把握住最后的机会
………………………………
许多年来,吉姆·弗斯一直在违背戒律。第一次他违背了“你不可偷窃”这条戒律,这时他还在大学读书。有一天他偷了9274美元,乘飞机前往佛罗里达州。不久,他又持枪抢劫,被抓获投入监狱。不久他得到了大赦。此后他参加了军队,然而,即使在军队中,他仍没放弃作案。
事情就这样在进行。吉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滑下去。但他行恶愈久,就愈感到内疚。开始吉姆还没有自觉地感到更多的内疚——因为他的犯罪的自觉意识变得迟钝了。但是他的下意识心理却在积累着内疚情绪。
吉姆从军事监狱里获释后,结了婚,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州。在那儿他开了一家电子咨询商店。一天,一个自称安地的人来找吉姆,他谈到一个想法,用一种电子装置去打击其他种族的人。在几个星期内,吉姆便深深地陷入黑社会中去了。为此,他有了一辆价值9000美元的汽车,并在郊区拥有一所漂亮的房子。他的业务多得使他忙不过来。
一天,吉姆同他的妻子发生了争吵。她要了解所有这些钱是从哪儿来的,他却不肯说,所以她哭了起来。吉姆不忍看他的妻子哭泣,因为他爱她。为了安慰妻子,吉姆提议开车到海滨去。在去海滨的途中,他们碰上了交通阻塞,几百辆汽车涌进了一个停车场。
“啊,看呀,吉姆,”爱丽丝说,“那是格拉汉!我们去听他讲演吧,还可能蛮有意思呢。”
吉姆想迁就她,就走了过去。但刚坐下不久,他就变得十分烦躁不安。他觉得格拉汉似乎是在直接对他讲话,良心使吉姆感到不安了。格拉汉的论点是:
“如果一个人获得了整个世界,却失去了他的灵魂,这对他有什么好处呢?”
接着格拉汉又说:“这儿有一个人,他听到这些话时,受到良心的谴责,他想要离开他的老路,却未做出决定。但这将是他最后的机会。”
他最后的机会?对吉姆来说,这个说法叫他吃惊。这位教士的意思是什么呢?
吉姆想知道正在发生的事,为什么他总想哭呢?他突然对妻子说:“我们走罢,爱丽丝。”爱丽丝顺从地走向一边,但吉姆抓住她的一只胳膊,把她的身子转过来。
“不,亲爱的,”他说,“走这边……”
几年后,吉姆完全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在洛杉矶发表了一次演说,讲了他的经历,特别是他下决心的那天的情况。那天他被通知飞往圣·路易士城去执行一次窃听任务。“我决不到圣·路易士去,”他说,“我发现了勇气。”
犹太人历来主张把罪恶和犯罪之人区别对待。罪恶是人与生俱来的,即任何人也难免会犯错误,但犯罪的人是客观环境使然,经过学习和改造还可以改正。对别人来说是这样,对自己来说也是如此,千万不要让内疚的情绪过分困扰你。
………………………………
依靠自己的努力争得机会
………………………………
犹太人的格言说:“希望完成自己所能的是人,希望完成自己所希望的是神。”这就是要求世人,一定要制定崇高的目标,以超越自我,取得杰出的成绩。犹太人相信这样的原则:“凡是自己所能做的事情,都要自己动手去做,绝不可以求神帮忙。”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犹太人所秉持的原则是:“要承受发生的事情,要忍耐贫穷带来的变故。”
犹太人出身的萨尔诺夫,9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由于家庭的清贫,没有机会读书。读小学时也不得不利用放学时间及假日做工,挣点钱贴补家用。当他小学快毕业时,父亲积劳成疾,过早地去世了,他只好辍学到社会当童工。
他没有抱怨父母给自己带来这么一种人生局面,而是非常勤恳地工作,把挣得的点滴小钱供家里人糊口,并省下几角钱买书自学。
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家邮电局找到一份送电报工作。他从此誓言要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