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谁都不敢花钱,经济不衰退,才怪。
反之,也成立。
1933年,罗斯福受命于危难之际,说出了那句震铄古今的名言:唯一不得不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货币兑换商已从文明庙宇的高处落荒而逃。我们要以千古不变的真理来重建这座庙宇。衡量这重建的尺度是我们体现比金钱利益更高尚的社会价值的程度。幸福并不在于单纯地占有金钱;幸福还在于取得成就后的喜悦,在于创造努力时的激情。务必不能再忘记劳动带来的喜悦和激励,而去疯狂地追逐那转瞬即逝的利润。”
忽悠完了,就该干活了。
罗斯福的第一招:开足马力印刷钞票。
1929年开始美国始终处于一个通货紧缩期,债务人负担不断加重,债权人也因为欠款难收而破产,这对双方都不是什么好事。只有恢复物价上涨,才有可能恢复债权债务平衡,才有可能组织经济继续崩溃。
联邦政府开始推行实行虚金本位,名义上35美元仍可兑换1盎司黄金,实际上黄金和美元之间的兑换机制已经被切断。而且,罗斯福宣布,联邦政府可以铸造银币,银币和美元间的兑换比例由联邦政府指定(这个政策倒足大霉的是中国,后面提及)。
这就是凭空创造货币了!
罗斯福的第二招:扩大信贷投放。
胡佛曾经建立复兴金融公司,负责对即将破产的银行、铁路和其他机构提供贷款,罗斯福扩大了复兴金融公司权力,开始还只是收购银行业股权,恢复银行信誉,1934年6月后,复兴金融公司开始对工业界直接贷款,刺激恢复生产。
1934年,美国国会同时通过《农业抵押再放款法》、《农业抵押品取消赎回法》和《农场破产法》,三个法律只有一个目的,向农户贷款,农场破产法更是规定:即使破产的农场也可以靠信贷资金赎回农场。
罗斯福的第三招:增加财政赤字。
1933~1940年,美国联邦预算支出为592亿美元,其中252亿元是赤字。自此,美国联邦财政赤字日高一日,终于在今天达到了2万亿。今天,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相信美国平衡联邦预算,那是连圣诞节都会过错的。
绝招:国家管制,尤其是对金融业。
罗斯福不可能对银行有好印象,1933年3月4日他就任第一天,银行系统就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2月14日情人节,相当富裕的密执安州宣布全体银行业进入假期(停业),3月1日,联邦已经有15个州宣布“银行假日”,3月4日罗斯福就任,这个数字已经达到25个州。
银行休假对美国人是一个挑战,这个以自由经济著称的国度,再次开始了印第安人式的生活:以货易货、开办各种临时票证……
罗斯福总统宝座的屁股还没热,就得赶紧解决银行问题!
就职5天后,3月9日,美国国会召开特别会议,众议院仅用了38分钟就通过了提案,参议院也在同一天以绝对优势通过提案:授予罗斯福权力,他可以直接印刷纸币送往各银行,美联储回收黄金以维持货币信誉。
当晚,联邦政府所有印钞机全部开动,一晚上印刷了20亿美元,并在第二天用飞机运往纽约储备银行,然后分送纽约各银行。
同时,联储宣布,凡是在2月1日后提取黄金的人应该在1周内归还联储,否则,联储将采取温和的告诫方式:公开他们的姓名、住址和提取金额(不忽悠);以后提取黄金,均按3月9日官方兑换价(纯忽悠)!
那可是危机时代,社会治安那是相当不太平,告诉别人您家藏有黄金,比什么劝告都好使!
很有效!
3月11日,美联储就收回了3亿美元黄金储备,并以此为基础又印刷了75000万新钞;3月中旬,财政部对全国银行完成了快速评估,并宣布全国四分之三以上的银行是健康的(纯属忽悠,一个星期能搞定全国银行评估,就是编也编不完;但是,谎言稳定了居民情绪)。
漂亮处理了银行危机,就开始下黑手了。
6月,国会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即《1933年银行法》:从此在美国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必须严格分离,商业银行不再有证券业风险。银行持有证券牌照,必须经美联储批准。这就是著名的银行、证券分业经营的模式,一直延续到1999年才被取消。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1933年罗斯福又主导通过了《证券法》,1934年通过《证券交易法》。据此,联邦政府成立了美国证券委员会,即今天大名鼎鼎的SEC。
SEC基本上相当于中国最高法院、证监会、公安部经济侦察部门所有权限的总和,有着弗远无界的权力:可以调查任何人、任何对象,当事人不得拒绝。最离谱的是集体诉讼权和辩方举证,集体诉讼即如果有一个股民诉讼获胜,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要按此办理;举证责任则把举证责任推给了被告,若被告不能证明自己有罪,则会被判有罪,即“疑罪从有”!这两部法律和SEC完全违反了普通法原则,在崇尚自由、反对集权的美国是绝无仅有的,对普通法原则是致命的挑战。
从三部法律颁布至今,来自美国经济学界的骂声从来没有停止过。
管制显然是有代价的,尽管后来美国经济又有神奇的表现,一直到50年代,市场规模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此时美国经济(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扩张了将近两倍。
华尔街为自己毫无限制的投机付出了至少30年的代价。
1934年,新政实施第二年,美国GDP较上年增长了17。02%,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15%……。
新政是美好的,仅对美国本土而言。
美元不顾一切贬值,美国货在全世界越来越便宜,欧亚经济深受其害;罗斯福开足机器马力印钞票,其他国家也只能跟着印。
1935年,中华民国是银本位,罗斯福却任意指定银币和黄金兑换比例,同时,在世界市场上大肆收购白银。罗斯福给出的解释居然是:“加速中国的危机,可以迫使中国人民一步步奋发图强,不再完全依赖欧洲和日本”。
以不是为是,无耻!最终,中华民国被迫放弃银本位。
就在各国大打口水战的时候,魔鬼已经出世……
谁把希特勒扶上神坛
施罗德低估了希特勒,也高估了巴本。希特勒擅长演讲,更擅长利用规则争取利益:给我一个名分,我能撬动地球!
在人类历史上,阿道夫·希特勒可以泛指一个邪恶的时代——血腥、残暴、扭曲与狭隘,这个名词代表着法西斯,代表着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与终结。
希特勒出身于一个海关小吏家庭,11岁丧父、19岁丧母。尽管希特勒幼时幻想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成年后却在维也纳贫民窟做零工,处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流浪汉。
作为流浪汉,希特勒始终很有理想;有理想的流浪汉,还是流浪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希特勒正在慕尼黑讨生活,战争的消息传来,流浪汉喜极而泣,感谢上苍给予他一个良机。
穷人,也是人,也有成就自己一生伟业的理想。战争对整个世界都意味着血腥、死亡,对希特勒,暴力却是唯一的机会。
活着都不怕,还怕死吗?
作为一个普通士兵,希特勒很辉煌:荣获铁质十字勋章,此前,十字勋章从未授予过普通士兵。作为未来的元首,希特勒很不成功:服役期间军衔始终没有超过下士,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头兵。
这是一个奇怪的大头兵,不嗜烟酒、不近女色,甚至对钱财不屑一顾。这里,给出一个结论:如果一个人不喜欢钱,那他喜欢的东西肯定比钱更值钱。只不过,绝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去实践。
造反,毕竟是个成本很高的活儿!
1919年德国战败,在极端沮丧的情绪下希特勒回到了维也纳。在这里,未来的元首、当时的流浪汉继续着流浪生涯,并参加了一个叫做“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即‘纳粹党’)”的组织。
1919~1923年,德国处于痛苦的战后恢复期,希特勒借助民族对外敌的仇恨发展了自己的党徒,“工人党”也从默默无闻到发展壮大,他自己也成为这个组织的头领。而且,希特勒给自己的职位取了一个响亮(邪恶)的名字:元首。
元首认为,自己的用途不仅仅是控制一个党派,还要控制整个德国,乃至整个世界。
1923年11月,希特勒组织了一次相当不成功的暴动,即“啤酒馆暴动”。尽管暴动对德国当局没有任何影响,对希特勒的影响却特别大,因为,事后他被关进了监狱。
在一个政治生活成熟、社会稳定的国家,暴动成本那是相当高;选举,比较便宜。
希特勒终于明白,自己那点实力搞武装政变是绝无可能,于是,他不再赞成暴力革命,转向谋求议会选举。
便宜,也是需要钱的。
当时,德国最有钱的人是工业巨头。然而,垄断资本对希特勒的表现,那是相当不满意。“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支持者多是工人和平民,这些人的政治纲领是提高工资。
提高工资,广大垄断资本家是不会答应的。
于是,希特勒开始偷换党派概念,只反对“掠夺资本”不反对“创造资本”,言下之意,支持垄断资本。
元首这种两面派的手法在纳粹党内获得了广泛的坏评!
党内二号人物格雷格·施特拉四处活动,试图取而代之。为获得工人好感,施特拉不断与共产党联盟,甚至要求党员参加共产党组织的柏林运输工人罢工——反对垄断资本的大罢工。
工业巨头的反应很简单,但很坚定:不给钱。
1932年11月,德国总统竞选结束后,纳粹党负债高达800万马克,在国会选举中失掉了200万张选票……,据希特勒自己回忆“当时,我遥望着码头眼看就要遭受灭顶之灾了,阴谋诡计、财富困难,来回漂泊的1200万人形成的重压使我窒息;往事是历尽艰辛的岁月,未来则是昏暗不明的,一切前景和希望都已经幻灭……”。
此时,一个真正改变世界的人出现了,他的名字叫“库特·冯·施罗德”——德国科隆银行领导者。
希特勒绝望的时刻,施罗德也很绝望。
1932年兴登堡当选德国总统,这是一个很不靠谱的人,刚当选总统就想和共产党、社会民主党鬼混——降低工资、组织罢工、工业国有化……,那是不会有什么好事情的,施罗德和施罗德们必须为自己选择一位代言人。
施罗德选中的人,不是希特勒,而是巴本。
1932年5月兴登堡当选总统后,巴本出任德国总理,也是对抗工运势力唯一的强势人物。他强行推行有利于大企业的政策,允许工人法定工资下降一半、支持企业自救;由此,巴本与纳粹党、共产党、社会民主党的对立非常尖锐。
国会还在纳粹手中,提高工资方面共产党、社会民主党是纳粹的天然联盟。西方民主政治的框架自有它的规则,议会反对,巴本由此被逐出内阁。
继任总理的施莱歇尔远没有巴本的铁手腕,却试图玩弄政治:试图以施特拉取代希特勒,换取纳粹在国会的支持,失败;更离谱的,施莱歇尔居然取消了巴本对企业主的工资让步……
玩不下去了,工业巨头很快就想到办法弹劾总理,问题是,谁来继任。
答:巴本复出。
巴本要想重登政坛就必须吸取教训,也就是说,巴本必须获得议会支持。
议会前三大党分别是纳粹党、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