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因。
王熙凤:有点〃猴子掰包谷〃的意思。
多尔衮:可以这样讲。有巩固才能发展,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文中说,历史上存在过许多流寇主义的农民战争,都没有成功。在交通和技术先进的今日而企图用流寇主义就得胜利,更是毫无根据的幻想。创建革命根据地,是立足天下的阿基米德支点。入关后,大清的龙脉之地很长时间都处于戒严状态,是任何人不能轻易进入的。
王熙凤:侯先生怎么看?
侯朝宗:我同意。但还有我说的那种因素。就是说,李自成进北京后疏于战略管理,可以说不知所措。
王熙凤:有没有军事方面的因素?也就是应该怎么看李自成在〃山海关之战〃中的失误?
侯朝宗:我也想了解一下,究竟什么原因使李自成一夜之间〃兵败如山倒〃?由于重大决策的失误,导致大顺集团大面积的溃败,是让人心痛的事情。
多尔衮:这就要谈到吴三桂了,你们汉人可能对他有些偏见。
侯朝宗:吴三桂的确是个比较复杂的人物。他性格复杂多变,既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真情实感,又有爱江山甚于爱美人的残暴与贪婪;他反复无常,言而无信,仕明叛明,联闯破闯,降清反清……人一生所有的善与恶,无不在他身上迸发。
王熙凤:侯先生是作家,我说不出这样的话,但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为了增加观众的印象,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吴三桂:
吴三桂(1612…1678),男,字长伯,明末辽东人,原籍高邮(今江苏),明朝武举,历任副将、都督指挥、总兵,封平西伯。《庭闻录》里说他〃自少为边将〃,勤于读书〃终日无惰容〃(奇*书*网。整*理*提*供),后〃冲冠一怒为红颜〃,转而降清,在山海关配合清兵击败李自成军,封为平西王。又充清兵先驱,率军赴陕西、四川镇压民变队伍。继为平西大将军,南下进攻南明永历政权,绞死永历帝朱由榔(桂王)。后拥兵镇守云南,一切自擅。清康熙十二年(1673),发动反清叛乱,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平南、靖南二藩相继起兵响应,史称〃三藩之乱〃,次年称周王。1678年在湖南衡阳称帝,不久病死。孙吴世藩继位,势力日衰。1681年清军攻陷昆明,〃三藩之乱〃平。
多尔衮:清朝诗人吴梅村在《圆圆曲》说的〃恸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似乎为吴三桂的抉择动机定下了永恒的基调。其实,吴三桂绝不是一个脸谱化人物,历史也绝非因红颜而改变那么简单。
王熙凤:您的意思是说吴三桂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
多尔衮:我没有说吴三桂是英雄,但他至少是个人才,而且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才。吴三桂27岁时被任命为宁远总兵,其部队〃胆勇倍奋,士气益鼓〃。在杏山遭遇战中,吴三桂出动3000人马〃长驱直过杏山〃,〃凡三战,松山、杏山皆捷〃,最后〃大获全胜〃。在锦州被围之际,吴三桂在众运粮官〃惊心奴儆〃的情况下,亲自〃督运米车〃,成功躲过清军的监视,将粮食运入锦州。《明史》记载他自当总兵后〃忠可炙日,每逢大敌,身先士卒,绞杀虏级独多〃。这种人物难道是可以轻易下结论的吗?
第72节:第五章意得志满,急躁冒进(11)
侯朝宗:看来多尔衮先生才是真正的儒将。
多尔衮:儒将也写不了书。我们应该向侯先生学习。
王熙凤:两位都很谦虚。那么,吴三桂给多尔衮先生的信是怎么写的,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吧?
侯朝宗:信是这样写的:〃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胁、西胁,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土以酬,不敢食言。〃
多尔衮:吴三桂仍以〃亡国孤臣〃名义,恳请我朝出兵助他复仇,再图明朝〃中兴〃。吴三桂当时称清为北朝,自称南朝,俨然以明朝代言人的身份与我朝商讨,颇似申包胥借秦兵复楚。
王熙凤:看来吴三桂已经有篡权的野心了。
多尔衮:这是时事的变迁导致的结果,吴三桂一开始未必有这种想法。
侯朝宗:山海关之战,可以说关系到大顺、大清甚至吴三桂集团的命运,后世诸人有多种想法,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
多尔衮:山海关之战前期,我决定绕过山海关从密云、蓟州一带南下,与李自成争夺天下。这期间,吴三桂正准备进京勤王,到河北丰润时,京师已被李自成占领,崇祯帝也自缢身亡,于是,他又返回山海关屯驻观望。这时候,李自成派明降将唐通率8000人前往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准备归附李自成。他将山海关交唐通驻守,自己入京拜见李自成,行至永平西沙河驿时,遇到从北京逃出的家人,得知父亲吴襄被农民军拘禁、拷打,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抢占。吴三桂深感奇耻,切齿发誓:〃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见人耶!〃并复信吴襄:〃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又返回山海关准备作新的打算。
王熙凤:所谓〃从北京逃出的家人〃会不会是大清集团的奸细或者汉奸?
多尔衮:不会,我当时也未料到吴三桂会去北京拜见李自成。唐通根本没想到吴三桂会中途变卦,毫无防备,被杀得人马凋零,仅以数骑逃还。尔后,李自成决定亲率大军10万进攻山海关。
侯朝宗:李自成10万大军进攻山海关,逼迫吴三桂必须马上决策。他的情况的确很特殊,既难以自保,又不愿意归附李自成,怎么办?历史给了大清集团重大的机遇。
多尔衮:这是天意。吴三桂自知寡不敌众,急派人致书我朝,请兵求援。我见信后疑虑有诈,同意吴三桂出兵,条件是吴三桂必须降清。吴三桂当即答应。我这才下令清军从连山、宁远一线昼夜兼程,逼近山海关。李自成抵关当日,向吴三桂发出最后通牒,又要吴襄阵前劝降,被吴三桂断然拒绝。李自成立刻部署兵力:以唐通两万骑兵绕道长城,与关内农民军夹击吴三桂;自己率领精骑由正面攻关,形成东、北、西三面合攻之势。吴三桂在李自成的重击下,退至城下。这时候,我军已抵达山海关外15里处,不敢贸然出战。吴三桂眼见陷入重重包围之中,军心动摇,我军又按兵不动,急忙亲自冒险出关至清营,拜见我军,表示愿剃发称臣。我八万八旗劲旅当即入关,令吴军以白布系肩为标志接应。吴三桂下令开城门,于是山海关大门洞开,清军分三路飞奔进关。李自成面对我军的突然袭击,猝不及防,全线溃败。李自成退至永平,不久又仓促西撤,我军顺利进驻北京。从此,我大清集团问鼎中原、取代了明王朝的统治。
王熙凤:多尔衮先生好口才,有点像说评书。
侯朝宗:但这么说来,李自成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失误?从战略上讲,吴三桂好像也没有什么错误,他如果选择李自成……
多尔衮:那大清集团肯定不会轻易入关,甚至不会入关。这就是吴三桂的历史作用。最大的失败者应该是李自成,他的失误表现在对待吴三桂的政策方面。
侯朝宗:这又是战略问题。
王熙凤:那么,怎么看待顾炎武为大顺集团作的战略方案?
多尔衮:刘宗敏已经讲得很清楚,清谈误国未必没有道理。
侯朝宗:呵呵,看来,我也应该吸取教训。
第73节:第五章意得志满,急躁冒进(12)
多尔衮:你是作家,又不是政治家或企业家,你需要吸取什么教训呀?
王熙凤:今天来的有许多企业家,他们应该从本案例中得到什么教训?
侯朝宗:客观来讲,我们许多农民出身的企业家,功成名就后也保持了许多可贵的品质。他们生活朴素,不事奢华,坚持〃集体领导制〃,这和李自成是相似的。但许多经营成功的企业在这种原则下,还是失败了。
多尔衮:我觉得有两方面因素:一是人才问题,二是侯先生谈的战略问题:李自成从起事伊始,就一直没能脱掉流寇习气,只知攻城,不知守土,只知征兵,不知抚民,只知招降纳叛,不知大力培养自己的政权建设骨干。
王熙凤:难道牛金星、宋献策不是人才?刘宗敏又怎么说?
侯朝宗:《宝丰县志》记载,牛金星是个〃颇涉风角六壬诸书〃的江湖术士。至于宋献策,史书上说他〃善河洛数〃,也就是山大王所挟聘的〃牛鼻子道人〃,凭借〃十八孩儿当主神器〃一句谶语博得李自成欢心。这些人,连远见卓识都谈不上,怎么能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张良、萧何相比?至于刘宗敏,既无韩信、薛仁贵胸中的奇谋韬略,也无常遇春、李秀成的能征善战,请问怎么算从龙之臣?
王熙凤:没有战略难道能打遍天下?还有没有第三?
多尔衮:我们并没有说李自成没有战略。相反,在某种程度上,李自成的战略是很成功的。他能进入北京,而张献忠没有进入北京,这就是他的成功之处。另外,对于麦肯基战略方案的未置可否也正是他的聪明之处。
侯朝宗:此话怎讲?
多尔衮:从本意上讲,李自成未必不希望有叔孙通式的人物出现,牛金星的理解未必不正确。问题在于你们的方案的确不合时宜。李自成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如果拒绝方案,很可能伤害牛丞相的自尊,如果全部采纳,刘宗敏肯定不答应,他需要在牛金星和刘宗敏之间建立权力平衡,这就是他们的方案。尽管一无是处,但大顺集团仍然允许这个方案执行下去。
王熙凤:那么,李自成的失误究竟在什么地方?我还是不了解。
多尔衮:除了上面谈到的战略问题,还有一个核心问题在于策略问题,李自成进北京后,没有能力控制飞扬跋扈的创业元老,这是他致命的失误。
侯朝宗:他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多尔衮:肯定意识到了。从《史记》中寻找答案以及对刘宗敏和陈圆圆爱情的激愤就是很好的例证。
王熙凤:那么,既然意识到了,为什么还是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多尔衮:(笑)你意识到的问题,未必有能力解决。这是需要策略的,未必每个人都能学会。像赵匡胤那样〃杯酒释兵权〃的天才人物毕竟是少数。
侯朝宗:用像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对付功臣的方法来解决刘宗敏的问题如何?
多尔衮:那大顺集团肯定完蛋得更快,不要说进入北京,连西安都进不了。
侯朝宗:那怎么解决刘宗敏的问题?
多尔衮:别人我不知道,但是,对付刘宗敏这样的部属,我肯定会采取雷霆手段,呵呵,开个玩笑。
王熙凤:(诡谲一笑)什么叫〃雷霆手段〃?
侯朝宗:洪秀全对付杨秀清的手段如何?
多尔衮:嘿嘿,你们不用问了,我也不会说。这事情并没有发生在我身边,我也没有认真考虑它。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肯定会借鉴洪秀全的某些做法。
王熙凤:本期节目快结束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解决飞扬跋扈的创业元老?
多尔衮:〃杯酒释兵权〃当然是上策。但是,不必走极端,各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人制宜,合理设置。我的主要观点:必须从制度体制方面解决。第二是欲速则不达,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王熙凤:从经营管理的理论角度分析,应该怎么办?
侯朝宗:我觉得,处理元老功臣意识的重要原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