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从贝尔斯登到雷曼兄弟,是什么推力让危机演变成风暴?这时候恐慌的华尔街体现了其放任的一面。
正在参加美国总统竞选的共和党候选人约翰R26;麦凯恩的指责不无道理,他指责美国证交会主席说:他没有监管好华尔街。
麦凯恩的指责集中在两点:美国证交会允许净卖空,并且放弃了“提价交易规则”。
在美国,卖空的历史几乎和纽约股票市场的历史一样久远。在中国,拟推出的“融资融券”中的“融券”就是卖空,即投资者从券商或大股东处借得股票,在市场上抛出,然后在一定的时间内从二级市场买回,从而在抛和购的差价中获利。
但到了近几年,美国证交会允许了一些更大胆的措施:净卖空,即不需要借入股票的卖空;放弃“提价交易规则”,使得投资在股价下挫时可以连续卖空。
出现了溃败征兆的雷曼兄弟在这两点的影响下,快速被对冲基金完成致命一击。股价从20美元到2美分,对冲基金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信心的丧失造成了更多的投资人抛出持有的债券,雷曼兄弟在售卖无望之余只能宣布申请破产。
如果不是美国证交会的暂时禁令,还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将会遭受类似的待遇。美国证交会在上周宣布禁止做空799只金融股,这也使得风雨飘摇中的金融机构的股价得以暂时稳定。
但在华尔街五大投行中,两家倒闭,一家被银行收购,而另两家则获得了商业银行牌照。以高杠杆率获取高回报的华尔街投行尝到了急速陷入泥沼的苦果。
至此,高杠杆率的华尔街独立投行模式业已走到尽头,而新的金融业格局即将开启。
华尔街危机危及全球金融局势(1)
金融界人士探寻中国境界应对之道
美国金融危机就是流动性危机
金融危机的核心问题是金融问题,危机的发生最重要的是流动性问题。这有各个方面的原因,比如发展中国家出现金融危机是因为流动性突然没有了,很多资金因为短债长用,还债的时候还不出去,金融阻击,使得资金突然逃出发展中国家。这次华尔街金融危机出现多米诺骨牌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它的流动性没有了,没有流动性的原因是估值上出了问题。以前买的资产,现在不值钱了,资产负债表没法看了,这时候没有人来挽救它。
美国是建立在消费信贷上的国家。目前,许多美国人无法取得汽车贷款,银行和券商都不敢相互借贷。各类公司正在努力,以确保经营性现金的安全。美国许多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正面临财政崩溃,因为他们不能发行债券来支付道路、学校和其他基本的公共服务。流动性短缺危机席卷了美国的主要金融机构,并开始波及到实体经济。这就是美国金融风暴最真实的危险性。
历史惊人地相似,东南亚金融风暴是因为信贷危机,而美国这次金融危机是市场自己贪婪造成的恶果。信贷危机说到底就是信用危机,信用直接用金钱衡量就是债务的影响。回顾20世纪90年代中期时韩国、泰国的情况,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很好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世界银行支持的很多韩国企业、泰国企业有稳健的资产负债表,他们都活下来了,反而是过于膨胀,负债率太高的企业倒闭了。前几年著名的百富勤公司倒闭就是流动性的问题。目前大投行在内部总结的时候非常强调,作为一个理性的市场机构,在任何时候都要考虑稳健的资产负债表。
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第三季度财报,可以看到他们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并没有恶化,雷曼兄弟甚至还从10。7%增加到11%,高盛在11。6%,都远高于8。8%的行业基准比率。但是如果检视雷曼兄弟第一季度、第二季度财报的话,就会明白这个事情的出现不是一两天了。第三季度整个金融市场非常不好,包括高盛在内,只不过雷曼兄弟下降得最快最多。雷曼兄弟第三季度的净营业额是负的58亿,就是24 000名员工不做事情也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怎么会是负的呢?主要是第三季度出现历史的交汇点,由于市场价值重估的问题,各条战线综合到一块儿就出现了这样的危机。
过度使用金融工具产生流动性危机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延宕至今已一年多。多方专家认为,危机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本原因就在于随着房价下跌,房贷坏账不断增加。这些不良资产是造成目前金融机构和市场困顿的症结所在,并进而导致美国信贷市场陷入停滞。信贷之于经济,就如同血液之于生命。随着流动性急剧紧缩,华尔街许多金融巨头成为牺牲品,其他产业也深受波及。
美国贸易赤字是靠借贷和超前消费发展起来的,美国最大的消费就是所谓的次贷。次贷具体说来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一千多万穷人没有住房,没有收入,创造出这么一个次贷的产品,经过华尔街投资银行家们比较复杂的设计,依据对于房屋涨价的预期来提高购房者的收入,提高购房者的资产水平,并以这个资产作为抵押进一步消费的循环过程。
当美国房价前些年持续上涨的时候,这种模式是正确的、靠得住的,但本质上还是一个泡沫,是一个无源之水,是无中生有的财富创造过程。随着房屋价格见顶回落,泡沫开始破灭。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次贷总规模12 000亿左右,其中10 000亿根本还不回来,无中生有创造出10 000亿的财富。以前是一个构筑泡沫的过程,现在是还账的时候。如果美国政府全部接过10 000亿那就万事大吉。但美国要采取市场化的方式,结果就是握有这些次贷债券的机构倒闭。因为金融系统是杠杆效应,它们之间有连带效应,一家金融机构破产会导致另外一家金融机构的资产关系恶化,之后就会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来。从开始的贝尔斯登、美林,到华盛顿互惠银行和富国银行等等,都出现了问题。
这次次贷危机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由于有多少金融机构倒闭,也不是由于国际市场上有多少次级债,而是由于以融资方式过度地给消费者融资,过度地使用金融工具,过度地产生市场流动性,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华尔街危机危及全球金融局势(2)
金融界人士探寻中国境界应对之道
在以前的金融模式下,是直接由银行投资,但目前美国整个金融模式,是资金通过证券市场或者投资银行把钱转到消费者手上。所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引起其他环节出大事。在房价快速上涨的时候,什么问题都不会发生,一旦房价下跌,每一个环节都会出现问题。2007年1月,当时专家们认为次级债的影响也就是2 000亿或3 000亿的水平。这个数字和美国住房按揭贷款的总量相比只占很小的比例,但是这只不过是站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模式基础上的判断。但欧美国家的信贷模式和中国不一样,它是通过证券化的方式,把按揭贷款放出去以后,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获得资金。证券化既可以把风险分散,也可以把风险无限地放大。这就是次级债危机最核心的东西。其中,有五个问题需要好好思考:
第一,经济增长要长期看还是短期看。 “9R26;11”之后,格林斯潘采取低利率政策,用低利率政策应对房地产发展是对还是错?这是不是引发后面危机的根源?
第二,过去,按揭贷款一直作为优质资产,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那就是房价是上涨的。如果房价上涨,它是优质资产,当房价处于下跌空间,所有问题就都出现了。无论是在传统银行的信贷模式下,还是美国这样的信贷模式下,都面临这个问题。从传统银行的信贷模式来讲,房价出现下跌的时候,会把风险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
第三,金融创新问题。过去人们一直在强调金融创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动力。实际上金融创新和监管是关联的。在金融创新过程中,需要找到比较好的发展制度和监管的平衡点。
第四,房地产市场作为支柱产业,价格是不是可以永远上涨?一旦出现下跌,风险在哪里,会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现在的核心问题是这几年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能掌握的资源多了,能买卖,能交易。所以,地方政府千方百计地把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抬高。这样的行为,最后的结果一定会导致房地产市场产生比较大的泡沫,这是不可持续的。
第五,金融体系的问题。过去一段时间,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备受批评。但美国的金融体系是不是合适?我们有没有相应的基础来保证中国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
经济现状
金融界人士探寻中国境界应对之道
中国经济也会下降
中国经济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这次经济放慢和2004年前后调整的放慢看上去差不多,但实际上并不一样。上次调整是中国国内的调整,外部环境比较稳定。这次调整正好和外部的经济放慢重合,重合后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如果美国经济马上复苏,中国问题会小很多。第二种,若中国国内需求大幅度提升,也能够防止经济下滑。美国经济复苏需要很长时间,刺激内需需要的时间也很长。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们总是说要经济转型,但是一直没有感觉到压力。重要的是中国经济规模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产生了两个很重要的大国效应:第一、中国经济增长很难再由快速增长的外部需求来支持;第二、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经济快速增长很难不因此而下降。即使没有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的经济也会放慢,只是放慢的速度没那么快或者更加平稳一些。在外部需求放慢,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生产成本上升的过程当中,企业利润受挤压就非常明显。
中国市场现在面临的问题还不是金融市场的问题,而是经济放慢的问题。如果经济放慢,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就有可能上升。虽然中国在海外的投资有一些损失,但这部分的影响现在看来还是比较小的,跟在海外总的投资规模相比,损失应该讲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因为在海外投资总是会有风险。
通胀已成制约经济发展和悲观预期的主要问题
从内忧的角度来看,目前困境比较多,一方面要控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又要理顺价格机制。我们的能源价格、粮食价格就比国际偏低,有人说要逐步放开,有人说要逐步与国际接轨。无论怎么样,目前中国面临着通货膨胀要控制,同时过低的价格要放开的问题,这是很难绕过去的困境。到底优先安排哪个方面?这是需要观察的问题,所以,没有盲目乐观的理由。
出口不乐观
出口在遭遇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肯定会是一个下降的趋势,目前增长放缓的趋势已经显现出来了。它会演变到什么程度?国家宏观调控是一个因素,出口要减少在GDP中的比例。
未来宏观调控需要关注的问题
刺激消费需要收入再分配,财富也要再分配
中国现在宏观政策是控制通货膨胀,保增长。这里面的重点还不是特别清楚,当然政府也在说刺激内需,刺激消费,但到目前为止,真正意义上刺激消费的东西并不多。有人做出几个判断:
1。中国的出口增长肯定会持续放慢,有的时候会有波动。
2。中国的企业利润受挤压有可能会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