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1年7月14日,盛大和《传奇》海外版权持有商Actoz(Wemade合作伙伴)以每年30万美元的价格签约,合同期2年,除了版权运营费,每月还要上缴收入的27%作为提成,合同签完后,陈天桥就没钱了,但游戏运营才刚开始,光服务器跟网络带宽就需要一大笔钱,形势对盛大来说十分危险。没办法,陈天桥就拿着与韩国方面签订的合约,找到浪潮、戴尔,告诉对方他要运作韩国人的游戏,申请试用机器两个月。对方一看是国际正规合同,就同意了。然后,陈天桥以同样的方式找到中国电信。中国电信最终给了盛大两个月免费的带宽试用。有了韩方的合同,再加上服务器厂家和中国电信的支持,陈天桥又取得了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单机游戏分销商上海育碧的信任,代销盛大游戏点卡,分成33%。
2001年9月28日,《传奇》开始公测,2个月后正式收费,同时在线人数迅速突破40万大关,全国点卡集体告罄,资金迅速回笼,盛大安然度过了这场生死危机。此后的盛大,就一步步地走向辉煌。2003年3月4日,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盛大)和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金(软银亚洲)在上海紫金山大酒店共同召开“盛大网络和软银亚洲完成战略融资新闻发布会”。除合作双方的高层到场外,此次发布会还荣幸地邀请到上海市副市长周禹鹏出席。上海市信息办、浦东新区政府、外经贸委、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等主管部门的领导也到场祝贺,香港汇丰银行作为盛大网络此次私募融资的财务顾问也出席捧场,共同祝贺盛大网络成功融资4000万美元。
2004年5月13日,盛大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得到国际投资者的大力追捧,短短半小时,成交量超过150万股,股价由11。30美元高开后一路飙升至12。38美元,最后以8。8%的涨幅稳收在11。97美元,创造了2004年中国概念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最优异的开局。2005年,陈天桥斥资近20亿,仅用43天即成功收购中国最大门户网新浪19。5%的股票,成为新浪最大的股东,颠覆了中国互联网的格局。
这一年,成为国内游戏公司老大后,盛大开始觊觎即时通讯。五年积累,两年开发而成即时通讯工具“盛大圈圈”。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盛大开发即时通讯软件并不比腾讯晚多少。1999年马化腾开始提供OICQ免费下载。2000年陈天桥之弟陈大年找到中国下载(download。。cn)负责人洪波,希望能将自己开发的娱乐软件stame纳入其下载列表,而stame中就有一个即时通讯性质的客户端。
盛大再度与即时通讯联系到一起是在2004年,随着盛大自身用户基数的增加以及对边锋、浩方、起点、数位红等业务的收购,众多的分析家都认为盛大需要推出即时通讯软件,将越来越多的服务和用户连起来。当时曾有传言称盛大正在和MSN、YAHOO洽谈此类合作,对此陈天桥曾辟谣,不会同“与盛大用户重合”的即时通讯服务提供商合作,因为这不能给盛大带来“好处”。就在陈天桥辟谣的同时,有消息人士说盛大正在招聘即时通讯软件开发人员,盛大即时通讯的开发人员部分来自被263收购的E话通。目前盛大的即时通讯客户端大小与OICQ接近,支持在盛大游戏中进行全频语音通讯,可实现自动更新,并且与MSN、Outlook、Foxmail有接口(类似QQ和MSN的外挂功能,可支持MSN、QQ等即时通讯软件一起使用)。
陈天桥曾公开表示对进入即时通讯市场的谨慎。在陈天桥看来,盛大与腾讯两个公司各有长短但用户重合度很大,盛大为与腾讯相同的用户以短搏长,倒不如去发展新的游戏用户。此外,即时通讯市场竞争比网络游戏竞争激烈,网游用户不会因为玩了某个游戏而不去玩另外一个游戏,但在即时通讯领域,用户可能用了这个就不去用其他的。
尽管对于出手即时通讯领域颇为小心,但陈天桥还是动手了,“圈圈”的推出即是证明。2004年7月24日,“当盛大‘圈圈’遇见网络游戏”的活动已进入第二阶段,在历时15天的第一阶段活动中,“总计参与玩家超过700万”。“圈圈”的推出在业界泛起了不小的涟漪。“盛大的圈圈会直接威胁到腾讯的休闲和游戏社区,而这恰恰是腾讯最大的利润来源之一。大家瞄准的都是比较活跃、热衷于尝新的年轻人,所以QQ的真正对手不是MSN,而是盛大。”互联网分析人士吕伟钢分析说。另一位IT评论家、互联网实验室创建者方兴东也认为,圈圈这种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即时通讯软件对QQ的威胁是存在的。“盛大圈圈利用原来的用户基础,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是有很大的空间的,而且这些年轻人群体又比较容易开展增值服务。”
“圈圈”就是跟QQ直接竞争的即时通讯领域的产品。这场腾讯与盛大的争夺,马化滕与陈天桥两位网络新贵都在致力于“抢夺对方的地盘”。如果在盛大注册的2000万游戏玩家选择圈圈,就意味着QQ的功能将会被排斥。有一些玩家对“圈圈”印象不错,“把6个人圈在一起游戏,那气氛就如同是一个小家庭,颇是温馨。”一些怕麻烦的玩家也表示:“再也不用在游戏与QQ之间换来换去了。”
对于盛大在即时通讯领域的“逆势而上”,易观国际分析师刘书文认为,腾讯借助即时通讯刺激娱乐游戏领域的增长,是促使盛大决心进入即时通讯市场的原因。曾任雅虎中国CEO的周鸿祎当时对媒体表示,即时通讯软件对盛大是极其重要、不可缺少的。“陈天桥早就跟我接触过,开始想跟雅虎合作,但后来选择了自己开发。”周鸿祎还说,今年几大门户都在发力,即时通讯领域一定还会再洗牌,盛大的选择是必然的。
老英雄王志东的归来
1984年,王志东告别了家乡东莞,踏上了北上的列车。王志东依然清晰地记得:火车到站后,他坐了一辆332路的公交汽车,在一个叫中关村的站台下车,然后步行去北大。王志东记住了“中关村”三个字。此后的5年,王志东成了中关村里为了几个小钱忙活的“小倒爷”,他的同学都笑他“俗”。直到1989年,他遇到王选。
1989年,王选已经52岁,那一年年末,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大获全胜,国外的照排系统被迫退出中国市场。偶然之中,王志东把王选的产品做了二次开发,惊动了王选本人,于是特别遣人找来王志东,让他进入自己的北大方正。一次,王选问王志东:“你能把我的程序改了,那你能不能把微软的Windows系统也改了?”王志东做到了。后来又有了BDWin,意思是北大中文视窗的概念,还被人戏称“笨蛋运”。
1991年王志东离开方正,写出“中文之星”。1992年,王志东拿着这个“中文之星”与朋友合伙办了公司,就是“北京市海淀区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这个公司的成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王志东第一次创业。当时的情况是:国内当时还没有《公司法》,公司只能注册为集体所有制。公司成立的时候,其他成员同意把中文之星登记为个人发明,而且让王志东作法人代表,但最后的结果是性格憨厚的王志东真诚、谦让了一把,把中文之星登记为公司所有。这个小小的细节为王志东后来“一无所有”的出走埋下了伏笔。王志东担任了公司的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主管技术,而他的同学主管财务和人事。王志东这个副总经理的头衔形同虚设,他做得更多的还是技术。这种职位设置,开始就把王志东置于相当被动的地位上,作为一个天才的软件设计人员,他需要的是一个安静的研究氛围,可公司向来就是一个名利场,王志东把自己置于一个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境地。当然这一切只是一种推测。
不过现在的王志东回过头来看,“1992年和1993年推出的中文之星,不过中文之星对我本人来说是一个过度,它对我的人生还有计算机行业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后来“中文之星”被卖到了全世界,当新天地公司状告美国某公司对“中文之星”产品的侵权时,“中文之星”的品牌被估值为12。2亿元人民币。从中文之星离开的时候,王志东把源代码交了出去,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这么做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解释,是“为了顾全江湖名声”。而在此前,王志东从王选教授那里出来,出于对王选的尊重和报答知遇之恩,第一次留下了源代码。在离开北大时,出于对北大母校的感情,第二次留下了源代码。第三次交出源代码的那一年王志东只有26岁,不过这一次,王志东有苦难言。
1993年年底四通利方的成立,对王志东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转折,是他由一个技术人员向公司的管理者或者创业者的逐渐转变,他和段永基的故事开了个头,他和中国互联网的关系也开了个头。历任四通集团副总裁、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利德华福总经理的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李玉琢,在《我与商业领袖的合作与冲突》一书中,对段永基作了如下的评价,“复杂多变的人,没有人能正确评价他;那个时候,在外人看来,我和段永基是铁杆;段永基的能干是大家公认的;段永基才气横溢,讲话有说服力,文章写得也好,工作极为优秀。”
段永基的四通在香港上市,为了做概念,找到了王志东。王志东决定与四通合作,但要求隔离,只接受投资,不进入四通的管理体系,他要用国际惯例、硅谷模式来管理。王志东的“四通利方”,被认为是国内第一个引入风险投资的IT公司。那笔投资来自三家公司,一共650万美元,占了四通利方40%的股份,剩下的股份四通占了40%,王志东的管理层占了20%。
1998年12月1日,北京凯宾斯基饭店,一场名为“利方掀起新浪”的新闻发布会让王志东达到了顶峰——当时四通利方正式宣布了和“华渊”联姻的消息。王志东任新公司总裁,姜丰年出任董事长。2001年6月,除了北京创纪录的高温外,新浪和王志东的纠葛无疑是最火热的新闻。资本与创业者、网络与盈利、上市公司与媒体公众,“王志东事件”引发的话题充分考验着中国人的想象能力,同时也给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古老国度上了生动的一课。即使时至今日,那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依然清晰如昨,作为新浪创始人的王志东被迫出局。
从最初的中文之星,到北大新天地,再到后来的新浪,王志东保持着自己的天真、坦诚,以及羞怯,每一次离开对他来说都是一次悲伤的出局。用王志东自己的话来说,“我找了一条最难走的路,别人可能认为风光还挺好,但是我走过来,已经是一道一道伤疤了”。“新浪往事,除非是今后写自传才会彻底讲透。当我有时间写自传的时候,当事人也都能坦然面对了。”王志东虽然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仍然无怨无悔,“其实我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自己的江湖名声,我觉得我应该是一个在职业操守方面不会给别人留下任何把柄的人”。这正是一位互联网“大侠”的风范。2006年,王志东公开指责马化腾为“抄袭大王”,在互联网的江湖中激起了一丝涟漪,但也仅仅是一丝涟漪而已。也许正因为王志东性格中那种坚韧,使他以一个非常好的心态,度过了在点击科技最初的5年寂寥。
王志东的点击科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