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百二十八章 胜绩
天京城中平民百姓识文断字的不多,这下子寻着个能写的,呼啦啦就围了上来。神庙前一下子就空了下来。苏越便向苏简使了个眼色,自己将衣领提了提,在人群中一闪,就不见了。
苏简叹了口气,刚一回身,便见到五王永弘,就站在苏简身后,眼中却压根儿瞧不见苏简。他只双眼怔怔,望着李银笙,额上有青筋暴起。苏简也没打算招呼这位王爷,于是便悄悄转到他身后,只见他双手背在身后,却紧紧地攥着拳。
李银笙这时已经把要在百姓们面前说得话都说完了,回身向远处的神殿走去,她忽然觉得身后有异,似是一道目光紧紧地追随而来,于是抚着高台边的汉白玉栏杆回过身去,正对上永弘的目光,一时怔了,竟痴立在那里,也不知想说什么。
两人目光交缠,永弘心中柔情忽动,想起了两人刚刚相识的那段时光,这般想着,眼神之中便露出些温柔之色来。然而李银笙却垂下了眼帘,对永弘微微福了一福,自己又回身,沿着那条汉白玉铺就的甬道,慢慢离开。
永弘一时如失魂落魄一般,呆立半晌,接着便踉踉跄跄地离开了神庙。
苏简却不似永弘那样优柔,她默默立在一侧,细细想着李银笙这一出戏演得究竟是何用意。
她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天钧部此时东进,怕是与李银笙有关。退一万步,就算李银笙与天钧部没有直接的关系,想必她也有实力先于兵部打探到了天钧部东进的消息,并且把这个消息在天京城中散布得沸沸扬扬的,为她这个“上国天女”的大能耐来造势。
接着呢,李银笙适才说得那个日夜祷祝,护卫圣火直至危机化解的法子,实际上是个不吃力又讨好卖乖的法子。对于天京城中的百姓而言,李银笙带着一拨奇装异服的神女日夜祷祝,相比远在西北的大军奋力杀敌,更看得见摸得着,容易令人心生敬畏。而李银笙话里话外,都给自己留下了充足的余地。“直到西北危机解除——”,只要西北危机能解,那就是李银笙的功劳。万一真的没化解,李银笙只要随便找个由头,指责天京城中任何一人“心不诚”或者“不敬”,就能祸水东引,将天京百姓的怒火引到那人头上去。
而那些写好了挂在神庙周围的“许愿帖”又能怎样?这么多心愿,总有一成两成,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实现的吧!而那些实现不了的,李银笙就可以一股脑儿推到西面的兵事上——咱上国天女不是都说了么,眼下天元朝最大的事儿就是西北的事。除了西北的事,天女一时半会儿没顾上,又能怎样?
所以说,李银笙这番将自己树立为上国天女的安排,从太后遗诏,到修建神庙,一直到为国祈福,都安排得周密老到,没有什么错漏。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李银笙大约还想不清楚她到底想一手创建个什么样的宗教,因此她那一番话之中,提到各种不同的概念——“上天”、“真神”……都是些大而空洞但是人人又习惯挂在嘴边的概念。而李银笙所做的就是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与这样空泛的概念可以直接对话的人。又或者李银笙根本就没想真的创立什么教派,也压根儿没想好什么教义、宗旨之类,而是把自己定位在了一个“有求必应”的角色上。不过这似乎倒也更合平民百姓的胃口。
只不过苏简也不愿意多想那些与李银笙有关的乱七八糟事儿,她更关心西北的战局,毕竟永熙现在还在那里,深陷敌境。她转过身去离开这里,竟然有些不敢回想,转身的一刹那她突然也想跪倒在神佛面前,全心全意地为永熙祈求一番,她心里有个声音仿佛在说——只要永熙能平安回来,哪怕是李银笙,她也可以跪。
当日夜里,两名雷字营士兵继续在神庙前戍卫,而更有一小队官兵在神庙外围来回巡视。神庙四周笼上一层白纱,防止有人向神庙中窥视神女的生活。不过这样的白纱可阻不住风雨的侵袭。一阵风吹过,一名神女惊叫道:“哎呀,这神火怎么熄了!”
另一人连忙止住她的惊呼之声,压低声音道:“咋咋唬唬的做什么,天女不是说了,神火熄了就再点呗!记得多加点灯油,灯芯也搓长些,好歹白天人前那可是不能熄的!”
白纱外漆黑的夜中,一个黑影听了这话,闪身躲在黑暗之中,避过巡兵,悄悄消失在天京城黑暗的街道之中。
过了十余日,兵部尚书原峄手中紧紧攥着一份军驿紧急递给兵部的军报,兴冲冲地进宫来寻小皇帝文衍。苏简来到宫中见小皇帝的时候,正赶上文衍激动不已地问原峄,“是真的吗,这是真的吗?”
原峄老尚书激动得胡子一翘一翘,道:“皇上不妨等靖王进京了以后,亲自问问王爷,定能比老臣答得更详细。”
小皇帝就虎着脸问原老尚书,道:“朕不如直接请七叔去做兵部尚书吧!”
原峄登时哑了,半晌,才从口中蹦出一句,“这不一样,七王殿下是能率领千军万马的大将,老臣,老臣也就是给七王殿下跑跑腿,安排粮草,调集士兵……”
文衍看了原老尚书的表情,哈哈大笑,伸拳在原峄胸口轻轻击了一拳,道:“老尚书,朕是说笑,说笑的么!”
在文衍身周侍奉的从人,连同苏简,都是相视讶然,继而都稍稍放下心来,小皇帝已经多少日子没有这样舒心地展颜笑过了,可见边关传来的,应是大胜的好消息。另外,听原尚书的口气,永熙,永熙就快要回京了。
“太傅,武侯真是料事如神,但凭七叔留给傅将军的只言片语,就能推测出七叔在关外的安排。太傅,您还要好好地教教朕那——”
苏简听小皇帝这么一说,喏喏地应了,心中腹诽了一番故弄玄虚的自家老爹,一边留神细听,原来天钧部的这次犯边真的又被永熙带着一千人马,千里奔波,进入大漠腹地,亲自给化解的。
原来,永熙这回的手法与上次收服天冶部的沐永泽颇有几分类似。
天钧部自离开天元朝西境,进入大漠以来,分裂成为东部与西部,西部在一处水草丰美的绿洲定居,并与大陆更西面的部族来往通商。而东部则以牧居为主,四处游荡,牧场年景不好的时候偶尔会投靠西部,然而年景好了,反而会动歪脑筋,来打天元境的主意。
这次出兵,便是东部挑起的事端。他们在泰武侯苏越手下吃了这么久的亏,好不容易听说苏侯回京拘着,自然觉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于是相约天钧部西部,每部发兵五万,由东部率先东进,西部随后跟上,二部商议好此次东来所得的好处二部均分。
而永熙则带着一千军士直接绕过东部,来到天钧西部所在的绿洲,永熙目光如炬,巧舌如簧,自然将西部之主哄得妥妥帖帖,然而天钧西部被永熙说动罢兵,却自忖没有本事能够阻止得了东部之主。因此,西部之主只交了一封亲笔书信给永熙,余下的事,要永熙自己搞定。
这时,朝中太后薨逝的消息刚刚送到边关,傅菁却没有永熙的半点消息,只得代写了回信,连军报一起通过加急军驿送回京中。
永熙这时带着他的一千人,急速东来,正遇上开拔至关外的天钧部东部,于是他又上演了一出独自入营,三寸不烂之舌劝降的戏码。只是这时对手换了东部之主,他虽然也觉得永熙所说有理,然而部中精锐,已经全部开拔至城下,无法轻言退兵,所以天钧东部干脆将永熙扣了下来,希望以他为质,赚傅菁开城门,乘乱偷袭。但是,令天钧东部没想到的是,这次永熙早有准备,与手下几名阴卫里应外合,反将天钧部的东部之主给擒住了连夜送入关内。
待到第二日天钧大军发现主上失踪的时候,永熙早已出现在城头,对大军晓以利害,力劝他们退兵。而东部之主,也在永熙谈笑之间,被斩于城头。
群龙无首的东部五万大军这下慌了神,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结果夜间被永熙与傅菁偷袭得手,截了五万大军的粮草。天钧部此时再无指望,只得灰溜溜地退兵,西北之围自然解了。
苏简听原峄将军报上的简短内容这么一说,立刻便神驰西北。她曾随永熙亲赴北面天冶部,亲眼见识与各部相争的各种斗智斗力,尔虞我诈,她当然知晓这短短军报中的轻描淡写在亲身经历的时候会是怎样一番惊险。“谢天谢地!”苏简缓缓吁出一口气,突然感觉腿有点软,各种后怕突然第一时间涌了上来。
“太傅——”小皇帝发现了苏简的异状,关切地开口。
一百二十九章 流言(上)
苏简强撑着,直说是没事,小皇帝文衍见她虽然面色苍白,可是笑逐颜开,从眉眼之间透出一股喜气来,便稍稍放心,接着便缠着苏简问起那日苏越是怎样如此准确地判断战局的。
这可难倒了苏简,从那日勤政殿议兵以后,每当苏简逮着机会问自家老爹的时候,苏越总是笑笑,糊弄过去,到最后苏简实在逼得紧了,就干脆说:“实话说了吧简简,我实有未卜先知之能,不过这话可千万不能泄露给苏家以外任何一人知道,否则老爹的性命不保。皇上问起,简简千万帮老爹圆一圆——”苏简瞪圆了双眼,盯着苏越看了半天,终于在若无其事的自家老爹面前败下阵来,她隐隐地觉得苏越对此事的判断可能来自于他对西北战局的熟稔,也可能来自于与七王永熙之间的存在某种私下联络;当然前一种的可能更大,也就是说应是苏越自己“判断”的,只是苏越将结论说了出来之后,才发现他“判断”的过程当中包含了些苏越不欲人知的假设和前提,因此干脆就故作高深,把求知欲旺盛的小皇帝推了给苏简对付。
而苏简,面对着眼前满脸期待的小皇帝,也真不敢像自家老爹一样用“未卜先知”四个字来搪塞。于是,她当着原老尚书的面对小皇帝说了长长的一番话,先是教导小皇帝是怎样知人善用,不外乎强调永熙常年执掌阴字营,对西北的动向了如指掌,治军严谨,却又受人爱戴之类。接下来,苏简开始更小皇帝聊起在战场外的那些事儿,不在战场上,却又能够左右战局——以这次的事情为例,就是天钧部自身东西二部之间的裂痕,巴拉巴拉……苏简一面讲着,一面见旁边兵部尚书原峄与侍郎原征都在一边听得津津有味。苏简不禁吞了一口口水,暗想,这两位还真的给面子啊!
接下来,苏简又滔滔不绝地说起在战场上有多少因素可能左右战局,双方兵力、武器配备、士气等等自然不在话下,其他关键的因素还包括——天气、战场地形等等不少,可是她讲得口干舌燥,小皇帝文衍仍然翻来覆去总是想问:“苏侯是怎生料得那么准的呀!”
苏简不管怎样近了远了地扯,小皇帝总是一双眼睛眨呀眨地,似乎时刻在提醒苏简不要忘记提供答案。最后苏简实在堵得慌,突然双掌一击,大声道:“我知道了——这是身为统帅之人应有的直觉!”
一语出而惊四座,小皇帝固然惊讶不已,原老尚书险些没拈断一根胡子,而原征背过身去,肩膀微微抽动,不知是笑还是哭。
当然苏简还得把自己说的再给圆回来。她便说,刚才讲了这么多,都是身为统帅之人应有的品质与应考虑的因素。而在战况紧急,需要决策之际,统帅的职责就是将各种因素统筹兼顾,其实也就是各种算计啦,以便最终做出决断。当然也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