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夺鼎1617-第6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赞美上帝!”

    查理也是一头毛都白了的老狐狸,口中不住的唱着赞美诗,称赞着南中军的威武,各类产品的质优价廉,圣瓷、百合瓷在欧洲大陆、英格兰、苏格兰等地的畅销,各种贵族为了一套圣瓷的茶具不惜血本,等等。总之一句话,“家里没有一套圣瓷茶具,您都不好意思请人到家里喝咖啡!”

    “二百桶火药!”

    这是查理的要求。

    “可以!每桶一枚金币!”

    这是林文丙的报价。

    一条小船,除了货舱、水手生活的狭小空间之外,能够容纳其他物品的空间有限,是绝对不太可能容下二百桶火药的,这家伙是在撒谎!他绝对是要转手倒卖。

    自林石以下,几乎所有的人都这样的认为。

    “太贵了!太贵了!”查理晃动着他巨大的头颅,上面已经半秃的发际线在阳光下越发的显得汗涔涔的。

    “你们在顺化、在会安、在河静出售的时候,批发价每桶才三两银子,到了这里就变成了一枚金币?你们比威尼斯商人还要贪婪!”

    威尼斯商人是谁,林文丙不知道,他只是和颜悦色的同查理讨价还价。

    “查理先生,您说的在我南中军几处港口的售价自然不假,但是,那是您自己去买,货色多得是。这里可是在泰卢固,是我们从自己的弹药中挤出来一些转让给您。这几千里水路过来,兄弟们风波浪涛的,就不该赚点小钱?您要是觉得贵的话,可以自己开船去顺化和金兰湾购买,那里的火药便宜。”

    林文丙的意思很简单,爱买买,不买滚。

    一边眨着眼睛,一边让会计师取了二百枚西班牙金币送来,查理口中喃喃自语,埋怨自己的时运不济,言语中捎带着指责眼前这群汉元商号的人们见利忘义,坐地起价的**道行为。

    “先生如果打算购买武器火药的话,以后可以去槟城和满剌加,我南中军在那里设立了对外销售武器的商栈,只要是真金白银,不管您是荷兰人还是英吉利人、法兰西人。”林文丙听了通译悄悄的翻译,口中不但不加反驳,反倒指点查理有一条可以便宜购买军事物资的途径。

    “哦?!我可以买到什么?”

    “八磅以下的火炮,火药,火绳枪,盔甲,刀剑,炮弹等等,你可以用这些出售的武器弹药来装备一支军队。似乎荷兰人不久前就买了几船走。”

    “那些该死的低地佬!”查理听了这话,不住的在胸前划着十字,“他们一定是将这些武器用于欧洲的战争了!用来制造杀戮和流血了!该死的低地佬!”

    口中不住的咒骂荷兰人的没节艹行为,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却闪现出了内心最实际的想法,透过窗户边的折射,人们可以看得到室内对于金钱的期盼和贪婪。似乎还可以听到从窗户里传出来的吼声:“这些该死的荷兰佬!竟然将这么有利润的一条商业秘密隐藏的如此之好!亏得我们同他们还是联盟!”

    为了表示汉元商号的诚意,林文丙将自己喝的一罐茶叶作为附属赠品送给了查理,“这是我们的茶叶,天地间最好的饮品,你可以品尝一下。”

    打开那个锡罐,查理略带着疑惑的用红鼻子头咻咻的嗅了嗅,茶叶的香气令他的眉毛为之舒展开来,“如果你们能够提供完善稳定的供应,那么,以后我会向贵公司订购大批的军事装备和这个。”他拍了拍紧紧抱在胸前的那个茶叶罐。

    同查理做了这笔意外的小生意,让整个船队上下士气大振,人们都觉得这是一件开门红的好兆头。船队的头目们集中到在岸上临时搭建的商栈之中,手中欣赏、把玩着从查理手中换来的金币。

    “西班牙人的金币,似乎要比咱们的金币成色好一些。”

    二百枚西班牙金币,回到顺化等处到官银号换成南中的金币或者直接换成银元,登时可以翻上数倍的利润!火药,每桶卖给郑芝龙才二两银子,一枚南中军发行的金币可以换三十枚银元!这其中的利润,让傻子来算都知道该是多少!

    将船只从马德拉斯北上停泊在海德拉巴,一行人在苏丹派来的向导带领下漫步在前往戈尔康达的路上,经过了几代苏丹的修建,从海德拉巴到戈尔康达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如果从四塔楼(查尔米纳尔,海得拉巴的标志姓建筑。)楼顶向远处望去,天气好的时候便会看到十几里路以外的戈尔康达城,那里便是库特卜?沙希苏丹的所在地。

    林文丙饶有兴趣的打量着这座四塔楼,这是一座宏伟的四方形花岗岩建筑,每一个角都有一座高高的尖塔,使得这座建筑越发的显得高大,塔下方建有四座高大的拱门,分别朝向东西南北四方,这些拱门支撑着两层楼房和拱廊。每座塔的底座均为莲叶形,正是库特卜?沙希苏丹家族所钟爱的图案花纹。

    “远方来的客人!我的执政官告诉我,你们从遥远的中国而来,不知道你们带来了什么?”

    还来不及观看戈尔康达城堡那恢弘壮丽的建筑,和城堡里那到处可见的喷泉和水槽,刚刚站在宫殿的门口,一个雄浑的声音便和一阵阵清风一起从宫殿的深处传来。

    戈尔康达城堡和它的主人便用这样的方式给林文丙上了一课。

    用它特有的传声系统,给远来的汉元商号商队结结实实的来了一个下马威。

    〖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二章 广州号,下水!
    林文丙,和叶琪有点像,一样的读书人面相,看上去清秀得很。不过,要是知道他做事风格是如何狠辣凌厉的人,就会对这个满脸微笑的年轻人另眼相看。

    身上一件玄色箭袖袍,外面罩着一件褙子,褙子前襟上的带子在胸前松松的系了一个蝴蝶结,以防海风乱吹。从海船上下来,码头上有将军府的人在那里迎候,“林先生,主公命我等在此迎候,说见到你之后不必先回将军府,他在船厂,如果大人旅途不是很劳累的话,便请去船厂见主公。”

    船厂?

    林文丙略有些诧异,但是马上就明白了。南中军眼下每日里大宗的物资进进出出,哪一件不是要靠船只的?还有往来联络各地,巡航海疆,都是要靠打造的海船。

    不知道主公亲自去看的船,会是什么样式的,能够运输多少?折多少料的大船?

    这几年,同叶琪在江南做事,林文丙深知海运的暴利,他悄悄的计算了一下,海运同漕运相比的成本几乎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而且同海瑞一样,都是琼州府人士的大学士丘浚在多年之前就提出了海运漕米的想法。在他看来,海运比陆运可省费用百分之七八十,比河运省百分之三四十。因此他认为国家不能仅仅依靠河运,为长久之计应辅以海运。“今漕河通利,岁运充积,固无资于海运也。然善谋国者,恒于未事之先。而为意外之虑。宁过虑而无使临事而悔。”他认为,不能因为眼下河运畅通便麻痹大意,应谋事在先,不要等到有事了才后悔不及。万一有一天内河漕运不通,因为国家“财赋之入,皆自东南而来。会通一河,譬则人身之咽喉也,一日食不下咽,立有死亡之祸。”

    如果有了大船,那就可以运输在南中几乎和泥土等价的稻米、精盐、菜油等物自南向北大肆销售获利。这几年。自从先帝崩殂以来,便是水旱蝗灾不断,就算没有这些灾害,时不常的来上一次地动。也是无数人流离失所。

    海运既没有沿途需要讨关过闸的人情。又不存在每年对河道进行清理疏浚的费用。为什么朝廷上的衮衮诸公就不知道将漕运改成海运呢?

    这话在他与漕帮的几位龙头饮酒听曲的时候,借着酒兴,他向这些在运河沿线讨生活的人提了出来。不料想却招来了一番戏谑。

    “林相公。你可知道,我们漕帮的苦楚?外面都说我们在接受漕米之时勒索州县,却丝毫不知道我们北上沿途要受到的勒索。从首先是‘过淮’投文过堂;照例有各种陋规好处。一帮船总要花到五六百两到一千两银子。这一关一过;沿路过闸过坝;处处要送红包;大概每一艘船要十几两银子。最后到了通州;花样更多;要投四个衙门的文;有人专门代办;每船十三两银子;十两铺排四个衙门;三两是代办者的酬劳。等漕米上岸入仓;伸手要钱的人数不清;总要花到三五十两。所以我们所谓勒索州县;无非悖入悖出。不可能让兄弟们自己掏腰包去给大明朝廷填这个窟窿吧?”

    “这还不算,一旦沿途出了些麻烦,比如说漕船被别的船只撞了,沉了,那船上的漕米便是要我们漕帮的兄弟们来赔。要不是这些年,李相公、叶相公和您搭帮着拉盐漕两帮的兄弟们一把,让兄弟们在这销售食盐上赚了些铜钿,这许久的灾荒年,不知道要有多少漕帮的兄弟们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原来如此!这条运河,成了无数人发财的门路,怪不得不肯行海运,一旦实行了海运,他们上哪里去勒索银子去?!了解了漕运中的种种黑幕与弊端,却也坚定了林文丙海运的决心,无他,海运的成本实在是太低了!别的不说,同样是运一千石漕米到北京,从杭州出发沿着运河北上,一路上要不停的受水位、关闸、公文、衙门等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但是如果从杭州湾扬帆出海北上直抵天津的泥沽(塘沽),或者用眼下南中有的双桅横帆船这样的江海两用船,直接从北塘顺着白河西进,怕不是漕船还没有过淮河,海上的稻米已经在朝阳门码头上销售了?!

    正因为他对于海运如此热衷,听说了守汉在船厂督造新船,便将随时应用之物交给了一名亲随,自己一迭连声的催促那两名将军府的亲随,“快快!带我去船厂便是!”

    船厂里新近修建了两座船台,有巨大的滑轨通到水中。船台上,两条巨大的新船在那里紧张的施工中。

    当然,所谓的巨大也是相对而言的,至多是在林文丙和船厂的承政(厂长?)王全眼里,便是艨艟巨舰了。

    总长接近六十米的船体(包括船首的斜桅杆),如果不包括船首斜桅的话便是有近五十米长。

    船首长五米,船尾长六米。

    用熟铁、球墨铸铁和部分高锰钢制成的龙骨宽度达到了十二米,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的将各类板材和火炮预设炮位的部件安装上去。

    “小林相公,这条船如何?”

    王全先发现了林文丙,高声同他打招呼,顾不得寒暄,上来便问他对于这条船的印象如何。

    “很不错的大船!结实,坚固,排水多少啊?”

    “计算过,大概一千多吨!可以装三十门大炮!要是长途运输的话,可以运载七八百吨的货物,要是短途便可以运一千多吨!”

    “王叔,”林文丙很是自觉的尊称王全为长辈,这位老丈也是为了南中的海上基业呕心沥血,当得起这样的称呼。

    “长途和短途是怎么算的哦?跑广州算是长途,跑九州长崎算是长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