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斤的4摄氏度的水有个什么样的容积单位名称呀?”化学老师黄强阴阳怪气地问。
“公斤!”最快的刘大元抢道。
“嘿嘿,不对!”黄老师皮笑肉不笑。
“千克吧。”张春树站起来迟疑道。
“换汤不换药!当然,还是不对!”又是一串阴阳怪气。
全班同学都没胆回答了,正在真真假假地紧张思索着,第三个同学慢慢站了起来,一声全班同学都听得清清楚楚的明显还没有渡过变声期的男孩声音脆脆的响起来:
“蒸!”
“对!也不对!”黄强扭动着脸评语。
全班静悄悄地,先是愕然,接着是恍然大悟,“哈哈”“呵呵”各种震人心魄的怪笑不绝于耳起来。
“嗯,是风一同学救了大家,这个单位很简单——升!”……
之后黄强老师说什么风一已经不知道了。他15岁了,站起来不够一米六,初三了啊,当初初一时许多比他矮个的现在都比他高了。他坐了下来,低下头,微黑的脸通红,如果桌子下有个什么道,他一定果断钻进去!可是他只能把头缩进身上的那件已经褪色的淡黑色的皱巴巴的土棉布衣服里,但明显缩不进去。恨啊!他恨自己,也恨同学,更恨老师——这个小白脸薄嘴皮的光棍强:你个子小人单薄没有错,人挺聪明有才的,但为什么长张小白脸啊!你小白脸你没有错,但为什么你还长了张薄嘴唇啊?你薄嘴唇你没有错,你还小气让女人嫌,起码25岁说不定30岁都没有老婆你天天变态啊上课害我啊……
风一来自深山,本来当初奶奶给他起的名字叫风衣,可是报名读书的时候他只会写一杠,结果就叫风一了。因为成绩太好,小考获得全小镇的第一名,风一直接录取到柳河县的重点中学读初中了。柳河中学是全县最好的中学,高考在全省都是有名的,这里本来没有初中,但两年多前可能是领导们头脑发热了吧,开起了初中部招了两个初中班,其中初一班还是集中了成绩最好的学生美其名曰语文实验班。风一就读的正是实验班。
风一的家乡叫太谷,村子坐西南向东北,后山如一匹葱绿的健马只可惜是低头吃草状。虽然是深山,但风景却很美,有着一片片水稻一片片荷田(风景好产量低),一两汪鱼塘三五群牛羊(不过人们很穷不知道为什么)。山,不是很高的山,都是拔地而起的一座一座很少相连的山,大方而不失秀气;谷,其实是平地,表面是黑色的土地,深处地层却是河沙(风一曾经和父亲一起挖鱼塘挖到深处发现河沙,沙砾中还不少细小如小指头般的小鱼小螺小蚌的化石)。他父亲说清朝时这里还是大河,整个平地几乎都是河床,两岸都是森林,山上还有老虎。不过现在山村只两条小河,叫做溪更合适,只因为前身是河所以还叫河吧:一条从西边来,在村子西北角分一半向东流入一个永远不干却也不会满的小潭中,另半条河流入北边的那个在小风一的眼中就是大海的水库;第二条小河在村子的东边自南而来,在东北角流入一个深无底的地洞。小潭在北,地洞在南,其间隔一座形如马鞍的小山,这两个不知通向何处的水穴就像太极图上一对神秘的阴阳鱼眼,长年不知足地吞着河水。其实小风一是不知道什么太极图的,他只是想,如果桂林漓江一带海拔提高了些的话,一定也会变成他家乡那般的深山。
风一从小喜欢听故事,有一个夏天他和一群孩子坐在石板上听老人讲故事,半夜他醒来只有他一个人躺在石板上,大大小小的别人都全回家睡觉去了。老人们讲故事完了都喜欢说:“哎,故事很多很多,很长很长,就是一年半月也说不完!”每当这个时候,小风一心里就痒痒地骂老头吊人胃口。有个老头指点他,让他去八里外的小镇上找文化站碰运气,那里好多书,说不定管理书的老头会借给他。那年小风一有十岁多,读小学三年级,勇敢地进入文化站,没有借书证,只因为管理员老头一眼看到他人品好,就借书给他了。从此,他成了全镇最小的捧着大部头书看的小说迷了。第一部书是《封神演义》,接着《西游记》、《三国演义》、《七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飞龙全传》……村里的高中生们都不会看小说呢,他们只会扛着红旗排队去学校,每天大多时间都是去捡猪菜和放牛,从看小说的学识和资历上,他们倒只算是小风一的弟弟妹妹了。
小学只有两门主科语文和数学,所以正是看小说的好时光。镇文化站里凡是冷兵器时代的打仗的书几乎都被风一看完了(他从来不借现代枪炮打仗的书来看),他把这条看书的门路让给了哥哥,来到了有更多书的柳河中学来了。成绩是好,人是聪明,可是说话一句中可能也就两三个字模糊的正确,风一老是被人笑。可是这笑话能怪谁,怪小学老师吗?没有那些老师,他也来不了这个大镇读书呀!他暗中发誓学好普通话,以后自己当老师,中止山村的恶性循环。
风一爱看小说,他用童弟周刻苦学习的那股劲来看小说,厕所的路灯下、被窝里的手电筒微光下,那都是他刻苦的身影。他还爱看小人书,镇上的集市有人摆租小人书,在场看了还一本两分钱。那天中午他看着小人书,哥哥骑自行车送给他三十斤米做伙食,放车在旁边一起看小人书,当他们看书醒来后车上绑大米的胶绳被人割掉了,三十斤米不翼而飞。这个事让同学们笑了他几十年。
最让风一羞愧的是,初一时候他睡上铺,有次他睡着时梦见上厕所小便,爽快地射着,结果被下铺的同学吵醒了,好在下铺同学配合,当初架蚊帐的时候上面还夹了塑料薄膜,只见薄膜上黄澄澄一片宝贵黄金水。没有这事,谁能知道薄膜的价值呢!风一,绝对不是故意的!
初中有六门主科: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和化学。风一每门功课都很棒,当然英语和政治除外,因为他懒得背那些没用的东西。那四科他很稳,满分一百而他总是七十以上九十以下,人家班里比他平时成绩好的同学不及格时他也是七八十分,人家比他差的拿九十多分时他还是七八十分。理科考试他从来不能提前交卷过,也很少做得完试卷,因为他对各种题目都很生疏,别人自习课做习题时他是看小说,考试即使出的是例题他都得一头推算过去。不过风一做过的题目命中率挺高,完全可以去买黑庄。彩!他做了的基本很少丢分。有次物理考试他只做了80分的题目,竟然全对,而那次考得很难,全年级上八十才三个人,那次他在初中部扬名海内外!
“即将毕业,我们想想都兴高采烈。可是,中考日子的临近,我们初中生活的末日也就要到来了。盛夏时节,偶尔得回家一次,可恨我整天都忙着复习我最弱的而又无用的英语,我是忍着忍着,实在屎胀难忍,我向村外飞奔。……透过那个牛嘴巴那么大的小孔窗向厕所外望去,夏天的乡村真美真迷人。禾苗已经抽穗,满眼都似乎沉甸甸。我不禁想,我家的稻田在哪?不知道我们家丰收的希望,是否又要寄到明年……”语文老师在念一篇作文,至此,班里议论纷纷。
“厕所作家啊!”
“好雅兴啊!”
“稻花好香啊!哈哈!”
……
风一红着脸,这是他的作文,他将在下课的课间里接受同学们的“祝贺”。
第二章 小树
我愿做一棵小树
不惧风吹雨打
不辞夕阳晨露
或许,我变成了乡村的独木桥
或许,我成了农夫的锄把
又或许,我成了铁路的枕木
不是栋梁材
我还是强者
虽然低调
但我愿意经受这火车的轮轮回回
是蛰伏不是痛苦
初中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国庆节墙报栏上全是高中生的作品,不过版面右上角显眼的位置有这么一首小诗,是唯一的初中作品,它是风一写的言志小诗,似乎有点颓废与沮丧。这是风一的内心写照。
柳河中学后的九曲河边多垂柳,风一好多次折柳枝回家乡插枝,家乡也从此开始有柳树。柳树是最废的一种树,但也是最美的一种树之一,体现价值也非作栋梁不可啊!
最后一年风一很少看小说了,时间都扑在英语政治的记背上,这两科后来风一基本都能拿90分以上了,却害得拿手的理化又下来些了。不过没事,他毕业考总分在全校前20名,可以不用中考直接升读本校的高中重点班。然而,风一放弃了成为栋梁的机会参加了中考,把栋梁的机会让给了20名之外的漂亮妹妹弟弟们挤进来。唉!君子有成人之妹啊!
柳河县隶属凤城,凤城有座师范学校叫凤岭师范,风一被这所师范录取了。
为生活和前途的拼搏暂停了,上了师范就是决定回来会有工作,会有美女。村里很热闹,邻居们为风一庆祝,他这天学会了喝酒。
晚上,醉熏熏的父亲风羽张在堂屋里打起拳来,因为他能扬眉吐气了。不知道他打的是不是醉拳,反正他的动作都是醉意,边打还边去对着书看。风一无聊,坐在桌边翻看那些书,有些书是父亲的,有些是哥哥的。父亲的书都是有图的,因为他以前是村里的一个民兵队长爱切磋却也是个文盲(只读过两年书,看得懂数字会签名而已)。哥哥自认宝贝的书不放这里,他不在意的书就丢跟父亲的桌上。
哥哥的一本书让风一兴趣了。这本书没有图,都是文字,这本书让风一喜欢不已,因为书的内容是诗体,有一种美让风一觉得它的不同。看看封面,封皮是朴素的木纹纸,竖着的标题《十二庒》。风一把这本书据为己有,挟在腋下上楼去。
风一的家是石头砌成的房子,上面盖瓦,在房高三米的地方架着一层由长竹片编成的楼面,那就是所谓的楼了。竹面上铺两张蒲席,就是风一和哥哥风马的床了。风一盘坐蒲席上,就着15瓦的昏黄灯光,翻开了《十二庒》。
“象天则地,圆空法生。大小开合,唯妙于心。如如不动,是真阴阳。宝斯不动,发用乃常。”这是天庒和地庒合诀的开头。效法天地的存在和运行,虽然我们知道是地球绕着太阳转,但是练功也只能按看到的,改为太阳绕地球转了啊。闭上眼睛,感应周围的圆与空之意境,感应多远,天有多远。心与天之间,一呼一吸相应。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心渐渐平静下来,久久之,唯心地相契,心地与天相呼。是一本好书啊!好书其实就在身边,只是要善于发现!一个晚上,十二庒的口诀就全被风一背下来了,他此时觉得自己的背功好厉害,过目一晚不忘啊。
早上,风一按十二庒口诀练起动功来。“气平正立平肩档,两掌前起半阴阳。后臂平肩等胸阔,前肘微曲对鼻梁。大指翘立齐眉际,四指轻联并雁行……”他的身姿,刚时有若蹲山,掌似钢刀;柔时如妙曼的舞女,臂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