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撇了一下,眼睛惊喜一闪而过说:“这么多啊?我之前就和母妃说过,当年她的那十万两银子的嫁妆,今日肯定不止十万两了,她久居深宫还不怎么相信,今日一看果然不止是十万两。”
文蕙笑着说:“那个宅子是作价二十万两,铺子是作价四十万两。大姑姑要全部捐赠吗?我们暂时还要不了这么多的钱啊。要不按照当初大姑姑说的,捐献十万两,剩下的五十万两托黑家的人在南洋买地算了,这样一年下来收益可是不少的。”
丽川公主说:“前儿,你跟我说这个宅子和铺子都是卖给黑家的人,是吗?黑家还真是财大气粗,不过也是应该的,毕竟人家传承千年,比我们四大家族的传承还要久远,有这些积累也只是九牛一毛吧。这些银子要不要全部捐赠,我明日进宫亲自请母妃的示下吧。对了,既然是自己人买这些宅子铺面,你怎么还卖这么贵啊?照我想的,这四个铺子照着市价也就是三十六七万两的样子。那个宅子也不是特别大,也就是地理位置好,还年久失修了,也就十来万两的样子,你怎么给这么多啊。”
陈文蕙笑着说:“黑家反正财大气粗,这么点钱不算是什么。要是说起来,这些铺子和宅子我确实是收的贵了一点。但是真是按照捐献会上说的拍卖的话,肯定还能卖出更贵的价钱呢。我给黑家开了个后门,让他们不用竞价直接买了,已经是很便宜的了,哪里还要计较多出来的这几万两银子呢?至于说宅子年久失修,这个在别人家可能要考虑一下子,可是在黑家人看来,根本不算是什么,黑家别的不多,能工巧匠可是多的很,都不用请外面的人,他们自己就能修建好了。”
丽川公主笑着说:“你倒是公道。这么说,这个宅子还是卖给黑家最是相宜,可不是吗?传说黑家的手艺很好,等到将来他们修好了,我倒是想去看看到底怎么样?也罢,就照着这六十万来两银子拿回去吧。只是你说起来拍卖会,我也有些好奇,到底要怎么操作呢?这几日,那些夫人们当初答应过的捐赠都拿出来了,库房都堆满了,你看是不是要先进行了。”
陈文蕙笑着说:“其实,我之前只是以为大家都是拿出一些首饰头面,珠宝玉石,摆件书画,古董之类的东西来捐赠,这样的话,一个拍卖会就可以了。可是我这么看下来,像大姑姑就捐赠了一个宅子,四个铺子。在大姑姑的带领下,就有夫人们也捐赠一些田宅出来。这个确实紧俏货,尤其是京畿一带的田宅,铺面的,常常是有价无市的,不如这样,我们先开一个内部的拍卖会。把这些首饰,古董之类的,还有田宅都做上册子,然后照着市价标好价格,请当日参加捐献的夫人们来先行来一个内部的拍卖会。这个几日后就能举行了。等到这些珍品都被大家认购完了,我们把剩下的,标好底价,做好册子,请人宣传,最好能让大楚各地都知道这次拍卖会,再把日子订到两个月后,这样,远路的富商也能有时间赶过来参加。到时候人越是多,我们越是能卖出个好价钱来。公主姐姐看怎么样?”…
丽川公主笑着说:“你这个想法倒是周到,只是这个宣传怎么做?”
陈文蕙说:“我想先找一批画工,把给这些东西定价,这样好开内部认购会。开完后,剩下的,让画工把东西都画出来,再把每一样东西都定好价,配上说明,这样印成一个个的小册子,托各地的商铺或者是官府给发到各地的富商,家族的手中,有需要的人自然就来了。比如说,公主姐姐这个多宝阁上的这个官窑的开片瓷瓶吧。可以把它画出来,然后配上这样的说明,官窑出品开片双耳瓶,此瓶盘口,细长颈,颈部双耳带环,折肩,筒腹,圈足。通体满施青釉,釉色饱满,莹润明亮,如冰似玉,颈部有些许开片。足部露胎,泛火石红。造型朴素大方,胎质厚重,观之有肃穆端庄之气。高多少,宽多少,底价多少。这样的介绍配上图片,汇订成册,是不是也很吸引人?当然,这样肯定好花费的成本大一些,但是也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人多了,自然价格就上来了。其实,这个也是一门好的生意。若是有人愿意长期这样经营下去,自然成本就可以降低。比如我们手里有用不上的瓷器,书画,托瓷器店,书画店卖,卖不上价钱,也麻烦。不如交给拍卖行,由拍卖行去卖,成交后,给拍卖行提成。还有,我们有时候想买一些珍品的玉器之类的,可是可遇不可求的,若是有定期的拍卖会,我们看了发给我们的小册子,有感兴趣的就去参加买下来,可不是方便?可惜我手里暂时没有这发面的人手了,要不肯定能很赚钱。以后可以长期做下去。”
陈文蕙前世那些拍卖行,生意不知道有多火爆呢。
丽川公主听了,很感兴趣。
ps:
存稿又用完了,这个是刚码出来的。一过周末就把之前的存稿都用光了,因为要带孩子。望见谅。
第二更要下午了。
第五十一章 开拍卖行
丽川公主想了一会儿说:“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明白了。这样说起来,这个拍卖会还真是个好生意呢。这个生意要几件事情。一个是要有个好的场地,像茶楼一样的,有大厅,有包厢。这样那些不愿意露面的客人,可以在包厢里隔着帘子看。这样帘子里的人能看到外面,能出价竞争,帘子外面的人却看不到里面。第二,要人头熟悉,认识的人多,这样才能多请到富商,官宦们来参加拍卖会,又不愁货源,也不愁买家少。第三,府里要有实力强的护卫,这样才能保障拍卖物品的安全,这样才能有人愿意把东西放到拍卖行去。”
陈文蕙真心佩服了,这几点是前世拍卖行必备的几点,公主只是听了一点就能思虑周全,什么是天生聪慧之人,这个就是了,真是优良基因啊。
陈文蕙说:“公主姐姐,你真是聪明啊,这么快就想明白其中的关窍。正如你所说,这个拍卖行就是要注意这些事情才能办成。既然公主姐姐这么说,肯定是心中有了人选?”
丽川公主笑着说:“嗯,是想到一个人选。我家里有个小姑子前两年嫁给了靖珍公主的嫡孙,齐家的齐苍寿。靖珍公主在世的时候,齐家很是风光,齐家交游广阔,京城中的勋贵官宦,乃至富商和齐家都交好。靖珍公主生前也是个爱热闹的人,齐老驸马也是个爱交朋友的人,贩夫走卒,王公贵族都交往。是个好人。我小时候经常去齐家游玩。可是,后来,齐老驸马去世了,没几年,靖珍公主也去世了。齐家虽然家大业大,可是前几年花费也太多了,现在虽然没有到入不敷出的地步。但是已经是支不起架子了。我那个小姑子嫁过去后,虽然带来大笔的嫁妆,可是,也撑不了几年啊。我和驸马每每想起来。都提她担心。现在这个拍卖行倒是个好生意。他们家有一处产业,就是这样的一个茶楼,以前生意很好,这几年不但不赚钱,还赔钱。他们正想着把生意盘出去不干了。可是他们家的茶楼实在是太大了,一般人开茶楼都是小小的,哪里能盘的下这么大的茶楼呢,所以,一直都没有兑出去。要是这样做生意的话,就不用往外卖了。直接做了拍卖行就好。还有。因为齐家交游广阔,朋友多,三教九流的人都认识,做这个人缘方面就不愁。他们家老驸马当年还偏爱拳脚,因此认识很多的江湖人。只要有钱,一定能招到身手了得的好手。所以,这么一想,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要是他们家能接手,我们也省些心。不如这样,我先去叫人派车接她回来,等她们夫妻来了。我和他们说说。”
陈文蕙很高兴说:“那感情好,就这样吧。只是为了节省时间,我们还是先给这些东西都标上价格吧。再通知那些夫人们,先把内部的认购会给办起来。”
丽川公主笑着说好。
陈文蕙做了一会儿,又说好,以后每天都要来公主府里处理办医院和养善堂的事情。陈文蕙接着就和丽川公主告辞了。也没有回家,而是受公主所托,去了明珠家里,和明珠说好了,以后每天都要抽时间去公主家里一起理事。明珠负责医院方面的事情,文蕙负责养善堂的事情。
陈文蕙走了,丽川公主立刻就叫她的内管家玉蕊来,给妹妹徐淑珍去了帖子,让她们夫妻两个过府一叙。徐淑珍夫妻接到帖子,立刻就坐着车来了。…
丽川公主和他们一说,徐淑珍还没有说什么,齐苍寿已经很是愿意了,说:“公主,这个主意真是好啊,我怎么没有想过这样的赚钱方法。这个活儿简直就是专门给我们家人干的。我父亲,几个叔叔,还有我们几个兄弟都是没有什么本事的人,但是这些古玩,器具之类的东西,眼光还是有的。正好干这个。只是,我们现在有些难处,这个东西,按说投入的成本不大,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个拍卖行所用的仓库和茶楼了。这个茶楼是现成的,只是也要装饰一新才好,要是不上档次,也不是显不出我们拍卖行的好吗?还有这个仓库倒是现成的,只是加固一下就行。可是加固也是要银子的。然后就是人手,这个倒是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家就是闲人多,正好有个事情做。这个倒是不用花钱。再来就是要熟悉印书坊,这样好经常印册子。这个倒是不用担心,我们家好几家相熟的印坊呢,都能给极低的价格。还有就是护卫的事情。祖父在世的时候,仗义疏财,帮助过许多的江湖人,现在我们找他们帮忙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只是,这个养护卫,也是要花钱的。别的不说,衣服,兵器之类的都要不少钱,倒是以后的月钱不用现在考虑,到时候,生意中正常支出,可是这前期的钱也不少啊。”
徐淑珍有些迷糊了。她母亲自己的帐还算不清楚,靠着儿媳妇管家呢,哪里会教她呢?她还是丽川公主嫁过来之后,跟着公主嫂子学了一点,然后就出嫁了。属于半路出家,哪里能算得了这些复杂的账目呢,她着急的问:“那这是要先投入多少钱啊?”
齐苍寿没有出声,只是看看丽川公主。
丽川公主不紧不慢的喝着茶,说:“妹夫啊,还真是看不出啊,你还是很有头脑的,这么一会儿,就已经想了这么多。看样子,这个拍卖行还真是适合你干,你说吧,大概需要多少钱?你们能准备多少,齐家现在虽然不比以前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会一点没有的。还剩下多少的缺口,直接和我说,我还不是想着你们的日子能过的好些,淑珍生活的宽心一些。”
齐苍寿被公主说的有些不好意思:“公主,淑珍跟着我是吃了一点苦。请公主放心,公主今天对我们的帮助,齐家一定会记得的,以后一定要淑珍生活的顺心的。”
丽川公主点点头。
齐苍寿说:“我预计大概四五万两银子就齐了,主要是装修和请护卫上面。我们家紧一紧也能凑出来两三万两,我们淑珍的陪嫁丰厚,可以拿出一些,我估计也就一万到两万两的缺口,一定不会超过两万两的。”
丽川公主点点头说:“你的算计不错,也就是这样了。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