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所学;排下南天七十二阵;宋之君臣;必无计可施矣!”
萧太后闻言大悦道:
“以卿之才;真子牙重生;孔明复见;何忧宋之君臣千军万马哉!”
即拜吕客为辅国军师;总理内外军马;又遣使臣带着书帛金宝;前往鲜卑等国借兵而去。那五国之兵;不日皆到。吕军师乃与椿岩、韩延寿等出兵;离幽州望九龙谷而进。吩咐离九龙谷一望之地;架起七十二座将台;每台令五千军守之。又设立五坛;上立旗号;按青黄赤白黑之色。阵内;则开七十二条道路;往来通达。台既筑成;众兵列阵。吕军师令椿岩、韩延寿率众将督战。
宋军王全节等出兵迎敌;望见九龙谷边;阵势排得重重叠叠;王全节道:
“自与辽战争以来;未曾有如此阵势和变化者。萧后军中;必有能人辅助;若造次与战;必被所败!”
遂先遣使申奏朝廷;真宗见奏大惊;急聚文武商议;即调三边杨六郎来敌。六郎来到阵前细观;不知其阵;乃请御驾亲征;并调杨老令婆舍赛花来观;亦不知其阵之所出。元帅杨六郎正在忧闷;其子杨宗保年方十四岁;忽至军中道:
“此阵我能破之!”
六郎不信。老太君曰:
“你说说看;我来听听。”
杨宗保道:
“辽兵自九龙谷东北起;直至西南;内设七十二座将台;中间路路相通;名为七十二座天门阵。靠右侧黑旗之下;阴暗天光;埋有妖妇在内;乃吞迷敌人之所;此处颇觉难破;其余尚有不全之处。我看中台玉皇殿前;缺少天灯四十九盏;青龙阵下少黄河九曲水;*阵少金锣二面为虎眼;少黄旗二面为虎耳;玄武阵上欠珍珠日刀皂罗旗一面。我依法破之;就如同秋风扫落叶;彼上将之头可悬麾下矣!”
佘老太君等大喜;问杨宗保因何知此。杨宗保曰:
“昨因追赶老太君至一处;遂有黎山老母授我兵书十三篇;故此知之。”
六郎即奏真宗;来日出战;不意有奸细偷偷地将此消息通告给了萧后;萧后即召吕客问道:
“军师所摆的七十二座天门大阵;竟有不全之处;何也?”
吕客笑曰:
“果有未全;此乃我所施迷惑之法也;临阵时;当按法添起;他等即使轩辕复起;即不能破矣!”
吕军师辞别萧后;令于阵中添起四十九盏明灯;青龙阵上布起九曲黄河;*、玄武等处;俱各个布备齐整。
次日杨宗保领兵出阵;望得天门阵布得完全;无路可破;大惊;便对其父杨六郎道:
“不知何人泄此玄机?令彼天阵添设完备;这样;即神仙也无可破之机;当然;我也没有了办法呀!”
杨元帅具本奏于真宗皇帝;宋真宗命出榜招贤;忽报有一老翁揭取榜文。真宗命宣进帐来;问曰:
“卿乃何方人氏?姓字名谁?”
老翁答道:
“臣祖居蓬莱山;姓钟名离权;人称为钟道士。因萧太后设此天门阵;违反天意;故来破之。”
真宗皇帝见道士仪表非凡,而言语清亮,知其必不凡之人;真宗欲拜道士官职;钟离权道:
“我乃世外闲散之人;不愿得官;但此来实欲为陛下破阵而来也;并无它求!”
真宗皇帝曰:
“卿能如此;当勒名金石;永垂不朽也!”
钟名离权道:
“此阵变化多端;只一件不全;难以攻打;容臣指示杨宗保行之;可也?”
(下接第一百零九回 穆桂英大破天门 显神通八仙过海)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百零九回 穆桂英大破天门 显神通八仙过海
第一百零九回 穆桂英大破天门 显神通八仙过海
真宗皇帝允奏;即拜钟离权道士为军师。杨六郎命杨宗保拜钟离权为师;钟离权令胡延显往太行取金头马氏;率所部来营听候调遣;又令焦赞取八姊、九妹来营备战;令岳胜往汾州调回诸位大将来此;还令孟良往五台山取杨五郎及众僧兵助战。分派已定;俱各自去了。数日之间;五处兵马皆至;宗保又得穆柯寨的女将穆桂英为妻;商议出兵破阵。钟名离权道:
“天门阵气势宏大;甚难攻打;必得一细心大胆者先往探视一番;方可正式攻击。”
焦赞自告奋勇领命;假作萧太后敕者巡视一遍;归来后;具言阵图奇异;内有太阴阵妖气逼人;更是难打。杨宗保问钟离权道:
“师父;太阴阵中有妖人赤身*;此主何意?”
钟离汉曰:
“哦;彼按月孛星;手执骷髅;遇交战者哭声一动;则敌将昏迷坠马;今破此阵;必须先去掉此人!”
杨宗保曰:
“谁人可往?”
钟离汉曰:
“金头马氏前去必能成功。”
乃差金头马氏率兵二万从第九座天门攻入;又差八姐引马军一万靠着大阵而入;接应马氏之兵。钟道士登台观望。
却说金头马氏;从第九天门杀入;正遇黄琼女赤身*来战;马氏见而骂道:
“你乃一国贵介之女;助逆远来;且居下贱之职;竟披露形体;羞耻不知;而且耀武扬威;纵使事成;异日有何面目以见父母兄弟乎?”
黄琼女闻言惭愧;约次日里应外合归降宋兵;即慌忙回归阵中。
却说;当日既胜北蕃一阵;又得黄琼女归降;真宗大喜。这时;穆桂英携降龙木赶到阵前;钟道士即令孕妇穆桂英为先锋;领军破天门阵。紧急间;穆桂英忽然在阵中胎动;众人则搭起人墙相隔;杨六郎父子则拼死救护;不多时;只听有婴孩“呱呱”啼哭之声;杨文广即在阵中降生出世。因此时刻;杨文广的命格命象等俱与天门阵卦象相克;天门阵遂被破之。
孟良与焦赞领兵杀至玉皇殿侧;后队杨六郎却反拍马攻入,遂弯弓搭箭射落阵眼信号红灯;其阵大乱。蕃兵死者不计其数。自此;宋军兵威大振;势如破竹。耶律沙见阵已乱;不敢迎敌;拖刀便走;恰遇杨宗保阻住去路;两马相交;背后孟良兵马又至;耶律沙进退无路;在马上自刎而亡。
韩延寿见天门阵十破*;急召吕军师问计。军师亦觉惭愧;乃怒道:
“你先去;我当自往擒之。”
即率本营精兵;向前恨恨而来。椿岩作施法术,一阵飞沙走石;日月无光;宋兵俱不敢开眼。正在黑暗之际;钟离权奔至阵前;将袍袖只一拂;其风便即逆吹;蕃兵大乱。日月复明。椿精看见钟离权来了;翻身便走;遂报知洞宾曰:
“钟仙长来了;可快快趋避。”
言讫;化道金光先去。洞宾犹未收兵;钟离权向前喝曰:
“吕洞宾;何不便止!原来;我只与你开个玩笑相戏;你却认真成仇;因此错帮了萧太后;以致干犯了天数;还荼毒下民;现汝还不速速醒悟;与我回返仙界;咱师徒还重归于好;倘若再战;汝祸就不远了!”
吕洞宾躬身垂手默然道:
“师父说得是;确是我一时过误;错帮了辽国;伏望原谅!”
于是钟离汉、吕洞宾二仙就阵上腾云而去。
一日;八仙来至东海;停云观望;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吕洞宾言道:
“今日乘云而过东海;不见各家本事;何不试以一物投入水面之上;再各显神通而过汪洋;那有多好耍子!如何?”
众仙欢欣鼓舞齐声喝彩道:
“好好好;这等才好耍!”
随之;李铁拐即以铁拐投入水中自立其上;乘风逐浪而渡;钟离权遂以拂尘投入水中而渡;张果老就以纸驴投入水中而渡;吕洞宾也以萧管投入水中而渡;韩湘子竟以花篮投入水中而渡;何仙姑便以竹罩投入水中而渡;蓝采和以拍板投入水中而渡;曹国舅更以玉版投入水中而渡。因而;八仙在海上各显神通;大逞其能也!
却说龙王在龙宫议事;忽见水面一片白光;照耀水晶诸宫如透明天地。龙王不知何故;急令太子摩揭巡视。太子得令;即带兵将;绕海巡视;只见采和脚踏玉板;浮海而过。太子自言自语道:
“我在龙宫;万宝俱备;从未见有如此之物这么奇妙可爱的;看来;平日求之决不可得;不如使人硬夺之!”
乃命手下向前夺其玉板;蓝采和不及防;遂没于海中。太子将蓝采和囚于幽室之中;持其宝归返龙宫。一时宫殿光明;如添日月;龙王见了大喜;设宴与龙婆龙子等庆贺。
且说众仙登岸;不见了蓝采和;等待多时;仍杳无踪迹;众仙惊讶。李铁拐道:
“此必龙王在暗中作怪所为;众仙当速寻之。”
张果老道:
“吾刚才说;酒后不必逞兴;怎么样?果有此祸!”
钟离权谓吕洞宾道:
“此事系你创议而为;今蓝采和失却;当须汝往寻之;我等先往龙华会上专听消息。”
吕洞宾应喏;返往海滨遍寻不见;便高声叫道:
“东海龙王老儿;好好送蓝采和人还我;如其不然;我就要举火烧干你的大海!”
有夜叉闻得;报知太子道:
“有人在岸上叫骂;说:‘若不还人与他,便将此海烧干’。”
太子听罢大怒,即出海面问道:
“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在这出此放肆之言?”
吕洞宾道:
“吾乃上仙吕纯阳也!因道友蓝采和没入汝海中;故来寻找;你可报秉龙王知道;急送还与我。”
太子道:
“你可知;此乃我之地盘;我不还你;你将怎样?”
吕洞宾道:
“好言讨取;你竟不识好歹;别怪我举火烧干你的大海!”
太子道:
“小小牛鼻子道人休得狂言;我饶你不死可速归去;不然;连汝擒下海去!”
吕洞宾大怒;拔剑赶去。太子复入水中去了。吕洞宾就把火葫芦投入海中;须臾变出千百万只葫芦;烧得水面皆红;海中鼎沸;龙王问道:
“外面为何喧哗?”
左右禀道:
“前者太子夺得蓝采和玉板;并擒其人囚于幽室;今番吕纯阳在外要人;太子不还;两下争执起来;故此彼将葫芦烧红水面;大众惊恐,所以喧嚷。”
龙王吩咐左右道:
“太子既夺其物;就不当更囚其人;传令赶快放他回去!”
左右即送蓝采和上岸;正遇吕洞宾来寻;略言被擒之故。洞宾收了葫芦;与蓝采和同见仙友商议去了。
却说众仙友见蓝采和、吕洞宾皆至;俱欣喜无限;惟独蓝采和涕泪交流。众仙问蓝采和道:
“汝何故被他等擒去?”
蓝采和道:
“适因我的玉板光焰照耀龙王宫殿;被太子摩揭逞强率众虾兵突然夺之;因他等人多;而我又不曾防备;遂被擒囚于幽室;当时无路可脱。幸亏吕兄用火葫芦投入海中烧其海水;龙王惊觉才将我放还;但那玉板还仍留在龙宫;不能得还。哎!自从我位列仙班以后;每日里只知道逍遥自在;一帆风顺;不意;今日无故被擒;受尽耻辱;实实丢死人也;伏望众道友为我报仇雪恨!”
言讫大哭。众仙皆怒;李铁拐愤言道:
“水族小妖何得如此无礼?众友不必着急费力;只凭我这小小葫芦;便可烧干其海;不愁找不回玉板?”
(下接第一百一十回 蓝采和丢失玉板 四海王水灌龙宫)
第一百一十回 蓝采和丢失玉板 四海王水灌龙宫
第一百一十回 蓝采和丢失玉板 四海王水灌龙宫
张果老道:
“叫吕洞宾;再往海边索取一遍;如若其仍不归还玉板;再烧之未迟。”
吕洞宾听后;乃同何仙姑再往海上向龙王大声索取玉板。夜叉看见;马上又报之太子;太子道:
“你看此子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