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治国:中华新文明的崛起-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代一向被政治思想学者们视为中国政治思想的起点,是因为学界一直有“古代文化至周而盛”的说法。周代的招牌挂了800多年,但中国政治思想显然不是从那时才开始的,其前的殷商时代已经有了雏形,而且还不仅仅是一点萌芽,否则这一朝一代就不可能延续那么几百年了,当时的国家管理虽然看起来有点简单,但恐怕也有一些制度可循的;不过,典籍失传,史料阙失,显然已经难以考证,只能有待于考古的发现来破解其中的奥秘。
  中国文明曾经兴盛于黄河流域。距今2万年左右的宁夏大麦地史前岩画带就有了数量惊人的图画文字,其记述的日月星辰、天地神灵、狩猎放牧和舞蹈祭祀等遗迹,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与大致同时期的陶文符号以及后来的甲骨文一样具备了象形、会意、指事等古老文字的要素。――这大概是传说中的虞夏时代,但文字解读的困境使之湮灭于史书的记载。实际上,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基本定型的甲骨文字已经面世,算是进入了文明社会。到了商周之际,部落社会渐进而成封建天下。天子王室借重于自己的王族宗藩统领四方,他们被分封驻守在各地,逐渐形成了诸侯国。
  从现代人的角度看,周代最初倒像是一个松散的联邦国家,形散而神聚。君权天授,所谓的“周天子”坐镇都城,而大大小小的诸侯小国则散落在四周,与古希腊的城邦没有什么两样,也像年代更后一点的神圣罗马帝国。周天子是最大、层级最高的封建领主,而那些诸侯国家原本就是分封出去的王公贵族。――这是西周时的大致形态。许倬云先生将这种封土建侯的形态称之为连锁网络,就像麦当劳连锁店一样。不过,因为周天子是先王的长子,是宗主,诸侯各国还有“尊王攘夷”的义务,朝贡的时候也有一套礼仪。诸侯各国在外驻扎久了也入乡随俗,有了各自的文化、风俗和传统,离都城较远的诸侯国更是如此。东周时,诸侯各国已经挣脱了周天子的束缚,语言和文字也有了不少变异。
  周朝末年,王室已是强弩之末,诸侯悄然坐大。封建制度(封土建侯)行将崩溃,原先那一套维系人心保持秩序的风俗制度迅速动摇崩坏。――这就是儒家眼中“礼崩乐坏,天下无道”之时。春秋与战国一共历经了500多年。到了战国时代,士族与平民之间横亘的阶层界限逐渐消失,贵族从政掌学的特权也转移到了平民。列国并存,雄霸相争;思想自由,学无禁忌。处士横议,流动频繁,竞相奔走于列国之间,兜售一己之论,捞取一官半职,企望权力俸禄名利双收。
  天命民本、礼乐兵刑,可以说是中国上古时代政治思想中的主旨。先秦诸子思想无论立说还是解释或阐述,都在其中,无一脱俗。萧公权先生1940年代初就曾断言,“先秦政治思想已具体于春秋战国之前,儒墨道法之学乃因袭而非创造”。孔子的政治思想以成王周公制度为蓝本,“举先王之政以为后生之教”,深入阐述一番之后自成一家之言,被其门徒以及历代读书人奉为至圣宗师。
  满肚子的学问有没有用,最终还是要看能不能卖得出去,有没有哪个帝王诸侯肯出价买下来。――所谓“学得权与术,货于帝王家”是也。孔子秉持的大概就是这样一个理念,这就为后世全天下的读书人逢迎王权、待价而沽开了一个先例。公元前492年,60岁的孔子动身前往郑国,想找个官来做做,与学生走散之后,孤零零地站在城东门外,时人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听到弟子如实转述此言,一脸苦笑,点头称是,说“然哉然哉”。根据犹太学者萨义德的定义,知识分子就是背井离乡、疏离主流、边缘化而且身份业余的一个群体,怀抱治国理想而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儒家思想在战国时代并不受人欢迎,甚至还是很遭排斥的,因为他的理念并不适合君主们称霸的梦想。如此说来,孔子倒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善于自嘲的知识分子。

一、儒家:教化为上(2)
君子政治:道德治国
  孔子以师儒立教,诸子之学继之以起。――萧公权
  先秦学术有百家九流之称,也有“百家争鸣”之说,但政治思想恐怕只有儒墨道法四个大家,而且足以代表晚周时代。儒墨道三家有殷商文化的背景,亦被称为“旧学”;而法家是后起的,与殷商文化关系不大,被称之为“新学”。儒家政治尤其重视所谓的礼仪,繁文缛节也不厌其烦,且以君子为主体,需要读书人“以德位兼备之身,收修齐治平之效”,颇有一点自诩的贵族色彩,荷锄躬耕的儒家弟子则被孔夫子暗地里斥为“小人”,似乎不足为取;而墨家多为平民身份,富于服务精神与实用技术,动手能力显然要比儒家强上许多。
  儒墨两家,都看重治国者的品性,也就是道德品质,是“量贤而任事”的贤人政治,主张以德治国。所以像颜回这样彪炳千古的窝囊废,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除了时时紧跟着孔子安贫乐道以外,流传于后世的事迹几乎为零,也可能只懂得温良恭谨让之礼,对孔子亦步亦趋,因而被视之为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也让孔老先生大大地夸耀了一番:“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像平时以勇武著称、最能干也最有名的子路那样喜欢顶撞和抬杠,招致了绵延千百年的粗野恶名。总的说来,儒家和墨家都属于“人治派”。
  孔门的事迹都在《论语》中,虽然难免文过饰非,但多少还能找出一点真面目。众多的门徒和弟子轮番问答,衬托出了孔子的博学多识,嬉笑怒骂,毫不遮掩;而且都是口语,没有做作和虚伪。这就说明,圣贤也不过如此,只是后人把他们抬高了而已。
  孔老先生的祖上做过官,后来家道中落,被迫迁到鲁国。从小孤苦伶仃,3岁丧父,17岁丧母。其自述“十有五而志于学”,但有没有拜师也是语焉不详,只是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过那时候“从政掌学”已经不难了,而且“文武之道”散落到了民间。只要虚心好学又心有灵犀的话,也不难成就自己。孔子的青年时代经历坎坷,看仓库,喂牲口,在社会底层爬摸滚打,30岁终于混出了一点名气,开馆施教授徒,是谓“三十而立”。后来孔子想凭自己的名气去找一份工作,就去洛阳的周朝图书馆拜访老子,结果有没有碰上也难说;再去齐国游历,还是很失望,只好返回鲁国,编修诗书礼乐,教书育人。50岁以后,孔子时来运转了,本地执政大臣的高级幕僚抱着小猪登门请他出仕,他矜持了一番。此时,熟读《易经》的孔子就说了一句易经那样的玄奥话:“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出来做官。从中都宰到少司空,再到大司寇,终于有了为鲁国国君出谋划策的机会。做官的4年里,他平定了一场叛乱,干得应该还算是可以,几乎可以代行丞相之职发号施令了;而杀了少正卯这样一个鸟官之后,孔子旋即被国君冷落在一旁。文化人当然受不了这种奇耻大辱,于是挂冠而去,周游列国,另寻高就。走遍了卫、曹、宋、郑、陈、蔡、楚等国,但足迹也没有迈出今山东、河南两省。除了在卫国、陈国做过短期小官之外,既有过换装逃跑的冒险,也差点饿死在陈、蔡之间。所以郑国人说他“累累若丧家之狗”。
  墨子还没有孔子幸运,他没有可资炫耀的门第,擅长制造机械,属于能工巧匠之流,所以没有学术上的背景;但也有人推究,认为他可能曾受业于儒家,不过却反感儒家的礼仪太繁琐,而且因为礼节庞杂劳民伤财,自立一家之言。墨子力行节俭,行事朴素,所谓“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后来经常到鲁国,找上门去与儒者辩论,也喜欢周游列国,向诸侯自荐自己的治国之道,结果也像孔子那样终无所成,连连碰壁直到老死,连小官都捞不着。墨学彰显之后也开始广授门徒,几乎仰仗学费度日。萧公权先生就说过,墨子就是一个平民化的孔子,而墨学也是平民化的孔学。区别虽然有,但其根本精神大体上还是相通的。
  “法治派”实则出于君权扩张之需。其时,封建天下崩溃,天子被各地诸侯架空,维系社会的纲纪也宣告失效。权臣篡位,卿大夫欺君凌主;宗法败坏,士民阶层混乱相杂。尊君思想与法治思想于此发轫。尊君权任法术,成了皇权专制前夕颇为流行的思想,法家有申不害、商鞅、韩非等人,而商韩是代表。虽然各持己见,但都以刑法为准,明法饬令、严刑重罚、强国尊君。。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一、儒家:教化为上(3)
“无治派”则是道家老庄,他们或辞官退隐,或终身不仕,流传事迹非常之少;但其思想仍有殷商文化的背景,与儒墨两家相提并论。晚周“无道”之时,列国侵夺篡杀,贵族骄奢淫逸,苛政甚于猛虎,法令多如牛毛……老子深信世乱的根本,不在乎制度的好坏,而且制度本身“不足为治”。老庄的政治思想看似消极,其“无为”的政治哲学是怀疑政治的效用,肯定个人的价值,与人治、法治两派势不两立。“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庄崇尚清简之政治,讥斥仁义,厌弃法令,去智寡欲,不尚贤能,秉承自然无为的政治理想。
  儒墨道法四家的政治思想,其传播的范围各有大小,后世所获得的尊崇地位也有云泥之别,而且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交替出现,此消彼长。相互之间也各有渗透。总的说来,儒家思想最初还只是靠边站的角色而已,法家可资霸业,道家惠泽民生,先后被各国君主采纳,而儒家到了汉武帝时代才被董仲舒极力举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有了第一次复兴,奉为正统只是为了统一天下读书人的思想;后来又在宋朝再次复兴,绵延至明清两朝,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中被围剿一时,声势渐衰;上世纪40年代重庆国民政府倡导尊孔读经;上世纪70年代“批林批孔”,今日国学翻身之际再度扬眉吐气。
  儒家推崇的是贤人政治,或者说是君子政治,看重的是个人的德行,要的是国家的道德榜样,所以像颜回、公冶长以及南宫适那样亦步亦趋、谨小慎微、少言寡语、貌似老实巴交而且深谙“温良恭谨让”的道德先生都可以得到孔子的口头褒奖,这和当代所提倡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样,希望以此表率重塑社会,宣扬的就是一种教化功能。
  柏拉图:精英治国
  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几乎同时交相辉映的则是古希腊时代。古希腊之前,克里特文化与迈锡尼文化在多利安人的入侵之下衰亡了数百年,文字记载突然中断,文化也为之倒退,沉入了一个黑暗时代。因为缺乏文字记录,也没有遗存下来的实物,后世的人们只能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口耳相传或者虚构的史诗来推断其间的社会状态。――这有点类似中国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的味道。毫无疑问,神话以及口头传说同样充斥在当时古希腊人的周围。
  公元前800年,原本氏族或部落的村社所形成的城镇此时逐渐成了城邦,而且遍及了希腊全境。与此同时,贸易突然复兴(史学家也没有弄清其中的原因),希腊文字的发明使文字记录得以流传。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