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决斗的荣誉守则。假如美国和苏联抱有同样的目的,那就修改这个博弈,而不是单单修改这个博弈的法则。
第9章合作与协调
“我们的晚餐并不是来自屠夫、啤酒酿造者或点心师傅的善心,而是源于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每个人'只关心他自己的安全、他自己的得益。他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提升他原本没有想过的另一目标。他通过追求自已的利益,结果也提升了社会的利益,比他一心要提升社会利益还要有效。”
1776年,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中写下了这段话。从那时起,这段话就成了鼓吹自由市场者耳边的美妙音乐。人们因此认为,经济市场的效率意味着政府不要干预个人为使自己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自利尝试。一些鼓吹自由市场者倾向于将这一主张扩展到经济领域之外,就像伏尔泰小说《老实人》中的庞格罗斯(Pangloss)医生,宣称“在这里每件事都要做到尽善尽美,达到一切可能存在的世界的极致”。
不幸的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适用范围相对较小。并不存在什么普遍假定,说只要每一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那么一切可能出现的世界都会取得最好的结果。即便是在经济事务这一更窄的范围内,“看不见的手”这一法则也有一些重要的说明和例外。
博弈论为思考个体之间的社会互动关系提供了一种自然的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策略;我们把这些因素放在一起,考察博弈的均衡,其中策略是相互作用的。记住,没有什么假定宣称存在一个均衡一定是好事;我们必须就事论事,分析各种情况的结果究竟是个体对全体的战争,还是一切可能存在的世界的极致,抑或落在这两个极端中间。
为什么亚当·斯密认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能为社会带来好的经济结果呢?简单地说,他的推论过程是这样的:假如我买了一条面包,我就在使用一些从社会角度看来有价值的资源——小麦、能源、烤箱提供的服务、劳动,等等——这些资源被用来生产这条面包。阻止我过度使用这些资源的因素在于这条面包的价格。我只会在一种情况下买这条面包:这条面包在我眼里的价值超出我必须支付的价格。在一个运行良好的市场,价格等于所有这些资源的成本——除非价格可以抵消面包师傅的全部成本,否则他不会把这条面包卖给我,而竞争则使他不能向我多要一点钱。于是,我只会在一种情况下买这条面包:这条面包在我眼里的价值超出这些资源在社会其他人眼里的成本。这么一来,这个市场机制就能控制我买更多面包的欲望,使这种欲望维持在恰当的水平。这就好比价格是一种“罚金”,我要为自己使用了这些资源而向社会其他人作出补偿。而另一方面,面包师傅作为社会其他人的代表,则会由于向我提供了我所看重的面包付出了成本而得到补偿,因此又会获得恰当的激励继续生产面包。
我们估计,这一推论的简洁、清晰和完美,正是它如此引人注目的原因所在。实际上,这种简洁同样清晰地传达了这一推论存在局限性的信息。“看不见的手”至多也就适用于一切都能标出价格的情况。但在经济学以外的许多情况,甚至经济学内部的许多情况中,人们并不会由于损害社会其他人的利益而被征收罚金,也不会由于造福其他人而得到奖励。比如,生产商几乎不会由于将清洁的空气消耗殆尽而被迫支付一笔足够高的费用,也不会由于培训一名工人而得到补偿,而这名工人可能上完培训课就辞职,另找一份工作。在这里,污染是一种没有标价的货物(实际上也是一种不好的货物),而我们的问题在于,并不存在什么经济激励,可以调节一家公司制造大量污染谋求私利的做法。一家公司培训了一名工人,而这一货物并未在市场上交易,也就不存在什么价格可以指导这家公司的行动;这家公司必须使自己的成本与收益持平,它不可能找到其他人,心甘情愿为它支付这一服务的成本。在囚徒困境里,当一名囚徒坦白时,他伤害了他的同伴,却不会因此而缴纳罚金。由于存在许多没有标价或不作为市场交易的行为,自利行事者常常对其他人造成很大伤害而带来的好处却微乎其微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这个广泛的主题下,“看不见的手”可能在许多方面是失灵的。每个人可能去做从个人看来最好的事情,却得到了从集体看来最坏的结果,好比囚徒困境的例子。实在有太多人会做错事,又或是每个人都太容易做错事。这些问题当中,有一部分可以使之顺应社会政策,另一部分则不大容易调节过来。本章各部分将依次讨论“看不见的手”失灵的不同类型。我们为每种类型都设计了一个中心例子,然后探讨相同的问题在更加广泛的领域是怎样出现的,以及可能怎样加以解决。
1。钟为谁而鸣?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常春藤联校面临一个问题。每个学校都想排出一支战无不胜的橄榄球队,结果发现各个学校为了建立一支夺标球队而过分强调体育,忽略了学术水准。不过,无论各队怎样勤奋训练,各校又是怎样慷慨资助,赛季结束的时候各队的排名却和以前差不多。平均胜负率还是50/50。一个难以逃避的数学事实是,有一个胜者就要有一个负者。所有的加倍苦练都会付诸东流。大学体育比赛的刺激性同等地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竞争的接近程度以及激烈程度,二是技巧水平。许多球迷更喜欢看大学篮球比赛和橄榄球比赛,而不是职业比赛;大学体育比赛的技巧水平可能稍低一些,竞争却往往更刺激、更紧张。抱着这样的想法,各大学也变聪明了。他们组织起来,达成协议,将春季训练限定为一天时间。虽然球场上出现了更多失误,但球赛的刺激性却一点也没减少。运动员有更多时间准备功课。各方的结果都比原来更好,只有那些希望母校忘记学术水准,一心夺取橄榄球冠军的校友例外。
许多学生一定也想和自己的同学在考试之前达成同样的协议。只要分数还是以一条传统的“钟形曲线”为基础,那么,你的相对排名就比绝对的知识水平来得更重要。这和你知道多少没有关系,有关系的只是别人比你知道的少。胜过其他学生的诀窍在于学习更多知识。假如大家都勤奋学习,也都掌握了更多知识,但相对排名以及底线——分数——在很大程度上依旧会保持不变。即便全班同学真的一致同意将春季学习限定为一天时间(最好是在雨天),他们也会花较少的努力得到同样的分数。
这些情况的一个共同特征在于,成功是由相对成绩而非绝对成绩决定的。假如一名参与者改善了自己的排名,那他必然使另一个人的排名变得差了。不过,一人的胜利要求另一人的失败的事实并不能使这个博弈变成零和博弈。零和博弈不可能出现所有人都得到更好结果的情况。但在这个例子中却有可能。收益范围来自减少投入。尽管胜者和负者的数目一定,但对于所有参与者而言,参加这个博弈的代价却会减少。
为什么(有些)学生学习过于勤奋,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他们不必向其他学生支付一个价格或补偿。每个学生的学习好比一家工厂的污染,会使所有其他学生觉得更难以呼吸。由于不存在购买和出售学习时间的市场,结果变成一场称为“老鼠比赛”的你死我活的残酷竞争:每个参与者都极为用功,却没有什么机会表现自己的努力成果。不过,没有一支球队或一个学生愿意成为惟一一个减少这种努力的人,他们也不愿意带头减少这种努力。这就好比参与者超过两个的囚徒困境。要想逃脱这个困境的藩篱,需要一种可强制执行的集体协议。
正如我们在欧佩克与常春藤联校的例子中看到的那样,诀窍在于建立一个卡特尔,限制竞争。高校学生面临的问题是卡特尔不容易查出作弊行为。对于这个学生集体,作弊者就是那个花更多时间学习,企图跑到别人前面去的学生。很难说得清谁有没有偷偷学习,除非等到他们在测验里“一枝独秀”的那一天。但那时已经太晚了。在一些小镇,高校学生还真找到了一种办法,执行他们“不学习”的卡特尔协议:每天晚上大家聚集起来,在中央大街巡逻。谁若是在家学习而缺席,就会马上被发现,从而遭到排斥或更糟糕的惩罚。
很难安排一个自动执行的卡特尔协议。不过,若有一个外人专门负责执行这个限制竞争的协议,情况就会大为改观。而这正是香烟广告中发生的情况,虽然这一结果其实完全是无意造成的。过去,烟草公司经常花钱说服消费者“多走一英里”买他们的产品,或“宁可打架也不转换牌子”。这些各种各样的广告养肥了广告公司,但其主要目的却是防守——各家公司之所以做广告是因为其他公司在做广告。后来,到了1968年,法律禁止烟草广告在电视播放。烟草公司认为这一限制会损害它们的利益,要求废除。不过,等到迷雾散尽,烟草公司发现这一禁令实际上有助于它们免遭一起倒霉的下场,并且,由于烟草公司再也不必大笔花钱做广告,其利润状况因此大有改善。
2 .那条人迹罕至的路线
从伯克利到旧金山,有两条主要路线可以选择。一是自行开车穿越海湾大桥,二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即“海湾地区快速运输”列车,简称BART。穿越海湾大桥的路线最短;假如不塞车,只需20分钟。但这样的好事很少遇到。大桥只有4车道,很容易就发生堵塞。①
现在我们假定(每小时)每增加2000辆汽车,就会耽搁正在路上的每一个人10分钟时间。比如,只有2000辆汽车的时候到达目的地需要30分钟;若有4000辆汽车,所需时间则延长至40分钟。
① 有时候,在地震过后,大桥干脆全部关闭。
BART列车停好几个站,而且乘客必须走到车站等车。客观地说,这么走的话也要接近40分钟,但列车从不堵塞。若是乘客多了,公司就会加挂车厢,通行时间大致保持不变。
假如在运输高峰时间有10000
人要从伯克利前往旧金山,应该怎样将这些人合理分配到两条路线上去呢?每个人都会考虑自己的利益,选择最能缩短自己的旅行时间的路线。假如任由他们自己决定,40%的人会选择自行开车,60%的人会选择乘火车。最后大家的旅行时间都是40分钟。这个结果就是这个博弈的均衡。
通过探究假如这个比例发生变化,结果会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这个结果。假定只有2000
人愿意开车穿越海湾大桥。由于汽车较少,交通比较顺畅,这条路线的通行时间也会缩短,只要30分钟。于是,在选择乘BART列车的8000人当中,有一部分人会觉得改为开车可以节省时间,并且愿意这么做。相反,假如8000人选择开车穿越
海湾大桥,每人要花60分钟才能到达目的地,于是他们当中又有一部分人愿意改乘火车,因为乘火车花的时间没那么长。不过,假如有4000人上了海湾大桥,6000人上了火车,这时候谁也不会由于改走另一条路线而节省时间:旅行者们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