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遵照这个简单的指示吧,
看看它如何使你的灵魂变得谦虚。
拿一只桶,把它装满水,
放进你的手,直至没过手腕,
然后取出,留下的洞就是
大家对你的需要程度。
你可以随意溅起水花,
也可以使劲地搅个不停,
一旦停下你会很快发现,
它会像以前一样平静。
这个奇特的例子告诉我们,
尽你的所能去做到最好,
为你自豪的同时也请牢记,
没有什么人是必不可少的。
二、学会自我反省
人无完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雷锋也不是没有缺点,他有时也会被突如其来的荣誉冲昏头脑。雷锋在部队里被树为典型,经常出去做报告,记者为他拍了很多相片。雷锋就经常把这些相片拿出来,给战友们看。这样的事发生在一个迅速走红的年轻人身上,似乎不难理解。当时就有人向领导反映雷锋骄傲自满,而雷锋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错就改,不断地提炼和完善自己的品质。
在了解到战友的意见后,雷锋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骄傲的人,其实是无知的人。他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他不懂得自己只是沧海一粟……这些人好比是一个瓶子装的水,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可是还晃荡不出来。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从这些痛切得近乎苛刻的文字可以看出:雷锋对自己的错误是决不姑息迁就的,他接受批评、改正错误的决心是坚定的。
还有一件事:一天吃早饭的时候,雷锋看到炊事班的饭盆里有很多锅巴,便随手拿了一块吃。炊事员对他说了一句,“自觉点啊!”雷锋听了这句话很难受,心里想:“吃一块锅巴有什么?”于是赌气把那块锅巴放到饭盆里,走了出来。后来,他在报纸上看到毛泽东的一段话,“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雷锋觉得和炊事员赌气是自己的不对,自己批评自己:“你多不虚心呀!人家批评重一点,你就受不了啦!”最后硬着头皮跑到炊事班,承认了自己拿锅巴吃不对,并检讨了自己的缺点。
从这些事可以看出,雷锋不但是一个懂得虚心学习的人,而且,在面对批评的时候,他能够虚心接受,自我反省,果断地改正自己的错误。雷锋说:“我们要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就要虚心。譬如一个碗,如果已经装得满满的,哪怕再有好吃的东西,像海参、鱼翅之类,也装不进去,如果碗是空的,就能装很多东西。装知识的碗,就要像神话中的‘宝碗’一样,永远也装不满。”一个人一旦把自己装满了,结果就是骄傲自满、自负自大、目空一切、唯我独尊。一个这样的人,还能指望他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改正错误,遇人遇事包容、忍让吗?
有人说雷锋有时爱“表现”。这是可以理解的,一个年轻人骤然间赢得那么多荣誉,受到那么多关注,难免会拿自己的成绩向周围的人显示。但雷锋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之后立即加以反省和改正,克服了人常有的庸俗表现欲。而我们在犯了同样的错误的时候,能否像雷锋那样马上踩刹车,调整方向呢?
谦虚就是要克服人性中固有的庸俗表现欲。“自我表现是人类天性中最主要的特点。”人类喜欢表现自己就像孔雀喜欢炫耀美丽的羽毛一样正常,而刻意的自我表现就会让人显得虚伪和做作,所以,人们把热中于自我表现的人讥讽为“老孔雀”。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这种人总是以自己为中心,突出和炫耀自己,引起其他人的反感。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庸俗表现欲的实质就是显示自己的优越感,结果是失去朋友,为自己的成功之路制造无形的障碍。如果这样的人仍然不自觉,继续我行我素,就会变成孤家寡人,引起同事的不满和抵制。反之,那些低调、谦虚的人,即便他们不强调自己的贡献,人们仍然会记住他们的功劳。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十一章 雷锋的百宝箱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李商隐)
事事要精打细算,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雷锋)
一、雷锋的节约箱
参军后,雷锋动手做了一个“节约箱”。这个节约箱简直就是个百宝箱。雷锋把拣来的破铜烂铁、碎玻璃、螺丝帽、牙膏皮、破衣服、边角料等都收藏在里面。在外出开会的路上,看到一堆漏掉的水泥,他也用手帕包起来,带回来放进节约箱。对于有利用价值的,就抽时间修补。例如一根铁钉、一个螺丝帽,他都洗干净,修车、修工具时能用就用;不能再利用的牙膏皮、破铜烂铁等送到废品站卖掉,所得的钱上交给部队。节约箱简直就是一个变废为宝的“百宝箱”。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节约意识也被很多人淡忘了。雷锋的这些做法在人们看来是没有必要,匪夷所思。但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这种在工作中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控制成本的做法并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
日本的三菱公司对员工有一个要求:公司的办公用纸只要还有空白的地方,就得继续利用,不能丢弃。很多员工在纸上用铅笔写完了,再用钢笔书写,最后再用毛笔写。一张纸被反复利用,其作用发挥到了极限。
反观我们自己,别说没有这样节约办公用纸的人,即使有,也一定会受到同事们的嘲笑。“又不是自己花钱买的,至于这么抠门吗?”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员工任意浪费办公纸张,包东西、擦桌子、随意丢弃。也许有人会认为,就是一张纸而已,不足为道。可是,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就是从这样一张张纸上节约出来的。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使自己的产品以低廉的价格占据世界市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浪费就是从一张纸这么不起眼的地方开始的。口子一旦打开,形形色色的浪费行为就会涌现出来,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我们需要学习雷锋的节约意识,从小处着手,从细节做起,养成习惯。这样的习惯放大开来,就会形成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很多人认为日本企业非常“小家子气”、“抠门”。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日本企业的竞争力。日本的产品之所以能够风靡世界,与他们的节约意识和成本控制能力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日本产品能够打入欧美市场,更是得益于其在成本和价格上的优势。
东丽公司公务用车必须事先征得上司同意,然后去总务部门申请,填写《车辆使用记录》,详尽到使用日期、申请人及同行人员姓名、出发地、目的地、出发时刻、返程时刻、行驶最佳线路、驾驶员指定等细节,从而节约了公务用车开支。
丰田汽车公司就连男厕所的便池也用白漆划了两个鞋印,定位而立,以便节省清洗用水,而且还在每个抽水马桶的水箱中都放上几块砖头,从而减少冲水量。在###车辆生产车间,就连车厢打磨后的合金粉屑也要集中回收再利用。
日产公司规定员工在夏天可以不系领带,并要求把冷气调高一度,以图节约电费。为节省电话费用,有的日本企业甚至规定接打电话时必须站着讲话,以缩短通话时间,防止冗长的通话。
日本著名的三大电器公司之一的日立公司,它的“三大支柱”就是“节约精神、技术和人”。在日立公司,即便是烈日炎炎的夏天,工厂里也见不到空调,甚至很少有风扇。在他们看来,日立的工厂坐落在海滨,厂房又高达30米,如果再安装空调设备的话,实在是太浪费了。在午休时间,所有的照明设备都会关掉,只有需要的时候才开灯,以节约用电。
日立公司还提出:“把1分钟看成8万分钟”的口号。按照他们的想法,如果1个人浪费1分钟,日立公司8万人就要浪费8万分钟。而按照每人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8万分钟就相当于一个人劳动166天。所以,日立公司从上到下都力争节约一分一秒的时间,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日本企业的这些做法,在有些人眼里可能是过于小气,有损大企业的形象。其实,节约并不是小气,更不会损害企业的形象。节约就是有节制地使用、合理地支配财富,杜绝不必要的浪费。
二、精打细算的雷锋
雷锋的生活非常简朴,他“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在雷锋写给中共辽阳市委的一封信里,曾经提到过他在部队的生活开支情况。当时部队每月发给战士6元钱津贴,雷锋除了留出5角钱理发之外,其他的钱都存进了银行。在到部队后的短短7个月时间里,雷锋已经存下了津贴30多元,他把这些钱和自己以前的储蓄一起寄给了辽阳市委,支援灾区建设。雷锋的节约由此可见一斑。
有人也许会说,现在人们都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没有必要在生活上再这么精打细算、刻薄自己。连国家都在提倡“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再讲勤俭节约不是落伍了吗?我们并不反对人们在生活中合理消费,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品质。但富裕和生活水平提高永远都是相对的,在生活中,特别是在工作中,超越合理限度、无意义的“挥霍浪费”,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意味着虚荣心膨胀、责任心缺失。在个人生活方面,它是非理性的,是精神空虚的表现,靠奢侈的物质消费来填充精神的黑洞;在工作中,它是职业道德低下的表现,是对企业、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
如果说富裕,我们当然比不上西方的发达国家,但两者在节约观念上的差距却令人感叹。曾有一位中国商人到德国考察。一次,他在一个德国朋友的陪同下去拜访一家人。落座之后,在主人的询问下,德国朋友说自己要半杯水;中国商人也随口说:“给我也来一杯水吧!”拜访结束的时候,同行的德国人已经把半杯水喝完,而这位中国商人的杯子还没有动过。当他们告辞的时候,主人不解地问这位中国客人:“你不是要一杯水吗?”中国商人闻听,赶紧把杯子拿起来,一饮而尽。
在我们当中,有多少人会在意那一杯水呢?不喝就倒掉,在我们看来再自然不过了。尤其是在开会的时候,服务人员会为每位与会者倒上茶水或者摆上成瓶的矿泉水。没有人问你需不需要,更没有人会强调自己只需要半杯水。会议结束后,有多少杯水动也没有动过,就被随手倒掉。可是,没有人会为此感到惊讶,因为我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另外一件发生在德国的事在我们看来就更有点匪夷所思了。有几位中国人去当地的一家中餐馆吃饭。中餐馆里还有几位德国老人在就餐。每上来一道菜,服务生就为他们分开,被几位德国老人各自吃光。而几位中国人则按照自己的习惯点了很多菜,酒足饭饱之后还剩下不少。结完账,他们刚要离开,就被几位德国人叫住了,说他们太浪费。大家觉得有点好笑,就不客气地回答:“我们花钱吃饭,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