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以上种种,我们可以明白:雷锋为什么能够与各级领导相处融洽?为什么单单他会成为组织重点扶持、培养的对象?除了他的政治立场、工作成绩和社会贡献之外,他做人做事的原则方面,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吗?今天,我们都异常地渴望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怎样才能成功?靠个人单枪匹马、孤军奋战能成功吗?几率有多大?“如果领导不培养、不大力支持,雷锋可能就成不了‘雷锋’。”同样,没有周围人,特别是上级的关心和培养、支持和帮助,也就不可能有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当我们在苦苦寻找成功之道的时候,雷锋无疑是我们前进道路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八章 与同事相处融洽的雷锋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雷锋)
一、机灵勤快、虚心学习的雷锋
雷锋不是个呆板保守、不苟言笑,一张嘴就闻得见火药味的人。相反,雷锋的个性活泼开朗、待人热情,遇人总是笑脸相迎,而且手脚勤快、头脑机灵。正因为如此,雷锋与身边的人总能愉快相处,关系融洽,这些人成为了雷锋坚定的支持者,在人生的道路上给了他不能缺少的关心和帮助。我们来看看雷锋与他前后两任师傅的相处经过,体味一下雷锋的“与人相处之道”。
第一位是在团山湖农场教雷锋开拖拉机的师傅。这位老师傅话少又爱较真。为了让老师傅满意,雷锋充分发挥了他的优势:勤快、机灵。他每天不等天亮就起床擦洗拖拉机;雷锋不抽烟,但老师傅爱抽,雷锋就随身携带烟叶、火柴;休息的时候,雷锋又是倒水又是递毛巾。有这样懂事的好徒弟,老师傅别提心里有多舒坦,毫无保留地把驾驶技术传授给了雷锋。当然,在学技术上雷锋也是毫不含糊的,他把师傅教的技术自编成15条要领,背得滚瓜烂熟。开工时,他一边当农具手一边学习,收了工,就抓紧阅读有关的书籍。就是在吃饭的时候,还把桌腿当离合器,把碗筷当方向盘,来回比画。10来天的时间,雷锋就学会了驾驶拖拉机。
第二位是雷锋在鞍钢学开推土机时的李长义师傅。雷锋个子小,坐在推土机驾驶室里根本看不到前面的铲子,只能站起来猫着腰开车。所以,李师傅一开始并不看好雷锋,但雷锋决心很大,他虚心学习,早来晚走。猫着腰开一天的推土机,腰酸背疼,脖子发硬,加上东北的天气天寒地冻,但他从来不叫苦。不到1个月,雷锋就能自己驾驶了。冬季驾驶推土机,最辛苦的就是检修和清洗发动机滑油泵。雷锋自从学会之后,就再也不劳烦师傅。每次他都是抢先钻进车盘下面,打开检示器,放掉油槽里的水,把滑油泵清洗干净。等干完活出来,浑身已经被泥水渗透。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李师傅对他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打心眼里喜欢上了这个徒弟,雷锋也成了李师傅的家庭中的一员。
雷锋是怎么处理好与两位老师傅的关系的?一是靠他的机灵、勤快。在雷锋身上,这一点表现得很充分。这就是我们在本书中多次提到的,他最大的长处就是精神饱满、不厌其烦地去做那些很多人不放在眼里、甚至不屑一顾的小事。像给师傅倒水、点烟、擦洗机器这样琐碎的事情,雷锋做起来得心应手,非常自然,没有半点儿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的成分。因为他是真心实意地尊敬对方,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任何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都会感到不知干什么好,不知从何处入手,这时要做个有心人,从打扫卫生,整理报纸文件,接听电话做起,为其他同事做些辅助性工作,如打印资料,填写简单表格等,既给人留下勤快的印象,又易于融入同事圈中,得到大家的帮助、提携。要有一种从零做起的心态,放下面子,尊重同事。对于上司或同事交办的每一件事,不管大小,都要竭尽全力,克服一切困难,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善尽美地完成。因为上司和同事并不了解你的学识或能力,开始不会委以重任,往往让你做一些比较琐碎的杂事、小事。只有做好每一件事,使人觉得孺子可教,才能取得上司、同事的好感与信任。切勿养成拖沓、马虎的习惯,或者自视清高,以为大材小用,对小事不屑一顾。
二是靠虚心学习。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只会跑腿打杂献殷勤,难免成为别人眼里的“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雷锋能够赢得先后两任师傅的认同,可不单单是靠机灵勤快或者耍小聪明。他勤奋刻苦、脚踏实地、虚心学习,用过硬的表现来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即便是雷锋自己成了师傅之后,仍然是虚心地向其他人学习,从不骄傲自满。雷锋在鞍钢开推土机时,车间主任安排他带3个学员。雷锋悉心地向他们传授驾驶技术,一起研究机器构造原理,如果有自己不懂的地方,就去请教其他师傅,然后回来告诉学员。在新的工作环境里,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和虚心求教的学习态度,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家国有企业录用了一个叫郭帆的大学生,把他分配到厂长办公室做文员。同一个办公室的老徐是快50岁的人了,在厂子里已经干了将近20年,人特严肃,不苟言笑。年轻人好动,喜欢活跃的气氛,面对老徐,郭帆始终觉得有点别扭,一天到晚板着个脸,打自己来就没见他笑过。
一天,郭帆闲着没事在办公室里上网,看到徐静蕾写的博客,就和老徐打趣道:“徐老师,你看人家徐静蕾都开了‘老徐的博客’,您是不是也弄个博客啊,您文笔好,把自己写的东西贴上去,不定还火了呢!”老徐听了,脸色一变,“小伙子,这是上班时间,有事忙事,没事学习,别扯那些无聊的东西。年轻人要知道上进,成天泡在网上,能有什么出息?”被老徐结结实实教训了一通,郭帆大气儿都不敢出。
自那以后,郭帆开始将功补过,工作起来特别认真。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扫地打水,下班后也是把一切都收拾停当了,最后一个离开。写的每一份材料都是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不管是谁交办的事,他都尽心尽力,办得妥妥贴贴。时间一长,老徐对他的看法转变了,觉得年轻人态度谦虚,知道上进,是个可造之材。一天早上,当他把一杯泡好的热茶端到老徐手里的时候,老徐对他露出了难得的满意的笑容。
从此,老徐把郭帆当成了自己的徒弟,开始言传身教,不论是工作上的大小事情,还是单位里的人情世故,都毫无保留地指点郭帆。得益于老徐的帮助,郭帆不论是业务上,还是在单位的人际关系上,都如鱼得水,进步得非常快。说起老徐,郭帆的感触特别深:如果自己当初不接受老徐的批评,甚至是跟他对着干,现在就是另一种局面了。作为新人,一定要尊重老员工,态度要谦虚。
老徐这样的作风严谨、一丝不苟的老员工,由于为企业服务多年,对企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忠贞不贰。在工作上,不仅严于律己,而且对后进的新人要求也比较严格。由于年龄、经历、个性和成长环境等诸多差异,在他们和新员工之间会形成鲜明的对比,甚至有些格格不入。当“看不惯”新员工的时候,他们会毫不客气地加以批评、教训。其实,“老徐”们本身并没有恶意,也不一定是出于对新人的成见,他们的出发点往往是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考虑,为新人本身的成长考虑。
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平和的心态接受老员工们的教导,认认真真地改进工作中的不足,满足他们对新人的期望。对于“老徐”这样的员工,只要真心诚意地尊重他们,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态度谦虚,勤奋好学,追求上进,就可以赢得他们的认可,并得到他们有益的帮助,使自己更快、更顺利地成长起来。
二、避免争吵、沉着冷静的雷锋
雷锋在鞍钢转正后不久,一次,他正在操作推土机作业,当时正刮着风,煤尘漫天飞舞,煤场里能见度很差。一不小心,推土机的铲子把煤场里的小铁道撞弯了。李师傅听见动静,赶紧从屋里出来,一看出了事故,当时就发了火,把雷锋狠狠地一顿批评。“你是怎么搞的?知不知道小铁道是干什么的?知道还撞?”雷锋心里别提多窝火,但他还能沉住气,心里想:“师傅正在气头上,说话难免重一点,而且自己出了事故,还能不让人说吗?徒弟惹了祸,师傅脸上也没光,批评也是为自己好。”
雷锋这样想着,一边给师傅道歉,一边找人帮着抢修。下班之后回到宿舍,雷锋认真地反思了自己的工作失误,也理解了师傅当时的心情。李师傅也觉得自己话说得太重,怕雷锋接受不了。第二天,两个人都早早地来到了工房。雷锋一边给师傅泡茶,一边做着检讨,李师傅也一边检讨自己一边安慰着雷锋,“我说话太冲,你别放在心上。谁干活都免不了出点错。”一场事故之后,两个人的师徒情 谊更增进了一层。
试想一下,雷锋工作中发生了事故,内心里正是烦躁的时候,又遭遇了师傅一通劈头盖脸的责骂,真是火上浇油!换做一般人,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面替自己争辩,一面与对方激烈争吵,其结果就是同事之间的一场冲突,造成彼此的隔阂。但雷锋没有这样做,他处理得很成功,不但很快挽回了损失,而且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避免了与师傅发生争执,最后师徒二人达成了谅解。在工作中如果我们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是不是能像雷锋这样成功地处理,避免争吵,把一场危机化成一次机遇呢?
同事之间最忌讳的就是争吵。争吵使得同事间的情感裂缝比较难以弥合,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和压力。所以,同事之间倘若发生矛盾,要忍一忍、让一让,尽量地克制自己,避免发生正面冲突。“如果你握紧一双拳头来见我,我想,我可以保证,我的拳头会握得比你更紧,但是如果你来找我说:‘我们坐下,好好商量,看看彼此意见相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就会发觉,只要我们有彼此沟通的耐心、诚意和愿望,我们就能沟通。”
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错误,以为这样别人就会看不起自己。其实,真正有自信的人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也许对方批评的语气过于强烈,使人难以接受,但是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对方所说的话中包含的信息,而不是他说话的方式。而且你应该力求客观地对待你得到的意见,即使这种意见不是用一种特别客观的方式表达的。雷锋主动地向师傅赔礼道歉,才赢得了师傅的谅解,如果相反,他固执地为自己辩解,说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天气原因,风沙大,能见度低等等,把自己的责任推干净,结果又会如何呢?
【争吵的结局】
在森林中的一棵大树下,两个男孩看到了一个又大又好的坚果,于是他们俩都跑过去要摘这个果子。
詹姆斯最先跑过去把它摘了下来。
“这是我的,”约翰说,“因为是我先看到它的。”
“不,这是我的,”詹姆斯说,“因为是我最先摘到它的。”
于是他们为了这个坚果争吵起来。
过了好长时间,他们还无法为这个坚果的归属达成一致,为此他们找来一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