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令刘克和许先明等人颇感尴尬。直到副总经理兼营销中心主任赵志杰抓住她发言中一个明显的漏洞打断了她的话,这次有关现代营销学的演讲才告终止。总经理葛长银显然是为了避免发生争执,匆匆宣布散会。
但是黄小菊却给亢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次会议之后,亢河对董事长郑国庆说,营销中心的几个部门经理中,那个叫黄小菊的女孩子颇有潜质。郑国庆告诉他,黄小菊的父亲是内地某省的省委副书记,跟他很熟。黄小菊大学毕业后不愿回内地,想来大特区闯一闯,她的老父委托他多加照顾,他便把黄小菊安排到了“金海岸”。葛长银也觉得她有一定的能力,便任命她当了广告宣传部经理。但是郑国庆又说,她毕竟还年轻,才二十几岁,那天在会上多少显得有些冒失,今后还得多加锤炼……亢河听后笑着说:“不知葛总对她印象如何?这很关键呐!”
博傻 十三(1)
第13节
海南岛的冬天令人心驰神往,微风徐徐气候温和,全然不似北方的凛冽干燥和江南的阴冷潮湿。
黄小菊住在由公司提供的员工宿舍里。这是一幢三层的公寓式楼房,工人们是六人一间,职员是三人一间,像黄小菊这样的部门经理是一人一间。她的房间在三楼的顶头靠右,大概是照顾她一个女孩子的缘故,所以把单人房最好最清静的一间分给了她。房间里陈设比较简单,一张单人软床,一张写字台,一台电视机,一对沙发。窗前写字台的玻璃板下压着几张照片,有她与父母的合影,还有一些生活小照。照片里的主人公时而搔首弄姿攀花倚木,时而典雅庄重淑女模样。如果是晴天,站在窗前可以远眺大海。举起窗台上放着的一副儿童望远镜,甚至可以望见港口外高耸的船桅。在静夜里,随时能听见窗外若有若无的遥远的汽笛声。
此刻,黄小菊正独坐在窗前拆阅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私信。冬日正午的阳光透过淡淡的云层洒满她的全身,薄短的乌发闪着星星点点的乌光,就像是无数繁星在跳闪。她的背影纤细柔弱,脖颈细长,缠着一条金光闪烁轻细柔软的项链。从侧面看去,黄小菊有些微驼,这大概是所有长期俯案工作的人的通病,但由于她个子矮,所以并不明显。在耀眼的光晕中,黄小菊的侧影有些模糊,耸出薄面的鼻子和乳房既可以说是玲珑小巧,也可以说是若有若无——她实在太单薄瘦小了。
她肯定算不上是一个漂亮的女人,尽管她脖颈上的项链和鼻子上的眼镜比较漂亮,但这并不能弥补她容貌上的先天不足。她是单眼皮,惯常奉献给美女的“水汪汪”、“含情似水”之类的形容词如果硬塞给她肯定是用词不当牵强附会的。她的脸上有雀斑,尽管有消息说在英伦三岛上雀斑是美女的标志,但我们可怜的黄小菊毕竟没有福气降生在那里,只好就近接受身边的审美标准并且听之任之。另外,她的嘴,她的整个五官的搭配,也不甚悦目。
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一个可爱的女人。
而且,一个很不错的外国小伙已经爱上她了。
这小伙名叫Robert Mao。
Mao原本姓Larkins,洛杉矶一个地产商人的儿子,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进入美国三大保险公司之一的霍克斯…霍金斯联合保险公司工作,在亚太部任职,工作勤勉颇受赏识。十几年前,笔者的朋友,《找不着北》的故事策划人之一,北京电视台的制片人李崇应欧内?霍克斯先生的邀请前往美国,拍摄一部反映美国保险业发展及现状的专题片,Larkins被指派负责接待并陪同采访。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一行四人驾车奔忙朝夕相处,几乎累吐了血。而李崇与Larkins之间也从此结下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伟大纯洁的友谊。
一次酒后,李崇不无炫耀地对Larkins说,他的父亲曾是志愿军的一个连长,“抗美援朝”时在长津湖的冰天雪地中痛歼过美军第十军团。“……那一仗打的嘿!把你们美军一直打到海里去了。要不是范弗里特跑得快,他和他那个牛哄哄的什么第十军团早叫我老爹他们报销了——今儿托你给五角大楼捎个信儿,以后,世世代代,甭跟我们中国叫板,来劲就让解放军打你们……”一旁的翻译听了大笑,却不好翻译过去,就对Larkins说李先生的意思是中美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再也不要像朝鲜战争那样刀枪相见你死我活了。不料Larkins听到“朝鲜战争”几个字却来了精神,叽哩哇啦地一通眉飞色舞地神侃。翻译在询问了几个名词后告诉李崇,原来Larkins的父亲也参加过朝鲜战争,在范弗里特的第十军团任中尉排长,长津湖战役中腿部负伤仍带领士兵坚守阵地,战后还被授予了勋章。李崇听后大怒,叫喊着说:“守个鸟阵地,就凭你们那帮奶油小生一样的残兵败将还能守住什么阵地……”两个昔日战场上对手的后代跨越千山万水万里迢迢聚首争吵,似乎当事人不是他们的父辈而是他们自己。
博傻 十三(2)
“……不服?不服还打你们!趁早老实点吧!……”那天夜里在酒吧分手时,李崇愤愤不平地嚷嚷道,听得Larkins一头雾水东张西望的。
但是第二天一见面,两人立刻“相逢一笑泯恩仇”,又成了好朋友——对自己强大的国家的炫耀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友谊。而Larkins对中国,其实原本就是充满敬意和好奇的。
“我想学习中文。”他对李崇说,“第一,我喜欢中国。第二,我现在的工作也需要我掌握中文。亚太地区将是我们公司今后几十年内要努力拓展业务的地区,而中国肯定是第一大市场。如果我能学会中文,那么,当中国的保险业市场一旦准许外国公司进入时,我就能大施拳脚了。”
李崇说:“中国人民热情好客,对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人士……”他最后表示:“欢迎你来中国留学,但是不要带有移民倾向。当然,我们是不需要什么托福啊担保啊之类零七八碎的手续的,不像你们那么刻薄无礼。学校嘛,我可以帮你打听打听……”
三个月后,Robert Larkins来到了中国北京。不久之后,他放弃了父姓,改姓Mao,毛泽东的Mao。
Mao狂热地崇拜上了毛泽东。
在北京语言学院近几届学生的印象中,肯定会有这样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伙的身影:他脚蹬一双平底老头鞋,身穿一件没有领章的的确良军装和一条宽大的黑色练功裤,左胸前佩戴圆形毛泽东像章,头顶没有帽徽的军帽,骑着一辆破旧的永久牌“二八”自行车,整日独来独往自得其乐。笔者的朋友,来自加拿大的中国古诗词爱好者Water Pik与他同住一个宿舍,他形容Mao说:“可爱,可敬,有时可笑……”他说,Mao对中国深深地热爱,他爱这里的文化,爱这里的人,爱这里的一切。他的这种爱是深沉而持久的。
Mao的中文水平突飞猛进。在电视台举办的“外国人演唱中文歌曲大奖赛”中,他得过二等奖。
就是在那次大赛时他认识了黄小菊,并且几乎是立刻就爱上了她。
为了准备那次对Mao来说非同寻常的“比赛”,我们共同的朋友、好心的Water Pik介绍Mao认识了黄小菊。Pik是一个十分迷恋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古诗词的小伙子。他在大学里学的是作曲专业,据说他的母校是全加拿大最好的音乐学院。毕业后他成为自由职业者,靠谱曲积攒了一笔钱,然后就到了北京。他在一次与中国朋友的聚会中认识了当时正在北大中文系学习的小姑娘黄小菊。黄小菊深厚的古文功底令Pik钦佩不已,于是两人便成了好朋友。他介绍Mao认识黄小菊,本意是想请黄小菊作词,他来作曲,为Mao创作两首参赛歌曲。黄小菊当然不会感到为难,这对她来说几乎是轻而易举的事,她为Mao写了一首谁也闹不明白到底是不是情歌的歌词:
你的诱惑无法抵御
跨过千山和万水
遥远的China
我梦中的美丽
那里有我
生命的热烈
我的潇洒爱无终极
远离奢华和豪厦
身后的America
是我昨日的骄傲
可是为你
我并不在意
China…America
永远的祝福
China…America
永远的朋友
……
黄小菊为这首歌起名为《爱无终极》。
Pik很快就谱上了曲,曲调抒情浪漫优美动听。Pik在宿舍里抱着吉他哼给Mao听,Mao满意极了。
Mao对黄小菊和Pik感激不尽,尤其是对黄小菊,分外热情。终于有一天,他对Pik说:我爱上黄了。 。。
博傻 十三(3)
“为什么?”Pik问,他显得很吃惊。
Mao想了想,摇头,走开,一边自语道:“为什么要为什么呢……”
Mao是个急性子,他已经等不及到天安门前吐心声了。
他骑着那辆破旧的“永久二八”径直跑到北大,对黄小菊说:“我爱你。”
黄小菊大吃一惊,单眼皮立刻瞪出了双层,眼珠子差点没冲出眼眶,她说:“Mao,真的?”
Mao说:“真的!”
黄小菊足有两分钟张嘴结舌。
Mao又说:“黄,你爱我吗?”
黄小菊踉跄一步,说:“你等等你等等,让我先清醒一下……”
她以手扶额气喘吁吁,Mao想搀她,被她躲瘟神一般地闪身避开。
“Mao,这里是中国。”黄小菊镇静了一会儿说,“在中国,爱情不是这样的。”
“那是怎么样的?”Mao急切地问。
黄小菊又懵了。她还没有谈过恋爱,她怎么知道中国的爱情是个啥样儿?
“Mao,我也说不清楚,但……”黄小菊急得脸颊绯红手舞足蹈,“但肯定不是……不是这样!”
Mao风风火火地在语言学院寻找他认识的中国学生,问:“中国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那人想了想回答说:“椭圆形的。”言罢长叹走开。
也有人说:“中国的爱情是人模狗样的,没谱!”
还有人告诉他:“管丫什么样的呢?爱啥样啥样!反正没真的!”
Mao最后问我们。我们当时也迷迷瞪瞪,只好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老Mao啊!爱情这玩意儿,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于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就是这样!”
可怜的Mao,认真地听着,长久地懵懂着,不时托腮沉思,好像有所悟的样子。
Mao对黄小菊的追求热烈而又持久。可是一直到他学业期满启程回国,仍然毫无结果。
黄小菊在躲避着他。尽管她承认Mao是一个很不错的小伙子,但这并不等于她就爱他。
她心目中的爱人不是Mao这样的可爱的毛头小伙。她觉得,一个成熟稳重、具有中国古典韵味的男人才有可能令她倾心。
Mao回国已经一年多了,仍在不断地给她写信。出于礼貌,她也时常回信于他。只是在信中绝口不提“爱情”两字。她和他谈生活,谈东西方文化,偶尔也谈谈工作上的事。Mao告诉她,他正在争取调任香港的亚太区总部工作,如果顺利,他甚至可能被派往北京办事处。黄小菊对此无可奈何无计可施,只能在信中祝他心想事成。
这一年,二十三岁的黄小菊在海南平静地生活着。她心中全部的理想便是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