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职赢家的秘诀-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当时我能在学校图书馆看到广州的《羊城晚报》,正是通过它我了解了广东的各种信息。许多招聘启事就是从该报得来的。那时资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也没有互联网。《羊城晚报》成了我探知沿海和珠三角形势的唯一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开始比较系统地研究南方的用人环境、人才政策和有关南下人才的故事。后来结合自己的情况,在大四时,我开始有选择地出手了。         

▲虹桥▲书吧▲。  

第25节:机会只青睐有心人(3)         

  记得这段时间我曾向广州的广达鞋业、深圳的迅达自行车、顺德的康宝电器和鹰牌电器等单位求过职。有的不了了之,有一些单位给了我热情的回复,比如〃康宝〃和〃鹰牌〃等。最终我面谈了两家,成功了一家。    

  除了广东方面,我从〃两手准备〃的角度也把目光投向贵州家乡。在广东我联系的都是企业,因为到外企做白领当时是最令人羡慕的,是许多人追求的目标。而在贵州,我主要向媒体申请工作,毕竟我一心想当记者。我向贵州省委宣传部和《贵州日报》、《贵州民族报》、省电台等多个媒体几乎都寄了求职信,但全都石沉大海。   

  因为单位与人才不能直接面议和双向选择,而是由政府来调动。对于单位,分来什么人就接收什么人;对于毕业生,分你到哪里就到哪里,没有试用期,没有合适不合适,一次〃计划〃定终身。事前我也知道这些,我只不过是希望奇迹出现,才去多多尝试罢了。   

  说来也奇怪,曾一心想当记者的我自从向《深圳特区报》寄过求职信下落不明之后,我的兴趣突然转向了企业。后来的经历也证明了企业才是我的职业归宿。   

  小提示   

   大学生求职要主动积极,在毕业前就要明白自己能做什么,要善于〃找市场〃,市场是职场生存的最终渠道。另外,在职业定位上可〃两条腿〃走路。比如,我当时一方面定位沿海广东,另一方面定位家乡贵州;广东方面定位于企业,贵州方面定位于媒体。这都是我当时有能力从事的职业目标。大学生的求职观念要超前,要尽量与众不同。对于大学生而言,哪里有你的市场,你就往哪里去,这里市场规则。   

   在求职不畅之后,我迅速〃转向〃,开始调整求职规划,把重心转向了企业。虽然我为做记者准备了许多年,已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之前的职业规划定位上也没错。但是,通过对市场的实际感受,我发现了〃去企业〃远比〃去媒体〃有更广阔的空间和前景,于是我顺应市场,弃〃窄〃投〃宽〃,表现出了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虹桥门户网。  

第26节:在实战中积累经验(1)         

  在实战中积累经验   

  1991年7月,我大学毕业。本来在这之前,我已被广州一家大型外企录用。但事到临头,由于家庭的特殊缘故(我多病的母亲被火烧伤),我只好暂时放弃了南下的计划。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我被分配到家乡,成了县人民检察院的一名公务员。   

  因为我的专业是中文,原以为让我做〃笔杆子〃的工作。可我最终被分到反贪科,后改为反贪局,要参与办案。由于专业与工作不对口,办案对我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好在院领导鼓励我边学边干,在实践中不断熟悉和进步。科领导对我也很关心,作为新人,他办案时常常带上我,手把手地给予指导,我第一次审犯人就是跟他一起去的。办案对于我是从未有过的新体验,在我的职业生涯之初,我有了向同事学习并参与跟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经历,至今想起来仍记忆深刻。   

  有一次深夜两点钟,反贪科与县公安局、烟草专卖局等单位采取联合行动,共同打击制造倒卖假烟的犯罪活动,我被安排成为这次行动的一员。按事先掌握的线报,我们在深夜突然来到涉案地点。   

  面对犯罪嫌疑人存放赃物的仓库大门,我们正准备强行进入,突然旁边蹿出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手执拐杖,歪歪倒倒一屁股坐在大门前,存心阻碍干警的工作。我们叫她走开,她一言不发。说不动她,我们就想拉开她,可刚一碰到她,她就大声喊叫并往地下躺,还假装想用头撞墙。这是一个新情况!很意外。我当时真不知道如何面对和处理。   

  还是科长老道,在局面僵持了几分钟后,他假装劝老太太回去休息,并对我们说:〃可能我们搞错了!这里就一个老太太,会有什么事嘛……太晚了,明天还要上班,走,回去!〃   

  之后,我们两部警车真的沿着县城方向驶回,大约在远离目标10公里处,我们停了下来,原来这是科长的欲擒故纵之计。作为这次行动的指挥,他分析道:〃赃物肯定就在那个房间,老太太挡门已不打自招,涉案分子也一定就躲在现场,他们够狡猾,竟然想出叫老太太来做掩护的诡计,我们一走,他们肯定会连夜转移赃物。我们掌握好时机,杀他一个回马枪。〃他还吩咐,将车顶的警灯取下来,两部车分隔一定的距离,快到目标时不要开车灯,借助月光探路而行等。经过一番新的部署,半个小时后,我们从天而降再袭窝点,果然不出所料,涉案分子正在搬运转移赃物,全被我们抓了个正着。         

▲虹桥▲书吧▲。  

第27节:在实战中积累经验(2)         

  小提示   

  通过办案,许多类似电影电视上的情节我得以亲身感受,而我也从领导和同事们的身上学到许多经验。这些都是在书本上、课堂上得不到的工作智慧。从中我体会到: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虽然自己拥有一张大学文凭,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东西还得重新学习,大学四年的所学,解决不了工作中的所有问题。有了知识不等于就有了能力。实践出真知,实践出能力,这就是我的一些同事,虽然文凭不高,但多年的实践和磨练使他们成了工作上的好手的原因。所以,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职业之路刚开始,别自视清高,要虚心、踏实地从基础做起。   

  首先做好眼前的事   

  在贫困山区的基层办案,我们的条件相当艰苦。记得我刚工作的那一年,院领导在会上多次说,我们全年办案经费不足1万元。而我所在的盘县是贵州一个人口上百万的贫困大县。人多案多但费用不多,我们办案一律靠挤长短途公共汽车或步行,这与电视上动则红灯齐闪、警笛轰鸣、摩托开道、警车疾行的壮观场面简直是两重天。每次行村串寨或从矿区归来,一路风尘,一身疲惫甚至狼狈,根本没有电影电视上那些同行们威风凛凛的高大形象。   

  环境和条件虽然苦,但我也乐在其中。刚从学校出来,穿上一身警服时,觉得很有神圣感和使命感,当然更多的是新鲜感。铲除腐败、维护正义的学生气和豪情不时涌现出来。说心里话,做检察官是一个意外,这并不是我当初设计和期待的职业目标。但我被〃计划〃的结果是,让我在小县城里拥有了一份很好的职业。   

  仔细想想,在盘县家乡工作,我可以照料父母、全家团聚。在检察院上班我可以学到许多法律知识,从长远看,是有许多好处和用处的。所以,我决定既来之,则安之,并做好之。抱着这种心态,我认真地钻研业务知识,除了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本职最常用的法律外,我还学习《经济合同法》、《商标法》、《专利法》、《工矿产品购销条例》等与企业密切相关的知识。不曾想到,这些知识对我后来南下珠三角从事的工作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这可以说是我最初职业生涯的额外收获。         

BOOK。▲虹桥▲书吧▲  

第28节:与时俱进 见机行事(1)         

  小提示   

  大学生最初的职业理想往往与现实脱节,当心中的目标尚未达成时,一些人开始怨天尤人,不懂得随着环境和情况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计划。我的这段经历说明我没有采取〃混〃的态度来对待变化,而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来塑造和强化自己的相关素质和能力。认真对待每一次职业经历,这是我在职场生存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   

  与时俱进,见机行事   

  在检察院工作不久,我就遇到一个难题:职称问题。当时我的职称是书记员。按照相关的规定,要评助检以上的职称一定要有法律专业大专以上的学历。我学的是中文专业,苦读四年,我的文凭在检察院可以说成了一张废纸。评不了职称,还谈得上什么发展和前途?   

  我一时很苦闷,也为这条规定不解。难道有法律专业文凭的人就比其他专业的人办案能力强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可规定就是规定,你可以质疑,但不能不执行。同事劝我,再去读三年书,弄个法律大专文凭不就行了。可他们哪里知道,我当初之所以回家乡,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与家人团聚,能照料父母,否则我毕业时就直接南下了。现在要叫我离开父母再去读三年书,这值得吗?   

  恰恰就在这个时候,我的父亲参加了贵州省有关部门组织的〃赴珠三角经济考察活动〃,去深圳、广州等地转了一圈,回来大谈其所见所闻,说得我心里痒痒的。其实,对于我在检察院遇到的职业苦闷,我的父亲很理解。他鼓励我〃好男儿志在四方〃,不要过多地顾虑他们二老,终于我开始不安心了。   

  1992年初春,一代伟人邓小平南下视察,发出了〃步子再快一点,胆子再大一点〃的伟大号召,我的心彻底沸腾了。我毅然决定辞去公职,南下广东去闯荡一番。   

  20世纪90年代初的广东,凭借最早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迅速成为全国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区域。珠三角的巨变带给人们巨大的冲击和震撼。〃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拨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弦。打工仔、下海人、投资家、创业者纷纷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当时的深圳是重中之重,是南下人最憧憬和向往的热土。         

※BOOK。※虹※桥书※吧※  

第29节:与时俱进 见机行事(2)         

  1992年6月12日凌晨5点,天色未明,父母送我到县城的长途汽车站,去赶当天唯一一班开往省城贵阳的汽车。母亲担忧的眼神、紧张不安的表情、不断重复的叮嘱铭刻在我的头脑中。   

  父母到车站为我送行不是第一次了。但这次不同以往,我是辞去了公职,失去了国家的各种保障而只身前往数千里之外的广东去自谋生路。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一切从头开始,前途未卜。   

  母亲的担忧是显然的和有道理的。父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他叫母亲不要难过,以免影响我的心情。我很感激父亲,当我有了再次南下的愿望,但又放不下年迈的他和多病的母亲时,是他叫我放心并承担起照顾母亲和操持所有家务的重任之后,才有了我的出行。   

  从盘县到贵阳,天黑时出发,天黑时到达。汽车要在蜿蜒曲折、群山连绵的盘山公路上耗费10多个小时,整整一个大白天!盘县位于昆明到贵阳的滇黔线的中间点,从盘县到贵阳,途中要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