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解中国经济之谜
全书共十二章,作者结合自己经营国企的工作经验,从基层、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待当今中国经济社会至关重要的十大难点、热点问题,包括农业、工业、银行、全球化等等,剖析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并提出了尖锐的批判,提出中国经济长期繁荣的根本保证在于能否建立起制度文明,即能否建立起核心是市场秩序和经济信用的一整套市场游戏规则,最大可能地激发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
本书出版后,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美国哈佛大学专门将本书收藏,作为研究中国经济的重要文献资料。
沉睡的巨龙已经觉醒
据报道,2000年中国的GDP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人均GDP超过800美元,摘掉了低收入国家的帽子。中国总体已经进入小康初期阶段,四分之三的人过上小康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世界上很少有哪个国家能与之媲美。据说如果不是自己坚持说中国仍然属于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已经把中国正式列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中国真的富起来了吗?中国真的经济过剩了吗?许多人在思考,更多的人是欢歌载舞,这是因为沉睡了几百年的东方巨龙已经觉醒,中国大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人对苦难的承受力太强,落后了几百年的中国人太容易满足。
中国真的经济过剩了吗?中国真的富起来了吗?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常人所要考虑的问题,但我还是常常在思考。
中国真的富裕了吗!
中国真的富起来、强起来了吗!的确,就其经济总量或者综合国力来说中国正在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国民产值仅有3624亿,200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5933亿元,经济总量指标许多方面均位于世界前列。1978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仅有405元,农村人均收入138元,2001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6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现金纯收入1748元。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5。4亿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7。4亿平方米。2002年5月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
额超过8万亿元。
中国已经或者说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已经或者说正在富强起来,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在中国有许多事情总难以让人琢磨,尚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还处于经济短缺状态,但到了9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开始面对新的市场供需失衡问题。中国已从科尔奈所谓的‘短缺经济’走到了‘剩余经济’。近年来,虽然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等,总体上经济形势已有所好转。但是当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透过现象去思索、去看本质,就会有许多发现和感慨,也会产生疑虑和谜团…。一方面高楼大厦林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决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一座现代大都市,中国社会和中国人对现代消费的接受力以及普及速度都可以说是空前的…。另一方面在农村,还有不少地方,人们仿佛还是刚刚告别了原始文明,即使在现代都市里也有不少人还面临着生存的严重威胁。
就拿银行储蓄来说,虽然现在银行的居民储蓄已超过8万亿元,但按人均不足6000元。有关资料表明,全国个人存款中有60%属于10%的人,那么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存款在2000元左右。2001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已达2366元,按照分类的一般方法,如果将人群分为五档(各20%),最低档20%的农民人均收入仍然在900元左右。
再拿GDP来说,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货币价值。GDP的组成包括国内所有企业的投资支出、个人及家庭的消费支出、政府机关的购买支出、净出口额等各方面的货币价值总和。在GDP当中,既包含着生产了多少谷物、肉类、棉花、茶叶、水果,又包含生产了多少钢铁、煤炭、水泥、化肥、电视机;从全社会买了多少设备、建了多少企业、盖了多少楼、修了多少路、架了多少桥,到人们在交通、通讯、医疗、教育、娱乐各方面的支出等等。总之,包括了人们全部的经济活动。它能够准确反映的只是经济的规模。利用GDP及其增长率的高低可以去评判经济形势。然而,我们应该清楚:用GDP作衡量经济状况的主要指标存在诸多缺陷。首先,GDP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社会财富和福利的等量增加。一般地讲,一国社会财富和社会福利的增加必然是GDP增加的结果,但是反过来,GDP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社会财富和福利的等量增加。其二,既要看GDP的数量,还要看到为此而付出的代价。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经济增长中资源利用率很低,浪费严重。比如,耗用了2/3金融资源的国有企业,只能创造GDP总额的1/3;国内重点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比国际水平高40%,电力行业中火电煤耗比国际水平高30%,万元GDP的耗水量比国际水平高5倍,万元GDP的总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显然,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代价和成本比国际水平高出许多,是世界上单位GDP创造中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再者,GDP及其增量不能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多年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的恶化也呈高速。一个社会追求经济增长的本意在于不断增加社会财富和福利,但如果在此过程中却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虽然GDP增加,而实际社会财富和福利水平反而会下降。
道理很清楚,GDP指标能够准确反映的只是经济活动的整体规模,而不能反映经济活动的质量。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还远未完成的国情下,中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于GDP的质量和GDP中不能反映的环境因素。
中国经济到底怎么了?
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富裕了!‘共同贫穷’的局面已经消失,但‘共同富裕’还只是一张蓝图。中国社会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比以前富裕了,高档耐用消费品进入了一般居民的家庭。但令人奇怪的是中国人的心理更加不平衡了,牢骚和怨恨多了,民众的相对掠夺感进一步强化。发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年中收入分配的差别引起的贫富分化或者说是社会阶层的分化。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的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在行业、城乡、地区之间差距也正在不断扩大。据有关专家测算,中国居民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1996年为0。424,1998年为0。456,1999年为0。457,2000年又增加到0。458,高于政府公布的数字。2001年政府公告的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0。379和0。478,均比上年降低1。3个百分点。根据国际标准,基尼系数在0。4以上表示绝对不平均,表明中国已经进入绝对不平均区间,且呈逐年扩大的趋势。
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1998—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5458元、5888元、6316元和6860元,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2162元、2210元、2253元和2366元。城镇居民收入分别是农村居民收入的2。52倍、2。66倍、2。80倍和2。899倍。按国际一般的情况,当经济发展水平在人均GDP为800—1000美元阶段,其他国家城镇居民收入大体上是农村居民收入的1。7倍,而中国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并且呈不断增大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自1997年以来,中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年下滑,由1996年的9%持续下降到2000年的1。9%,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一直保持在7%左右。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纯收入的34。48%,比1997年的40。5%下降了6个百分点;2000年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3。41%,低于1997年38。61%五点二个百分点。
不同行业职工收入差距也在扩大。20世纪90年代,各行业就业者收入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但提高的程度各不相同,导致各行业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收入高低位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金融、邮电等垄断性经营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业务量突飞猛进,获得了高额利润,并把其中一部分以不同形式分配给职工,职工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一些依靠财政补助的基础性行业如农林牧渔业和地质水利业和一些充分竞争性行业如社会服务业、餐饮业和建筑业由于补贴减少和利润下降,从业人员收入减少。统计资料显示,和1990年相比,2000年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和技术服务业收入增幅最高,分别达到470%、542%和466。8%,农林牧渔业和采掘业增幅最低,仅为236。4%和206。8%。其他行业增幅在250%—400%之间。1990年最高收入行业与最低收入行业的收入比为1。80:1,2000年上升为2。36:1。1990年收入最高的三个行业是采掘业、水电煤生产供应业和地质勘探水利业;2000年变为科研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最低的三个行业变为农林牧渔业、餐饮服务业和采掘业。1990年收入最高收入行业的收入是最低行业的1。72倍,而2000年变为2。63倍。
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以农村居民收入为例,197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华南地区与最低的西北地区相比,绝对差距为221元,相对差距两者的比值为1。68:1;到2000年,最高的华东地区与最低的西北地区绝对差距达到1774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也达到492。8元,相对差距两者比值为2。15:1,比1978年高47个百分点。收入最高的上海郊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96。37元,是收入最少的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1374。16元的4。07倍!在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也在增大。以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北京和最低的山西、河南进行比较。从1997年到2000年,上海、北京、山西、河南四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幅度差别较大:上海和北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相对较快,平均每年要比上一年多增加1。57个百分点,而山西和河南却只比上年多增加0。25个百分点;199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最高的是上海,为8438。9元,是最低山西4989。9元的1。69倍,2000年这一比值增加为2。48倍。
中国靠占世界耕地总面积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1/6的人口,解决了13亿人民的温饱。但是,现在农村还有3000多万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如果按照联合国的人均每天消费1美元的贫困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则要多得多,离开繁华喧嚣的街区,人们看到的是另一个贫瘠瘦弱的中国。即使在城镇,已经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人数众多的贫困阶层,包括600多万下岗职工、600多万失业人口,还有不能按时足额领到退休金和工资的退休职工和乡村教师。城镇中缺房和无房户上百万,大量危房、贫民窟亟待改造。
目前仍在深深困扰政府和社会的一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