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即使不能长生不老,总还是希望延年益寿 。 有两种办法能够延长生命。第一,活得长些。第二 , 多些变化。每天换个文胸内裤,每周换个计算机桌面,每月换个网名,每两年换个城市,相比常人,你多
活了几辈子。”红色这种喜欢变化的特点,注定了他们会是四种性格中最有生活情趣的人。
红金蝶,蓝用友
喜欢变化的天性,很自然地就被红色转化为“创新”。他们的创新充满灵动腾挪和天马行空的流畅感。 就好比友人的儿子正把他刚拔下来的牙,给打磨成新款的项链坠然后套个绳带上,这种事儿也就只有红色 才能做的出来。
作为健谈的、精力旺盛的和喜欢开玩笑的乐天派,红色也擅长一波接一波地想出一个个点子、想法或 者计划。对他们来讲,如果他们的新创意能够取悦周围的看客,这将会让他们使出浑身的解数,而激发更 大的发明和创造。很多广告公司的天才创意人员来自于红色,也许正是他们那种不喜拘束和没有章法的驰
骋想象,带来了一个个让我们目瞪口呆的构思。但如果他们的性格中缺乏行动力和坚持作为足够的支撑, 就只能停留在表层,被蓝色所不齿。
周末画报曾刊载专文《用友和金蝶应用软件市场上演南北演义》,摘要如下:
一开始,金蝶落后了用友 5 年。5 年时间,在瞬息万变的 IT 界已是一段不短的历史。凭着这 5 年的沉 淀和积累,用友早已一枝独秀、万人瞩目,殊不料却被金蝶一枪差点挑下马。金蝶凭什么?金蝶凭的正是 它那不断创新、不断寻求跳跃式发展的精神。尽管用友保守的风格和总是慢人一拍的决策屡屡为人诟病, 但用友却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始终没有被取代,这又是为什么呢?用友赢在它的稳健从容,赢在它的 深厚积累。用友从来都不是风头最劲的领路者,从来都不是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者,但是一旦看准了,用友 便会不惜代价地重拳出击。因此,王文京说,他的“稳健”只是表面的,内心里其实他是一个强攻击性的 人。
本人既不是金蝶的用户,也不是用友的说客,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性格分析人士,刚好学员中有位来 自其中的高管分享了两公司的运作模式。一言以蔽之,两个国内软件巨头之战,其实就是红与蓝的大战, 就是创新与稳健之战。借此从两人性格的角度来诠释:“南金蝶,北用友”的实质就是“红金蝶,蓝用友”。
? 金蝶老板徐少春,典型的红+黄,在公司中层管理者中,红黄配为数不少;用友老板王文京,典 型的蓝+黄,在公司中层管理者中,蓝黄配亦步亦趋。
? 金蝶倡导红色文化,故广告标语变化速度之快难以让人想象,常几个月一变,连自己内部的管理 人员也搞不清楚当季流行的标语是什么,后来又更换英文标识,以体现自己的创新求变精神和国 际化;用友倡导蓝色文化,多少年来“用友 ERP”的广告牌从未变化,且一直是他们的得意之作 。
? 红色的金蝶善于追求先锋性概念,善于把握市场机会,占了很多便宜,而蓝色的用友却略显保守 和稳重,吃了哑巴亏。事实上连王文京都承认“用友从 DOS 向 Windows 平台转移上慢了半步, 从而给难缠至今的对手金蝶异军突起的机会。”1997 年金蝶开始涉足 ERP 领域,而用友却晚出 金蝶半年时间。这对用友的市场又是第二次大冲击。
从金蝶的崛起,可以看到全部与红色的创新和善于转变有关。用友如果想不再被金蝶咬得这么死,看 来王大人当从组织内部人员性格分布的角度,好好地高瞻远瞩一下。我并不是说红色单凭“创新”就完全 可以打遍天下,果真如此,金蝶到今天不是也没把王文京拉下马来吗?这里只强调“创新”的好处,在上 面你体会到就行了。
红色的天赋潜能
作为个体
? 高度乐观的积极心态。
? 喜欢自己,也容易接纳别人。
? 把生命当作值得享受的经验。
? 喜欢新鲜、变化和刺激。
? 经常开心,追求快乐。
? 情感丰富而外露。
?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 喜欢开玩笑和调侃。
? 别出心裁,与众不同。
? 表现力强。
? 容易受到人们的喜欢和欢迎。
? 生动活泼,好奇心强。
沟通特点
? 才思敏捷,善于表达。
? 喜欢通过肢体上的接触传达亲密情感。
? 容易与人攀谈。
? 发生冲突时,能直接表白。
? 人越多越亢奋。
? 演讲和舞台表演的高手。
? 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作为朋友
? 真诚主动,热情洋溢。
? 喜欢交友,善于与陌生人互动。
? 擅长搞笑,是带来乐趣的伙伴。
? 容易原谅自己和别人,不记仇。
? 富有个人魅力。
? 乐于助人。
? 有错就认,很快道歉。
? 喜欢接受别人的肯定和不吝赞美。
对待工作和事业
? 工作主动,寻找新任务。
? 富有感染力,能够吸引他人参与。
? 激发团队的热情合作心和进取心,重视团队合作的感觉。
? 令人愉悦的工作伙伴。
? 完成短期目标时,极富爆发力。
? 信任他人。
? 善于赞美和鼓励,是天生的激励者。
? 不喜欢太多的规定束缚,富有创意。
? 工作以活泼化、丰富化的方式进行。
? 反应快,闪电般开始。
第四章蓝色优势
思想深邃 独立思考
原来哈里·波特属于这儿
“话不在多,有思则行”,正如“嘴巴”对于红色的作用一样,“大脑”对于蓝色有着同样的意义。 因为蓝色在大脑上的高度发达,他们独立思考、不追随潮
流、尊重自己的主见和思考问题上的深度。与此同时,思想上 的力量有相当一部分与蓝色的悲观主义有莫大的关系,要知 道,这个世界上伟大的悲剧作品,绝大多数都是蓝色作家写出。 红色天性中对于悲剧力量的缺失和对于快乐的向往,让他们很 难构建并且有意去创作富有冲撞的悲剧作品。就像分析中国的
作家群体,最先定会将路遥先生排斥在红色群体之外。
《基督山伯爵》与《约翰·克里斯朵夫》里的名言验证了蓝色的这
种与生俱来的特质,其一,“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难来 促成的”,其二,“悲伤使人格外敏锐”,这也就是为什么蓝色在阅读悲
剧作品时比喜剧作品更能得到他们灵魂的快乐,一种悲伤的“快乐”。
蓝色的人喜欢不停地问为什么,故少时便有“十万个为什么”之称。他们喜欢钻研和发明,喜欢拆卸
模型和玩具。童年时的蓝色与其它性格的孩子相比,就显现出与众不同的严肃和认真,即使是在襁褓里, 蓝色在不哭不闹时,也总是眨着他们古灵精怪的小眼睛,似乎一直在思考着什么问题。蓝色正如德谟克利 特所说“宁可找到一个因果的解释,也不愿获得一个波斯王位。”北方用“小大人”来形容的孩子,多半是 蓝色,蓝色从小就有的一些思想让你不由不另眼相看。
我的一位黄色学员分享了她对 10 岁蓝色女儿的恐惧。在那次研讨会后,她终于明白了多年来一直怀疑 女儿有病的想法是多么可笑。2005 年超级女声在一场民众的盛宴中降下帷幕时,电视台采访了张靓颖的母 亲。大体就是张母在那儿谈女儿艰辛,小小年纪还要抚养自己等等,很多人为此唏嘘不已。这位黄色学员 不失时机地教育自己的女儿,问她做何感想?女儿回答:“张的妈妈在她那个年纪有抚养女儿的责任和义 务,在张成年之前,最起码也要自己养自己,不能反靠未成年的女儿养。”又问:“如果是我们母女处于 相同的境遇,你又如何做?”女儿答:“也许我会养你,但也会因此而瞧不起你,除非你有特殊原因。” 母亲当场完全语塞。
现在,她明白了原来不是小孩本身有问题,而是蓝色的原因。还要再了解蓝色在童年时就显现出的天 才和思考上的深度吗?《哈里·波特》中,哈里波·特与女孩赫米恩都是典型的蓝色。如果我们不能意识 到他们天性中就喜欢思考“这个世界为什么会这样?”的特点,我们也许会扼杀掉天才。
成年以后的蓝色,逐渐成长为我们这个世界上面,大多数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思想家、 诗人……坦率地说,我认为这个世界上面绝大多数的天才出自于蓝色,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很多疯子也和
蓝色有关,毕竟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差。
舞台上的很多高手也许出自于红色,但是真正的大师一级的人物却是蓝色!
那些久违的天才与巨匠
出色的音乐家很多出自于蓝色。他们的自我约束精神促使他们自己每天练习。以音乐为例,蓝色的孩 子从小开始,似乎不需要引导就懂得在练功方面的自控,不像红色的孩子那样,追求多样化的练习曲。蓝 色是如此专注在一首自己没有完全练熟的曲子上,不仅是旋律,每一个音符对他们来讲,都是那么真实和 重要。当红色贪图数量时,蓝色也许仍旧在早先的那首不停地重复。
由于同样的原因,伟大的艺术家很多出自于蓝色。他们持续专注地深入,他们对发掘美和创造美的强 烈愿望,他们那敏感的神经末梢所产生的……… 对世界上细腻的物质尽收眼底,并转化为自己思想的能力, 都让他们留下一件又一件不朽的作品。
虽然米开朗基罗并不像他同时代的老前辈达·芬奇那样是一个全面的天才,他已经是在人类奋斗的两个 独立领域里的成就都曾达到顶峰的唯一的艺术家。作为一位画家,他为装饰罗马西斯廷教堂天花板而创作 的那套巨型壁画,被真正地誉为是历代最伟大的艺术成就之一。
伟大的哲学家很多出自于蓝色。他们的分析能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愿望——去发现所有事物背后的“为 什么”。当他们对某种事物进行哲学思考的时候,由于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他们通常是正确的。
当常人被“白马非马”、“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等命题已经纠缠不清的时候,苏格拉底已经 确定了通过不懈的质疑来获取真理的方法;此后他的学生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召唤:人类的直接经验是 存在于人类的思维之中;再后来亚里士多德继承衣钵,不仅说出“所有的天才都有完美主义的特点”这样 精妙的支持蓝色的话,更因他的卓绝和伟大而被誉为逻辑之父。
伟大的科学家很多出自于蓝色。当蓝色致力于科学研究时,注定了真理的探讨是孤独的。蓝色可以一 直沉溺于自己所钻研事物的优美中,他们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不仅是 一个技术人员,并且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这种魅力,就是终生能 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
牛顿并不善于教学,他在讲授新发现的微积分时,学生都接受不了。在解决疑难问题方面的能力,他 却远远超过了常人,他独自遨游于自己所创造的超级世界里。当牛顿费尽心血算出“万有引力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