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个特色,从表面上不易看出来,是日积月累的功夫,时日越长越是分明,那就是博学,Knowledgeable。博学是幽默和雄辩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肚里没点货色,嘴上要如何摆活?新东方的老师大多饱读诗书,上课时候信手拈来,课余还写写《论幽默》之类的文章,看起来还颇有林语堂的味道。新东方也就在面对洪水猛兽般的考试外,多了一些“人文主义”的温情脉脉。
第五个特色,是所有希望有所成就的人都不可逃避的精神,那就是勤奋,Industrious。学生勤奋才能读好书,这是大家公认的,可是老师的勤奋却没有多少人知道。有句老话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室就是老师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惟有良好的表现,老师才能感染学生,才能让学生信服,并且让学生愿意跟随。因此,新东方老师上一堂课两个小时,课下可能要不间断地准备上十天。有个到新东方内部培训的老师这样说道: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节 知识+魅力:教师队伍(3)
“新东方教师备课非常注重细节,比如对一个词的讲解、一个句型的讲解,一般教师只是把辞典上的例句念一遍,而新东方优秀教师非常注重精雕细琢。对于一个词,如何进行有效扩展就是一门学问,把一个重要的词讲得厚重,进入人心,甚至感动,是课堂的关键。比如讲‘transcend’(超越)这个词,不仅讲词根和意思,还引申到‘transcendental genius’(超凡的天才),讲中国古代的李贺,欧洲的达利、莫奈等,使学生从倾听到分享,到感动。当学生被李贺的生命感动的时候,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就需要调侃一下,这种厚重之后的调侃也是精心设计的。”
“在备课方面,要准备好所有的课程再上讲台,在课下进行一定的练习,包括语速、肢体语言,认真抖好每一个包袱。新东方教师备课需要大量时间,新东方很多教师在开课前都去教室研究一下黑板和电视的位置,一切都要细心。”
在细心的准备中,新东方老师把几乎讲课由一门技术提升到了艺术。
第六个特色,就是每一个成功人士都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上进心,Aggressive。“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一个老师上完课之后都要自己反省不足,以求更大的进步。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正是这样的自省,才能促进人的进步;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着蓬勃的上进心,新东方的教育水平才不会停滞不前,始终“江山代有人才出”。
第七个特色,便是响应时代的号召——创新,Innovative。有创新才有生命力,在经济飞速发展、时代快速前进的今天,形势瞬息万变,每一刻的疏忽和偷懒都可能被永远地抛到后头,被时代淘汰。新东方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新老师开始模仿老一辈教师的上课风格和个性语言,甚至学习上课的段子,虽然取得一时之效,却不是长久之计,反而容易失去自我。新东方一直鼓励教师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才能把课上得精彩,而不是一味地重复。
第八个特色,就是友好,Friendly。要做到友好,似乎很容易,但很多学校教师却未必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新东方是一个民办的教育培训机构,在商业利益层面,友好的服务意识是不可少的。学生花了钱,总不愿意看见老师在讲台上神情僵硬、说书念经吧。
第九个特色,是爱国,Patriotic。很多学生将新东方作为出国留学的跳板,在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引起轩然大波。以培训出国,尤其是到美国留学为目标的新东方登时成为众矢之的。新东方面临巨大压力,这时候徐小平出手了,他从中国“落后就要挨打”说起,得出来的结论却和那些抨击新东方为“卖国贼”的论者大大不同,是要更加奋斗,到美国学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无论新东方是否为了商业利益和自保而发表这份声明,无论出国留学的学生最后会归国效力或是移民他国,新东方在课堂上向学生所宣传的,确确实实是“爱国主义精神”。
最后一个特色,说起来就显得很崇高,那就是有共同信仰,Religious。新东方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鼓励教师要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但大家的共同目标确实是高度一致的。同样的教学理念,同样的教育精神,同样的信念和理想,这才是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不是统一着装、统一发型之类的压迫人性自由的东西。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没有共同的信仰,新东方早已是一盘散沙,怎么可能历经数次劫难,依然“挺立在孤独、失败和屈辱的废墟上”?
三足鼎立:教师风格多变化
在新东方,有三大门派,各显神通。
“激励派”的掌门人,不用说就是刷遍天下无敌手的俞敏洪了。
“激励派”典型地体现了“新东方精神”的核心。老师个个口才有若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们站在讲台上,更像是站在舞台上,将一堂课讲得活色生香、新鲜有趣,又让人有种往前猛冲的动力。
老师们十分重视课堂气氛的调节,新东方的老师都知道有一个“亮点”的概念。他们精心设计的课堂,大概每15分钟就会设置一个“亮点”,正好让学生在开始疲惫之际提起精神,加足马力。
第三节 知识+魅力:教师队伍(4)
“激励派”注重在课堂上调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热血沸腾”的境界。为此,经常在课堂中加入幽默和励志的元素,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养分,享受笑话带来的愉悦的同时,也将苦行僧般的漫漫征途变成一路风景一路鲜花的旅途。
俞敏洪将新东方塑造成了努力、奋斗和成功的象征。俞敏洪对于学生的心理十分理解,他专门买了故事集发放给老师用作讲课参考。“激励派”老师上课时候的“题外话”也未必都是信手拈来,很大程度上是俞敏洪对教师授课的要求,要有活泼的气氛,要有两到三个小故事,要根据课堂内容延伸到人生奋斗的话题……
与“激励派”相对的是“学院派”,其实“学院派”的核心也是激励,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学院派”的掌门人是胡敏,这派高手上课讲究循序渐进,没有“激励派”那么“飞扬跋扈”,取而代之的是学院精神的温和、稳健和理性。他们对市面上那些庸俗的成功学著作十分警惕,在教学中也吸收幽默的精神,但更注重用怀疑和思考两样武器对“新东方精神”进行批判。
相对来说,这一派更接近大学教授。他们虽然未必在课堂上“煽情”地激励学生,但他们冷静的思考、理智的分析显示了较深的内涵。这样的风格容易为较挑剔、不喜浮夸的学生所接受和认可。
江博创立的新门派“激情派”也是风头正健。他们接近“激励派”,除了讲究激情演绎,更注重审美教学。这就在热热闹闹的“激励”之中又加入了审美的因素,使人感觉不仅有动力,更有美感,不仅要坚持“踩死”一切困难,更要欣赏苦难带来的财富,这就又拔高了一层境界。
江博有个精辟的比喻:“讲课应该是一门艺术,要有思想,有审美,让学生就像在沙漠中行走,忽然发现一罐红牛、一头骆驼。”
不过,在2004年,三大掌门人去了两个:胡敏离开新东方,江博成为北京巨人学校的CEO,但他们所创立的门派绝招却流传下来,成为新东方品牌的一部分。无论他们是因新东方中的“政治色彩”不满,或是羽翼丰满意图另立门户,俞敏洪都十分淡然:“一个企业在改革和更替中,人员肯定是会变的。不是一个人个性如何、人品如何的问题。胡敏和江博能在外面闯荡闯荡也好。可能不久,他们反而会理解我,知道创业有多难了。”
第四节关怀+尊重:学生至上
古时读书,有“凿壁引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苦学终可致大成。
千年之后,时移世易,苦学却不改。多少回灯下倒头而眠,多少回考场失望而归,心神俱摧,而彼岸依然遥远。
谁在黑夜里给你一盏明灯,陪你走过漫漫求功名之途?谁在挫折时给你一杯温茶,暖你疲倦不堪的心灵?
一声安慰,一句关怀,学子们就可以在黑暗的大海里,在波涛翻滚里,牢牢掌住舵,扬起帆,驶向明天,驶向希望。
冲突:俞敏洪的衣食父母观
一个商人最看重的是顾客,一个老师最看重的是学生。兼具商人、教师和学生三个身份的俞敏洪,对学生的尊重往好听点说,是有一种“浓郁的悲悯之心”;往难听点说,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他有句谁都招惹不得的名言:“对学生不好,你就变成了魔鬼!”
俞敏洪对学生的好,简直到了“溺爱”的程度。他规定,不管什么原因,不管有没有原因,只要学生不满意了要求退学费,立刻就得退。要是有学生无理取闹,退着玩的,有些老师不愿意,俞敏洪就会把老师叫来痛骂一顿。
早期新东方办学条件艰苦,有些教室条件差,夏天别提空调了,连风扇的影子都看不见。新东方租的都是几百人的大教室,有些甚至是破产的钢铁厂改装的,密闭性很不好。俞敏洪也不管,把成车的冰块往教室里拉。一上课,就看见老师站在三四块晶莹的大冰块后面授课,实质性的降温没有,看着有“冰天雪地”的感觉也好啊,这招叫“望梅止渴”,取自三国里曹操的逸事。
当时北京到处修路挖坑,地方供电不足,有些老师正在上课就突然一片漆黑,停电了。俞敏洪对此也是有备无患,成千上万的蜡烛和煤油灯早就备着了,一听某教室停电,一车蜡烛、煤油灯立刻就成群结队地杀过去。俞敏洪后来去加拿大蒙特利尔一个大教堂参观,看见教堂里上千支蜡烛一层一层升上去,肃穆庄严,他立刻就想起几年前的教室,烛光里的学生的眼睛随着蜡烛明明灭灭。他在100支蜡烛的照耀下,那种神圣的感觉让他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业可能改变某些人一生的命运。同样的是圣洁感,同样的是教化人心,一个是使人从善,一个是使人从志。
第三节 知识+魅力:教师队伍(5)
条件艰苦时,俞敏洪想方设法给学生改善环境,条件好了,俞敏洪又开始想着回馈学生。
俞敏洪在新东方延续了一个奖学金的制度,每年公司拨款几十万作为优秀学员的奖学金,曾经还发出了1000元的山地车作为一等奖。不仅如此,俞敏洪规定,每年必须组织没有回家过年的学生开联欢会,给结业的学生发巧克力。
不过,最让徐小平耿耿于怀的就是每次发奖完毕还要向学生三鞠躬,感觉失去了为人师的尊严,“很受伤”。徐小平对“鞠躬事件”还有大段的分析:从新东方为学生而设的校长信箱投诉电话、投诉传真、投诉电子邮件说起,剖析俞敏洪对于学生的崇拜如同对于衣食父母的崇拜,相当于曾经是农民的俞敏洪对于土地的崇拜一般,将之归纳为“农民对生存的恐惧”,由此俞敏洪将对学生的“敬畏感”演化成新东方文化。
徐小平长篇大论,学究气十足,看起来颇为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