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非同样信仰的团体。非同样信仰的团体要想有活力,将借助市场或层级制(分别取一个较高或较低的位置)。
D不确定性(Uncertainty)
较大的不确定性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困扰的概率分布保持不变,但有更多的困扰发生;另一种是困扰变得更有影响(如由于方差增大)。
比较经济组织:对离散组织结构选择的分析(15)
解释每种不确定性变化的方法是利用上述效用矩阵。据我推测,较频繁困扰的影响与那些需要协调或严格协调的困扰尤其相关。虽然在更为频繁的困扰面前,一切治理形式的效率可能都会下降,但混合制模式最容易受影响。这是因为混合制的适应不能单方面进行(就像市场治理一样),也不能通过命令进行(就像层级制一样),而是需要相互协商。然而协商需要花费时间,若混合制模式通过谈判适应一种困扰的同时又碰到另一种困扰,那么适应将会失灵(Ashby;1960)。市场和层级制的增加以及混合制的减少,与困扰发生频率的提高(上限)相联系。如图63所示,当困扰发生频率达到很高水平时,混合制模式可能更加不可行。资产专用性的范围从零(完全通用)到完全专用(纯粹企业专用)。频率的范围从“低”(在几乎不变化的环境中处于正的较低水平)到“非常高”。
图63组织形式对频率变化的反应
如果困扰的方差的增加会同等程度地提高与每种成功适应相联系的收益,那么提高困扰影响力的效应仍然可以通过对效力的影响来评估。因为在混合制模式中,外人会倾向于更大程度地背离契约精神,混合制的效力受到更大的方差的不利影响。除非可以把相似的不适用性归属于市场与层级制,否则混合制会由于更大的方差而受到不利影响。
Ⅴ讨论(Discussion)
上面的讨论关注于交易成熟商品和劳务的组织,并且每次引入一种参数变动。当引入创新和一系列参数同时变动时,情况就会更加复杂。
A创新(Innovation)
由创新引起的一些问题是采取弱产权的形式。这与泄密问题均在上文中讨论过。创新面临的第二个层面的问题是适时性;有时人们会采用非标准形式的组织例如平行的研发(Nelson;1961)和合资,因为这些组织便于适时进入。
如果一方希望情况变化迅速时成为“玩家”或者如果边干边学很重要,那么适时性就很关键。虽然交易成本经济学会涉及其中一些相关问题,例如隐性知识(Polanyi;1962)和模仿的局限(Williamson;1975:31~32;203~207),但为了解决实时回应时产生的全部问题,还需要更多的分析工具。期待这样的发展时,不应该不加批判地使用这里提到的分析工具。例如,合资有时被描述为混合制,如果合资是支持快速反应的临时组织形式,如果这就是合资的主要目的,那么当合约到期时,成功的和不成功的合约统统被终止。成功的合约被终止是因为成功常常意味着不选择合并但有选择地、及时地联合各自力量的双方,已经学到了足以独自经营的东西。而不成功的合资的终止,是因为各方已经失去了参与的机会。应该把要延期的合资与这里分析的有均衡性质的混合制区分开来。
需要区分连续供应和临时供应,这并不意味着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原则不能适用于二者。相反,虽然其具体情况不同,但我极力主张一般交易成本节约的框架是普遍适用的(Williamson;1985)。例如,Eccles(1981)描述的准企业组织可作为解释目前重复发生的特定契约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但细节确实重要。
B同时发生的多参数变动(Simultaneous Parameter Shifts)
上面提到的比较静态分析把每一类组织形式看做是属性集合体,并且每次引入一种参数变化。设想,一系列参数变化同时发生,那么能把它们当做一系列独立变化来处理吗?如果这些变化实际上是相互独立的,那正是我所提议的。如果一系列相联系的变化同时发生,独立处理这些变化就不合适了。如果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效应,就必须把这些变化作为一个集合来处理。
比较经济组织:对离散组织结构选择的分析(16)
我广泛参考Aoki(1988;1990)近期的著作,并从另外的角度解读日本企业:(1)雇佣、外包合同和银行业这三个关键因素对日本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2)每个因素的效力取决于各自的制度支持;(3)三个因素之间存在互补关系(Williamson;1991a)。
对关键因素及其制度支持的研究与本文的精神相一致。因为雇佣、分包合同和银行业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然而,美国企业不能指望通过改变一个行为惯例而不改变其他行为惯例来复制日本企业。这并不是说美国企业不能通过观察日本企业的分包合同实践来学习,但如果行为惯例之间的联系是很重要的,那么精确地复制个别行为惯例将不是最佳做法。
类似的考虑也适用于中国和东欧的改革。例如,如果私有化的效力启发我们思考组织银行业的方式和产权安全,那么随之而来的忽视制度支持的各种建议就充满了风险。可行性组织的研究是一项综合了法律、经济和组织学的事业。本文的分析工具是与之相关的,但要把它应用于经济改革还需要界定可供替代的资本形式之间的语境上的差异(Hamilton和Bigaart;1988)。
Ⅵ结论(Conclusion)
本文在以下五个方面推进了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研究:(1)将社会经济问题描述为相区别的自主适应性和协作适应性问题;(2)每类治理形式依赖于一种契约法,值得注意的是自我控制契约应用于内部组织并支持授权;(3)混合制形式不是市场与层级制的松散组合,而是具有自身的严密的逻辑依据;(4)更一般地说,本书中关于治理的范围和解释说明揭示了每种治理形式……市场、混合制和层级制……的逻辑;(5)制度经济学中明显相关联但迄今仍相分离的阶段……制度环境与治理机制……结合在一起,其结合途径为通过将制度环境解释为一系列参数变动,其中的参数变化带来了治理比较成本的变动。从治理的均衡和比较静态分析中得出了大量可辩驳的含义。而且,发展着的经验研究文献也是确凿有据的(Williamson;1985:chap5;Joskow;1988; Shelanski;1990)。
需要进一步发展概念的、理论的、经验主义的研究。结合相关联的信息经济学、代理理论和人口生态学,我们有理由乐观地认为:一门“新的组织科学”将在20世纪90年代成形,无论这一前景实现与否,组织理论将在法律、经济学和组织学方面有所更新。这是跨学科的社会理论发展的激动人心的时代。
参考文献:
Alchian; Armen and Harold; Demsetz: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2; 62:717 795
Aoki; Masahiko: Information; Incentives and Bargaining in the Japanese Econom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Aoki; Masahiko: “Toward an economic model of the Japanese firm”,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0; 28:1~27
Arrow; Kenneth J: “Economic welfare and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of invention”, 1962 In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ed)
Arrow; Kenneth J: 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Inventive Activity: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609~625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Arrow; Kenneth J: “The 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Issues pertinent to the choice of market versus nonmarket allocation”, In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Public Expenditure;Vol;1:The PPB System:59~73;USJoint Economic mittee;91st Congress;1st Session;Washington;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比较经济组织:对离散组织结构选择的分析(17)
Ashby; W Ross: Design for a Brain; New York: Wiley 1960
Barnard; Chester: 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8
Bergson; Abram: “Socialist economics”,In Howard Ellis(ed); Survey of Contemporary Economics: 430~458; Philadelphia: Blakiston 1948
Berman; Harold: Law and Revolutio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Buxbaum; Richard M: “Modification and adaptation of contracts: American legal developments”, Studies in Transnational Economic Law 1985; 3:31~54
Chandler; Alfred DJr;: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62
Chandler; Alfred DJr;: The Visible Hand: The Managerial Revolution in American Busines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Clausewitz; Karl von: Vom Kriege; 19th ed 1980(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832) Bonn; Dremmler
Coase; R H: “The nature of the firm”;In George JStigler and Kenneth EBoulding (eds) Readings in Prece Theory: 331~351Homewood; IL:Irwin 1952
mons; John R: “Law and economics”, Yale Law Journal; 34:371~382 1924
mons; John R: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Madison; WI: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34
Cox; Archibald: “The legal nature of collective bargaining agreements”, Michigan Law Review; 57:1~36 1958
D*is; Lance E and Douglass CNorth: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1
Demsetz; Harold: “Toward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7:347~359 1967
Eccles; Robert: “The quasifirm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Journal of Economic Beh*ior and Organization; 2:335~357 1981
Fama; Eugene F: “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8:288~307 1980
Farnsworth; Edward Allan: “Disputes over omissions in contracts”, Columbia Law Review; 68:860 891 1968
Fuller; Lon L: “Collective bargaining and the arbitrator”, Wisconsin Law Review; January 3~46 1963
Furubotn; Eirik; and Svetozar Pejovich: The Economics of Property Rights Cambridge MA: Ballinger 1974
Gilson; Ronald: The Law and Finance of Corporate Acquisitions Mineola; NY: Foundaton Press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