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贸易赤字和预算赤字的双重困扰。我们实际上是在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但归根到底总需要有人埋单。联邦预算赤字,即政府每年的支出超过税收收入的部分,正在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增加着美国的国内负债,而未来的利息负担也在一天天变得更加沉重。另一方面,我们的贸易赤字,即美国向其他国家购买的商品超过向这些国家所出售商品的余额,已经让美国变成了充斥着消费狂的国度。我们不再热衷于生产,而是痴迷于消费。我们不再做东西卖给别人,也不再自己开店,相反只是一味地采购。但我们并不是在花自己的钱,而是在花借来的钱。2006年,贸易赤字和预算赤字均比2001年翻了一番。任何一个一家之主都知道,这种情况不可能长久地维持下去,虚构的繁荣最终会灰飞烟灭,土崩瓦解,这是唯一的结局。而这也正是一个更大的家庭……美国,所面临的现实。
美国乐观主义者的答案
尽管美国经济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我们的决策者却依旧悠然自得。他们高谈阔论着经济指标,告诉我们美国经济是如何的强大,我们的未来将会变得更加强大。这些信息的价值肯定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这需要一个前提……真实。
政治家们总是喜欢用深奥玄虚的指标来衡量经济。例如,我们总是会听到消费者信心正在增长之类的信号。有了信心,当然不是什么坏事情,但是,它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准确地衡量经济呢?在过去的200年中,美国人的乐观主义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乐观主义本身却不足以挽救今天摇摇欲坠的美元。
这是否意味着,作为一个时代标志的美国已经走到了尽头了呢?当然不是,但它的确意味着: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和财富俱乐部的美国,其内部正在酝酿着一场严重的危机。比如说,我们不妨回忆一下近几年以来,美国经济给你带来的影响。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衡量经济真实状况的唯一指标是:就业。诚然,每个月的就业人数都在增长,但事实情况却不足以服人。高收入的制造业岗位正在一天天的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低收入的健康护理、零售以及其他服务性行业。而我们的座右铭〃美国佬有着无坚不摧的创造性〃,也逐渐被一个新的口头禅所取代:〃来点油炸食品怎么样?〃
随着越来越多的制造业行业转移到印度和中国,你也许会认为,我们该勒紧腰带过日子了。但事实恰恰相反,为了满足日渐膨胀的胃口,我们只能不断增加我们的负债。
纵然是那些自认为熟知金融经济的人,也很难真正理解贸易赤字、国内负债、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和经济指标之类的东西。
§虹§桥书§吧§。
第10节:前言 走下神坛的美元本位(5)
一个让很多投资者难以置信的事实是,即使是地方议员,也有可能和我们一样,对经济生活一无所知,但他(或她)和我们唯一不同的是,地位让他们有能力去制定种种可以影响我们生活的决策。当然,他们也有可能作出错误的决定。大多数美国人都会把每月的收入用于各种各样的退休计划、长期投资和储蓄等方面,因为我们都坚信,这样,可以为我们的老年生活带来一份保障。那么,到了你退休的时候,这些资产的价值会是多少呢?如果按目前的状况看,你也许会发现,辛辛苦苦攒到退休账户里的钱,最终很可能是血本无归、分文不值。
难道就没有一点好消息吗?你猜对了!本书详尽地阐述了当今美元以及美国经济的现状,以及其他国家将如何最终操纵美国经济的命运,我们的政府是如何用天下太平、万事如意之类的谎言来欺骗我们。最后,我们还将为你奉上诸多策略,告诉你如何在不可避免的美元颓势中保卫自己的财富,甚至飞黄腾达。
安迪森·维金
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
。▲虹▲QIAO书吧▲
第11节:失约的“复苏”(1)
第一章
失约的“复苏”
在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还从来没有哪位经济学家为下一顿饭操心过。
——彼得·德鲁克
美国美元——世界的“储备”货币,正在不断疲软、萎缩、衰落。毫无疑问,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不解之谜。而这条道路的起点,居然是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诞生,一个恰恰以稳定美元币值为己任的机构。但现实却事与愿违,美元价值却从此走上了贬值的不归路;更令人费解的是,整个形势还在以令人震惊的速度不断恶化。
第一章失约的“复苏”
多年以来,“美元对其他货币的汇率降至新低”这样的标题已经在各大财经报刊上泛滥成灾。从2000年到2004年,我们一直在巴黎的办公室撰写财经评论。在始于2002年底的18个月内,我们这些客居他乡、挣美元、花欧元的美国人发现:生活成本几乎上涨了近一半。但是到了2007年,在西欧生活和旅游的美国人还要再多花50%左右的美元。就在2007年感恩节的前一天,美元对欧元的汇率下跌至1?485 6美元/欧元——这也是美元自欧元登堂入室以来最低的汇率,但对那些在伦敦旅游的The Daily Reckoning的同事们来说,形势显然更糟糕。比尔·邦纳只是紧紧巴巴地到外面消费了一下,就花掉了425美元。在他的全部消费中,也不过是请几个人到西区(相当于美国的外百老汇)看了一场演出,搭了一辆出租车,还有一顿中餐。
但是,对大多数从未离开过本土的美国人来说,为什么要去关心美元是否贬值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你身边的一切——无论是牛奶、鸡蛋、汽油还是建筑材料,只要是你能想到的东西,现在都需要花费更多的美元,而且多得多。美联储在谈论通货膨胀的时候,总喜欢区分总体通货膨胀(overall inflation)与核心通货膨胀(core inflation),其中,后者不包括能源和食品价格(而这正是最令消费者心惊胆战的日常成本)。
据美国劳动统计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统计,从2006年1月到7月,1加仑普通无铅汽油的平均价格翻了一番,上涨幅度超过130?5%。到了2007年,每加仑价格再度上涨3美元。
食品价格的通货膨胀更严重。根据食品营销协会(Food Marketing Institute—FMI)的调查,美国家庭在食品上的周平均支出为92?50美元,如果有孩子的话,这个数字还会有所提高。2007年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7?5%,超过2006年全年上涨幅度(2?1%)的3倍。按照美国劳工部的统计,这也是1980年以来最大的年增长率。到2007年底,食品成本已经上涨了5?6%,超过2006年涨幅的2倍。到2007年10月,即使是受到严格管制的牛奶,价格也从2001年的3美元提高到现在的3?55美元,在某些地区,甚至已经逼近4美元。整个趋势在2008年丝毫没有放慢脚步的迹象。美国农业部预测,本年度,食品价格将继续上涨3%到4%。
3美元/加仑的汽油,再加上急剧下滑的房价,对消费者来说,绝对是一次双重打击。他们又作何反应呢?据食品营销协会调查,自2005年以来,肉类产品是商店中被盗次数最多的品种,进入2007年,几乎所有商店的食品储藏柜均告紧张。
今天这个时代经常会让我们感到光怪陆离。在谈到这个现象的时候,经济学家总会这样解释:“并不是这些东西值更多的钱,只是价格更高了。”这就是我们的经济,一切都在变化,而且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让人不可思议。美国经济学家似乎并没有理解到这一点(抑或是不愿意承认),但我们身边的麻烦却是不争的事实。有些经济学家最终或许会理解消费者的苦衷,也许不会,其实,他们自己也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不过,这却是我们连续第二年听到“R”(复苏)这个词了。
2007年10月和11月,美国商业经济学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usiness Economics)曾经进行过一次调查,半数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认为,复苏指日可待。但是,就像美联储一样,他们也总是习惯于过度乐观。按照他们的预测,目前到2008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长率将达到2?6%。尽管这个数字尚显虚弱,但是和2007年尽显疲态的2?4%相比,终究还是好看点。
但是到了11月,美联储便把2008年的预测下调至1?6%到2?5%,与此前的2?5%到3%相比大打折扣。而对目前到2009年的“低经济增长”和“下滑趋势”预测,却清晰无误地揭示了这样一个现实:我们正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我们已经习惯于把美国视为领导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但是,如果我们从购买力和消费能力角度来理解这个词,美国显然已经不再是领导者,而这又终将影响到美元的价值乃至整个经济的健康。
今天以及在不久之后的未来,我们将会看到,世界经济的主宰者将不再是美国,取而代之的将是中国,他将成为新的世界经济发动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进口大国,而且支出水平正在突飞猛进。
2006年,中国的国外商品采购量飞涨20%,让昔日的进口大国日本(13%)、美国(11%)和德国(7?32%)望尘莫及。百分比也许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因此,还是看看最有说服力的数字:根据美国海关总署统计,到2007年中旬,也就是5月,中国对其他国家的贸易盈余总额已经逼近225亿美元,仅仅与4月相比,这个数字就增加了近60亿美元。从2006年5月开始,中国的出口同比增长73%。
想到美国财长亨利·保尔森(Henry Paulson)近期与中国进行贸易谈判花掉的时间,这些数字似乎让我们略显尴尬,更不乏嘲讽之意。就在保尔森随心所欲地对美国经济夸夸其谈时,中国人似乎更喜欢躲在一边做点什么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东西卖出去。纵观全球金融,亚洲市场正在经历史上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此为本书英文版于2008年初出版时作者所引用的数据。——编者注
●在孟买,BSE Sensex指数历史上首次突破15 000点。
●在东京,日经指数225迎来7年来的最高纪录。
●香港股市连续5天以新高收盘。
●首尔股市连续4天创历史新高。
●在悉尼,Aussie股指在本年度第34次创造历史新高。
在所有这一切的后面,我们似乎听到一种沉重压抑的声音:咔嚓,咔嚓……,在债务和超量进口的重压下,我们的经济发动机已经不堪重负,越落越远。
GDP的弥天大谎
经济学家们喜欢从就业、消费支出和国际贸易的角度谈论经济复苏问题。但更多的却只是停留在谈论上,如果看一看花钱的方式和对象,我们就会感到震惊。测量经济提问的最佳方式,就是衡量我们在生产什么,钱花在什么地方,投资于何处,买的是什么,以及卖了些什么。总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然而,GDP只是衡量不同事物综合体的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