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一次做妈妈-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趟伲辉狡捣辈肝购⒆樱换贡谱抛约好统裕豢赡趟丛缴佟U馐俏裁茨兀�

    因为虽然刺激乳投能够促进大脑和相关神经元制造泌乳素和催产素;但是情绪紧张、精神焦虑、疲劳则会抑制这两种激素分泌;从而抑制乳汁的分泌和排出。泌乳素是脉冲式分泌的;它在睡眠中分泌最旺盛;可以达到清醒时的两倍。所以吃一锅花生猪脚汤;不如让妈妈踏踏实实睡一晚上效果来得好。家人在此时应当主动承担起夜间喂奶的职责。可以让妈妈睡前用吸奶器把乳汁吸出来冷藏备用;夜里让家人温热后喂孩子。乳汁实在不足的;可以用配方奶代替;退一步是为了进更大的一步;不必过于纠结和内疚;精神一定要放轻松。
第9节。
    另一方面;过于频繁哺乳;一是造成乳腺泌乳的时间间隔太短;制造的大多是前乳;孩子吃了不顶饿;还容易因为乳糖的作用发生胀气、腹痛甚至腹泻;营养丰富的后乳分泌不足;孩子容易营养不良影响生长速度。二是由于孩子越吃不饱;越需要频繁吃奶;导致妈妈疲劳应战;恶性循环。三是使乳防发生错觉;认为不需要分泌更多的乳汁;久而久之成了习惯;奶量就越发少了。所以我个人认为太频繁哺乳并不是个增乳的好办法;还是应当根据宝宝的月龄大小制定合理的喂养频率。至于刺激乳投;并非只有直接哺乳一种途径;前文“后乳”一节中推荐给大家的“奶阵刺激法”完全可以胜任。

    如果奶水变少;通过休息、补充营养和各种刺激手法都没能让奶量增加;建议你看看中医;中医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有着很丰富的经验;效果也很好。此外;有一个民间验方你不妨试一试:0米0花0书0库0 ;__

    用生南瓜籽(带壳重量25~30克;去壳重量15~18克);早晚空腹嚼碎咽下;连续服用3~5天。注意一定要用生的南瓜籽;据说熟的南瓜籽反而会退奶。

    6。常常清空乳防;既保健又增乳

    “奶牛”级的妈妈很让人羡慕。曾经在网上有个讨论帖;讨论宝宝吃不完的母乳该如何处理。有的说留给孩子他爹吃或者捐给没有母乳的妈妈;有的建议拿来做面膜;还有说用来浇花甚至发酵做酸奶的;各种奇思妙想令人捧腹。

    当然;乳汁分泌旺盛有时也令人苦恼;乳腺炎是最常见的问题。由于涨奶的速度快;孩子又吃不完;如果不及时清空乳防的话;淤积的乳汁就会使得乳腺肿胀不堪;发炎甚至化脓。轻者疼痛难忍无法哺乳;重者会发高热甚至需要到医院开刀引流。

    这些烦恼可不完全是“奶牛级”妈妈们的专利;奶水少的妈妈同样也可能遭遇乳腺炎。那是由于越小的宝宝吮吸力越弱;当乳汁排出乳防变软后;剩下的乳汁就很难被完全吸空。因此乳腺炎在哺乳的头几个月发生概率更高。

    哺乳期避免乳腺炎、保护乳腺的正确做法是:哺乳期的每天都应当若干次用吸奶器清空乳防。“奶牛级”妈妈至少每晚睡前必须进行一次。乳汁偏少的妈妈则应更密集些;最好每次喂完奶都用吸奶器彻底清空乳防;不仅保健乳腺;还能给身体发送一个信号:“奶水不够吃;下次产多点。”久而久之;你的乳汁就会逐渐变多。

    如果万一不幸遭遇了乳腺炎;除了去看医生外;也有一个民间验方可以跟大家分享。你可以到山上、草地去拔;或者到市场上买一大捧新鲜的蒲公英(又名婆婆丁;黄花地丁);取100克左右(花、枝、叶、根都可用)煎汁熬粥或直接服用;每日一剂;也可分两次服用;剩下的就捣成泥;外敷在乳防上;每日两次。

    如果无处可寻新鲜的蒲公英;也可到药店买干药材。做法是取干蒲公英30~50克煎汁熬粥或直接服用;同样的每日一剂;也可分两次服用。另取50克干蒲公英煎汁外敷;用棉花块或纱布浸汁;挤到半干后敷于患处;干后浸湿再敷;每日1到2次。煎汁的方法是:大火煮开后;小火再煎煮20分钟;药汁浓缩至大约为加水量的一半时即可;鲜草煎出来的药汁会略多一些。

    四、如何热奶

    热奶的方法很重要;如果做错了;会破坏奶中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

    首先;你要准备一个比奶瓶更宽大的容器;加入不超过50度的热水;也就是手觉得略烫的温度;然后放入奶瓶。如果你担心水温高了会破坏奶的品质;也可以用40度以下的热水;当然温度越低;热奶的时间也越久。关键点是;不能将奶瓶放在里面静置不动;而是应该轻轻摇晃奶瓶;让里面的奶液旋转起来。这样做有两方面好处:一是使奶液受热均匀;不因局部过热而破坏营养;二来;让奶液动起来可以使热传导加速;从而缩短热奶的时间。

    电动热奶器(或自动热奶器);不少人被这个名称迷惑了;把它想得太神奇。实际上它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只是通过感应器来控制加热器——当内腔里的水温低于设定值时启动加热器;水温高于设定值则断开电源——并没有什么更高明的技术。相比你用别的容器装热水来热奶瓶;它可以省去频添热水以保持水温的麻烦;仅此而已。

    由于误会或使用热奶器方法不当;最终大失所望的人并不少见。最常见的操作错误就是把装了奶的奶瓶往热奶器里一搁了事。如果加热的是冷藏奶;一种错误做法是为了快速热奶;把预设温度调得很高;那么靠近瓶壁的奶会因过热而破坏营养;但中间部分的奶却还没热透;另一种错误做法是为了避免破坏营养;调低预设温度;结果效率太低;奶捂臭了都还没能热好。所以用热奶器热冷藏奶;你最好同样配合摇动奶瓶。但是热奶器的内腔太小;操作空间太局限;还不如大碗装热水方便些。

    另外;不要妄想长时间保温刚挤出来的母乳或冲泡好的配方奶。大家都知道;母乳中含有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能阻抑细菌生长。但母乳挤出后;接触了空气;在19~26°C的室温条件下;这两种抑菌成分会在6小时内;逐渐发生分子结构的改变而失去功能;细菌就会迅速增加;污染奶液。而配方奶里面没有这些抑菌的活性成分;所以在相同室温下自然保存;只会比母乳更加容易腐败变质。而热奶器的温控范围都在40°C以上;远远超过室温;不论母乳还是配方奶;变质的速度都会更快。

    难道热奶器一无是处了吗?当然不是。比如冬天室温太低;用奶瓶喂奶时;某些突发情况导致中途需要暂停片刻;你就可以用它来短时间保温奶液。或者对于喝奶粉的宝宝;妈妈可以用它来保温冲奶粉的水。具体操作方法是:把热奶器设好温度;将适量的奶粉也准备好放在它旁边;再在消毒过的奶瓶里量好适量开水;旋紧瓶盖后放在热奶器里保温。这样你需要冲调配方奶时;只要把奶粉往奶瓶里一倒就可以了。特别是半夜里宝宝醒了要喝奶;事先把这些东西都准备好放在你伸手可得的地方;就无须手忙脚乱地起床、烧开水、兑开水、舀奶粉了。

    第二节吐奶

    人们往往把不论何种原因引起宝宝吃奶后返流的现象都叫作“吐奶”。但严格来说;属于正常生理现象的应该叫作“溢奶”或“漾奶”;而病理性的才是“吐奶”。

    由于婴儿食管短;胃贲门发育不完善、比较松弛;胃容量小且呈水平状态等;容易由于进食过饱、吃奶同时吃进空气;或者进食后体位改变幅度过大等原因;导致胃贲门被冲开;奶液返流;发生“溢奶”。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除非溢出的奶呛进呼吸道;否则宝宝不会有难受的感觉。随着宝宝一天天发育成熟;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但即便如此;也不应放任不管;日常注意以下一些事项;可以减少溢奶的发生:

    1。不要喂太饱;否则“奶满则溢”。

    2。容易吐奶的宝宝尽量不躺着喝奶;而应把他抱起来;让他的上半身呈30°~45°倾斜状态;这样奶液可以顺利地进入胃;不易返流。由于宝宝的咽鼓管短;位置平而低;躺着喂奶时;容易使奶或呕吐物倒流进耳朵里引起感染。加上宝宝的免疫机能尚不健全;极易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治疗不及时;还可导致耳聋。因而除非不得已;还是采取坐姿哺乳最好。

    3。母乳喂养时要注意让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而不是仅仅叼着乳投。可以避免宝宝吃进空气;让气嗝把奶顶出来;同时妈妈也可以减少疼痛。当“奶阵”来临时;为了避免呛着宝宝导致溢奶;妈妈可以用两指轻轻捏住乳晕并向下按压;控制乳汁射出的速度。或者干脆从宝宝的嘴里拔出乳投稍待片刻再喂。实际上宝宝可能比你反应更快;先一步就放开乳投把脸扭到一边了。此时常常会发生宝宝被溅一脸奶水的囧事。

    4。配方奶喂养时;要注意奶嘴开孔的大小是否合适。孔太大流速过快;宝宝容易呛到;开孔太小则吮吸费劲;容易同时吃进过多的空气。还要注意奶瓶倾斜的角度;要让奶嘴里充满奶液;而不能空着一半;否则宝宝也会吃进空气。

    吃完奶;或者宝宝需要“中场休息”;自己停下来时;都应给他拍嗝;赶出胃里的空气。拍嗝的手法有两种:

    传统手法——让宝宝趴在大人肩膀上;然后轻拍他的后背;掌心必须是空含的状态;以免拍实了反而吐出来。但是这种方法有时候不太容易拍出嗝;而且遇到比较胖的宝宝;腹部较为圆鼓的;可能容易挤到胃而溢奶。

    2个月的旺旺

    另一种方法是——让孩子侧坐在腿上;左手托着孩子的脖子;撑起下巴;右手拍后背。这个方法拍嗝效率比较高;但是面对头颈还比较绵软的小宝宝;可能有些家长会有顾虑;操作起来不那么顺手。
第10节。
    5。喂完奶;让宝宝多“竖”一会儿再躺下。刚放下宝宝时也别马上让他平躺着;可以在他的后背垫上一个大枕头;让宝宝斜靠着10分钟以上;可减少溢奶。但注意枕头要从宝宝腰部到头部都垫起来;保持上半身平直的状态。而不要光垫头部;那样会挤压喉部;即便有嗝也打不出来;宝宝会很难受;也不要从胸椎部位垫起——窝着胃部;反而会把奶挤出来。

    6。刚吃完奶半小时内;不可以做俯卧等会增加腹压的运动;或者过分逗他。因为宝宝笑、哭、叫等过于激动的时候;宝宝的腹压也会增大;松松的贲门就很难把奶关在胃里。

    如果是身体不适导致的吐奶;家长就必须先回顾之前的经历;想想是否有过着凉?吃过什么寒凉的东西(比如;没热透的奶或生冷的水果、果汁)?有没有接触什么不洁的食物?再配合观察孩子的其他身体状况;综合判断问题出在哪儿。比如有没有腹泻、感冒症状、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即便你要带宝宝去看医生;这些事前的自我排查和判断也是必须的;因为医生问诊时一定会问到这些情况。如果你一问三不知;多少会影响医生的判断和治疗效果。θ米θ花θ书θ库θ ;www。7mihua。com

    第三节厌奶

    任何疾病或者身体不适都会让宝宝胃口变差;出现厌奶、拒奶的情况。家长应当仔细观察孩子的其他表现和症状;回顾之前的喂养经历;排查可能的原因再对症采取措施。

    但是有一种所谓的“生理性厌奶期”就跟身体不适没有关系;通常会发生在宝宝4~6个月。孩子只是奶量暂时减少;并无其他不良症状;仍旧正常发育;活泼好动;正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