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底畲蟮囊桓鯩BA案例,你不先仔细研究一下自己的企业,去学习国外的案例,不是舍本逐末么?”
妙哉斯言。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共产党组织,把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纲领、路线、方针,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不正是管理学意义上的最大、最成功的一个MBA案例吗?
于是,我便从管理学的视角,开始了对中国共产党管理体系的深入探讨。越探讨越震撼,一方面觉得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组织,对于管理和管理学基本原理的理解,与中西方管理大家的理解不谋而合,而且还有许多更高明的地方。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发现很多中国企业在向西方学习的时候都走进了一种误区。比如,对于纲领的理解,中国共产党认为纲领是组织的本源问题,纲领与愿景解决的是“组织所要到达的地方”。很多企业把愿景、纲领、使命、价值观混为一谈,表明他们在对组织的根本性认识上,还没有把问题搞清楚,即使是像海尔、TCL这样的企业,同样如此。
另一方面,随着红色管理理论体系的完善,我深深地感觉到,已经到了该为中国共产党的管理体系做科学总结的时候了。正如本书自序中所言,目前,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民族的复兴,都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不仅是要引领这次伟大的民族复兴,还要管理这个伟大的实践活动,而要管理这个实践活动,则要有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纲领。红色管理理论,即是基于此的一点尝试和探索。
让我倍感庆幸的是:在红色管理理论体系的研究过程中,不仅得到部分老首长、老同志、老红军的关注,而且得到相关领导和专家的指导,这使我倍感压力在肩。特别是党史专家郭德宏、彭明、石仲泉、邵维正等同志在党史方面的严格把关,同时非常感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杨启先、石小敏等同志的亲切关怀及研究会咨询与项目管理中心主任邵志光等同志关切支持,同时还得到海外华人程万琦、港澳台同胞霍英东、曾宪梓、马万琪、洪慈禧等的关心和支持。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多朋友及同事的支持,他们是:孙晓华、唐欣、杨江、李小怀、耿志远、张江、杨再平、向东、赵亚辉、栗国锦、郭克莎、钟国兴、于晓明、安丽萍、张霖、程永生、曾凡宝、单勇、陈国富、蒋斌、江海燕、李恒瑞、李子彪、梁桂全、田丰、刘小敏、张小杰、颜泽贤、冯胜平、荣滕娟、袁莉、冯渝棋、吴凤章、王国宾、明文军、曾若虹、徐志刚、贺燕云、张全明、王小伟、邵玉凤、黄道伟、汤世保、陆项和、白志繁、傅昌波、诸葛平文、陈安信、方伟、李诗锦、李福桥、赵秋萍、杨战会、赵军、佟光临、马瑞东、王伯昌、陈信群、汪旭、李薇、吴颖、何耀良、王世龙、贺岁华、冯北平、陆宁、贾军才、郭永新、周建莉、郭素娥、向丽燕、王君、杨彪武、陈忠亮、张廷伟、张驰、周文、罗国宾、李希文、袁健等,值图书出版之际,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后记(2)
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得到了中###史出版社领导和同志的大力支持,在此也一并表示感谢。
冯成略
2006年6月6日于北京
。 想看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