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年来,汤姆和吉姆的故事一直指引着人们。每当人们要作出生活决策时,这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帮助,所以我们应时常问自己“我究竟是在修管道还是在运水?”“我只是在拼命地工作还是在聪明地工作?”
小林是一家糕点店的店员,店里的生意一直冷冷清清。因为糕点这个行业,竞争本来就十分激烈,加上小林所在的那个店当初选店址上出现了一些失误,把店开在一个偏僻的胡同里。所以,不到半年时间,店面就快支撑不下去了,小林也无奈地面临失业。
有一天,小林在店里碰到一个给男朋友买生日蛋糕的女客人。小林问她想在蛋糕上写什么字时,女客人嗫嚅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我想写上‘亲爱的,我爱你’。”
小林一下子就明白了女客人的心思,原来她想写一些很亲热的话,但是又不好意思让旁人知道。小林很快意识到这里面蕴含的商机:有这种想法的客人肯定不止一人,而现在每个蛋糕店的祝福词都是千篇一律的“生日快乐”之类,为何不尝试用些个性化的祝福语呢?
于是,小林经过深思熟虑,向老板提了这个建议:“再多买一些专门用来在蛋糕上写字的工具,给每个来买蛋糕的顾客赠送一支,这样客人就可以自己在蛋糕上写一些祝福语,即使是隐私的也不怕被人看到。”老板同意了。
没想到广告一出,立刻顾客盈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中,顾客比平时增了两倍,大家都是被“写字的笔”吸引来的。从此店里的生意蒸蒸日上,客户量奇迹般地增长。
老板非常高兴,趁热打铁,又开了几家分店,生意越做越大。小林也成为了一家分店的店长。
在这个结果说明一切的时代,同样的结果,没有人会管你是不是比别人付出了更多努力。聪明工作比努力工作重要,因为智慧是无价的,每一个老板都愿意要一个脑瓜灵活的员工。
如果你觉得踏踏实实地工作才是好员工,那么你可以看看高斯是怎么做的:
德国伟大的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就是一个爱动脑筋的聪明孩子。上小学时,一次一位老师想整治一下班上的淘气学生,他出了一道算术题,让学生从1+2+3+……一直加到100为止。他想这道题足够这帮学生算半天的,他也可得半天悠闲。
谁知出乎他的意料,刚刚过了一会儿,小高斯就举起手来,说他算完了。老师一看答案,5050,完全正确。老师惊诧不已,问小高斯是怎么算出来的。
高斯说,他不是从开始加到末尾,而是先把1和100相加,得到101,再把2和99相加,也得101,最后50和51相加,也得101,这样一共有50个101,结果当然就是5050了。聪明的高斯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第三章 做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贡献了多少(10)
除了高斯,别的学生都在辛辛苦苦地一个一个加。这个故事让你有感触吗?任何事情都有规律和技巧,聪明人懂得用最好的办法,花最少的力气,最好地完成任务。
记住,辛苦并不代表成绩。下一次,聪明地完成工作。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有一位企业家,曾因为他的工厂总是不能按期完成生产计划、按期发货而苦恼不堪。为了赶工期,他不得不新招了400名工人,但是生产进度永远赶不上订单的增加。
他的工厂是一间非常现代化的大工厂,厂房明净,规划整齐。他们有七条装配线,可以把不同的部件组装在一起。在每条装配线的尽头都设置了检查站,一旦出现问题会被专职人员记录在一张单子上。每台机器都会出现问题。出现问题的产品被送到返工区。在那里搭建了几个工作间,由最有经验的工人负责返工的工作。在返工之后,机器就可以出厂,发给用户了。
从表面上看,好像不存在任何问题:
机器不可能不出错;所有的工人都是很敬业的,他们为了返工可以工作到夜里12点,他们已经工作到极限了;技术上的改进在未来2年内是实现不了的。
后来有人给他提了个建议,那就是取消返工区。并且告诉他,只需要做这一件事情,就可以把所有问题解决,而且以后永远不会出现返工。
“这是不可能的!”老板叫道。那人劝他不妨试一下。
“取消返工区?那返工的产品在哪里重新加工?要知道返工的产品占了全部产品的30%!”那个人又在纸上写下了这样的建议:
关闭返工区,让在那里工作的人都回到各自的生产线当中去,作为指导员和培训员;
在生产线尽头摆上3张桌子,让质量工程师、设计工程师和专业工程师各管一张;将出现的缺陷按“供应商的问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设计的问题”进行分类,并且坚持永远、彻底地解决和消除这些问题;
将机器送回生产线去修理;
建立“零缺陷”的工作执行标准。
老板一脸的疑惑,但还是照着办了。结果,他发现了许多管理问题,比如,订购零件时,只看价格高低,没有对生产线的工人进行很好地培训;有的人接受了一种观念,就是一切都需要返工,所以不够负责任。
几星期之后,他们又能按期生产了。他们还在制造车间立了一个标志板,上面写着无故障、无缺陷产品的天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越来越大,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他们也学会了检查新产品的好方法:工人一边装配,一边将出现的问题提出来并解决掉。
而最让人高兴的是,由于他们提供的产品质量稳定而可靠,因此占领了最大的市场份额。他们随后兼并的七家工厂,无一例外都做到了这一点。即使是那些工厂的工人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他们都照样做到了“没有返工区”,随后,每家工厂的利润都翻了10倍以上。
美国的西点军校出了无数名人,他们在各行各业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有人询问他们为什么能成功,他们的答案几乎一致:“在西点,人们只能有一个态度,就是在接受任务的时候,对自己说:‘I can do it!’也就是‘我能完成!’除此之外,你没有别的选择。剩下的事情就是去很好地完成你的任务。”
从前,有个人迷失于沙漠之中,因为天气非常炎热,他体内的水分一点一滴地在流失,几乎马上就要被渴死了。他摇摇晃晃地四处摸索,终于找到一间废弃的屋子。这间屋子饱经风雨,门窗已经荡然无存,但门外有一个抽取地下水的泵。他喜出望外,蹒跚地走过去,拼命抽动那个泵,但出水口还是只是滴水,不肯流出水来。
第三章 做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贡献了多少(11)
失望之余,他发现泵顶上有一个瓶子,瓶口塞着木塞,瓶身则写着:“朋友,你要先把这瓶水灌进出水口,泵才能有水。还有,你走之前请把瓶子灌满。”他打开木塞,看到瓶内果然有水。
他该不该孤注一掷,将瓶内的水灌进出水口?灌进去之后又抽不出水怎么办?这岂不是死路一条吗?如果他把那瓶水喝光,起码能暂时保住性命,免受渴死之苦。既然这样,他为什么要听瓶身上所写的指示,冒险把水灌进出水口?
但不知道为什么,他还是遵照瓶身的指示去做了。他将瓶内的水灌进出水口,然后拼命地抽动那个水泵。瓶上的指示没有错,地下水果然从出水口源源不断地涌出!于是,他喝了个痛快,然后把瓶子灌满,加上木塞,并在瓶身加上这么一句话:“上面的指示是千真万确的。”
很多时候,你并没有下一次作选择的机会。不要总说“下一次我一定做对”,在第一次的时候就把它做好吧。工作不能一步做到位,只会浪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对你对公司都不会有什么好处。相信你自己的能力,相信你可以一次就做好。
一次就做对吧,重新返工的代价太大。而且,你不一定会有下次机会。
做表面工作等于欺骗自己
一个村庄,已经好几个月没下过一滴雨,土地干裂,地面上的土都被风吹走了,农作物枯萎,牲畜也都奄奄一息,严重的干旱灾难侵袭着这里的每一个生灵。
这个地区有一间小小的教堂。里边住着一位村民信任的牧师。有个礼拜天,这位牧师就对村民说:“让我们现在一起祷告,祈求上天降雨。上帝收到祷告,会垂怜众生,让我们在下个礼拜天创造一个奇迹——一场倾盆大雨。”
然而接下来的一整个星期都过去了,干旱的天气一点儿都没有改变,整个村庄围绕在阴郁的氛围之中,因为不断有牲畜渴死,田野中的庄稼也都越发枯萎了。又过了一个礼拜,这名牧师询问前来做礼拜的全村村民:“你们中有谁没有虔诚地祈祷?”所有的人都高声回答说:“我们的确是很虔诚地祈祷的。”
接下来一次又一次的祈祷还是没有奏效,雨始终没有降下来,庄稼枯死。村民们没有了收成,只得外出乞讨。在和别人谈起此事时,他们个个都说:“我们认真祈祷,但是上帝没有降雨。”
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为干旱这件事作出过努力了,因为他们每天都在祈祷。可是没有人想过做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事情,他们都在做表面工作。结果当然是害了自己。
工作不是为了应付老板,你应该以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不要做表面工作,骗别人也骗自己。我们所要做的每一件事都不应该是为了应付而只做表面工作,应该是发自内心的。
休斯·查姆斯在担任“国家收银机公司”销售经理期间,该公司的财政出现了一些困难。这件事被负责推销的经理知道后,影响了推销人员的士气,推销人员因此失去了工作热情。销售量开始下跌,到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查姆斯不得不召集全体销售人员开一次大会,在全美各地的推销人员均被要求参加这次会议。
会议开始后,他首先请手下业绩最佳的几位销售员站起来,要他们说明销售量为何会下跌。这些销售员在被唤到名字后,一一站起来,每个人都有一段令人失望的悲惨故事向大家倾诉:商业不景气,奖金缺乏,人们都希望等到总统大选揭晓之后再买东西等等。当第五个销售员开始列举使他无法达到平常销售配额的种种困难情况时,查姆斯先生突然跳到了一张桌子上,高举双手,要求大家肃静。然后他说道:“停止,我宣布大会暂停10分钟,让我把我的皮鞋擦亮。”
随即,他让坐在附近的一名黑人小工友把他的擦鞋工具箱拿来,并要这名工友替他把鞋擦亮,而他就站在桌子上不动。在场的销售人员都惊呆了,以为查姆斯先生突然发疯了。大家相互之间开始窃窃私语。在此同时,那位黑人小工友先擦亮他的一只鞋子,随后又继续擦另一只鞋子。他不慌不忙,动作简洁利落,表现出一流的工作技巧。
皮鞋擦完之后,查姆斯先生给了那位小工友一毛钱,然后开始发表他的演说。
“我希望你们每个人,”他说,“好好看看这个黑人小工友。他拥有在我们的厂区及办公室内擦皮鞋的特权。他的前任是位白人小男孩,年纪比他大得多,尽管公司每周补贴那个白人小男孩5元的薪水,而且工厂里有数千名员工,但他仍然无法从这里赚取足以维护他生活的费用。
“然而,这位黑人小男孩不仅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