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1999年公开上市
● 2000—2002年,通过公开市场继续出售老股
● 2003年下半年,被法国农业银行全面收购
图3 里昂信贷的发展历程
上市前的重组及上市是成功扭转里昂信贷经营困境的关键,如图4所示,上市前后公司治理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 高度集中的董事会结构
● 来自雇员的影响力过强
战略投资者 代表人数
法国农业银行 3
安联 1
AXA 1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政府参股控股商业银行治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5)
merz银行 1
意大利Intesa银行 1
CCF 1
图4 里昂信贷民营化前后的治理结构的变化
1.董事会成员的结构更加合理化。18名董事会成员中,政府代表由12名降至2名,雇员代表由6名降至3名,战略投资者的席位从零上升到8位。
2.政府不再通过行政指令干涉银行的商业行为。
3.雇员代表的消减使管理层有更大的自主权,更能专注于改善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4.上市之前,董事会中的政府代表不从银行领取报酬,缺乏激励机制,改组后的董事会只保留了2名政府代表,将此负面效应大幅降低。
(三)日本长期信贷银行案例
日本长期信贷银行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如图5所示。
危 机 前 危 机 国有化及重组 私 有 化 上 市
● 日本长期信贷(LTCB)银行于1952年成立,专注于对大公司和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发放长期贷款
● 主要通过发行债券融资,没有零售银行的功能
● 该银行对于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日本具领先地位的金融机构 ● LTCB与大多数日本金融机构一样,大规模向房地产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是证券公司,资产规模急速扩张,到1998年10月,总资产已达24万亿日元
● 随着房价的下跌和股市的转弱,大量贷款转为不良贷款
● 银行在1999年时已陷入负资产的境地 ● 万亿日元的不良资产转移至RCC(专门处理不良资产的政府机构),存款保险公司(DIC)成为银行的唯一股东
● 日本总理任命新总裁及其他9人组成的管理团队
● LTCB与政府签订重组协议,对资产、业务和人员展开全面重组 ● 2000年2月,LTCB合伙公司成立,这是一家由多个国际投资人共同出资成立的投资财团,该公司与DIC签订协议,出资1 210亿日元,收购LTCB所有已发行的及新发行的普通股
● DIC继续持有7 450万股A类优先股
● RCC出资2 400 亿日元认购6亿新发行的B类优先股
● 银行更名为新生 银行 ● 2004年2月19日,新生银行股票发行上市,发行价525日元/股,全部为投资财团出售老股套现
图5 日本长期信贷银行的发展历程
日本政府接管该银行后,进行了全面的重组(见图6),主要内容包括:
图6 重组图示
注:*高盛担任LTCB的财务顾问
1.公司重组
(1)大规模裁减雇员,削减成本。目标裁员40%;降低人工成本50%;降低运营成本40%。
(2)完全撤出海外业务。
(3)整合业务部门,例如使网点的分布更加合理化。
(4)处理资产,主要是那些雇员福利性的资产。
(5)重新审查附属公司的经营状况,出售那些不必要的附属公司。
2.业务重组
(1)建立业务审查委员会,由银行董事会成员、高层管理人员和4名外部董事组成,专门负责审查、保证管理及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正确性。
(2)为每一业务部门制定运行的规章制度。
3.不良资产的清理和政府注资
(1)金融重组委员会确定约万亿日元不良资产不适合由LTCB继 续持有,需分步转移至RCC。计划在结束国有化之前,完成全部万亿不良资产的转移。
(2)政府注入万亿日元,以交换万亿的不良资产,同时核销所有账面股东权益。
1999年2月,以美国Ripplewood集团为主的国际财团共同投资组建LTCB合伙公司。
LTCB合伙公司与LTCB、RCC和DIC签订股权出售协议。根据协议,LTCB合伙公司出资10亿日元收购所有现有的约24亿股普通股,1 200亿日元购买3亿股新发行的普通股,每股定价400日元,加权平均收购价约每股45日元。DIC继续持有7 450万股A类优先股。同时,日本政府通过RCC出资2 400亿日元,以每股400日元的价格购买6亿股新发行的B类优先股。这些优先股可以在未来转换为普通股。
政府参股控股商业银行治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6)
交易完成后的股权结构如图7所示。
图7 交易完成后的股权结构
作为获得政府新注资的条件,LTCB必须提交并实施振兴计划,并定期向金融重组委员会报告进展情况。上述交易完成后,LTCB更名为新生银行。
在国际投资财团的管理下,新生银行继续完善公司的管理。
新生银行首先改组了公司组织结构,改善了公司治理结构。新的银行组织结构如图8所示。
同时加大改革薪酬制度的力度,具体如下:
1.雇员收入一般由基本工资、奖金和股票三部分组成。
2.股票激励计划。
图8 新生银行新的银行组织结构
(1)雇员可以设立公司股票账户,用于投资公司的股票。
(2)每月从工资中扣除5万日元转入账户,从市场上以市场价格购买公司股票,作为激励,公司免费提供额外5%的股票。
(3)雇员可以随时出售账户内超过1 000股以外的股票并提现。
(4)公司计划将部分公开发行上市的股票出售给员工股票账户。
3.股票期权计划正在制定之中,中国证监会曾计划在2005年12月31日之前推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范意见》。
经过几年的努力,新生银行资产质量得到改善,经营状况也不断好转,如表7所示。
表7 财务状况的改善
2001 2002 2003
净利润(亿日元) 354 612 530
股东权益(亿日元) 5 828 6 235 6 798
总资产(亿日元) 94 857 80 696 67 069
资本充足率(%)
核心资本充足率(%) NA
资产回报率(%)
资本回报率(%)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2004年2月19日,新生银行通过国内和国际机构投资者配售,重新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价每股525日元,全部为LTCB合伙公司的财团投资人出售老股兑现,发股总股数亿股,总融资额2 300亿日元,超额认购倍数达23倍,上市当日股价上涨58%,收盘报827日元。
日本长期信贷银行从坏账累累濒临倒闭到蜕变为新生银行,是日本政府金融重组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案例,而投资者也最终从该项投资项目中获得了极为丰厚的回报,如图9和图10所示。
图9 亿股通过IPO套现实现52%的内部回报率
资料来源:新生银行招股书
图10 剩余亿股还有更大的升值空间
资料来源:新生银行招股书
市场化的管理体制
新加坡政府通过淡马锡投资公司和MND控股公司间接持有新加坡发展银行27%的股权,如图11所示。
图11 新加坡政府持有新加坡发展银行27%的股份
资料来源:2002年公司年报
表8为新加坡发展银行的前十大股东。
表8 前十大股东
排 名 机 构 持股数(百万股) 占百分比(%)
1 DBS信托公司*
2 Raffle信托公司
3 MND控股公司
4 淡马锡投资公司
5 汇丰新加坡信托公司
6 花旗新加坡信托公司
7 DB新加坡信托公司
8 UOB信托公司
9 摩根士丹利亚洲证券
10 DBS Vickers证券
合计 1
注:* 信托公司为公共股东持股的代理机构
14名董事会成员中有4名具有政府背景,他们是丹那巴南、霍兆华、李金富和王文辉。3名为执行董事,他们是丹那巴南、戴国良和黄钢成,其余均为非执行董事。
4名政府代表参与了各专门委员会,如表9所示。
表9 董事会成员参与各专门委员会情况
董事会 审计委员会 董事局风险管理委员会 薪酬委员会 执行委员会 提名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 任职的政府 。 想看书来
政府参股控股商业银行治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7)
机构/公司
丹那巴南1、2 ? ? ? ? 淡马锡投资公司(由财政部拥有)
戴国良2 ? ? ?
陈天立 ? ? ? ? ?
霍兆华1 ? ? ? ? 陆路交通局
Gail D。 Foster ? ?
柯宗盛 ?
李金富1 ? ? 健康局
Narayana Murthy ?
梁振英 ? ? ?
续表
董事会 审计委员会 董事局风险管理委员会 薪酬委员会 执行委员会 提名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 任职的政府
机构/公司
王文辉1 ? ? ? 交通部
John A。 Ross ? ?
邓立平 ? ? ?
黄钢成2 ? ?
杨林丰 ? ? ?
Eric Ang ?
Steve Ingram ?
Rajau Raju ?
张启昌 ?
刘清发 ?
王开源 ?
注:1。 政府代表;2。 执行董事
政府通过董事会及各管理委员会对新加坡发展银行施加影响,如图12、图13和表10所示。
图12 参与除管理委员会以外的所有委员会人员
表10 董事会及各委员会职责
董 事 会 审计委员会 董事局风险管理委员会
● DBS的战略计划及其结 果的监督
● 年度预算
● 战略性收购
● 融资行为
● 所有其他可能对DBS的声誉和地位产生影响的决定 ● 审查将提交到董事会的财务报表
● 会同外部审计师审查审计计划,评估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和外部审计师报告系统
● 任命外部审计师
● 审查成本控制,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 由董事会同意的其他职能 ● 协助董事会审查风险政策
● 审批对外授权作出有风险性的决定
● 定期审查资产组合的风险状况
● 由董事会同意的其他职能
续表
薪酬委员会 提名委员会 执行委员会
● 审批薪酬制度,包括管理层的股票期权和基于表现的股票奖励
● 审批颁发给全体员工的现金奖励,股票期权和基于表现的股票奖励
● 监督管理层的变更 确认和审批由董事会提名的以下 人员:
● 董事会新成员
● 执行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成员
● 首席执行官、副首席执行官、总裁和财务总监 ● 被授权执行董事会的所有权力,除那些必须由董事会依据法律才能执行,以及银行明确表示保留由自身行使的权力
注:*无任何政府代表
图13 管理委员会组织结构
与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是新加坡发展银行激励制度的核心。淡马锡和MND控股公司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