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录
前言 V
引子 IX
| 第一部分 | 起家
1 雨伞男孩 3
2 三明治小伙儿 9
3 亮出戒指 14
4 可笑的宣传单 21
5 骑在虎背上 28
6 暴风骤雨 38
7 “三明治群岛” 49
8 香港大鳄 59
9 包围日本 67
| 第二部分 | 隐退
10 怎样才算富有? 77
11 “百无大” 86
12 四个男人一台戏 94
13 富人,穷人 101
14 不要问,不要说 110
15 好运爱尔兰 117
16 报出你的价格 126
17 “富有、无情和坚定” 132
18 智者来了 141
19 卸任 148
20 告诉我要什么 154
21 咖啡店四巨头 162
| 第三部分 | 决裂
22 联络法国 173
23 抢占先机 181
24 把“孩子”分成两半 187
25 错误的战略 195
| 第四部分 | 捐赠
26 “一个良好的开端” 207
27 金子般的心 217
28 园丁鸟 228
29 变化的国家 238
30 慈善走入家乡 254
31 地理渐变 261
32 “廉颇老矣” 268
33 财富,死不带去 276
34 一刻也耽误不起 285
。。
前言
我第一次遇见查克·菲尼是在白宫,1994年3月17日。当时,我是作为一名驻华盛顿的记者应邀前往的,而菲尼的出席则是由于他为爱尔兰和平作出的贡献。当时我只知道他是《福布斯》杂志榜上一位有名的亿万富翁,并且戴着一块廉价的手表,但我并不知道他还是世界上最默默无闻的大慈善家。这一点,不仅我不知道,那天被克林顿夫妇邀请到东厅的其他所有客人也都不知道,更没有一个人知道他距离人们所认为的亿万富翁如此遥远,甚至连一所房子或一辆汽车也没有。
2002年,我被报社派往华尔街,一个我和查克·菲尼共同的朋友介绍我们认识,我从那时才开始了解他。我和菲尼一起吃过几次午饭,大多数是在他最喜欢的酒馆——第三大街的克拉克,经过几次商谈,他同意与我合作写一本他的传记,以便在有生之年继续倡导奉献。他答应向我公开他长期以来守口如瓶的家人、朋友、生意伙伴和受益人的情况,并允许我进入他的档案馆。但他不打算以任何方式左右最后的作品,这本传记也没有得到他任何形式的捐助或资助。
最终,我得到的是最广泛的第一手资料。他不断为自己的基金会的财富寻求好的用途,在这个过程中,我跟随着他周游世界。在许多遥远的地方,比如火奴鲁鲁和胡志明市,我与他和他的朋友们共进午餐和晚餐。每一个在生意场或慈善界结识菲尼的人,甚至是那些曾在生意上跟他吵过架的,都非常乐于讲述他的故事。从美国本土到夏威夷,再到英国、爱尔兰、法国、瑞士、越南、澳大利亚、泰国、香港和百慕大,我一路行来,采访了许许多多的人,听他们讲述了菲尼一生中的不同片段。
。。
引子
1984年11月23日,星期五的早上,拿骚国际机场阳光明媚,已然有点热了,一架从纽约来的航班刚刚结束了三个小时的飞行,降落在这里。乘客们大多是美国游客,打算来巴哈马群岛欢度感恩节。从经济舱走出一位中年男子,面相谦和,身穿宽松的运动外衣和开领衬衫,若不是那双犀利的蓝眼睛,他看上去没什么特别。他和妻子乘出租车来到凯布尔海滩的一座办公楼。凯布尔海滩位于机场和拿骚城的中间,在这大西洋浅蓝绿色的海水边坐落着一连串酒店和公寓楼群。他在这块领地上颇为自如,因为他过去常常利用这个亚热带岛屿做生意,从而使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富翁之一。然而,这一次他来到巴哈马群岛却是为了进行一项特殊的交易,与他以往的所有交易都不同,而且会不可逆转地改变他的一生。
那天上午,有两名律师也要前往巴哈马群岛与他会面。弗兰克·马奇从百慕大飞往拿骚,担任此次交易的法律见证人。而正在佛罗里达与父母共度感恩节的哈维·戴尔,预计将同时抵达。所有必需的文件都在他那儿,戴尔对这件事的每个细节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经过长达两年的策划之后,这场交易终究选在了巴哈马群岛进行,这是为了避免选在别处将产生的巨额罚金。这位哈佛出身的律师已经从凯布尔海滩一家可信赖的公司那儿借到了一个绝对安全的会议室,文件就将在那里签署。过程很复杂,将需要三个小时,但他们仍然来得及搭乘晚班飞机回到各自的出发地。
到了文件正式签署的那天,哈维·戴尔却没有出现。有一件事是他无法掌控的,那就是天气。那天早上,由于一场暴风雨狂泻不息,棕榈滩机场的所有航班都滞留了。时间一点点过去,他心急如焚,但广播里仍然没有他那趟航班的消息。与此同时,巴哈马群岛的这些人也在翘首等待,他们出去吃了个炸鱼加炸薯条的午餐,然后回到会议室,围坐在那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讨论着。
直至午后时分,戴尔才在西棕榈滩机场登上了飞往拿骚的航班。这架通勤喷气机径直钻入仍在隆隆低吼的暴风云中,在一阵剧烈的颠簸之后迅速恢复平稳,一个小时后就抵达了巴哈马群岛。当戴尔气喘吁吁地冲进会议室时,已是下午4点左右。而一个小时之后,他们就必须撤出这座大楼,回到机场。他打开手提箱,把协议、律师资质证明、合作决议以及其他法律文件都拿出来摊在桌上,说道:“没有时间多说了,你们在这里签字,你们在那儿签。”签好之后,他把所有文件重新收起来,与其他人一起匆忙赶往机场,搭乘飞机离开。
在返回拿骚机场的路上,查克·菲尼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他就是那个穿运动外衣的人。那天早上来到巴哈马群岛时,他还是一个亿万富翁;而离开时,他却几乎恢复了30年前尚未涉足诡谲多变的商业领域时的一穷二白之身。在那个感恩节周末,当数百万美国人都在为自己所祈求的物质生活而感恩时,他却庆贺自己从巨额财富中解脱了出来,因为亿万富翁的命运和赚钱的天分已经成了他的困扰。
整件事做得极为隐秘。很长一段时间,除了直接参与的几个人以外,极少有人知道那天发生了些什么。4年后,《福布斯》杂志把菲尼列为排名第23的美国在世富豪,宣布他拥有13亿美元资产。但是,《福布斯》错了,而且在今后很多年里都在重复这个错误。查克·菲尼已经把那些财富都甩掉了,他是个枉担虚名的亿万富翁。
1 雨伞男孩(1)
1931年春天,帝国大厦在纽约落成,这是“咆哮的20世纪”经济蓬勃发展后期的伟大胜利成果之一。与此同时,美国经济遭受了一连串打击。经济大萧条席卷整个美国,银行倒闭,失业剧增。正是在美国历史的这个节骨眼上,1931年4月23日,查克·菲尼出生在新泽西州埃尔莫蓝领聚居区的一个境况艰难的爱尔兰裔美国家庭。
查克的父母,利奥·菲尼和马达琳·菲尼,是许多年前从费城搬到新泽西的。繁华的纽约市区就在哈德孙河对岸几英里之外,这对新婚夫妇热切盼望着能在那里过上新的生活。利奥的父亲和马达琳的父亲都在费城铁路局工作,因此他们送的新婚贺礼就是两张宾夕法尼亚—新泽西铁路线的通行证,以便于他们彼此联系。
这对夫妇起初在纽瓦克的韦斯堡安家,后来搬到埃尔莫,比邻伊丽莎白区和联合区。在那里,利奥找到了一份保险代理商的工作,而马达琳则成了一名护士。他们有三个孩子,都出生在新泽西州伊丽莎白区的橙色纪念医院:两个女儿——阿琳和厄休拉,在她们中间还有一个男孩儿——查尔斯·弗朗西斯·菲尼(查克为昵称)。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菲尼夫妇拼命工作,比他们的许多邻居过得好一些。在幼小的查尔斯的记忆中,母亲在橙色纪念医院常常日班夜班连轴转,父亲常常在黎明时分就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出门,去纽约的皇家全球保险公司上班。一开始他们租房子住,后来从一位祖父辈老人那里继承了2 000美元的遗产,于是在伊丽莎白区的帕利塞德路买下了一幢两层的红砖小楼,与一家爱尔兰天主教徒和一家意大利人为邻。这幢小楼至今仍矗立在一条安静的大道旁,门前一棵云杉树浓荫蔽日,周围都是独门独户的住宅。这里位于纵横交错而繁忙的高速公路的中间地带,汇聚着花园州高速公路82号国家公路、22号联邦公路、78号州际公路。
菲尼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很拮据。20世纪30年代的任何一个新泽西劳动阶层的人都知道一美元的价值。虽然有两份收入,但他们手头的余钱还是很少,而且还要挣扎着支付每个月32美元的按揭贷款,以及供养家里的车——那是一辆绿色的哈德森,底板很旧,拐弯的时候喇叭就会隆隆作响。他们的“老爷车”有时会坏在去费城的路上——铁路通行证是有使用期限的——或者是翻新的轮胎被扎破。有时他们会去波茨维尔探望马达琳的亲戚们,据说他们很富有,因为他们拥有一座“棒状饼干加工厂”,其实那只不过是厨房里的一台大烤箱;还有人说他们把钱藏在房子周围,虽然在他们死后谁也没有找到过一文钱。
在那艰难的年代里,人们总是相互照应。马达琳·菲尼是个谨慎又细心的乐善好施者,默默地做了许多善事。当她注意到患卢伽雷病①的邻居比尔·法伦每天步行到公交车站去纽约时,她就常常装作自己恰好要去某个地方,把比尔从家门口载到车站。“他压根儿就不知道她并不是要去那儿。”厄休拉回忆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达琳晚上常穿上蓝色制服,充当红十字会的护士志愿者。她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其他一些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怎么能为自己的“志愿”行为领取薪酬。(当然,这件事后来被报纸披露出来,成了一桩丑闻。) 。。
1 雨伞男孩(2)
利奥·菲尼平时热衷于做弥撒,也总是花很多时间帮助别人。他参加了“哥伦布骑士团”,这是个天主教的男性友好社团,向成员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助学贷款。他也很注重发挥金钱的价值,当孩子们长到一定岁数时,他就送他们去位于埃尔莫尔大道的图书馆,他告诉孩子们:“我们纳税了,因此你们必须充分利用它。”
菲尼的姐姐阿琳说,菲尼小时候是个活泼的孩子,还有点儿调皮。“他因为调皮捣蛋而被布拉德利海滩学前班赶了出来。但这并不是说他会制造什么麻烦或者其他事端,而是因为他总是很滑稽。我每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坐在他旁边大笑。他是枚开心果,脑子也很灵活。我母亲最疼爱他了,她总是说:‘我的查尔斯,我的查尔斯……’”
早在10岁的时候,菲尼就表现出了赚钱的天分。“我们什么也没有,”他的朋友弗朗西斯·“斯基普”·唐尼回忆道,“那时候,每挣一毛钱都不容易。”菲尼第一次小试牛刀是挨家挨户推销圣诞贺卡,这个机会是由朋友杰克·布卢伊特的父亲提供的。布卢伊特选了他们所在的社区,所以菲尼就去了邻近的另一个社区。菲尼还帮邮递员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