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只能算是小股渗透,但引起的骚动已不可小觑。同年底,温州炒家“撤离”上海滩的消息传来,大家的心陡然热了起来:温州人有1000亿元炒房资金,一不小心流过来几十亿元有什么奇怪的?重庆是直辖市,房价又低,占尽天时地利,温州人的钱不流到这里还能去哪里?在他们眼里,温州炒家“撤离”上海已经不是传闻,而早已是铁的事实了。
抓住机遇是改革开放的一大成功法宝,这谁都知道。既然如此还等什么!大家决定大干一场。
以下关于惊心动魄的“重庆大会战”的实况叙述来源于《重庆晨报》。根据我们的不完全查阅,2004年2月18—29日,该报的“晨报地产”版对这场由自己参与发起的炒房大会战共刊发消息、特写、综述、评论十余篇,洋洋万言极尽煽情。在此,我们的转述尽可能尊重报道的本来面貌,以期原汁原味———
大会战的发端依然是那场万众瞩目的“时尚之都”温州产权交易中心第五届房产展示交易会。2003年,温州炒家的试探性投资,令重庆房产商芳心暗许,秋波频传。一时间,重庆楼盘走出去投怀入抱已悄然成风。
“显然,重庆楼盘早应该发出‘参加温州房展,把自己光彩嫁出去的吼声’。”一资深业内人士一针见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重庆晨报》“晨报地产”版和重庆“大众购房者·开发商俱乐部”经多方努力,终于作为重庆地区唯一由温州第五届房交会主办单位授权全面负责参展事宜联系的组织机构,争取到12张入场券,扮演了牵线搭桥的楼市“红娘”角色。重庆房产开发商自然是踊跃报名,出发前他们铆足了劲:此行一定要俘虏温州人的心。
一边是渴望升值的温州购房资本,一边是饱含投资价值的重庆楼市,它们的相逢果然擦出了激情的火花。2004年2月21日展会开始的第一天上午,新重庆公寓就率先被温州人吃下9套房,世贸中心也被端掉半层楼,近千万巨资顺利入囊。随后迅速掀起重庆楼盘销售狂潮,各家楼盘应接不暇,帝景摩尔、俊豪名居等多家楼盘的资料告急,原本坐镇指挥的各位老总也不得不披挂上阵。截至展会结束,重庆房产商共截获温州资金逾2000万,意向性客户达300余人。其间,在2月22日重庆房地产投资价值说明会上,200余个座位被自发前来的温州炒家一抢而空,发问声此起彼伏。不久,一大批温州炒家立即和心仪的参展楼盘捉对厮杀,场面蔚为壮观。
三天的风卷残云,秀外慧中的重庆楼盘令眼高于顶的温州炒家意犹未尽。面对登门叫阵的十余家重庆楼盘的强大攻势,财大气粗的温州军团发出了“打到重庆去”的巨吼。应广大温州炒家和重庆开发商的强烈要求,备受感动的《重庆晨报》“晨报地产”和在温州当地颇具影响的《温州商报》一拍即合,决定强强联手,共同促成温州购房团的重庆之旅。他们一方面对求战心切的温州炒家定额限制、竞争上岗,一方面对积极应战的重庆楼盘严格甄选、宁缺毋滥。最后筛定30名实力雄厚、志在必得的温州豪客集结成军,星夜启程对重庆楼盘进行“大扫荡”。
2月25日,温州炒家抵达的前一天,《重庆晨报》以粗黑字体刷出了“温州军团明日反攻重庆”的巨幅标题。此次被称作是两地媒体和房产商的首次联动为重庆楼市大会战吹响了总攻的嘹亮号角。
号角虽已吹响,但且慢,还是应该先阐述一下大会战的“指导思想”。接受《重庆晨报》专访的《温州商报》地产新闻部主任周煊女士强调说,上海、北京等沿海大城市经温州炒家多轮轰炸后,要想再赚大钱已如大浪淘沙。而重庆是最年轻的直辖市,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但房价偏低,房产增值空间巨大,投资回报率较高,且其稳定性高于其他城市,相对来说还是块处女地,真正堪称遍地黄金,很容易使温州炒家创造成功与财富的神话。
隆隆枪炮声中,“神话”真的就诞生了。
2月26日—29日,温州购房团在重庆楼市引发了强劲的“冲击波”,创下了一大销售奇迹,《重庆晨报》记者进行了全程陪同采访。三天时间里,温州购房团逐一“袭击”了世贸中心、海客瀛洲、浪高凯悦等14家著名楼盘。其中,有豪放者一举拿下了世贸中心整整一层多楼,鲸吞了俊豪名居20套跃层住宅,并对翠湖柳岸的100余套住宅虎视眈眈;还有一位财大气粗者,竟有意独立吃下“纽约·纽约”两层楼。截至2月29日下午,该团下单的意向金额已达3000余万元。重庆开发商对温州购房团的光临更是礼遇有加,拉开了一场服务营销大战,接力棒式地派出售楼人员随行接待,令温州人备感亲切。
班师回营前,《重庆晨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温州购房团成员,他们均表示,对这种组团式的购房形式非常推崇,而这次参观的14家楼盘也各具特色,令他们意犹未尽。此次仅为“试水”,更大规模的进攻随后将全面展开,并希望能尽快组团再次前来。
大会战硝烟渐散,“杀敌”遍地,“战利品”无数。剧终前打出的字幕似曾相识:《重庆晨报》最后报道称,3月中旬的重庆房产春展会期间,本报将组织第二批温州购房团来渝“扫房”。届时,购房团成员达70人之多,估计其购买力将是首批购房团的3倍左右。同时,征集参加下一轮迎战温州购房团搜楼行动的楼盘报名活动自即日开始。报名热线:639074××。
按照此前章节对媒体购房团运作流程的阐述,诱人的利益分配是推动媒体和房产商心心相印欢快地拉起手来的必备酵母。由于可以想像的原因,我们无法获取具有足够说服力的相关资料,因此,我们无意对本次重庆楼市大会战参战各方的利益关系妄加评判。但收益肯定是实实在在的:第一,参战的14个楼盘狠狠地露了把脸,万众瞩目、人气骤升;第二,温州人的鲇鱼效应被放大,某种程度上激活了一向温吞吞的整个重庆房地产市场。当地人士兴奋地分析认为,能被精明的温州购房团相中,本身显示出重庆楼市的魅力所在,也给尚未充分认识到楼市巨大价值潜力的重庆人好好上了一课:“温州购房团每到一地,无不带动当地的购房热潮,这样的效应同样会在重庆楼市再现。”甚至有人举出具体例证称,山东威海的一个楼盘原本销售状况不佳,市民们并未给予多少关注。谁知温州购房团一到,才刚刚开始看房,就随之涌进许多得知消息的当地投资者,并当即下单买房,结果威海人下单金额竟远远超过了温州炒家。
事情还没完。文章从来都有正面与反面两种作法,各有各的精妙之处。谁也没想到,这场楼市大会战不久又演绎出了一段并非多余的尾声。
温州人走后一个月,重庆艾佳实业突然宣布,其轻轨沿线的楼盘———“艾佳沁园”第二期将拒绝“团购”,实行“凭身份证购买,每人限购一套”的政策。《重庆晚报》报道说,“艾佳”有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出台这一销售措施,其目的就是要拒绝温州购房团炒盘。此前,艾佳已拒绝了四批温州商人的团购行为。据悉,这是重庆首家公开对温州购房团“说不”的房地产企业。
按照该负责人的说法,“艾佳”之所以能抵抗住一波又一波温州购房团的“团购”诱惑,是下了很大决心的———业界都知道,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引入温州购房团意味着什么:不仅能使房价高开高走,而且能让商品房最大程度地“套现”。据称,早在2003年底,就相继有温州商人抱团前来“艾佳”洽谈接盘事宜。往往是在现场考察半小时到一小时就马上下单,而且出手阔绰,动辄购买一个单元以上,最多的一个炒家开口就要3个单元120多套房子。
关键是《重庆晚报》的报道认真分析了“艾佳”拒绝温州炒房团的原因:首先是基于销售上的考虑。温州购房团的采购背后带有集体压房价的“小九九”在内。换句话说,由于采购批量大,而且有立马套现的诱惑,不少开发商在最终售价上不得不让步放点血。“我们不想向炒房团低头,所以选择了拒绝!”其次,“艾佳”敢“叫板”温州人的本钱在于其商品房并不愁销路。由于地处轻轨旁和杨家坪步行街入口处等优势,即将开盘的“艾佳沁园”二期350余套房子,登记求购者已达800多人。“对我们来说,温州购房团来不来,房子都大有市场。”
不管“艾佳”阻击温州购房团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此举至少向重庆人传播了一个清晰的信息:“艾佳”的楼盘肯定是个好东西,否则人家能那么牛气吗?有钱的温州人想要都要不到的东西,重庆人还等什么?
妙,实在是妙!
温州叫停风波
“有为”抑或“无为”是一个微妙的跷跷板,稍有差池带来的就是尴尬。揣着温州人全国炒房的烫手山芋,温州政府的尴尬始于2004年4月初前后的所谓“叫停风波”。
根据现有资料查证,率先引爆这场“叫停风波”的是《北京青年报》。2004年3月31日,该报在一篇有关温州炒房团的报道中透露了一则颇为惊人的信息:“或许是迫于各地的压力,或许是防止本地资金外流,记者昨天下午了解到,温州市政府作出了限制购房团的决定,通过主管部门叫停当地媒体组团炒房。而媒体组团占到购房团份额的95%以上。”
如果消息属实,这肯定是我们已知的温州地方政府对温州人组团炒房第一次公开、明确的姿态,其内涵之丰富不言而喻。作为温州人全国购房首选目的地的上海,各大媒体几乎在第一时间对此作出了迅速反应。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各家媒体追踪调查“叫停内幕”的结论大相径庭。
———“确有其事说”。依据为,近日,温州市委宣传部应市政府的要求,已经向温州各媒体下文,禁止以媒体名义组织购房团到各地炒房,并限制发布相关的广告进行宣传或炒作。而温州当地相关媒体广告部负责人亦表示,报社已经主动给购房团的活动降温,一般情况下,今后不会再组织购房团的活动。更有报道称,温州市政府正在研究对策,要对温州炒房团前往各地购楼炒房予以治理,具体办法估计下周可以出台,市里的官员为出台这一政策已做了大量前期调研。
———“子虚乌有说”。据报道,当某报记者问起温州叫停炒房团一事时,温州市政府秘书长李金寿很惊讶,表示自己从未听说此事。他认为,投资者买卖房产是市场行为,进行集体投资也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政府无权干预,即使干预也很难有什么实际效果,况且这不符合法律程序。政府所能做的一是尊重市场,二是进行理性的引导。
说法不一,乱花迷眼。但可以确定的客观事实是,自此,温州本土媒体没有再组织过购房团,包括刚刚降生轰动一时的《温州都市报》太太购房团的如花命运都一概戛然而止。在“叫停风波”过后一段时间,当事件本身已经变得不那么敏感时,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反复求证核实,曾经扑朔迷离的疑云终于逐渐消散。据一位接近温州市政府核心的当事人透露,2004年3月底,鉴于温州购房团尤其是媒体购房团四处出击所造成的巨大压力,市委宣传部向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