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州伯克利大学数学系主任在电子信件中写道:“你和其他五位国际学生是今年最优秀的申请者,我们特别给予了最高等的奖学金。” 而在最近几年连续公布的“美国最好的大学”排名中,伯克利大学蝉联公立大学第一名。
斯坦福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已经连续三年都没有招收中国学生,2005年这一专业在全世界招收的12名博士生中,张恺元是唯一的一名中国学生。录取通知书中这样写道:“你的学识造诣和学业记录给我们研究生评选委员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很高兴地向你提供2005年博士生项目”。
一般来说,美国大学在中国招收五年制博士研究生时,只有‘北大’、‘清华’、‘科大’等国内一流名校中的优秀毕业生(本科或硕士)才有获得全额奖学金的机会,而张恺元却收到了五所世界顶尖名校的全奖录取通知书。另外,从各学校对张恺元所做的评价来看,“最优秀的申请者之一”是使用率最高的一句话。用父亲张炜的话说:“从这些世界顶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中对张恺元的评价来看,在2005届全世界数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张恺元的数学能力和水平也许不能说是最好的,但应该是顶尖级的。”
最终,张恺元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斯坦福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学制五年。那一年,他只有20岁。
谈到为什么选择斯坦福大学,张炜讲到了儿子与斯坦福的一段渊源。2004年5月26日,“斯坦福大学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John L。 Hennessy)教授率领斯坦福大学校长代表团对北大进行了访问。在整个活动日程中,有一项是约翰·亨尼斯教授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教授共同接受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的专访,当时在北大就读的张恺元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节目的录制。通过那次活动,张恺元对斯坦福大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对这所世界名校产生了好感。那一次的近距离接触,使他最终选择了斯坦福大学。
不断超越自我 争取做出世界级的贡献
四年前,因摘得‘奥数’比赛金牌而获得保送名牌大学的资格;四年后,又因出色的学业和表现而受到多所世界名校的青睐。张恺元不断挖掘着自身的潜力,并超越着自我。
2005年9月,张恺元来到斯坦福大学,开始了他的海外留学生活。
在斯坦福,他仍然表现出了极强的学习能力。第一学期,他选修了分析、概率等几门课程。听课只是学习的一部分,课后作业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作业的难度也比较大,在北大学习的四年中,也许只有几门课程的作业有这样的难度。可是,其他同学需要相互讨论才能完成的作业,张恺元却能够独立完成。期中考试时,他没有用草纸,直接完成了解题,并第一个交卷,最终以满分成绩获得全班第一。对很多人来说有一定难度的考试题目,在张恺元看来却很简单。
张恺元的研究方向是应用数学,所以他在概率论这门课上下的功夫相对多一些。这门课程的总评分是200分,其中考试成绩占120分,作业占50分,研讨及其他活动占30分。张恺元最终的总评分是198分,遥遥领先于其他同学。对于在自己将来发展方向上很少涉及的课程,张恺元虽然没有下太多的功夫,但仍然能轻松通过。其中有一门分析考试,老师要求十道题只要做出三道就算通过,因为题目很难,班上有两名同学没有通过考试,而张恺元却做出了六道半,仍然领先于其他同学。
。 想看书来
家庭教育的目的(10)
在完成自身学业的同时,张恺元还兼职助教。助教的工作之一就是为学生答疑,他每周在自己的办公室值三次班,每次2小时。来接受答疑的既有本科生又有硕士生和博士生,考试前一般是答疑的高峰期。在众多助教中,张恺元的答疑深受学生们欢迎,每到他值班的时候,来问问题的学生就比较多,最多的一次,同时来了7个人,把办公室挤得满满当当。
张恺元做偏微分方程这门课程的助教时,老师是在斯坦福工作了40多年的一位老教授。每次布置作业前,他都会让张恺元先做一下。期末考试前,老教授又把题目拿给恺元看,恺元提出有一道题在平时的作业中出现过,不能再出了,随即表示可以帮老师再编一道题。恺元编的题让老教授非常满意,考试结果出来了,班里只有个别同学做出了恺元编的那道题。老教授万分感慨地说:这么多年,还没遇到过像你这么好的助教!
在那次为育才学校的家长们所做的讲座中,张炜说:“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着智商等各种能力上的差异,孩子的智商可能不会改变,但他自身的潜力却是不可估量的。我认为家庭教育的作用就是帮助孩子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使他在各个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使他的发展得到最大化。”
在振兴街第二小学读实验班时,在班里众多通过考试从全市范围内选拔出来的同学当中,张恺元是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升入东北育才学校后,他通过努力在这所人才济济的省级重点中学保持了以往的优势,还是班级里最好的学生之一;到了北大,在这所聚集了各地精英的最高学府中,张恺元依然是同侪中的佼佼者;而在斯坦福这样一所世界名校中,能够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的都是各国的数学精英,但张恺元仍然保持着绝对的优势。
每到一个新环境,张恺元都能够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使自己的发展最大化,成为他所处环境中的佼佼者。考入斯坦福之后,在一次接受《辽沈晚报》记者高望采访时,张恺元说,“到世界名校读博士研究生,我一定会竭尽全力,争取做出世界级的贡献”。
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
张恺元是优秀的,但他的优秀并不仅仅体现在学业上,同时也体现在他为人处世的点点滴滴中。正如父亲张炜所说的:“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
张恺元11岁就上了中学,比班里的同学平均小两岁,也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按说年纪小容易被欺负,但是在学校没有人欺负他,因为他跟别人关系一直很好。而且他学习好,能够帮助别人,没人把他当小孩看。跟同龄人在一起交谈的时候,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他都像老大哥一样。”父亲说。
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张恺元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得了三等奖,“当时沈阳市每年都评选‘十佳中学生’,实际上这个名额每个班都想要,而他只得了个三等奖,还有更厉害的呢。”但学校最终把这个名额给了张恺元,因为给他大家是没有争议的。
育才学校的李秀华老师说:“张恺元特别朴实,是一个非常单纯、没有杂念的孩子,在他心目中一切都是美好的,学习努力、上进,为人实在。实际上他年龄在班里是最小的,但是个子很高,长得挺壮实,喜欢帮助别人。”
廉丽丽老师对恺元的评价是:“这个孩子还有一个优点,非常顾全大局,非常有爱心。”她还回忆起张恺元当初参加‘奥数’竞赛集训时发生的一件事,“当时他参加集训,单独学习,已经脱离班集体了,其他同学正处在高三复习阶段,这个孩子就跟我说:‘老师,大家学习都挺忙的,我负责给班里换水吧’,所以一到换水的时候他就回来,拿着两个桶默默地走出去,换完就走,也不耽误大家。”后来恺元还跟廉老师打趣说:“老师,我给班级换水,一方面给大家节约了时间;另一方面,我拎一桶,扛一桶,还锻炼身体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家庭教育的目的(11)
育才学校平均每年都有数十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在‘北大’、‘清华’,很多学生是以省为范围划定“老乡”的,但对于育才学校的毕业生来说,“老乡”的范围更多的是以母校为圆心划定的。进入北京大学数学学院之后,张恺元经常找下几届母校考来的学生谈心,并主动帮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
在“北大”,他刚满18周岁就被吸收入党;评选三好学生他全票当选。在素质测评打分中,满分是25分,张恺元得到了分,也是全班最高分,这里不知道有多少同学给他打了满分。
在出国留学之前的9月18日那天晚上,张恺元特意去市政府广场参与录制了沈阳市民纪念“”大型活动。他要把这些资料带到美国去,以此警示自己和同学们勿忘国耻,并且还要向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进行宣传介绍。
现在,张恺元虽然只身在外求学,但父亲说儿子在生活、学习和与人相处等各个方面都很让家人放心。正如张炜所说:“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在各方面尽早健康成长起来,不用家长再为他们操心,他们也不再需要家庭教育。只要我们努力了、孩子尽力了,那么不论取得什么样的结果,我们都会很欣慰地接受,并且无怨无悔。”
家庭教育考验父母的智慧(1)
小档案:
潘 睿,女,1985年2月22日生。
1993年自开原市红旗小学转入沈阳市启工二校。1997年考入东北育才学校优才教育实验班日语特长班。2003年荣获东北育才“大友太郎奖学金”,于当年10月赴日本留学。
在东京ABK语言学校学习半年,现就读于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系统创成专业。
三岁学会查字典的小书迷
1985年2月22日,潘睿降生了。回忆起初为人母时的情形,母亲充满感慨地说:“我介绍给年轻妈妈的经验就是,从孩子生下来开始,你别认为她不懂事,而应该当成她什么都能听得懂那样地跟孩子交流,这样孩子成长得会特别快,懂事也特别早。”
从潘睿六个月的时候开始,父母就教她看图识字,“过一段时间以后,把上面的图挡住,再给她看下边的字,她就能念出来。实际上,刚开始她对字根本就没有印象,只是凭位置记,但是经过这样的反复刺激,她就把那些字都记住了。”
父母每天都给潘睿讲故事,她也经常把故事讲给周围的叔叔阿姨听。“实际上,刚开始她根本不认识书上的字,那些故事她是硬背下来的,但是等她把故事都背下来以后,那些字她也就全记住了。”经过这样的日积月累,到两岁半的时候,潘睿就已经能够很流利地读报纸了。
对于很多年轻父母来说,忙碌的工作和子女的教育常常使他们分身乏术,渴求知识的潘睿更是成了妈妈的小尾巴,一遇到不懂的字就跑来问,“因此我就开始教她查字典,我说有了这个老师你就不用再烦妈妈了,她非常高兴,开始学汉语拼音,学查字典。”聪明的妈妈请到了字典这样一位好老师。
潘睿三岁就学会了查字典,从此读书的势头越发不可收拾。“她从小就特别喜欢书,我们周末的时候带她去逛街,书店是经常去的地方,她逛书店从来不烦,能在里边呆很长时间,然后买一堆书回来。其实逛街的时候我们也给她买很多好吃的,但她回家之后从来不奔好吃的,肯定先奔书。她看书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恨不得把这些书一下子都看完。”即使是在周末,父母也没法睡早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