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来说,他们年轻时,城市的基本组成不是家庭而是单位。单位与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像是一个没有血缘的大家庭。跟80年代初期,人们出入办事、登记结婚、孩子上学等等都需要单位介绍信不同,现在的“80后”完全被甩进人才市场自由自主择业。员工不再认为企业是终生不变的家,没有70年代时人们“做工人,根正苗红,社会主义建设全靠劳动人民”的满腔热情,也没有80年代时高学历或者有技术的劳动力被分配到国企工作,就认为拿到“铁饭碗”的自豪感。“80后”们认为企业不过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没有了父辈们对企业深深的依赖感。他们对企业的感情其实比起他们的父辈更真实人性了许多,没有那么多附加的政治意义。其次,多种所有制的产生使分配方式也多种多样,各种企业形式也出现了,薪酬的组成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待遇相差很大。他们面临的诱惑和选择更多。。 最好的txt下载网
“80后草莓族”是职场“软蛋”?(3)
其次,高校专业设置老化,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于新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新的工种和行业不断产生,如形象设计师、策划师、信用管理师等,高校专业设置却十几年如一日,已经无法跟上社会的需求。据智联招聘的一次“职场人看高考报专业”的调查显示,将近有八成职场人士所做工作与所学专业稍有相关或者完全不相关,其中“完全不相关”的达%。“80后”职场新人怀揣一些冷门的专业,比如历史、地理、哲学等基础学科的学位证书,工作却十分难找。在不得不就业的压力下,许多人选择了不十分满意的工作,结果自然是遇见挫折就轻易放弃,一有机会就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再加上高校连年扩招,现有的教育资源根本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大学生享用。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经不同于十年前的精英教育,更多是大众教育,教出的学生质量自然不能跟那时比,也使许多毕业生不能迅速胜任工作。
最后,经济基础的变化使人们的观念也产生变化。市场经济也带来了西方的价值观。“80后”新人崇尚个人主义,强调自我心灵的感受,希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愿意太委屈自己。因为梦想,因为猎奇,因为心灵体验,许多跟前人不同的新价值观在“80后”新人中十分流行。他们容易被激发热情,却往往由于对自己期望过高,事情一旦不如所愿,就灰心放弃。这也是他们频频换工作的原因之一。
用人企业,如何应对“80后”?
就雇主而言,企业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一味强调自己的需求和利益,还是更务实一些,即时的调整自己的用人标准和策略?这对企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十分重要。事实上,一些十分著名的企业已经在关注近年来中国年轻人求职需求的变化。完善的培训计划、良好的工作化境、灵活的工作时间逐渐成为企业吸引这批新人的有效方式。宝洁公司(P&G)针对“80后”这一代人的特点,在工作方式和时间上做出了许多调整,“其中包括在家办公计划,每周可以在家里工作一天,工作灵活性,以及鼓励员工健身。”“在宝洁,员工一天工作8小时,上下班的时间是灵活的”,宝洁公司(P&G)大中华地区招聘经理林蓓蕾说,“如果因参加电话会议或加班下班晚了,第二天可以相应晚来。”在宝洁总部的大厦里,就有许多健身设施,这些健身活动非常受年轻人的欢迎。
可口可乐公司副总裁李小筠也表示,可口可乐公司特意改变了“80后”人才培养和人才招聘的方法,并且提供给他们明确而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他们希望的提升方向加以引导。
为了更好的迎接“80后”职场新人,由王石领导的万科也想尽种种方法,其中包括加强与他们的沟通,每年都安排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这批人在万科有个别致又充满朝气的称呼“新动力”。
其他的一些大公司开始建立与“80后”直接沟通的方式,比如在人事部建立专门网站,供“80后”员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同时组织专门的座谈会让他们与管理层直接交流。
在“80后”自己做老板的企业中,管理者们制定了适合自身特点的规章制度来最大限度发掘员工的潜力。比如在李想的公司里就有这样的规定:当员工没有完成考核的时候,本月还是可以拿奖金,不过前提是你必须书面反省自己为什么没有完成,并且明确地写出下个月的目标。然后管理层就给员工本月的表现打个百分比的分数。如果下个月仍然没有完成,那就不可以拿奖金了。李想对此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奖金发给他们不是安慰他们,而是告诉他们还有提升的余地。这一招颇为有效地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我们看出,不管是一些大公司还是“80后”自己做老板的企业中,他们都意识到管理80年代新型员工,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死板。“80后”是一批注重自我感受的群体,对此,企业一方面采取灵活又切实为他们考虑的规章,以便他们发挥自己更大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加强跟他们的交流沟通。而不能在一个有潜力的员工情绪低落时听之任之,这样往往会损失一个本可以“尽用其才”的人才。这是孤独的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希望与人沟通。如果在公司的同事身上,感受到朋友般的亲切,他们一定更有干劲。
“80后”的心声
在社会上热烈的讨论“80后”是不是“草莓族”,对他们或褒或贬的时候,让我们来听听他们自己怎么说吧。
“我们还在懵懵懂懂的时候,就被人们冠以‘垮掉的一代’、‘草莓族’等等称呼,你们觉得我们没有责任心,敬业意识不强,不懂得分享,太娇气。负面的评价全部都落在我们身上。其实我们跟你们一样,都有时代的烙印,缺点并不是我们的全部。你们年轻的时候认为把住了‘铁饭碗’就别无所求,而我们想去尝试更多的领域,希望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不可否认,时代给了我们舒适的生活环境,但我们的成长环境并不舒适。我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我们必须适应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我们吃快餐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喝咖啡为了提神,我们每天铆足了劲要走在时间的前面。”
“事实上,我们不怕有压力,工作需要的时候,我们也不介意加班,但工作结束之后,我们希望有私人支配的时间。刚开始工作,我们也是非常紧张的,我们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认可,而且在工作中也并没有一味地乱打乱撞,我们工作得很用心。没有吃过大锅饭,没有过思想被束缚的经历,没有亲身体会过大风大浪的社会变革。这就是我们生长和生活的环境。踏入社会前的十几年都在学校的高墙大院中度过,我们已经努力在改变自己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前辈们给我们更多的理解,让我们展现自己所拥有的无可替代的时代特质。而不要总是用你们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去框定我们的行为,把我们中的一些人的缺点放大化,并绝对的一概而论。”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大学生当前要警惕的兼职陷阱(1)
做兼职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业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各院校的公告栏里甚至学生公寓的墙上,五花八门的招聘信息让学生们眼花缭乱,广告词大致如下:招聘校园代理、派送员、商场超市促销员、导购员、礼仪、形象代言人、主持人、中小学补习班代课教师、翻译、广告策划等。月收入不低于1500元。乍一看,好高的薪水!那么,是不是学生通过中介作兼职,就真的能拿到广告上所写的高薪呢?
刚入学的大学生,大部分没有工作经验,因此,在找兼职的时候一般都抱着一种好奇的心理,很多时候难免上当受骗。下面的采访纪实,希望能给那些做兼职的大学生一些帮助。
大一新生是如何被校园代理“忽悠”的?
小李刚上大一的时候,某家中介的校园代理去了她们寝室,然后开始给她们讲所在的公司有多少兼职工作岗位,学生做兼职赚钱是多么容易,当时因为好奇也因为刚上大学想在经济上独立的意识比较强烈,小李和室友们对校园代理所说的非常感兴趣,于是就问她怎样才能得到这些工作。校园代理说,现在新生开学,中介搞优惠活动,只要交很少的钱,就能办一张会员卡。这是办卡费,基本上工作一次就挣回来了。小李及室友听她说得天花乱坠,也就没考虑很多,第二天就跟着校园代理来到中介公司,然后每人办了一张会员卡。卡上注明:此卡一经办理,不退不换,不得转借他人,丢失不补,只可电话咨询,请勿上门拜访”,中介公司还和她们讲了一个特殊的规定,如果中介为学生介绍三次工作而学生没去的话,那么就是学生挑剔工作,会员卡作废。会员卡的有效期从一个月到四年甚至终身不等,有效期越长,办卡费用越多,小李和另一个同学办的是四年的卡,每人交了200元。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所办的会员卡有效期是多长,学生交的钱基本上就是有去无回了。因为这些中介根本没有他们所说的那么多工作岗位,也没有他们对外宣称的那么多会员,更没有那么多家知名合作公司,所谓的和某大型企业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也只是偶尔人家要几个促销员而已。
找份家教工作有多难?
会员卡上写着可以查询工作的时间,但是在那个时间段根本就打不进电话,总是被服务台告知“您要的电话忙,请稍后再拨”。即使偶然接通了,也不一定查询到想要的工作。
小李第一次打电话去查询工作信息的时候,想找份家教,中介推托说最近两天恰好没有家教,等有了家教的信息会第一时间联系她。然后问她要不要其它工作,比如发传单,当时她想发传单也行,反正不闲着就好,于是发了一个礼拜的传单,这份工作结束以后,她再次打电话去查询家教信息,谁知中介换了借口,说在小李发传单的时候有家教,但是每个人不能同时领取两份工作。和小李同时办卡的小张在查询家教不成功的情况下,没有去发传单,一直在等着中介的电话,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小张始终也没得到中介的家教信息。
后来的某个周一,她们接到了中介打来的电话,问她们做不做家教,当时她们激动了好半天,结果一问具体情况都傻了眼,那家教到她们学校的距离大概坐车单程要两个小时,而且周一到周五给学生上课。这样的时间和地点哪个在校大学生能接受呢?
大学生当前要警惕的兼职陷阱(2)
少见如此廉价的劳动力
小李她们打了很多次电话都没有找到家教,又怕中介说自己挑剔工作,只好勉强接受了一份派送员的工作,结果做了一段时间发现它其实是鸡肋——继续做吧,少得可怜的工资实在不值得付出那么多劳动,不做吧,拿不到工资,又不甘心自己已经付出的辛苦,好不容易坚持做完了又发生用人单位不给工资的现象,找中介,中介说不管,你们自己看着办吧。两个女大学生,能怎么办呢?后来有经验的学长告诉她们说其实这是中介和用人单位在联合欺诈学生,中介把学生介绍到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提供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