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的乐 趣来激励他们永不懈怠的去探索,去寻求答案,最终赢得成功的。
牛顿因为对苹果会自己往地上掉感到好奇,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纽科曼面对水开了蒸汽会顶起锅盖而感 到疑惑,结果发明了蒸汽机;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有浓厚的兴趣;最终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有在我们的生活 中,大家都习惯于从“北极”到“南极”切苹果,可是一个美国小孩因为一时好奇把苹果从“赤道”切开,结 果发现了苹果里的“五角星”;我们的中国小孩也不甘示弱,鸡蛋出于母体,可是到底是大头先出母体还是小 头呢,怀着这样的好奇心他观察了两个月,结果发现是大头先出母体,为此他写出了论文,得到了许多专家的 称赞,也填补了鸟兽类这方面资料的空白……
如此种种,都说明:好奇是一个人探索未知领域的开端,它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不仅科学家的发明创 造需要好奇心,我们的孩子要学知识,有所成就也需要好奇心。
新鲜事物并非全是“洪水猛兽”(1)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担心孩子会在纷繁的世界中辨不清好坏,所以就非常注意孩子身边的东西,对于那些 新奇的事物更是充满警惕。然而,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新鲜事物的产生就是这些变化的必 然产物。这些新鲜事物以我们完全不熟悉的姿态,迅速地侵入了我们的生活,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 了许多的不良因素。
比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如今,它已日益深入普通百姓的工作和生活。孩子是最容 易接受新生事物的人群,上网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同现实社会一样,网络也不是一片净土,由于 年龄和社会经验的限制,孩子们很难抵御网络垃圾带来的侵扰。于是许多的家长都视它为洪水猛兽般的可怕。
在这种认知下,很多家长对孩子上网问题采取了比较极端的措施:多数家长要求孩子在上网时必须有人监 督,有的家长更是严令禁止孩子上网。诚然,家长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孩子对网络的迷恋程度往往出乎他们 的意料。那么,网络里究竟有什么,竟让孩子们如此难舍?让家长如此担忧?
我曾经访问过一些孩子,也访问过一些家庭,特别是在网吧访问了一些未成年的孩子。问他们在网吧里主 要玩一些什么?结果发现,玩游戏的约占50%,聊QQ的约占20%,另外30%的是在网吧里浏览网页,猎取一些信息 。
面对汹涌澎湃的网络,现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主要采取的是一种“缚”的方法,是一种强制性的方法 ,通过剥夺孩子的权利和自由来限制孩子上网,如不给零用钱,不准出家门,甚至有一位家长为了防止儿子逃 出去上网,将自家的防护栏改装成笼子,自己有事外出时就将儿子锁在笼子里。
这种方法有较多的弊端:一方面网络的有其进步的作用,禁止孩子上网会使孩子接受不到网络知识和技能 的教育,使孩子这方面知识十分欠缺,使教育没有面向未来,不利于孩子提高素质,发展能力;同时,这种大 家长式的作风很难作到以理服人,近乎“残忍”的方式会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民主、平等、诚信的育人 氛围的必然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孩子就会与师长更难沟通,就越是要向着反方向发 展。
那么,网络这个东西对于孩子来说,到底是洪水猛兽,还是良师益友呢?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做父母,做 老师的去正确的看待网络,正确的对待孩子上网。
首先我认为互联网不是洪水猛兽,它是新世纪,我们获取信息的平台。它给所有接触网络的人,提供了广 泛的交流。但是,对于一个自控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我们更应该指导和告诉他们,应该怎样上网,应该在网 上浏览什么信息,怎样来分辨那些是正常的信息,那些是不良的信息。同时,也应告诉孩子不要过于痴迷在网 络游戏之中,而应当学会利用网络开发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素质。
比如,我曾接触过一些家长,他们向我反映说一放假,我的孩子那儿也不去,就迷在电脑前打游戏。我在 做家访的时候就跟孩子说,我说暑期一个半月的时间,家长也为你安排了这么丰富的活动,你自己心甘情愿就 把这40多天全搁在电脑前网络上吗?这40多天你就想在网络游戏面前消耗掉自己的宝贵时间吗?你的同学这么 丰富的暑期生活,开学后人家谈起来,你会不会觉得自己过的很单调呢?简单的几个问题,我问了那个孩子, 那个孩子想了想说,是啊,老是打电脑游戏也不值得。实际上对于这些孩子,不要一味的批评,引导他自己去 思考,引导他自己去辨别,我想孩子都会有想法的,因为有更多的更新活动,可以吸引到他们。
我还接触过一个做生意赚了不少钱的家长,也是反映他女儿上网的事。我就告诉他,不要顾着自己做生意 赚钱,要关心自己的女儿,我又跟他的女儿说,我说你打电脑游戏本领再高,打的再娴熟,都是网络的奴隶, 网络游戏的奴隶,如果你有本事,自己制作一些网页,多参加一些有组织的网络制作大赛,这样才能显示出你 的本领。
我说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网络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发展,可以说是翻 天覆地的变化了,你打游戏打的再好,你只能是跟随着这种潮流,并不能在网络面前做一个强者,做一个能者 。你即使网络玩的再娴熟,也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在网络制作或者是网页制作上 ,显示出你的本领,才能真正成为强者,不然的话你永远是网络电脑制作商的消费者。然后那个孩子听我讲了 之后,自己觉得好象以前拼命的玩电脑游戏太不值得了。
总之,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网络,做家长的应该多关心,少指责。所谓多关心,就是要关心自己的孩子对 网络的理解,到底达到了什么程度,如何利用网络,不要他们一上网就批评。
当然,对于新鲜事物的吸收与排斥,不仅仅在于网络。由于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所以不管是什么新鲜的 事物,对于孩子来说都有非同一般的诱惑力和吸引力。相对孩子来说,我们做父母的反而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所以,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循着自己成长的轨迹,以大人的眼光来看现在的孩子,总觉得现在的 孩子与自己的理念格格不入。
新鲜事物并非全是“洪水猛兽”(2)
但是,请想一想,让孩子走跟我们不一样的路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要让习惯及传统阻碍他们的成长呢? 为什么不放开原有的看法,去发现这些你所谓“脱序”中的创意呢?
纪伯伦在《先知》里写到:“你是一具弓,你的子女好比如生命的箭,经由你而射向前方……”要孩子在 未来的世界中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就必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如果身为父母者总是坚守着习惯,排斥新观念或 与自己不同的想法,那么如何能够教养出有创造力、有想象力的下一代呢?
试着去接受新观念吧!因为走过,因为看过,我们会更有智能去判断新事物、新想法是否适合孩子,我们 可以因此帮孩子搬移挡在路上的大石头。为了要让孩子有机会享受我们智能的成果,我们需先敞开心胸,抛开 主观,以如同孩子般的单纯来看待新观念,这样,我们才能够客观公正地分辨出优劣,孩子也能在新鲜事物中 吸收健康的营养。
不要折断了孩子思考的翅膀
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孩子,才能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正如伟大的物理学 家爱因斯坦所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他还说:“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 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有的父母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贴周到,从来就没有什么事需要孩子自己去 考虑、去想办法、去解决、去处理,长此以往,会扼杀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它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
当孩子脑中有疑问时,他们便开始一连串地问:“为什么?”如果孩子为了看个究竟,拆卸了家里的贵重 物品,大人不要生气、斥责。要倾听孩子有意义的“瞎说”,允许孩子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如遇到交通堵 塞的时候,孩子向你描述他要造一种带翅膀的汽车,如何在天上飞过去时,父母也可在旁边为他鼓励。父母如 果正确引导,不压抑他的想像力,孩子的求知欲必定会越来越旺,因为孩子的想像力正是探究新奇事物的开始 。
相反,有的父母把孩子的思考,说成是胡思乱想,久而久之,势必折断了孩子思考的翅膀。因为,在孩子 成长的过程中,思维很重要,思维能力是影响他人生发展的重要核心能力。
如果有了一种思维方式,养成了一种思维习惯,他就可以独立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曾有这么一个孩子,上课时,总是做自己的事情,思想一点也不集中,同学们做这个,他却独自一 个人玩别的,甚至对于老师的话都没反应,父母则为他的“笨”、“不听话”而感到忧心重重。可是一位老师 不这么想,经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这个孩子有他自己的特殊兴趣,和不同一般的想像力。
比如他关心的是到底是水泥地滑,还是打蜡地板滑?是水泥地的摩擦力大,还是地板的摩擦力大?于是, 这位老师就有意识地对他进行诱导性地教育,充分肯定他的好奇心,并鼓励表扬孩子爱思考的精神,慢慢地, 他不仅更加喜欢思考与探索,还积极配合班级,配合老师。可见,孩子的好奇心与想像力如果受到肯定和鼓励 ,孩子便会继续探索、思考和学习;要是受到压抑,就会丧失自信心和探索的兴趣。
最近,有一个孩子主动地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向我诉说了他的苦恼。
这个孩子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画漫画。他说,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喜欢上漫画了,不过在长达七年的 时间里,他的父母却从未给过他半点支持。最令他痛心的是,父母不但不支持,还反对,阻止他看漫画,画漫 画。每当他看漫画,构思漫画时,父母就会说,那是小孩子看的东西,这么大了还看它,多幼稚!这个孩子对 我说,他实在不明白,漫画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怎么会是幼稚的东西?可不管他怎么向父母解释,父母就 是不让他画漫画。
也许这个孩子的父母只是一个特殊的案例,我们大多数的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好与独立思考还是积极支持的 。但不管怎样,作为父母,当你面对孩子在生活中不断涌现新的想法,或是产生了与众不同的观点时,我们均 应客观,认真地对待。切不可简单地一棍子打死,扼杀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在这里,我想讲一讲美国人是怎样教育他们的孩子的。在美国人的眼里,没有独立思考的孩子,就没有独 立性。他们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