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在导流洞出口处,一名现场指挥长带着突击队员和一部分民工施工抗滑桩工程,地基已挖到近40米深了,情况不妙,地下水往上冒,周围壁面的石块往下掉,有人肩膀被砸伤,有人腿被砸瘸,民工们一个接一个地从下边往上来,且骂骂咧咧地说:“这简直是玩命,给再多的钱也不干了。”
一、黄河赤子(6)
“我们不干了,指挥长,对不起了。”
指挥长注视着爬上来的一个个受伤的民工,心里一酸,眼泪差一点流出来。但他知道,这是工地前沿,要抢时间,赶工期,只能进攻,不能退却。他心一横,大声呼喊道:“不怕死的跟我下,快——快——快——”
这时,一个接一个跳下去的全是OTFF的“正规军”。
抗滑桩工程就是在这群敢死队、突击队的不要命的劲头下完工的。
是的,世上没有不冒风险的胜利,没有不付出代价的成功,为了小浪底工程,我们可爱的水电职工有的受伤,有的致残,有的献出了生命。
陆承吉和他的OTFF在与CGIC的合作中,发现老外有个特点,他们没有完全把握的事,是坚决不承诺的,这方面他们表现得特别固执。另一方面,老外又从不毫无道理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尽管事情开始时他与你争执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但是,当他发现你的主张有道理、有依据时,他会马上转变先前的主张。
导流洞经过了风风雨雨,终于使塌方严重的洞子贯通了。这时候,CGIC看到了OTFF的魄力和智慧,也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一颗赤诚的心感动了老外,是中国工程队伍的聪明才智征服了老外。同样是中国人,OTFF“正规军”与CGIC雇佣的劳务差别是何等之大啊!
是一个阳光明朗的日子,CGIC在他们自己营地的办公楼和导流洞进水口上方,挂上了醒目的横幅,上面赫然写着:1997年10月30日,就是这一天!
这一天,是中国人要在黄河小浪底实现大坝截流的时间。为了这一天,多少人做出了多少牺牲,现在还来不及统计。今天,值得庆幸的是,小浪底的外国人终于走过来,不,是奔跑过来,与中国一道,为了这一天,携起手来去争取胜利。
1997年10月28日上午10时,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个日子,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大坝截流成功。
奋战在小浪底的水利水电战线上的英雄们,来自海外50个国家的专家、工程师和所有工作人员,以及来自祖国各地支援小浪底的同仁们,你们好。
共和国将永远铭记着你们!
历史将永远铭记着你们!
衬砌完的导流洞洞壁光洁如镜。
3、母亲河畔一枝梅
世界难题
“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
水利部一位高层领导同志说,李鹏同志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小浪底工程。
由此可见移民工作的艰难性、复杂性,对于没有参与或接触过移民工作的人,无论如何是想象不出其中变幻莫测得近乎于天方夜谭的故事的。
西方人视移民是世界难题,称中国三峡与小浪底的大移民是在破解世界难题。此话决非耸人听闻,有专家统计过,中国以往的大移民,基本上是失败的,特别是毗邻小浪底的三门峡。三门峡水库移民正值中国大跃进时期。在那个极左路线畅通的时代,许多移民被安簋在气候干燥、吃水困难、风沙较大的沙漠边缘地带。移民们住不下,难以生存,二批又一批返迁原地。原地无法接纳,又将他们一批一批遣送回去。接着一批一批移民又返迁回来……那种移民的悲哀在小浪底移民。的心灵上布下了阴影,致使移民产生出一种抵触情绪,甚至封了谈移色变的地步,给今天的移民工作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
在小浪底,破解这道难题的带头人是位女性,她就是水利部小浪底建设管理局移民局局长席梅华。
一、黄河赤子(7)
缺点=优点
与席梅华打交道,谈事情,不要拐弯抹角、穿靴戴帽,她喜欢那种小巷里过竹竿——直来直去,对方若有什么诡秘,又将其遮遮掩掩、巧妆打扮,来懵她就范,那就大错特错了。席梅华会用一种没有包装、不加粉饰的白描手法,一语道破天机,让对方尴尬得难以下台。
那种不合规章的事情,那种想让她徇私情去办的事,一句话——“不行”。她以为,不行的事情就是不行,何不用一句话明明白白告知对方,叫对方迅速失望,另走它途,总比迂回作战,围绕虚伪的半径转个3600的徒劳曲线来得痛快。
当然,该办的事情,也不必对方客气罗嗦,她会干脆利索地拍板。马拉松式的“研究研究”,悠悠晃晃地“等等再议”的官话,在她的辞典中难以发现。⌒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与席梅华打交道的人会有一种共同感觉:痛快!
工作的快节奏正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工作的高效率正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可是,席梅华有时候却要苦恼,偌大的客观世界为何不能与主观世界同步?她只好等一等、看一看,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时间悄悄溜走,效率悄悄消失。遇到这种情况,她往往沉不住气,会发急,甚至发怒,训人,会不讲方式方法。
1994年春天,她出任小浪底建管局移民局局长,距1997年主体工程截流只剩两年多时间了,这时候库区(围堰区)第一期移民尚未动一草一木,就连移民实施的规划也未编制。按照移民工作计划,移民应该在1992年试点,1993年开始。
面对如此糟糕的现状,作为移民工作的领导人能不急吗?特别是当她看到那些赖散、保守、推诿、扯皮的现象,就不自觉地发了脾气,甚至拍起桌子。
怨天忧人和发牢骚都没用,只有快马加鞭地工作,把失去的时间争抢回来,才是唯一的办法。席梅华首先抓移民的规划设计。她知道,规划是整个移民工作的基础。在大学时,老师曾这样教诲她,“再好的设计弥补不了规划的失误,再好的施工也弥补不了设计的谬误”。怎样使规划设计不出现失误呢?席梅华有句座右铭“时刻以技术的眼光看世界”……是的,技术的眼光,就是要遵循科学的规律,就是要以理智的头脑对事物进行严谨的实事求是的论证,从而获得切实可行的最佳方案,而决不是长官意志,决不是感情用事。
开始,这种战略性的规划工作是以地方为主,黄河水利委员会设计院配合。小浪底移民项目是国家预算内投资,在这种特定条件下,地方都想多要资金,结果,库区第一期4万多人移民,规划投资概算作到24个亿,如此大的数字国家计委根本不可能认可的。席梅华与有关领导人研究决定,必须以黄河水利委员会设计院为主进行规划设计,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规划设计工作做得科学合理。实际上,席梅华早已预料到这种情况,所以在地方一开始进行规划设计时,她就委托黄河水利委员会设计院走到第一线,去抓第一手资料,掌握真实的情况,这才有效地堵住了不切实际的规划设计。
席梅华说,以技术的眼光看世界,就是时时事事要以规矩办事,因为技术是一种准确的自然科学,是不能随心所欲的。俗话讲,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小浪底移民局局长,她认为移民工作必须立法立规,必须有一种规范的规矩可循。正是有了像席梅华这样一批技术专家走上了水利部的各个岗位,水利部方能充分地发挥领导职能,十分及时地颁发了《黄河小浪底移民安置规划大纲》,明确提出,小浪底移民以大农业安置为主,确保移民人均l亩口粮田(旱地1。7亩0。8~0。9亩);《大纲》中还对宅基地、道路、公共设施,用水、用电标准等作了详细的规定,这一切都是以一种科学技术的眼光作出的方案,目的是为使移民能正常地稳定地生活下去。席梅华在她的工作中,以《大纲》的条文,规范着移民干部的行为,使这项烦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缺少模仿性的工作有了章法。
一、黄河赤子(8)
理智+激情
没有理智的激情是危险的。
没有激情的理智是平庸的。
人们常说,做女人难,做女领导人更难。这话不无道理,几千年传统文化以为,男人指挥女人,女人从属于男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有一种声音就是印证:移民局那么多男人,却被一个女人领导着。
席梅华是理智的,她不责备舆论。她在洞察女局长何以难当之谜,发现女领导人难当并非女人的能力之故。女人中出类拔萃者,无论是智商或能力,决不亚于男人。难就难在女人如何处理周边人际关系,难就难在女人天生的柔声细语,温顺绵弱,忧柔寡断,没有主意,当然,并非所有的女人。
席梅华身上就没有这种习性。她奔放豪迈,快言快语,话音落地铮铮有声,决断事物,富有果敢的风度。
席梅华是理智的,作为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人,她更明白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是何等重要。然而理智到了没有激情的地步,又会走向另一种极端。在理智的土壤中孕育激情,在激情的波澜里培育理智,正是席梅华个性深层结构的奥秘。
席梅华是充满激情的,无论是她快节奏、高效率地工作,还是与同行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或者待人接物时的音容笑貌,抑或对失职和失误者凶狠的批评,无不蕴含着一种激情。
在一些周末夜晚的娱乐活动中,她会唱上几首抒情歌曲,她唱《三套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草原之夜》等等,唱得十分投入,充满真情。
席梅华以充满理智的激情在工作。她说,没有挑战就没有机遇,充满困惑之时,也正是充满希望之际。任移民局长两年多来,她带领小浪底移民局的同仁们,从小浪底180米以下围堰区,已成功地移出4。6万口移民,其中移民模式之多,难度之大,是笔墨描述不到的,特别是一些县成千上万移民的异地安置,对一个古老国度的传统文化积淀甚深的民族,真比刨祖坟还难啊!穷家难舍,故土难离,若要连根将其拔出,谈何容易?然而,席梅华之所以能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正是因为她有火热的激情和清醒的理智。
小浪底移民工程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世界锒行《贷款项目政策性导则》中指出:必须采取可靠的措施保护移民的生活、福利、文化教育和人权,以及减少并赔偿当地或地区经济所遭受的经济潜力的损失。
世界银行要求凡在它援助的工程项目中如果需要移民,就必须在技术、经济、财务和管理等方面根据《导则》的要求,提出开发项目中的非自愿移民安置规划,并由世界银行派出具有社会学和人类学专业知识的专家进行预评估和评估。
席梅华以为,世界银行这种对移民的关注是人类进步文明的反映,我们应当身体力行,尽心尽责地按照世界银行《导则》的要求去做。小浪底移民局委托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移民监理事务所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