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强世大博弈-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如火如荼,幻想机器人有一天取代人类的劳动和服务,甚至有“机器人性伴侣”之谈,一度热闹非凡。
  由于机器人与作为消费者的人体功能、生活习俗和消费成本之间的巨大剪刀差,已经早早淡出消费市场的视线,仅限于相当窄小的特殊领域的使用,如深海探测、汽车生产、太空作业、电影艺术、医学手术对人体内部的检测等。
  纳米科学技术(Nanotechnology)自20世纪80年代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一直被政府从上至下的渲染,寄予广泛运用的厚望。
  在进入21世纪后,纳米技术更是高科技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人类对其渗透到各个领域的应用并带动第四代科技革命的兴起充满乐观情绪。
  事与愿违,由于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是作为中间材料应用于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医学与健康、航天和航空、环境和能源、生物技术和农产品等方面,始终与大规模市场应用无法对接,结果,近年来谈论关于纳米实际应用的话题越来越少。
  半导体、计算机、网络通讯、信息工程、生物工程、能源技术…… 仍在不懈地追求质与量的变革、突破、飞跃,不停歇地推陈出新、革新换代。
  残酷的现实是,科技发展越快,生产能力越强,科技终结自身的速度也就越快。第三代科技革命驱动消费需求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
  科技危机是一个诚实和良知的警讯,重在提醒人类,新的曙光在哪里?
  没有新一轮科技浪潮的蓬勃兴起,没有高科技作为原动力驱动人类社会重启新兴消费市场,经济复苏谈何容易。
  仅凭现有的改进和创新,修修补补,显然只能维系步履蹒跚的夕阳工业,不可能出现一如前三代工业革命和科技浪潮带给人类社会全方位的质的飞跃。
  高科技是支撑、驱动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高科技在其不断变革和创新的进程中,致力于以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通过人类竭尽全力所能创造的最高效率来配置和使用可用资源,将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和企业成本)降低到最低或者没有,从而达到提高生产力、优化产品价值、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目的。
  简言之,高科技与生俱来的最终目的,就是以越来越少的有限成本,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无限财富。
  高科技将人类的智商和情商发挥到极致,最终将其作为中间成本加以扼杀。
   。 想看书来

始作俑者挑起非理性疯狂
第三代科技浪潮,以2000年年初网络通讯泡沫的破裂为里程碑,瞬即引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科技危机,宣告高科技催生现代危机时代的正式来临。
  在人类仍然陶醉于新一轮高科技“长江浪潮后浪推前浪”的梦幻中,过去十年已经见证了全球产业和商品经济迅速步入下滑的轨道和艰难困境。
  科技危机伊始2000年
  第四代科技大潮承前启后的梦幻迟迟没有如愿以偿地出现,第三代高科技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全面开花结果。在有限的市场需求下,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的更新换代以月日计算,企业和研发机构早已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漫长严冬。
  有一点已经十分清楚,人们所见所闻的高科技在这些年的发展,都只是建构于前一代工业革命技术平台上的提升和延续,不是革命性的突破和飞跃。
  弹指一挥间,2009年,又一个十年即将过去,人类似乎还在2000年的原点踏步。
  高科技产品和服务不断推陈出新,激动人心,但市场并没有因此增加需求,反而进入障碍越来越低;同时,人类的消费由于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不见增长,反而加快了萎缩的步伐,高科技产业真正感受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凛冽。
  当然,绝对没有人否认这十年来高科技在网络通讯、纳米技术、生物工程和新能源领域的巨大改进和成功,但它们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现在和将来。它们只是一片树木,不是整个森林,不是一代崭新的革命,并没有为人类创造一如前三代工业和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成就。
  不进则退,相对于产能更趋严重过剩和需求水平的缓慢甚至负增长,高科技前景不妙,其背后的终极推手和输血泵——风险投资,步履维艰,几乎陷入绝境。
  非理性疯狂
  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风险投资大举进入高科技市场,因“硅谷神话”一夜之间暴发的跨国企业形成了高科技风险投资热的“羊群效应”,,如思科(Cisco)、英特尔(Intel)、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升阳(Sun Microsystems)、雅虎(Yahoo)、eBay、谷歌(Google)等,巨大成功的诱惑强烈驱动投资和创新公司在高科技重地硅谷不断涌现,层出不穷。
  目睹高科技领头羊的兴旺发达,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政府和民间投资人倾巢出动,不约而同地遵循这一教科书式的“高风险高回报”的标准投资模式,纷纷跟进,唯恐落后。
  没有人知道明里暗里总共有多少风险资金进入高科技创新领域,只知道投资人大手笔大气概,对高科技和相关项目实施“地毯式”轰炸,渴望一鸣惊人,一夜暴富。
  客观的自然规律不可抗拒,高科技投资相对于优质项目和市场需求的经济规律不能违背。无限的资金和有限的优质项目之间的巨大鸿沟,同样导致了这一特定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市场供需关系严重失衡和错位。
  非理性疯狂(Irrational Exuberance)的投资抢购,过高地估计了创业公司未来的增长潜力,违背了高科技产业的自然发展规律,甚至干扰了融资市场的健康运作,演变成股市泡沫的惊涛骇浪,大起大落,最终滋生出无法逆转的科技危机的温床。
  高科技,只是展现了十年的短暂辉煌,急需崭新长久的辉煌重拾人类的信心。
  没有经济危机,科技危机迟早也会爆发。
  失业率攀高,居高不下,但这只是失业时代裁员雪崩的冰山一角,科技公司毫无悬念地拔得头筹。
  2009年1月26日,美国全国企业经济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Economics)发布的调研报告表明,年失业率已达,堪比以前历次危机都来得严重,预示经济进一步缩水。
  仅仅10个月后,也就是2009年11月,全国失业率飙升至,而硅谷失业率接近12%,几乎所有的高科技公司雄风锐减,纷纷面临更新技术、更新产品和更新市场的严峻挑战。
  硅谷昔日无限风光的岁月似乎早已不在,岁暮天寒,更大的风暴还没有来临。
  经济复苏,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救助下正在显现一线曙光,但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BER)坚持宣称,美国正式进入衰退期。
  经济衰退时市场需求减少,消费低迷,物价指数下降,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降低,高科技和风险投资这对相互依托的“梦幻组合”,双双不可避免地面对日益严峻的衰退。
  要摆脱困境,高科技必须重整雄风,不断推出一代接一代革命性的产品和服务,在当前供需结构严重失衡和错位下谈何容易。
  1929大萧条,旷日持久,最后还是借助二战产生的巨大军事需求,摆脱困境。
  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这次美国的经济衰退来势凶猛,伴随着经济危机和科技危机以及其它危机的“复合效应”,必须对其反常的特征引起高度的警惕,做好防御和迎战任何突发事件的准备。
  同时,必须理性地认知,任何在各国政府主导下的“救市”产生的市场回暖和经济反弹,都无法从根本上修复供需结构永久性的失衡和错位。
  人类必须探索新的途径破解危机,突出重围,最后走出危机!
  

金钱与优质项目的博弈
风险投资市场存在着这样一个“双轨效应”,一方面,创业人抱怨找不到钱,而另一方面,投资人感叹根本找不到好项目,两者之间似乎总是碰不出火花,难有交集。
  赢利模式的困扰
  据国外媒体报道,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的视频日观看量已经超过10亿次,但每日亏损额毫不示弱,同步高达150万美元。
  3年前,即2006年9月,网络搜索巨人谷歌(Google)震撼宣布,以亿美元的天价收购在线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这是Google自1998年创建以来出手最大的一笔并购案,从而使得YouTube创始人赫尔利和陈士骏一夜之间成为超级富豪。
  并购完成后,YouTube保留自己的商标、公司总部和现有员工,以及网站上的视频服务。但是,市场当时的反应并不乐观,一直认为Google把这么多资金投向一个毫无赢利迹象的视频公司太过冒险。但Google坚持认为,YouTube只要能继续吸引网民,赢利指日可待。
  时至今日,YouTube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它既要承担视频带宽的庞大费用,又没有获得预期中的大量广告收入,赢利机会只是纸上谈兵,遥遥无期。
  高科技风险投资和产业界人士,将在未来几年继续见证对Web 的期待和失望的巨大落差。YouTube改变了观看视频的方式,催生了新类型的视频制作者,但是如同大多数高科技企业一样,巨大的投资与巨大的回报不成正比,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亏损日益扩大,一筹莫展。
  视频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即时观赏娱乐和便利,但无法与市场购买力对接,或者说无法找到赚钱的模式,企业不得不直面不断亏损和倒闭的风险。
  这是高科技产业的普遍现象和难题。
  优质项目是珍稀动物
  风险投资所倚仗的投资资金——金钱,实际上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
  哪儿没有钱?
  其实,哪里都能弄到钱,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大陆…… 即使没有钱,还可以启动“印钞机”生钱。
  直至今天,美国一直就这样在干。
  如果投资人不想投资,那么他们辛辛苦苦融资来的钱如何生钱,回报在哪里?
  创业人总以为自己向投资人展示的项目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稀世珍宝”,是下一代的高科技明星,不投不行,如果投资人不感兴趣,那是投资人看走了眼。
  其实不然,投资人可不这么看,他们有自己一套严格的筛选标准和审核程序来鉴定投资项目,不会跟着投资人的鼻子转,他们坚定认为再好的项目也要最优秀的管理团队参与管理才能成功。
  事实上,创业人并不等于管理人。
  是否是合格的优质项目,需要从全方位的角度来鉴定,只有经得起严格评估和精确认证具有巨大赢利潜力的投资项目,才有可能顺利地完成融资过程。
  对于这样的创业人来说,可以说“不差钱”。
  风险投资人可以理解为,是这样一个心照不宣的“高智商群体”。
  这个精英群体有着自己独到的对投资项目的判断和见解。可以说,项目是否具有投资潜力往往在第一次面试时就已经明了,接下来的则是一系列极为严格的项目认证的规范程序,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始团队的素质和能力的甄别。
  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
  一个环节的卡壳,便可轻而易举地扼杀一个项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