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衰落-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8年3月14日,标准普尔(注:标准普尔,S&P 500,世界权威金融分析机构,由普尔先生(Mr Herry Varnum Poor)于1860年创立。由普尔出版公司和标准统计公司于1941年合并而成。标准普尔为投资者提供信用评级、独立分析研究、投资咨询等服务。1975年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可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或“NRSRO”。)发表报告,认为美国次贷问题带来的资产减值规模,将达2;850亿美元,但相信大型金融机构的资产减值将近尾声,次贷最严峻的时候已经过去。    

  股市在市场气氛良好之下大幅回升,投资人放心入市。可是,没想到这些财经界天之骄子竟然估计错误,到了6月时,次贷风暴的核心问题仍未解决,为了应付次贷风暴的降息措施,却出现严重副作用——通胀急升。在美元汇价下跌、通胀高涨、银行及保险业资产质素下降和房市势危的四面楚歌之下,股市又经历一轮“灾劫”。    

  美国的证券衍生工具面值达到182兆美元,没有人知道最后的损失会有多少,即使损失只有10%,后果就已经很难想象。美国房市水深火热,缴不出房贷的次贷借款人和法拍屋(注:法拍屋,即法院拍卖房屋,香港称银主盘,指的是遭法院强制执行拍卖的房屋。当债务人(业主)无力履行按揭合约,或无法清偿债务时,而被债权人经由各种司法程序向法院声申请强制执行,将债务人名下房屋拍卖,以拍卖所得价金满足债权。而在过程中遭到拍卖的房屋就是所谓的法拍屋或银主盘。)的数字已经达到史无前例的程度,房市复苏可说是遥遥无期;美国金融机构的财政状况每况愈下,企业盈利惨不忍睹。但是,股民们却相信次贷风暴的最坏时刻已经过去,偏偏在金融市场不明朗的时候大举入市,期望根本不会出现的反弹。当然,股市在那么多投资人进场的情况下会有实质升幅,但是最终的结果是,投资人仍要向现实低头。         

。§虹§桥书§吧§  

第16节:财经界人才凋零         

  财经界人才凋零    

  从历年的金融危机,可以看到全球财经界人才凋零的实况。财经界分析师倾向于用旧经济模式的方法评估全新的证券和市场系统,技术上已经犯了很大错误。不过,更大的错误是不去学习,只懂得拿出些莫名其妙的经济名词来迷惑投资人、读者、听众和观众。难怪香港的投资者将他们称为财经演员。   

  不相信财经界人才凋零的人,请看看网上和电视台的财经评论,再对比日后发生的事情。有些专家的市前分析,实际上是对上一个交易日的交易概要。也有一些专家名人的财经评论,根本没有做足功课,坐在录影室大谈财经,只是重复别人的评论,而且错漏百出,连财经评论不是闲聊个人意见的道理也不明白。依照这些“了不起”专家的意见买股票而亏本的人,应该大有人在。    

  2008年4月17日,富兰克林·坦伯顿基金集团新兴市场研究团队总裁马克·莫比尔斯(Mark Mobius)接受《彭博社》(注: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目前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访问时表示,“次贷信贷危机接近尾声,大部分次贷的坏消息已经被消化,很多相关金融机构做的提拨也做得很快。”   

  这到底是不是正确的看法呢?读者应该心里有数。看到市场气氛良好就出来说些看好后市的言论,中外皆然。    

  2008年4至5月,财经界人士集中讨论美国是否已陷入“衰退 ”。各说各话,争个不也乐乎,但最终还是没有任何结论,简直浪费时间。衰退只是一个名词,不值得众多财经界的天之骄子花那么多时间去研究,眼前危在旦夕的美国经济、凶险的次贷风暴,以及影响深远的信贷危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竟然比不上一个财经名词的定义。    

  至于那些大企业高层,很多人因为犯错而引咎辞职,也有些人被裁撤。如果财经界的人都有实力,华尔街大户的业绩也就不至于如此差劲了。    

  若财经界有称职的CEO,而非高薪厚职的酒囊饭袋,相信这10多年间的金融风暴根本不会发生。即使发生,相信也不会到如此不堪的地步。德意志银行分析师迈克尔·梅奥(Michael Mayo)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评论瓦霍维亚银行(Wachovia Corp。,又名美联银行)2008年7月公布亏损87亿美元,股价却急升的怪现象时说:“当市场期望低成这样,业绩不好也是好消息。”   

  笔者可以在这里担保,随便在街上找一个人担任瓦霍维亚银行的决策者,除非找到的人是肯·汤普森(Ken Thompson),即瓦霍维亚银行炒掉的前CEO,无论如何也不会在一年之内亏损87亿美元。         

§虹§桥§书§吧§BOOK。  

第17节:银行业的问题         

  银行业的问题    

  对于银行的资金问题,笔者深入研究之后,发现大规模的银行都有足够资金可以度过难关。以花旗集团(Citigroup)为例,未来3年,可以得到的资金约为450亿美元,同期总呆账只有300亿美元。除非有什么突发性意外事件,否则美国的大规模银行,单纯从资本额角度来看,应该是有惊无险。这纯粹是作者的个人见解,绝对不作任何保证,读者不应以此为投资的考虑因素。    

  由于金融类股份出现严重亏损及倒闭潮,股价持续向下。2008年7月,很多金融类股份已经跌了超过六成。可是,到了2008年7月底,投资气氛逆转,投资人竟然追捧银行股。在股价反弹前几天,瓦霍维亚银行宣布,2008年第2季亏损将近90亿美元,当时出现危机传闻,但是投资人一轮抛售之后,在月底的一个星期之内又反弹高达27%。同期亏损约50亿美元的美林(Merrill Lynch & Co。)也反弹22%。其他银行例如花旗、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Co)和美国银行的同期业绩并不理想,却仍然得到投资人青睐。    

  请注意,这些银行没有说过冲销坏账已近尾声,或者有什么其他好消息。由此可见,这次反弹只是属于投机性质。银行业的倒闭潮才刚刚开始,7月25日,即银行股份强力反弹的时候,又有两家银行被政府接管,并且快速地转售。连同这两家银行在内,2008年1月1日至7月27日,美国已经有10家银行因无法经营而被政府接管。银行业的集资需要非常迫切。这时追捧有集资需要的银行股已是忽视了实际的投资环境。   

  【图说】   

  位于戴维斯市中心的华盛顿互惠银行(Washington Mutual),于2008年9月被美国政府接管,光从表现上看来,它像餐厅多过像一家银行,而多数的美国小镇银行大都是这样。   

  【图说】   

  戴维斯市中心的美联银行,于2008年9月将银行业务卖给花旗集团,股价跌到只有52周高点的7%。   

  ARS对银行业的打击    

  ARS是名为标售利率型债券(注:标售利率型证券,Auction…Rate Security,指金融机构以市政债券或企业债券等作抵押发行的短期投资票据。)的机构债券。通常是每7日、28日或者35日拍卖利率一次,有些特别的ARS债券是每天拍卖利率。    

  标售利率型债券在10年前出现,是市场上的新事物,但是流通量已达到2;000亿美元。它的特点是将债券的风险由银行转到投资人,银行发行债券或者证券要有相应的流动资金,情况就像是收取存款之后,要有相应的流动资金来确保客户能提取款项。    

  银行发行标售利率型债券无需储备相应的流动资金,因其没有赎回责任;由于银行能够无限量发行标售利率型债券,于是出现销售压力。经纪当然力推标售利率型债券,推销手法经常夸大不实,可说是有欺诈客户之嫌。现在已由多个州政府组成的小组,针对12家华尔街金融机构,调查他们的标售利率型债券业务经营手法。    

  标售利率型债券本身相当复杂,而且每手25;000美元,不是一般投资人可以下场把玩的。标售利率型债券的客户大都是机构投资人,有些是经常持有大量短期流动资金的企业。例如地产商在发展地产项目之前有大量未动用资金,他们就会用短期流动资金买入标售利率型债券赚取利息。到了要动用资金时,才会在市场上放售手上的标售利率型债券。    

  可是,2008年初开始,标售利率型债券的情况欠佳,持有该债券的投资人无法套现。发行和处理标售利率型债券的银行又因为财政吃紧,无法赎回已发行的标售利率型债券。于是,投资人提出诉讼,要求银行赎回。虽然标售利率型债券本身没有附带银行的赎回责任,可是,这些官司是以欺诈为核心的。    

  只有四家银行进行标售利率型债券拍卖交易,分别是花旗、美林、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瑞银(UBS AG),排名不分先后。    

  2008年8月,美国最大金融机构花旗集团与美国监管当局达成协议,回购总值73亿美元的标售利率型债券。美林会用100亿美元回购问题标售利率型债券。瑞士银行与马萨诸塞州当局达成协议,以194亿美元回购标售利率型债券。摩根士丹利则宣布会回购45亿美元的标售利率型债券。    

  标售利率型债券市场已经陷入全面崩溃边缘。标售利率型债券与次贷风暴的关系不大,没有证据显示标售利率型债券存在次贷成分。    

  可是,次贷风暴令投资人对债券,尤其是非传统的债券产生戒心,甚至不愿持有。尤其在出售多于购入的情况下,市场欠缺活力。现在的标售利率型债券大都失去流通性了。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18节:花旗集团的困境         

  花旗集团的困境    

  2008年8月,纽约州检察长安德鲁·库默(Andrew Cuomo)扬言将起诉花旗后,花旗执行长维克拉姆·潘迪特(Vikram Pandit)担心商誉受损,随即宣布向4万名客户回购总值逾70亿美元的标售利率型债券,并且向纽约州和北美证券管理协会,各支付5;000万美元罚款。美国证监会也考虑向花旗征收罚款。   

  在此事件中,花旗集团从未承认或者否认在标售利率型债券的经营上有任何不当行为,也没有回应相关的指责。   

  花旗为标售利率型债券所做的提拨并不多,约为5亿美元,但是赎回后需要大量流动资金补充资本额的增加需要。花旗集团本来已是资本额偏低需要集资,这时候赎回大量标售利率型债券,后果恐会更加严重。除此之外,商誉上的损失更是难以计算。    

  花旗集团的业绩连续两季出现赤字之后,决定在投资银行部门裁员,希望能够节省开支150亿美元。裁员人数约为6;500人,占全体员工数的10%。这次裁员将会令花旗集团失去整个国际交易部门。这样狠心的裁员行动,可说是逼不得已,由于受信贷危机冲击而蒙受巨大损失,花旗目前正设法重建资本。花旗于2008年初售出优先股集资60亿美元,2008年4月底宣布发行新股集资45亿美元。    

  笔者估计,花旗可能要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