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财富命案:崔志刚解密中国富豪杀身之祸-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志刚:确实是有很多法律专家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我们拿到一个选题在进行拍摄之前;都要先跟法律专家进行论证;专家会指出当中的法律关键点是什么;让我们在采访中有个依据。我觉得不光是法制节目;很多节目都离不开这些被我们电视台称为〃外脑〃的专业人士;给我们提供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孙小梅:你认为还有没有不足的、需要加强的部分呢?
  崔志刚:对一些比较有影响的案例或者说代表性比较强的案例的深入挖掘还不够;现在可能只做到可视性这一步了;观众爱看了;但是怎么样在爱看之后看得更好;获得的知识、道理更深远;这个还是我们进一步要加强的。下一步我们准备选取一些典型性的案例;对它进行深入的剖析。
  孙小梅:你是不是有一种梦想;想把中央电视台法制类的栏目;在你这里做到极致呢?
  崔志刚:当然非常想。想让大家知道是中国最好的一个法制栏目;当然我借着这个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观众喜欢的法制节目主持人。 (来自)
   。 想看书来

崔志刚印象(1)
崔志刚印象――― 时期
  脱胎于中央电视台的第一个法制栏目( 1985年 12月 31日播);是中央电视台最早的一个法制节目;“以新闻的眼光关注社会;以法制的理念剖析人生”是的宗旨。播出后;在全国性的主要奖项中多次获奖;如: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全国法制题材电视节目 “金剑奖”、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奖、“金盾”新闻奖;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央电视台优秀栏目一等奖;10多次在全国性电视节目评比中获栏目、节目一等奖。
  1994年便加盟的崔志刚;从记者、编导干起;几经人事更迭;而今已是###级人物的崔志刚挑起了的重担;身兼栏目制片、主持人等职。在北京西客站附近的一栋简易楼里;驻扎着中央电视台法制节目与的全体编播人员。与屏幕上那个深沉、持重的主持人迥然不同;生活中的崔志刚是随意、自在、年轻而帅气的。这样;崔志刚一下便拉近了访者与被访者之间的距离;谈话于是自始至终就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进行着。对于台前幕后的不同;崔志刚说;揭示的是法制建设进程中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它需要风格凝重的主持人。谈及如何与电视结缘;崔志刚笑着说;真的很偶然。
  挑战与机遇
  人生充满偶然的机遇;但能否适时抓住这些机遇靠的却是自己的实力。
  崔志刚自认颇有语言天赋;1968年出生于河北邯郸农村的他;直至20岁到四川上大学时才开始学说普通话;二年级时居然就成了学校新年晚会的主持人。
  如果一定要说小时候有什么兴趣、爱好能与现在从事的职业挂上钩的话;那就是说书了。小崔的家乡临近河南;河南的豫剧班和走街串巷的说书人常常会到村里来表演几天。酷爱听书的奶奶这时便领着崔志刚;拿着小板凳;早早地占上个好位置;祖孙俩美美地听它几天书。回家后;小崔还要有模有样地给街坊邻居的小朋友来上一段。
  崔志刚说;20世纪60年代末出生的是很幸运的一代人;什么好事都赶上了。小崔从小学习就很不错;只是有点偏科;喜欢语文;所以文理分科时;小崔希望学文;可父亲不同意。父亲当时是县里的教育局长;他认为文科招生人数少;将来的就业面窄;非让小崔学了理科。因为心里存有抵触情绪;有一次模拟考试;小崔的数理化3门成绩加起来还没有语文高。
  心不甘情不愿的崔志刚最后考上了西南交通大学;学了“交通工程”。时至今日;崔志刚认为;父亲当初的选招的上自己获益匪浅。4年理工科严密的逻辑思维对崔志刚如今的工作大有助益。崔志刚擅于做计划、讲究逻辑;他认为制作法制节目;法理的严密性和章节的设置需要文科的激情、理科的理性指导。两者兼修的崔志刚表现起节目来;自然就长袖善舞、游刃有余。
  大学期间的崔志刚快乐而活跃。二年级学会说普通话后;小崔就当上了系学生会主席;他还是学校篮球、田径代表队的成员。愉快、充实的大学生活让崔志刚对自己的人生之路无限憧憬。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崔志刚印象(2)
1990年崔志刚毕业了;1989年国家出台了新规定;大学毕业生都必须到基层锻炼;于是;他的分配也就层层下放了。崔志刚的派遣证上写的是河北省交通厅;可交通厅说;必须到基层锻炼;厅里不能留人。崔志刚接着被派到了地方铁路管理局;局里也不能留人;崔志刚被打发到了石家庄的地方铁路处;处里说还得下去;小崔又下到了铁路运输段;段里将他分到了离城很远的胡庄车站。
  站长听说分来了大学生;就找小崔谈了一次话;问明学校以及小崔本人的情况后;站长一拍大腿;高兴地对他说;你可是我们站里的第一个团员、第一个国家干部(其他工作人员都是农民工);那也得下班组。
  整个石家庄铁路局管理着1000里长的铁路;崔志刚所在的胡庄车站每天的工作是负责接送两趟火车;早上放火车到山里的冷库拉货;晚上再将它送回去;崔志刚的工作自然就是每天扳两回道岔。这样的工作对刚刚毕业;胸怀大志;梦想着干一番大事业的崔志刚来说;无异于当头泼下了一瓢凉水。无所事事的崔志刚开始考察车站的情况;结果发现铁路的钢轨是清光绪八年所制;车站的信号灯就是李玉和用过的那种。时光在这里好像是停滞不前的;没有任何文化气息;没有与外界的联络;从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一下子落在这闭塞、死水一样的环境中;两个极端的反差让生性活跃的崔志刚无所适从。
  那一年的崔志刚非常郁闷;他不能这样呆下去;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次进城时;崔志刚看到了一则报纸广告;石家庄市广播电台筹建经济电台;向社会招募人才。崔志刚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一定能考上。
  磨炼与成就
  崔志刚就这样进了经济电台;也因此与播音主持结缘。当时;崔志刚做了一档晚间的夜话节目。节目从晚上11点30分开始;直播一个半小时;是一档接听听众热线进行心理交流的谈心节目。一年半后;河北省委书记就将他誉为“最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并说;如果领导干部都能像崔志刚这样做思想工作的话;什么工作都能做好!
  在那一年中;崔志刚充分体会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被人需要的人是多么的充实和幸福。崔志刚说;一年的时间里;你被那么多的人需要着;你的存在对他们而言就是最大的安慰;你的人生价值还能怎样实现得更充分。
  至今说起当时的工作;崔志刚仍是那样的神往;晚上11点过后;电台的小播音间里就剩下了崔志刚一个人;助手在外面为他连接听众;在这样私密的空间里、在这样静温的夜晚;真诚地与听众通过电波进行着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这样的时刻让人心灵极度净化、极度放松。
  这期间崔志刚只请了3天假;为了报考中央电视台。l993年;崔志刚在节目中获知;央视向社会承诺;公开招考高素质的主持人。崔志刚一看;自己挺合适;就报了名。初选果然选上了;当时从 14U人中选出了 20人到北京考试;最后决出 10名留在央视。
  听说崔志刚要请假;听众们都不干了;但小崔希望通过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开始时;崔志刚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可到了北京一看;心里真有点发虚。20人中除了他;都有电视台从业的经验;有的就是主持人;只有崔志刚从未触过电。与崔志刚同期考试的有纳森(现主持人)、张泽群主持人)、白燕升等。最后崔志刚还是考上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崔志刚印象(3)
崔志刚的调动办了一年多时间;等他正式到央视报到时;主持人已无空缺。崔志刚没有失落;他觉得这正是了解电视工作全流程的机会;于是;崔志刚踏踏实实到社教中心从记者、编导开始做起。几年下来;凡是与电视有关的工种崔志刚都干过;他对电视制作全流程也因此一清二楚。
  崔志刚获得电视法制节目第一届年会奖的节目成了后来电视法制节目的模本。他报道的是一起发生在北京的系列伤害案;崔志刚当时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解析方法和手段:遵从事件自身的逻辑;借助大量的实地调查、采访来完成报道。这手法现在说起来平淡无奇;但那时却是一种创新。节目出来后;地方电视台纷纷效法。它也成了后来人门者的必修课、基础教材。
  而崔志刚最得意的则是。在这一节目中;崔志刚完成事件的报道后;根据采访法学家和咨询最高人民法院的心得;大胆为事件可能的结局作了大胆的预测。节目播出后;非常轰动;当地法院为该案启动了院长再审监督程序;案子最终结局也正如崔志刚在片子中所预测的。
  1996年央视改革;每个时间档实行竞争上岗;谁的节目好谁上。参力了晚间9点档的竞标;竞标版就是崔志刚做的。开播的头两期曾请过一个女主持人;可大家却觉得还是崔志刚担当主持人更合适;于是;崔志刚的主持人就这么做到了今天。
  求索与腾飞
  “他的眼前只有一道狭窄的光线;因为别人只指给他这一点光亮;光线之外一片黑暗;他只能在这条光线的道路上谨小慎微地行进着;不敢有丝毫的逾越。”这是老师为正在充电学习传播学的崔志刚描述的主持人形象。崔志刚没有这样的烦恼;如今已是###级人物的他;身兼节目制片和主持人;他的眼前一片光明;所有的节目从选题策划到最后的制作都是在他的指导下进行的。
  后工业时代分工越来越明显;电视与其他媒体不同;它是一个需要多工种配合的艺术。制片与主持人的身份叠合应该说是现代电视节目制作的规律;恐怕也是深层次剖析问题、富思想性节目所必须的;眼前只有一丝光亮;不理解节目的精髓对此类节目主持人而言是致命的。
  当然;要求主持人参与节目的全过程也是不现实、不必要的;即使像这样的节目;也不可能要求主持人深人每一个环节。
  崔志刚已与节目相当契合;他说;自己现在的角色是素材的集大成者和终端处理器。上任节目制片半年来;崔志刚的体会是办节目好比经营一家企业;光有好的产品创意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努力。前后期硬件的配置、人员素质、执行者能不能有力实现创意以及记者的实践努力等;都可能成为影响节目质量的因素。
  全方位调动系统内的所有资源办好;是崔志刚的一份期许。电视是一门花钱的艺术;与央视其他同类型节目组相比;的资金和人力投入是很可怜的。因此;崔志刚对节目的要求是不要特别轰动;但每期节目都要达到80分。一期特别好的节目花费的人力、物力会让节目组在很长时间里缓不过劲来。而利用现有资源;把每个编导的整体实力整合到80分;再冲击lm分;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事实证明;崔志刚的思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