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被邀的24人之一的宋立兴后来回忆说:“听马云说晚上要和我们商量事,我们都想会是一件好事。大家又可以共同做点事,赚点钱了。”
出乎所有朋友的意料,这次马云从一开始就大侃互联网,侃互联网企业,侃如何通过互联网把中国企业介绍给全世界。云山雾罩侃了两小时,最后,马云坚定地说:“我现在就准备辞职开始做这个企业了,这个企业叫做Internet。”
马云侃了半天,屋子里的朋友都没听懂。
马云事后回忆说:“那时候,根本没人懂网络。想想看,我一个不懂电脑的人,把24个朋友叫到家里说,明天我就要开始做一家网络公司,结果会如何?”
朋友们的反应出奇地一致。大家都觉得马云的这些想法超出了正常人的思维范围。一个朋友说:“这玩意太邪了吧?政府还没开始操作的东西,不是我们干的,也不是你马云干的;你也不是很有钱,有几千万资金?”
另一个朋友说:“你马云开酒吧、开饭店,就是办个夜校都一定行,就是不要干这个Internet”。
那天晚上,尽管马云的动员充满激情并极具煽惑力,尽管马云的宏图大业前景远大,但结果是24人中23人反对,只有一人表示愿意试试。这个人就是何一冰,是马云的大学同学,学自动化的,搞过芯片,会编程。
一周以后,也就是1995年的4月;马云自己拿出了6000元,又从亲友那借了几万,再加上海博翻译社办公家具的折价和另外两个股东的钱,一共凑出了10万元。马云、张英(马云夫人,也是杭电的英语教师)、何一冰3人一起创办了浙江海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公司的实体就是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中国黄页。
马云任公司经理,何一冰任副经理。分工是马、何负责跑业务,张英负责给客户发E…mail。公司一开始就是股份制的公司,有4个股东,3个创办者。马云夫妇出资8万,宋卫星出资1万(宋没有参与经营),何一冰出资1万;马云给了何一冰10%的股份。
那是1995年的4月,那一年马云刚好30岁。同年9月,马云辞去了学院的公职。
辞职时,学院的领导被马云的突来之举搞懵了。他大惑不解地盯着马云问:“马老师,你不是在开玩笑吧?你书教得好好的,为啥突然间辞职?是学院委屈了你吗?”
“不,不是的。”马云连声解释。“学校对我挺好,我是想趁自己现在还年轻出去闯闯。”
在校领导办公室,马云足足解释了一上午,校领导还是真诚挽留。对此马云大为感动。
中国故事(4)
但互联网的商机不能错过,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最终校领导还是同意了马云的辞职。马云辞职的消息传开后,在学校引起不小震动。事后,马云说:“当初扔掉铁饭碗,去搞不被人理解和看重的互联网,如果失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那是不言自明的。”
马云当初辞职下海的决心和勇气来源于对互联网未来的判断。如今已没人怀疑马云十年前的抉择。
马云说:“因为我知道我看见了这个东西,我太想做一样东西。很多年轻人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中国人的创业,关键不是因为你有出色的想法、理想、梦想,而是你是不是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全力以赴地去做它,证明它是对的。”
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中国黄页就是这样诞生的。
它诞生于一个浙江青年的第一次触网中,诞生于从西雅图飞往杭州的飞机上,诞生于西湖畔一间普通的写字楼中。
它是灵感、激情和梦想的产物,也是胆魄、勇气和眼光的产物。
中国黄页诞生时,绝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网络为何物,神州大地还无处上网,中国政府还没有决定是否加入这个信息高速公路。
也许连马云自己都没想到,他的一次躁动和冲动,竟然揭开了中国互联网历史的第一页。
从残酷开始(1)
创业从来都是艰辛的,在一片蛮荒之地进行开拓式创业就更加艰辛。
开创一个崭新的产业,创造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是一件充满风险充满挑战的事;其开拓者的命运有两个:要么成为占尽先机的英雄,要么成为异常悲壮的先烈。
如今,人们只记住了那些成功者的大名,但却忘记了数倍于成功者的失败者。人们只记住了英雄,但却忘记了先烈。历史就是如此无情。
但有时,成功与失败只在一念之间。这一念就是坚持还是放弃。
在1995年的上半年,草创时期的中国黄页步履维艰。那时,中国还没有开通互联网,人们对互联网还一无所知,无论是谁要想通过互联网做生意,首先就得宣传普及互联网,而这是一件既费钱又费时的事,其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都是像中国黄页这样的10万元起家的民营小企业无法承担的。但你不承担也得承担,否则就别想做网站,更别想通过网站赚钱。
当中国黄页的客户根本看不到网络,也无法通过网络看到他们的产品时,马云被人当成骗子的命运是无法避免的,当囊中羞涩,急于找钱时,马云不止一次地被别人骗的命运也是无法避免的。
从1995年到1999年这5年里,马云经历了无数艰辛、苦难、挫折和失败。多少酸甜苦辣,多少弹痕伤痕,多少泪水和汗水,多少委屈和打击,如今回首往事,马云感慨万千:“黄页发生的许多事都可以写成电影剧本。”
中国的互联网大潮兴起于1998年。在中国网络界,马云一直是个异数。他没有名牌大学出身,没有洋学位,没有MBA,甚至没有基本的电脑知识。
2000年,阿里巴巴创建仅仅一年,马云就已成为中国五大著名网站的掌门人之一,但他与王志东、张朝阳、王峻涛、丁磊四位掌门人的最大区别是:马云是老将,他们是少帅;马云是二次创业,东山再起;他们是初次创业,首战告捷。
与他们相比,马云比他们多了五年探索、五年实践、五年苦难、五年屈辱。
马云说:“五年苦难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也是成功的重要原因;别人可以拷贝我们的网站,但无法拷贝我们五年的苦难。”
不追溯这五年苦难,就难以探求阿里巴巴成功的原因。
草创时期
1995年4月到1995年的12月是中国黄页的草创时期,也是公司最艰难最凄惨的时期。
公司开办时只租了一间办公室,办公室里只有一台电脑,就是马云从美国带回来的386。付完房租后10万元资金就所剩无几了,以后资金匮乏就一直困扰着这个年轻的公司。最凄惨的时候,公司账上只剩下200元。资金眼看告罄,但业务局面却迟迟打不开。
中国黄页启动时的运营模式很简单:租用美国的服务器,把中国企业的资料(包括2000个文字和一张照片)翻译成英文用EMS寄到美国西雅图,让美国的合作者将其主页送到网上去;然后把网上的主页用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用UPS寄回杭州。马云他们拿着打印件再去向企业收钱。如果企业不相信,马云他们会把主页的网址和美国的电话号码给企业,让他们查询。如果有,就收钱;没有,就不收钱。每个主页收费的价格是2~3万元。
当时的中国黄页是中国的第一个商业网站。马云他们推出的中国黄页()页面,也是互联网上第一个中国商业网页。
中国黄页在互联网上推出以后,许多海外华人看见了非常兴奋,这毕竟是第一家中国人的主页啊。他们纷纷致函,给了马云他们很大的鼓励。
但是中国黄页在国内业务的开展却是另一回事。
创新是艰难的。一个崭新商业模式的早期寂寞是不可避免的。公司启动时步履维艰,因为绝大多数企业都没听说过互联网,并对这种网上广告的作用半信半疑。
马云他们采用的策略是“兔子先吃窝边草”,几乎所有的朋友的公司和企业都被当成了目标。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从残酷开始(2)
中国黄页上的第一个网页是海博网络公司自己。接着做的几个网页都是朋友的企业,开始也都是免费,只有一家朋友企业象征性地给了6000元。
第一个付费的客户是杭州的一个四星宾馆。这是向朋友开刀的成果。宾馆老板是马云的朋友。这一单收了2万元,但其中的万元被美国的合作方拿走了,因为按协议美方分成60%。当时美国那边的服务器租金虽然便宜,但制作网页的人工费用却很高。辛苦半天马云他们只落下8000元。
朋友再多也是有数的。所有的朋友都被“宰”完了,但常规客户的突破依然遥遥无期。
由于互联网的不为人知,马云他们不得不承担起宣传和普及互联网的重任。没钱做广告,他们就一家一家地演示游说。为了宣传互联网,马云不放过任何机会,也不管时间和地点。一位朋友曾在杭州的大排档里见到马云,此时的马云喝得有点醉,手舞足蹈,向身边的市民大侃互联网。朋友说起此事,马云毫不在意地说:“我有一副天生的好口才,为什么不能在大街上宣传我的公司?”
马云像着魔一般宣讲互联网。逢人就讲,无处不讲。同时一家家公司,一家家企业扫过去,向他们推销互联网,推销中国黄页。马云那时的角色,就是狂热的义务宣传员和疯狂的推销员。
一连数日不知疲倦地的奔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马云他们终于拿回了第一单生意。这一单的支票还是张英拿回来的,是一家民营衬衫厂付的,虽然只有万元,毕竟是中国黄页业务的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突破。它第一次向公司三个创始人证明马云臆想出来的这个史无前例的商业模式也许有戏。
至今张英还忘不了那天怀揣支票往回奔时难以言传的兴奋心情。第一单生意第一笔收入是如此地振奋人心又是如此地坚定军心。
但以后的每一单依然艰难。
为了拿下一家杭州企业的生意,马云一连跑了五趟。但企业老总老是怀疑电子商务是骗人的东西。为了说服这位老总,马云为他收集了大量有关电子商务的资料,一遍又一遍向他讲解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在网上做广告比在其他媒体上做有更广泛的效应。任凭马云费尽口舌,老总还是将信将疑。面对这块难啃的骨头,马云没有放弃。走时他向老总要了一份企业的宣传材料,几天以后马云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又杀了回来,当企业老总看到了电脑上显示的自己企业的网页时,终于同意付款。
草创时期的每一单几乎都是如此艰难。
接着,他们又艰难地敲开了钱江律师事务所、望湖宾馆、杭州第二电视机厂的大门。
其后,他们又把生意拓展到外省,把无锡小天鹅和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的主页放到了网上。
草创时期的几个月,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做成了几单生意,局面也慢慢打开了。但由于收入的大头被美方拿走了,中国黄页没剩下多少钱。于是马云有了自己做网页的念头。李琪的加盟使这一念头很快成为现实。
到了年底,经过8个月的苦苦打拼,公司的账目已经接近平衡,营业额也已突破100万元。
1995年12月,四个股东之一的宋卫星提出撤资,虽然公司还没赚钱,但马云还是给了他万元。马云的大度第一次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