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首先是毛泽东提出了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实行第二次结合的命题。
(一)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现在,要建设社会主义了,怎样找到一条适合中国自己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呢?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就指出,为了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们必须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实行第二次结合。他说:“这个问题,我几年前已开始考虑,现在赫鲁晓夫揭开了盖子,给我们最大的教育就是独立思考,按中国的情况办事,……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怎样结合?
针对苏共产20 大后的 形势。结合的两条原则: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是实现第二次结合的根本前提。十月革命的道路则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俄国创造性运用的结果,这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长途中的一个特定社会关于革命和建设工作的普遍规律,是各国革命的共同道路,它不是个别民族现象,而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国际现象。因此党中央指出,保持十月革命这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路,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毛泽东强调,谁不走十月革命的道路,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第二,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这是实行第二次结合的当然要求。党中央指出,鉴于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生的缺点和错误,我们应当更加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毛泽东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就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的国情,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过去我们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样,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开始,毛泽东就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第二次相结合的任务,并提供了基本指导原则。
毛泽东此时提出二次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不畏苏联的挫折和西方敌对势力的气势汹汹所吓倒,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其次,为探索自己的社会化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以避免重犯苏联的错误,同时告诫我们探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不犯错误。
毛泽东说:在实现共产主义“艰巨斗争的过程中,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走的是前无古人的道路,我历来是‘难免论’,斯大林犯错误是题中应有之意,赫鲁晓夫同样要犯错误,苏联要犯错误,我们也要犯错误,问题在于共产党能够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自己的错误。”
(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进一步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为调动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1956 年1 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为此党中央
1.公布《1956 年到1967 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鼓舞的人民,特别是农民。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
2.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搞建设需要文化知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鼓舞了科学工作者。
3.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成为我国科学文化艺术繁荣进步的指导方针,后来也成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之一。
4.制定了《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向知识分子提出了我国科学技术的空白,激发了探索精神。
三、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在带领全党、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第一代领导集体,并不满足于实践上的轰轰烈烈,而是积极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想结合,认真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努力从理论上探索 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十大关系的内容:前五个是经济关系: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后五个是政治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一个基本方针: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也成了随后党的八大召开的指导思想。
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如处理农、轻、重的关系方面,指出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粮食产量一直达不到战前水平,提出今后我国要在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同时,适当调整重、轻、农的投资比例。在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上,提出公私兼顾。在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提出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又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在党与非党的关系上,提出了共产党要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等。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自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毛泽东曾经满意地说:“前八年照搬外国的经验,但从1956 年提出十大关系,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
(二)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1956 年9 月,中共八大召开。除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外,还有68 人做了大会发言,45 人做了书面发言,70 人准备好了发言稿。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集中探索。
八大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就是对社会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探索。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根本任务: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大会还采纳了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主张(内容)。
政治上,大会确定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党和政府的活动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方针。
在执政党建设方面,大会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等。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1.历史背景:苏共二十大;国内罢工、罢课等情况。
2.主要内容:4 个方面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理论;
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3.重大意义
它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次提出并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它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的一个伟大理论成果。
(四)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邓小平: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确实有一股势力、一股思潮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核心是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共产党。有些人确实杀气腾腾,想要否定共产党的领导,扭转社会主义的方向。不反击,我们就不能前进。
斗争的实质是要不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反击是必要的。
问题是被严重地扩大化了。
这一事情告诉我们,在涉及政治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要旗帜鲜明绝对不动摇地反击,以免酿成大乱。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分为几个阶段:大跃进由发动到高潮阶段(1957。11——1958。11);初步纠正左倾错误阶段(1958。11——1959。7。22);反右倾、持续跃进阶段(1959。7。23——1960。11);国民经济调整阶段(1960。11——1966。5)。
(一)发动大跃进的原因:
1.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增强了信心;(激发人民在短时期内……)
2.因为胜利,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
3.片面夸大主观意志的作用;
4.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严重估计不足。忽视经济规律急于求成。
此外,国内整风运动中,一些工厂、农村出现了新气象,一些人认为可以比一五计划更快的速度建设社会主义。国际上苏联人造卫星,赫鲁晓夫提出15 年超过美国,毛泽东提出15 年赶上英国的口号。于是为了更快的建设社会主义,改变我们落后的面貌,毛泽东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
(二)大跃进及其纠正经过:
1.大跃进由发动到高潮阶段(1957。11…1958。11)三面红旗、人民公社也有一些成就:十三陵水库(120 天建成),今天还为北京供水。
2.初步纠正“左”倾错误阶段(1958。11…1959。7。22)
队为基础、分级管理、三级核算、各计盈亏、按劳分配、承认差别的方针。
薄一波:如果不是毛主席从纷繁的事务中,找出人民公社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的事业就可能被“共产风”所葬送。
3.反右倾、持续跃进阶段(1957。7。23…1960。11)
4.国民经济调整阶段(1960。11…1966。5)
(三)对“文化大革命”前十年的评价
主要是在经济战线上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探索,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但仍取得很大成就(还清了全部外债;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了3 倍;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0 年的石油大会战迅速建成了大庆油田等)。
1981 年历史决议肯定:十年中积累了经验、我国建设的物质基础在此时期建立,经济文化建设骨干力量也在其时期培养起来的。
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是这个时期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毛泽东认为是其一生的两件大事之一。
(一)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
1.抵御“和平演变”,避免资本主义复辟;
2.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和国家政治状况做出了错误的估计;
3.林彪、江青、康生等人的煽动、利用。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直在探索如何防止领导干部蜕化变质问题,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及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但讲话后不久在反右派斗争中,改变了八大的正确观点,提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仍是主要矛盾。单有1956 年经济建设上的成就是不够的,是不巩固的,匈牙利事件就是教训,还需要一个政治思想文化上的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在大跃进后中不久,针对西方分化和敌视中国的图谋,在党内外率先提出防止和平演变的战略思想。1962 年8 届10 中全会重新提及阶级斗争,他认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始终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