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kuk将投资100亿日元购得不到1%的JFE股份。
日韩企业的结盟,一方面是为了对抗米尔塔等国际钢铁巨头的恶意收购,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瓜分亚洲市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联合起来对抗中国的钢铁企业,对中国企业形成国际包围圈。
2005年,新日铁第一个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上玩弄中国钢铁企业,通过游说越南政府,越南禁止向中国出口铁矿石,使云南的昆明钢铁的铁矿石进口遭到打击。为什么新日铁要游说越南政府呢?因为越南已经成为新日铁的势力范围,这其中就包括铁矿石进口和联手韩国浦项制铁,在越南设立新厂开拓钢铁市场等。
后来,虽然越南同意再度向中国出口铁矿石,但是中国之前曾与越方达成的每吨铁矿石200元的价格,被越南政府改为对含量在60%以上的铁矿石每吨要价350元,60%以下的要价300~330元。转眼间,中国钢铁企业的成品价格上涨,成本优势丧失殆尽。
新日铁公司首先宣布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2005年铁矿石价格协议。该价格比2004年上涨了。该公司从巴西进口的铁矿石只有700万吨,而中国2004年从巴西进口铁矿石5100万吨,约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4。
2006年,世界排名第三的韩国浦项制铁与世界排名第二的日本新日铁公司结盟意图非常明显,阻击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获得2007年铁矿石价格谈判主动权。
浦项制铁的钢产量虽位居亚洲第二,但韩国铁矿石进口量赶不上日本,更赶不上中国,从目前来看,它不具备代表亚洲钢铁企业谈判的资格。而与新日铁结盟无疑是聪明的做法,毕竟在宝钢成为主要谈判代表之前,新日铁一直代表亚洲与三大铁矿石生产商谈判。
2009年6月11日,以新日铁为首的日本钢铁企业与巴西资源巨头淡水河谷公司就2009财年铁矿石价格比上年度下调达成协议。
住友金属工业公司,神户制钢和日新制钢也将履行该协议。
淡水河谷宣布与新日铁及浦项制铁达成铁矿石降价的协议后,2009财年粉矿合同价格将下调,块矿价格下调,球团矿价格下调。
调整后,南部系统伊塔比拉粉矿价格执行美元/干吨度{1},北方系统卡拉加斯粉矿价格执行美元/干吨度,东南系统块矿价格执行美元/干吨度,南部系统块矿价格执行美元/干吨度,球团矿价格执行美元/干吨度。
宝钢曾经想以三方持股的方式来共同对抗三大矿企的强势,但这只是宝钢的一厢情愿。谢企华曾经说过,酒量好是练出来为了对付日本人和韩国人的,“他们喜欢喝酒,你不能输给他们。”但是,酒量好的宝钢并不明白,其实日本人和韩国人跟你喝酒,是为了要你的命,而不是来和你称兄道弟,显然谢企华不明白这一点。所以,在她的带领下,宝钢接二连三地败下阵来。
中国钢铁业没有马其诺防线(1)
在铁矿石谈判过程中的情报泄露,如果要全部推到胡士泰和境外势力的头上,未免过于武断。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这么多年来,历史性数据和现在的行业数据,欧洲和日本的竞争对手是相当清楚的。外资企业通过技术转让、设备引进、参股、控股中国内地钢铁企业等方式,已经从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中国钢铁行业的竞争现状、行业数据和终端销售数据,这些成熟的钢铁大企业,完全有经验和办法推算出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即便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不说,他们也可以从自己的参股、控股企业那里获得数据。
中国仅仅处理胡士泰等人,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重要的是从源头上重塑整个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格局,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要在中国市场上人为地设立“国有”、“民营”两个市场,既然中国政府可以对外资开放市场,为什么不能够对民营企业开放市场?既然可以让外资享受超国民待遇,为什么中国民营企业连最起码的国民待遇都享受不到?请给这些民营企业“公平”的竞争环境,市场只有公平了,才没有可以藏污纳垢的空间,也才没有国有企业凭借自己的特权倒卖铁矿石的情况出现,而国有企业中也就不会有什么内鬼出现,因为市场是完全透明的。
企业也是有生命的,就像父母生下小孩,小孩在逐步长大的过程中,肯定会有自己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方向。父母对于孩子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不一定100%了解,但最起码70%~80%还是基本了解的,包括禀性、思考方式和作息方式等。
中国的钢铁企业在整个世界钢铁行业的发展历史中,就相当于小孩的角色。作为中国钢铁行业龙头企业的宝钢集团,主要是靠日本的新日铁的技术力量发展起来的,日本人当时参与了宝钢的规划、建设和设备调试安装整个流程,宝钢乃至整个中国钢铁行业在日本人眼里基本上是没有秘密的。
1977年1月下旬,冶金工业部明确在上海建设“上海宝山钢铁厂”(宝钢集团的前身),主要从日本新日铁引进技术装备。经过一年多的筹备、考察和谈判,1978年3月19日,中技公司和新日铁在京签订《关于建设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协议书》。
宝钢建设之时,正逢日本企业在世界各地攻城略地,经济全面繁荣的时期。当时的中国,也正处在千方百计重振经济的时期。中日双方虽然有过历史矛盾,但是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之后,日本紧跟着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中国政府没有要日本战争赔偿款,因此,日本通过各种低息贷款和贸易融资方式来帮助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特别是日本人本来就对中国的市场很感兴趣,双方的需求已对接,在中国政府提出向日本借鉴经验和技术建设钢铁厂的时候,日本人非常乐意。
日本那个时候已经取代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钢铁技术生产国,所以中国政府对于与日本的合作非常向往。1950~1960年日本制造业平均增长率为21%,而依靠外国技术生产的产品增长率则高达72%。日本战后从国外所引进的钢铁技术达2000多项,然后取他人之所长,将各国技术结合成一个系统,一举建成世界最先进的钢铁企业。
日本钢铁企业能够迅速发展起来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日本企业家“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无论做什么,皆力求最好,心无旁骛,精益求精”的精神。这种精神之背后是异常谦逊的学习态度,以及永远不懈地吸取他人长处的开阔胸怀。 。。
中国钢铁业没有马其诺防线(2)
这是日本钢铁企业家与中国钢铁企业高管之间的不同,中国钢铁企业因为都是旧体制的经营管理模式,是以“讲政治”的方式来发展和经营企业。因此,往往会产生急躁情绪,好大喜功,希望短期内能够取得政绩,不是以夯实企业的根基为出发点,而是以“做大”为出发点。造成的结果是“大而不强”,直到现在,政府主导的各个产业发展计划中,都是以做大为目的。
日本人的谦逊表现在,他们愿以欧美各国的学生自居,坚持交学费,学习经营手法,吸引新技术。因为日本的这些企业家都是非官员出身,他们的出发点很纯粹,就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的2000多项技术,日本人迅速在此技术上研发自己的技术,凭借他们对于事物的完美追求的品质,很快,日本制造业的规模和技术成为世界第一。日本人的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各个行业里都有体现,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
“浅尝辄止、短期利益、多赚快钱、什么好赚就做什么,乃至于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坑蒙拐骗,这种心态是要不得的。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这是日本企业家的座右铭。
即便到今天,这种精神也只在中国少数的民营企业身上可以看到,比如民营钢铁企业中的沙钢集团,在企业家精神推动下,对管理、质量、技术和财务都有极为细致的研究,这才能够造就世界500强企业。
在中国官员型企业管理层主导下,1978年6月28日,中技公司和日本的新日铁、朝阳贸易株式会社、三一企业株式会社签订《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第二号技术协作合同设备订购规格书、报价、评价、设计审查与审核》,上海宝钢的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东芝和石川岛播磨重工则与新日铁合作成为宝钢的设备供应商。
从建设宝钢开始,日本人提供的设备都是按照它在国内的技术标准援助的,日本国内没有铁矿石,它是纯进口的国家,它的设备只能消化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家的铁矿石。从1967年开始,日本的财团就在全世界范围内找铁矿石。
与澳大利亚和巴西等过高品位的铁矿石相比,当时中国虽然国内也有较为丰富的铁矿石资源,但是由于品位较低,日本先进的钢铁生产设备无法“消化”,因此建成后的宝钢只能选择从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高品位的铁矿石,从这一刻开始,就决定了宝钢的命运系在日本企业身上。
为了满足大规模进口铁矿石的需要,上海宝钢建设的计划中也包括了可停泊10万吨以上矿砂船的港口和配套设施,三井财团的关联企业同样成为了这些项目的受益者。
宝钢股份从创建伊始,就像个小孩跟随日本企业进口铁矿石用于生产,它的基础设施建设、产品技术标准和铁矿石进口的量,这些历史数据都在日本人的资料库里。
随着国家对于宝钢的支持,政策和资金催肥了宝钢,但是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宝钢当时的人力无法驾驭,这个时候,日本人及时站出来,要求对宝钢的人员进行培训和交流,组织宝钢的领导干部们去日本交流学习。
1992年,宝钢与三井物产签署了综合合作协议,建立定期干部交流机制。从那时起,双方定期举行干部交流和各项业务交流,尤其是在剪切加工中心领域拥有多项合作。同时,双方还互派骨干员工赴对方公司进行培训,每年双方互相培训已达300多人次。为了巩固和深化三井财团与宝钢的合作关系,三井物产一直在进行着十分细致的协调工作,在总经理会议、干部互派、情报共享等方面与宝钢建立了牢固的联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中国钢铁业没有马其诺防线(3)
这不能怪当时宝钢的领导们,那个时候谁知道在10年后,中国会和日本在世界范围内发生铁矿石争夺战呢?
随着宝钢在基建、铁矿石进口和人才培训上与三井物产的紧密合作,双方在终端市场上的合作也开始频繁起来。
1993年,宝钢以9000万日元建立了自己的日本子公司宝和通商,主营宝钢所需的钢铁生产设备、零部件,以及钢铁产品的出口。除此之外,宝和通商还涉足集装箱贸易、港口投资等多个领域。在日本,宝和通商是中国主要集装箱生产商的代理商,经营规模达到了15000 TEU标准箱。
从这一刻开始,日本人的野心已经昭著了,它是希望通过逐步培植宝钢集团,使它成为中国的龙头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宝钢来涉足中国钢铁市场。后来的事实证明,随着日本国内钢铁市场的饱和,日本钢铁业领军企业新日铁开始与宝钢在中国内地频繁建立合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