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学者气的商人,因为我写的文章是别的商人写不出来的。”
新东方的成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俞敏洪。然而,当有人称他是一个“传奇人物”时,俞敏洪笑着“反驳”说:
传奇人物?我才不是呢!我觉得人们对于“传奇人物”的定义不对,只要一个人做了一点点事情,就被冠以“传奇人物”的头衔。我觉得“传奇人物”的定义应该是违反了物理或化学定律还在那里自由自在生活的人。比如说一个人从15层高的楼上纵身一跃,如果掉到地上,摔死了或摔伤了,就不是传奇人物;如果他飞起来了,或者轻松落地,就是传奇人物。我见过很多被封为“传奇人物”的人,没有觉得他们有什么传奇的地方。很多人只是认认真真比别人多做了一点事情,或者做事的方式独特了一些,就被叫做“传奇人物”了。其实,他们只是比常人更加努力和用心一点,做出了一般人认为自己做不了的事情。也有很多媒体称我为“传奇人物”,我听了觉得好笑,因为我觉得自己再普通不过,甚至觉得自己很笨,因为我从小到大成绩都很一般,考大学考了三年才考上。怎么做成新东方的?慢慢磨出来的呗。因为大脑不够用,只能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所以新东方就起来了。新东方也没有太多的创意,只是认认真真地教学生,学生就来了。我自己很平常,1岁到18岁在农村,农活干得不错;18岁到北大学习;23岁从北大毕业,然后留在北大教书;30岁从北大出来,成立了新东方学校,然后就一直干到今天。和大家一样,每天吃三顿饭,晚上也睡觉。不同的是可能很多人干一件事久了就烦了,我不烦,我干一件事干得越久越来劲,所以到今天还在对学生不亦乐乎地重复昨天的故事。
俞敏洪并不是一个低调的人,但是,他是一个谦逊的人,一个清醒的人,这样他就不至于在接踵而来的荣誉面前忘乎所以,他不会忘记他是“一支营养剂和打气筒”,“营养剂”即输送给学生学习英语的知识和技巧,而“打气筒”则是专门用来给学生打气鼓劲的。这也是他对新东方众位老师的要求。正因为新东方里每位老师都为此付出不懈努力,新东方才能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最后一所母校”,是他们从绝望中走向希望的一盏指路“明灯”。
。。
成功来自团队而非个人
创业如同拔河比赛,人心齐,才能泰山移。
对于迅速发展的初创企业来说,也许有多个关键因素决定其能否取得更大的成功,但其中最重要也最困难的要数“团队建设”。原因很简单,没有人会拥有企业不断发展扩大后所需的全部技能、经验、关系或者声誉。因此,一个创业者最至关重要的工作是组建一个核心团队。
新东方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团队的成功。俞敏洪对此深有感触:
教育是一种氛围,而不是一栋楼或多少资产,新东方的上空笼罩着一股“气”,这是人才的积淀形成的。人散了,“气”也就散了,事业就不可能做大,这也是许多培训机构想要模仿新东方而无法做到的。
新东方之所以在众多英语培训学校中脱颖而出,要归功于它拥有一群堪称当时国内最优秀的英语老师。这些王牌老师构成了新东方独特的魅力和良好的口碑,最终奠定了新东方在中国英语培训市场上NO1的地位。
俞敏洪曾有一个独特的人生价值运算公式:
你想知道自己的价值有多少,看看你身边的朋友,选出5个朋友,他们价值的平均值就是你的价值。
俞敏洪喜欢交朋友,新东方的发展轨迹也画出了他交朋友的轨迹。新东方第一个阶段是夫妻店阶段,规模小,业务范围狭小。进入第二个阶段后新东方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在这一时期他许多从前的同学、朋友受他邀请纷纷回国,这些在大学时代就已经是俞敏洪非常崇拜的精英人才的加盟,使新东方如虎添翼,不仅在业务组成上实现了多元化,而且由于这些新锐人才的激情演绎,使得“新东方”的品牌知名度大幅度提升。
在新东方的创业团队里,有俞敏洪过去的师长兼同事徐小平,后来被俞敏洪说服,从加拿大回国,他创造了独特的出国留学咨询、人生咨询思想和方法,归纳了流传甚广的“新东方精神”。其新浪博客访问量达到900万人次,在总流量排行榜上名列前200名之内。在一大堆娱乐明星中,一个教育学者能有如此排名,足见他在网友心目中的地位。
王强则是一个有名的“书痴”,他曾在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并已经拥有“软件工程师”的小康生活,但是当他和俞敏洪走在美国的街上,看到那么多中国留学生碰到俞敏洪都会叫一声“俞老师”时,深受刺激,最终下定决心回国加入新东方。他后来在英语教学界享有盛誉,这基于他所做的几件事情:第一,他在新东方开创了基础英语教学,也就是非应试类的英语培训。第二,他独创了风靡业界的“美语思维口语教学法”,所谓“美语思维”就是指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微观思维(即语言规则或说话习惯)上与我们的不同,有其特殊的规律。王强的贡献在于他把这种认识贯穿到他的教学中,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有规律的练习强化学员的这种微观思维。第三,他编写了一系列受市场欢迎的高质量的英语教材。
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组成了著名的“东方马车”,这是新东方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最具有标志性的东西。如今,新东方的团队,由当初的三架马车扩展为上百人的管理团队,有行业精英如陈向东、周成刚等,也有国际空降兵如魏萍、Louis等。这些管理精锐人才遍布全国的各个新东方和加拿大的多伦多学校,使得新东方的团队不断加强。
在中国最近十几年的英语培训市场上,还有一个与新东方一样堪称奇迹的品牌,那就是由李阳创办的“疯狂英语”。“疯狂英语”提倡一种喊话式英语学习法,曾经在多所大学校园里火热流行。但是进入21世纪,“疯狂英语”的风头渐弱,究其原因,“新东方”是一帮人在做一个共同的事业,而“疯狂英语”却是李阳一个人在做,两者在商业模式上的特点,是正规军和游击队的不同。对于这一点,李阳自己也曾反思过,他说:“新东方有数千名全亚洲最顶尖的英语老师,而我只是一个老师,差得太远了!”
无独有偶,曾有记者采访俞敏洪,问到他和李阳有什么不同,俞敏洪曾如是说:
他是个人英雄主义,我是集体英雄主义。
俞敏洪把新东方的成功归纳为团队的力量。直到现在,新东方上上下下都称俞敏洪为“俞老师”,没有人喊他老板。
新东方大量的人才在这个领域中的思想要比我先进,比如(陈)向东老师是经济学博士毕业的,所以在经济领域、宏观领域中我根本就没法跟他比。像徐小平、王强他们在国外待过好多年,所以在中西文化的理解方面,尤其是西方文化的理解方面我永远都没法跟他们比。我唯一能做到的是不管会议上大家讨论得多么激烈,不管意见多么不一致,但是最后我都能够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采纳中间最好的东西,再重新整合成新东方的战略、文化和发展前景,继续带着大家往前走。
。。
成大事者的三个特点
俞敏洪在他的一篇名为《从小事做起》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会做事的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做事特点:一是愿意从小事做起,知道做小事是成大事的必经之路;二是胸中要有目标,知道把所做的小事积累起来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三是要有一种精神,能够为了将来的目标自始至终把小事做好。
任何大事都是具体实践和长远眼光完美结合的产物,具体实践其实指的就是从小事做起,以少积多,以小积大。但是,真要把小事做成大事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愿意从小事情做起
获得成功是所有创业者的梦想,社会上不乏一夜暴富的成功例子,但这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成功都是一步一步艰辛地走出来的。所以,在俞敏洪看来,创业要从小事情做起,小事情不等于没有远大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做好点点滴滴的小事,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只要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小事积多,就会慢慢发展壮大,最终会走向成功。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小时候所做的一件事对我终身的做事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一年冬天接近年关时,家乡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雪。我家里养着两只羊,准备等过年时卖了换取过年费。为了使羊在卖的时候膘肥体壮,我母亲要我每天到野外割青草回来喂羊。江南的冬天,路边依然会长出一些耐寒的绿草,稀稀拉拉的东一棵西一棵,不下雪都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割满一篮子草,下了一寸厚的雪,草被雪盖住了,要找到绿草就很难。但为了使家里的羊能吃上青草,我还是背上篮子出去割草了。我用镰刀把雪扒开,绿草就在雪下面露了出来。就这样我一路扒雪,一路割草,一棵一棵的草终于积满了一篮子。当我背着满满一篮子青草回到家里时,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那种感觉至今想起来仍让我激动。如果我们把大事比作满满一篮子草,那篮子里的每一棵草都是小事,一件小事没法成为大事,就像一棵草不可能装满一个篮子一样。但把无数的草放到一起,一篮子草自然就有了,正所谓“积土成山,集腋成裘”。
俞敏洪做新东方,也是一个“积土成山,集腋成裘”的过程,在创办新东方伊始,一切都得他亲力亲为,提着糨糊桶到处贴广告,找教室,准备讲课资料等。学生人数渐渐增多后,俞敏洪又开始四处奔波招聘老师,租用更多的教室。他还自行编写了中国最早的TOFEL、GRE等出国留学考试的教材和讲义,即后来被称为“红宝书”的《GRE词汇精选》。俞敏洪还是高效的“消防员”,哪间教室缺少复印资料或磁带,他都会第一个奔赴“现场”解决问题。新东方的第一辆机动车是天津产的“大发”牌面包车,颜色大红,牌号京AR8658。因为资金缺乏,新东方租用不起市区的教室,所以大多数教室分布在郊区,俞敏洪就开着这辆“大发”车,跑印刷厂,往各间教室运送教材和磁带,有时还送去了停电时急用的蜡烛。
俞敏洪甚至养成了一个被徐小平等创业###们抨击的“老毛病”,只要新东方哪里出现了灯泡不亮,椅子坏掉的情况,他就会条件反射找工具动手修理,徐小平认为新东方已经做大,不缺少做这些小事的人,俞敏洪如果还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就会打击别人做事的积极性。其实,这不是俞敏洪一个人的“毛病”,而是许多创业者的“通病”,他们都坚信只有把小事做好了,才能做大事,不然,一切都将是空谈。
拥有明确的目标
胸中有目标是做成大事的另一必要条件。很多人一辈子勤勤恳恳做事,最后依然没有做成大事,主要原因是心中没有始终一贯的目标。有个故事讲两个人都在搬砖,有人问他们在干什么,一个人说在搬砖,另一个人说在建造一座美丽的建筑。10年后,那个说搬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