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俄罗斯人争个欧洲身份。 李晓宁: 开始很多欧洲国家认为不能让俄国进来,觉得俄罗斯进来我们谁能管得了它呢?法国很迟疑,只有德国人将信将疑。在一些重大利益上,俄国做了很大让步以加强与德、法的关系。这种趋势在悄悄地发展,已经很明显了。欧洲人会想,我们惟一束缚不了俄罗斯的就是防务,可是俄罗斯对我们的需求更多更大,并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早晚会名存实亡,让俄国进来,也不一定没好处,也不是不可能的。 欧洲跟美国的矛盾越来越大,我不去重复说了。这时欧洲国家的防务和权力的体现靠什么?只有俄罗斯能帮这个忙。但是总得有具体事件触发这种欲望。“9·11”出现了。在此之后慢慢体现出来。这次俄罗斯为什么在那儿发射“白杨三型”导弹?它们所表现的就是:你看我俄罗斯经济上差点,但我的军力还是很强大的。这个力量,你欧洲人有吗?你没有。另外,俄罗斯认为从历史上说,各方面的传统文化它们与欧洲主要国家都有很多共同之处。只不过1917年以后在意识形态上分道扬镳了。现在我们就放弃了那些主张,我们搞新的市场化的社会主义。其实你们欧洲主要国家搞的也是社会党的社会主义。差不多。东欧的共产党大部分都改成社会党了。通过两次大战,把富人的一部分利益分给穷人,也就是福利国家概念。所谓第三条道路,与我们俄国一样,价值观差不了多少。无非在历史上,我曾经是一个侵略性比较强的沙皇俄国。现在我们将约束自己,可以谈判嘛。 乔良:法国和德国想扩大欧盟的澡盆子。 李晓宁: 不仅仅是个扩大澡盆子的简单问题,主要是价值观的问题。俄罗斯人常说,我原来十几个加盟共和国都不要了,还不能表示我的诚心吗?这种事美国干吗?让美国把阿拉斯加让出去,把夏威夷让出去都是不可能的。就这样,车臣问题美国还在那儿说三道四。当时让出克里米亚这些地方,在俄罗斯的争论非常大。乌克兰是俄罗斯的发祥地,历史上它对俄罗斯的感情以及各方面影响都非常深。前苏联从一年级到十年级的课本,对黑海舰队以及克里米亚的描述非常多,几乎每册都有。还有普希金的故事,托尔斯泰的小说,全涉及这些内容。现在忽然都成人家的了。俄罗斯也艰难地接受了。俄国人想,难道欧洲就不能为我们回归做出点什么举动吗? 这三大板块中,我心中最大的不定数就是在东亚的日本和中国。中国和日本是非常重要的邻国。美国与日本也有很重要的关系。美日安保条约,日本经济和美国经济的紧密度都是大家知道的。但是,这几年日本经济受美国的重创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情。日本一定会像法国和德国一样摆脱美国的控制。但这里会有很多变数。 乔良:处在增长期或扩张期的区域变数会更大,特别是东亚和中国。 现在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已开始具有现代国家利益概念,人家搞贸易保护,你的利益自然受到损害,国家利益有时就这么简单。 目前讨论中国的国家利益的许多著作,其实都还只是在谈国家利益学,利益论,而不是在谈真正的国家利益,特别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现实的国家利益是什么?是如何保护中国国企和私企在海外的利益,如何加强中国的能源获得渠道和能源储备,是如何增强中国的地缘战略地位乃至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力,因为这种影响力本身就是你获利的重要方式,等等,而不是空谈国家利益学的种种要素。 王湘穗:像我们军队讲战略,常常是讲成了战略学。 乔良:我们谈国家的战略利益,就要谈实现战略利益的目标和实现方式,别空谈战略学。 王湘穗:战略是屠龙之术,是研究如何杀大东西的,但也要有具体杀法,不是空谈。 王建:战略是为目标服务的,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战略,目标是制约。  
新结盟:利益板块的重组(2)
乔良:我们在不谈哲学的情况下,不要老去谈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又什么实际问题也解决不了的大道理。我们不要放之四海而皆准,是这样的道理。 王湘穗:美国对欧盟东扩还是一直有所戒备的。 乔良:最近,美国提出要把驻欧美军的主力逐步从德国转移到波兰和保加利亚,就体现了美国人一箭双雕的考虑,一来不再为老欧洲看家护院,二来提前控制新欧洲。 王建: 英国最早资本向外输出,出现中心国和资本中心和外围的概念。英国资本输出的第一步是奔法国,因为离它最近。当时的法国还比较富裕,法国人当时对英国人亚当·斯密讲的这套自由贸易理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觉得挺好。然后18世纪后期,还跟英国签了一个《伊甸协议》,就是自由贸易协定,把英国产品给放进来。人家是用工业化生产的,你还是手工阶段,结果英国产品进入法国以后,是在不长时间之内就导致了法国的小农经济的破产,然后导致了国内的危机,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然后是拿破仑上台。它是朦朦胧胧,为什么我讲这个故事,我想俄罗斯也是这样,当时戈尔巴乔夫搞革命,满心以为我跟你同质,整个社会转轨,雅尔塔体系给我定的地缘利益,我整个都撤出来,你还要怎么着。 王湘穗:当年戈尔巴乔夫写了《改革与新思维》,企图以普世观念解决现实问题,成了世纪的大笑话。 王建: 结果热脸贴了冷屁股,人家不买你的账,这个让俄罗斯清醒起来,这个背后还是力量格局,为什么美国人和欧洲人不买俄罗斯的账?因为俄罗斯不是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让步,是没有力量控制东欧、中东和中亚地区的利益。在这种被动情况下让出,我凭什么买你的账? 俄罗斯的想法,第一是认识到冷战不可能给我带来利益,作为一个大国,单独去和其他霸权争霸不行,它得结盟。另外,第二点就是俄罗斯的长远利益还是在欧洲,俄罗斯西部地区的经济和人口都占在七成以上,普京上台以后,走的经济路线,在等待融入欧洲的机会。欧洲也想这个问题,如果让你进来的话,你的块头那么大,你在这里占什么位置呢?从经济来说,欧洲人接纳俄罗斯没有什么好处,应该说,除了让你在核心欧洲占个重要位置以外,在经济上背了一个包袱。 乔良: 还得让欧洲给你输血,你块头那么大,不给合适的地位不行,因为你是原来的超级大国,可你同时又是一个军事上强大、经济上软弱的泥足巨人。让你加入进来,事实上就等于让利给你。这也是欧洲始终拒绝俄罗斯加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次伊拉克战争使法、德轴心开始重新看重俄罗斯。这次法、德、俄为什么凑在一块?因为它们共同认识到,欧盟的强大除了经济方面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需要有一个军事强权,也就是欧洲货币统一,经济的独立,必须有军事实力的支撑,信用货币就是信心,信心没有军事保护就是空心。所以,欧洲需要军事力量的支撑,俄罗斯的经济振兴需要欧洲帮助,这就使二者走到一块。所以,法、德、俄中心形成了。这其中,俄罗斯对欧盟的需求要更大一些。普京在最后关头把他小心翼翼维护的与小布什的良好关系撇在一边,毅然决然支持法德轴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俄罗斯本身要想再次成为世界大国,奠定自己在实际上世界中的地位,不建立联盟不行,很怕甩在欧洲的经济体制之外,这就是他们能够走到一块的原因。 王建: 另外这里讲的新欧洲会追随美国,我也不那么认为。首先,美国在东欧这些国家没有多大的经济利益,它对这些东欧国家的贸易量非常小。从经济联系看分成几个圈层,最密切的是产业的关联,比如汽车生产可以在很多国家搞配件,而最密切的产业关联必然是源于地缘关系的联系,因为这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运输费用。还有贸易圈,贸易圈通过海上就可以很大,金融圈现在是全球网络联在一起,是虚拟化的世界,全球可以覆盖。 欧盟是一个共同市场,是内向型的东西,内向型是因为内部的生产和贸易的成本会低于外部,所以就形成了在一个区域内的共同利益,并具有排他性。如果在一个共同市场内部,不能给大家都带来好处,比如有利于共同降低交易成本,重新优化资源配置,是不可能组成一个区域共同体的。就这点来说,东欧国家的经济、产业的经济联系只能在欧洲,不可能跟美国去分工,你说东欧生产的零配件,可以运到美国组装汽车吗?如果在美国销售还可以,但要再运回欧洲来销售就根本不可能,那是太大的浪费,美国的汽车工业就没有竞争力。从这点来说,东欧国家的经济利益最终还是在欧洲,只要是让它加入经济共同体,欧洲新的技术和资金进入到东欧国家,双方都得益。欧洲有一个发展中的经济进来,会带来更高的增长速度,东欧国家会提升技术,会提高它的生产力。 乔良: 眼下新欧洲对美英的追随,比老欧洲积极。但这究竟能持续多久,很难说。从长远的趋势看,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因为,新欧洲也就是东欧原来这些国家,不可能在经济上成为英美的飞地,它在经济上最后还要靠近老欧洲,但前提是法、德、俄的轴心真正形成之后,而且实力显示出来之后,向它靠的可能性才比较大。 王建: 北约是不给钱的,加入北约,像东欧这些国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欧盟是给钱的,欧盟有两块资金,一个叫团结基金,一个叫结构基金。团结基金是社会转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总之是着眼于政治方面转轨的。这个钱不多,大概只有5个多亿美元,结构调整基金每年400多亿欧元,这个是要给钱的,包括给农业的补贴。只要东欧国家一旦进入到欧盟,马上就会享受到很大的农业补贴,有共同的农业政策,不让农产品过剩,马上农民可以享受到好处。这个钱谁给的,是西欧人给的,东欧实实在在从中得到好处。美国人会每年拿出几十上百亿给东欧国家吗?不可能的。这就实实在在把欧洲人绑在一起,为什么东欧国家想进入欧盟,因为进入以后,可以拿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王湘穗: 按照目前的趋势,欧元区或者欧洲板块肯定可以形成,但是由于它的形成对美国形成威胁,因此美国一定要去拆它,从经济方面拆,美国实力不够,美国的着眼点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这一点,美国人从1992年就开始设计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份备忘录中就提出要拉住波兰、乌克兰,让它们成为阻止德国和俄国接近的屏障。最近美国等于把48架F16飞机送给波兰,为什么呢?就是要拆开欧洲板块,至少在军事这个层面上让你整合不成。王建在前面分析过,现在的货币是信用货币,没有军事力量保证,你货币圈的信用基础就不牢靠。 不是有一句话吗,欧洲是经济巨人、政治矮子、军事爬虫。美国就想让欧洲保持这种状态。 在冷战时期,美国的情报机构就利用教皇是波兰人的关系,让教廷秘密支持团结工会。小布什是虔诚的基督徒,与深受教皇影响的波兰在精神层面上容易认同,更何况拉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