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浪之道--破解门户网站新闻的奥秘-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报道手记
2003年2月1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大年初一,我和同事值夜班,21点上班。22点多,我在CNN中看到NASA的画面,电视屏幕上的文字是哥伦比亚号与地面失去联系。几乎同时路透社也出了快讯。于是我发布一条快讯,考虑到当时的政策限制问题,是以新浪科技的名义发布的:“快讯: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系”,发布时间是22点19分。(哥伦比亚号22点与地面最后通话)。

  随后CNN出现航天飞机碎片划过天空的镜头,此时我发布了短信:“快讯: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从北京时间今晚10点起突然与地面失去联系,按计划飞机即将降落。目前可见几道尾气轨迹从空中划过。”

  新闻中心主编在国外休假,总编辑陈彤收到短信后打电话询问。我们随即将新闻放在新浪首页、新闻中心首页最上方,并于22点35分发布详讯:

  “详讯: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系”。

  此时由新闻中心值班编辑宋涛制作专题,我则通过电话联系新浪网的翻译人员上线,并联系上新闻中心的其他同事加班,当夜来加班的有4位编辑。陈彤则在家中通过ICQ指挥协调,一直到5点多钟才下线。我们做了一个临时的具体分工:我改盯最新消息、改首页;宋涛改专题;杨盯外电;李鼎新盯滚动。

  截至次日晨7点,共发布新闻104条,图片32条,手机短信3条,并及时补充一些背景资料。

  梁春元(时任新浪网新闻中心副主编)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新浪率先报道中国南联盟大使馆被轰炸
新浪率先报道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轰炸

  1999年5月8日清晨6点40分,新浪网在第一时间报道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轰炸的消息,成为国内最早向外界发布消息的媒体。此次报道让更多的人对网络新闻的传播速度有了深刻的认识,而新浪网作为新闻网站的地位也牢固地确立。

  在默默守望中捕捉成就

  纪念“5·8炸馆事件”报道五周年(节选)

  其实在“5·8炸馆事件”报道之前,新浪的新闻报道已有不小的成绩:1998年12月底,美英对伊拉克动武,海湾危机爆发。第一轮空袭刚刚开始,当时新浪网的新闻编辑李东川便获取了消息并迅速在网上发布出来,报道的速度引起了当时媒体的关注。而由于时差的原因,能否24小时连续报道海湾战事的挑战摆在了年轻的编辑部面前,当时国内做新闻的网站中还没有一家这样做。时任新浪网新闻中心主编的陈彤最后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我因外语能力强、无家无业有幸被选中成为新浪的第一批夜班时政编辑中的一名。

  接下来就是科索沃战争的报道。开始的报道也很成功,1999年3月25日,北约战机对科索沃首次空袭,新浪网在国内首家发布了这个消息。但随着战事的深入,便是一段没日没夜、痛苦的日子,我们经历了缺人手,新闻来源限制甚至停电等困难。有一个时期,固定上夜班的就我和李东川两个人倒换。有时从单位出来走在街上直想扑在地上。记得其间还有一段时间实行凌晨3点交接班,生物钟被完全打乱,没施行一周我们就顶不住了,幸亏被及时叫停。但是即使是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每天的报道仍然及时而精细,细到几乎每一次贝尔格莱德上空响起了空袭警报均有快讯报道。

  1999年5月8日凌晨我独自值班,那个早晨经历的事情至今仍然清晰记得。那一夜做了许多工作,除了转载新华社等媒体播发的报道外,还做了11篇关于科索沃战事的翻译稿子。经过连夜的工作,5~6点钟时人最容易犯困,而就在大约6点20分左右,我在所接收的法新社供稿系统中看到了“中国驻南联盟使馆”、“爆炸”字样的快讯。当时确实是吓了一跳,不敢相信,再次检查了英文原文,消息无误。这可是天大的消息!使馆也是国家的领土,这可是涉及国家主权的严重事件。况且这是自己国家的使馆被攻击!凭着本能迅即在电脑上打了一行字:“快讯: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8日凌晨被炸”。将标题套红后,于6时24分把这则消息发布到了网上。随后拨通了领导陈彤的手机,他当时正在北京开往天津的列车上,通过电话可以清楚地听到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电话中陈彤语气有些犹豫,这个消息实在是重大而突然,不过他还是同意我继续报道这个消息并决定抽调更多的编辑和翻译前来支援。

  随后我根据最新的消息开始翻译详讯。文章导语使用了消息来源和时间:据南联盟贝塔(BETA)通讯社的一名记者说,位于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星期五夜24时(北京时间8日晨6时)左右遭到北约飞机轰炸。正文中还讲到了最新的进展:救援人员已经赶到现场并且正在废墟中寻找幸存者。此外文章还特别说明这是自从3月24日北约发动对南联盟空袭以后驻贝尔格莱德的外交机构第一次遭到轰炸。

  十余分钟后,消息译毕,检查无翻译错误和错别字后于6时40分发布了这则460字的详讯。然后等待着进一步消息,我们的总编不时打过电话来问最新的情况。此刻阳光已经照到了办公桌上,晨风中窗外传来鸟鸣声,而我在孤独中等待着接班的人。

  事后知道,《人民日报》驻南记者吕岩松身在使馆被炸现场,是传回此消息的第一人。他从8日清晨6点起即通过卫星电话不断向报社发回有关消息。然而直到9时多,新华社、人民日报网络版才发布了我使馆被炸的报道。新浪网报道的时间超过了其他所有媒体和网站,而8日上午开始流量剧增,访问人数为平时的5倍,出现了“宕机”,后来紧急增加了7台服务器。据当时《中国青年报》报道,有网民反映,至深夜11时,还需要在网上拼搏一个多小时,才能挤上新浪网。随后的日子中,新浪网编辑部所做的中国民众抗议报道以及揭露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所谓“误炸”说法的真相等其他后续的报道,使得新浪网在对外报道和争取国际舆论方面也开始发挥独特的作用。

  魏来(时任新浪网新闻夜班编辑,写于2004年) 。 想看书来

9·11事件报道新浪值班编辑口述实录
2001年9月11日晚,20点50分左右,我一个人值15点到23点的小夜班。刚刚发布了一条关于其他事件的头条短信。转身看到旁边电视里,CNN正在播放一架飞机撞击纽约世界贸易大楼之后的画面:大楼被撞击后露出大洞,冒着浓烟。当时难以判断具体情况,特别是飞机的型号、大小等,但直觉是小飞机误撞之类的事件。但是新浪网处理突发事件已经有成文的流程,我立即发布一条快讯,内容为:“快讯:一架飞机撞上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当地时间9月11日上午接近9时(北京时间11日晚接近21时),美国一架飞机撞上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从现场可以看见大楼上部浓烟滚滚,被撞出一个大洞。目前飞机具体型号和伤亡情况不详。”当时的时间是20点55分。第一架飞机撞楼的时间是当地时间8点46分(北京时间20点46分)。随后我将这条快讯放置在新浪首页和新闻中心首页重要位置,并打电话通知了新闻中心主编和新浪网总编辑。

  20点59分,我通过短信发布了头条新闻如下:北京时间今晚将近9时,美国一架飞机撞上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大楼上部被撞出大洞,并引发爆炸。目前飞机型号和伤亡情况不详。后来证明,这两条消息是中国国内对“9·11事件”的最早报道。

  还没来得及对事件的发展作出进一步判断,21点03分,第二架飞机撞上世贸中心另一座大楼。我又发布了第2条快讯,时间是21点08分(相差5分钟)。标题为:“快讯:第二架飞机撞上世界贸易中心并引发爆炸”。此时,离公司最近的两位新闻中心的编辑已经赶回。我安排一人做专题,另一人转发《中国日报》、新华网、中新网、人民网稿件。我继续盯电视和外电,修改首页,同时通知所有翻译上线,翻译详讯。

  21点30分左右,新浪网总编辑陈彤赶到现场督战,并且已经和北美新浪网纽约办事处的同事取得了联系,按照要求新闻中心的很多编辑已经纷纷从家里赶来公司。

  此后事件的顺序是:21点37分第三架飞机撞击五角大楼,21点59分世贸中心南塔楼倒塌,22点28分世贸中心北塔楼倒塌,我都分别根据电视画面发布了快讯(21点47分、22点03分、22点29分)。第二座大楼倒塌前,即22点30左右,已有十余名翻译和编辑投入工作。当时的情景是:电视播放着CNN、凤凰卫视和台湾华视的画面(遗憾的是,中央电视台当晚没有对“9·11事件”作密集报道),根据电视画面和外电消息口述快讯并立即发布,所有编辑高声报告自己监督媒体报道的最新情况。

  这当中重要而不确认的消息,我们坚持了要有两个独立消息源的证实。一度有网友从美国给我们打电话,说美国电视报道说目前美国上空有9架飞机被劫持而不知去向,我们经过再三寻找和确认,没有编发这个消息。

  23点的时候,已经有20多位编辑投入“9·11”会战。平时在公司值夜班为北美新浪网翻译财经新闻的10位翻译全面转向翻译“9·11”新闻。网络系统部的同事增派人力给予技术保障(第二天一早,北京电报局特别拨出了1000兆的带宽给新浪网免费使用,所以“9·11”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网络拥堵情况),销售部副总经理邓海麟也来到编辑部。23点39分,新浪网总裁汪延也赶来看望值班编辑。

  近60名员工奋战通宵,其“战果”是:编辑、翻译了近400条新闻及图片,第二天新闻频道流量超过8000万,创造了历史新高,头条短信订阅量多出平时十多倍。对“9·11事件”的迅速反应和充分报道再次充分确立了新浪网在网络新闻中的领先地位。

  第二天早上7点前,下一班同事赶来接班。当天上午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金灿荣,军事专家、《超限战》作者乔良和王湘穗,国际问题专家、《舰船知识》网络版主编宋晓军进行网上嘉宾访谈,分析各种可能性。

  新闻中心由8小时轮班改为12小时,持续报道“9·11事件”最新进展,直至10月7日美军打击阿富汗开始。

  由于对于这一突发事件的报道,新浪网的浏览量大幅上升,其中,新闻首页的流量次日上升倍,达到4500万次。新浪当日推出的调查在短短几天内,就有60多万人次参加投票。与此同时,由于在此期间上网人数大增,和其他门户及新闻网站一样,新浪网的网速大大减慢。游龙科技的实时监测报告显示,新浪网、新华网等国内门户及新闻网站网速大减倍。

  “9·11”报道,使得新浪网成为访问量首次进入国际一流网站阵营的中文网站,手机新闻短信息也因此火了起来,新浪短信的订阅量就比平时多出10倍。《北京晚报》对此做了报道:

  本报今日报道(记者王学锋)在国内率先报道美国事件的新浪网,今天在统计自己的流量时突然发现,新浪网新闻频道最高日流量(Pageview)竟然超过8000万(根据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